3.废墟的召唤1.docx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542734202 上传时间:2024-03-01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12.3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3.废墟的召唤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3.废墟的召唤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3.废墟的召唤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3.废墟的召唤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3.废墟的召唤1.docx(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废墟的召唤教学设计刘丽君教学目标:1、了解有关历史,理解废墟对现实的意义。2、品析语言:笔法简约含蓄,文字凝重优美。3、能说出和理解作者对废墟的情感态度和“年轻人”的矛盾心理。4、理解“召唤的确切含义,领悟文章的主旨。教学重点:品味赏析语言,理解文章内容,体会作者情感。难点:理解作者情感和“年轻人”的矛盾心理;领悟文章的主旨教学过程:一、导入1860年10月6日,英、法联军侵入北京,闯进圆明园。他们把园内凡是能拿走的东西,统统掠走,拿不动的,就用大车或牲口搬运。实在运不走的,就任意破坏、毁掉。为了销毁罪证,10月18日和19日,三千多名侵略军奉命在园内放火。大火连烧三天,烟云笼罩整个北京城。我

2、国这一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就这样被化为灰烬。就是这样一座享有“人间天堂”美称的万园之园却于1860年化为一片灰烬。在十九世纪的这场大火中,圆明园所有的辉煌所有的骄傲来不及哀鸣一下,就被吞没了。他的身体被分成零碎的一点一点,运到了外国的博物馆。 二、检查预习的字词积累(课件)三、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思考:1、作者写了一个怎样的废墟?作品的开篇,作者用一种近乎凄怆的笔调,描绘了在冬日斜阳无力地笼罩下的圆明园废墟的概貌。描绘了干皱的田地中点缀着的断石残碑,以及那枯荷衰草2、 作者是什么季节来到圆明园凭吊的?面对废墟,作者是怎样的情感态度?-冬日,心情沉重3、和年轻人说过哪些对话?你

3、能否理解年轻人的矛盾心理?“断碣残碑,都付与苍烟落照”身旁的年轻人在自言自语。“留下来吧,就因为是废墟,需要每一个你呵”“匹夫有责”年轻人是敏锐的,他清楚的说出我嗫嚅的话,但是怎样尽每一个我的责任,怎样使环境允许每一人我尽责任?“他微笑,笑容却介于冷和苦之间。“他不是画家”年轻人评论道:“他只是爱这景色-”“我也许可以想一想,想一想这废墟的召唤。”年轻人忽然微笑说,那笑容仍介于冷和苦之间。-本段话,“介于冷和苦之间”的笑容,神态和语言,无不反映出“年轻人既有责任意识又存疑虑情绪的矛盾心理四、 小组合作探究: 理解重点句子的含义。1、作者是单纯地描绘废墟吗?还是有什么目的?作者渲染这一派荒凉衰败

4、的景象,绝不仅仅是凭吊这一历史的遗迹,发思古之幽情,而是通过这荒芜景象的描写,抒发内心渴望更新、渴望变革的激情,作者渴望改变这一切,可以说,这种情感贯穿于整个作品之中。2、“废墟”召唤的是什么?召唤全社会每一个有志之士都投入到时代的大变革和百废待兴的建设浪潮之中。(生命的短暂,自然的永恒,历史的沧桑,总会令人不禁唏唏感叹,但是除了感叹我们还应该做些什么呢?而且没有忧国忧民的历史使命感和责任感,那么人的感叹就只能是浅薄和虚华。所以“召唤人们留下来,改造这凝固的历史”做出努力,应是每一个“我”的责任。)五、品味语言,找出你喜欢的语句读一读,进一步体会作者的语言特色。 六作业:阅读宗璞的散文作品,体会作者的写作风格。 七板书设计: 废墟的召唤 描写废墟 心情沉重 和年轻人对话 心情矛盾 召唤:变革、建设、责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