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读教育名著心得体会.docx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542728641 上传时间:2022-11-11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17.9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研读教育名著心得体会.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研读教育名著心得体会.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研读教育名著心得体会.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研读教育名著心得体会.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研读教育名著心得体会.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研读教育名著心得体会.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研读教育名著心得体会.docx(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研读教育名著心得体会 读一本好书,如同交一个益友。近期我仔细地阅读了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著作给教师的100条建议,感受颇多。 其书中的第2条立马吸引了我的眼球,因这正是我所困惑的:教师的时间从哪里来?一昼夜只有24小时啊!确实,做教师的都知道,每天必需做的几件事占用了我们绝大多数的时间:备课、上课、批改作业、课外辅导、处理学生间的种种问题、与家长沟通还要抽出时间来读书。我真不知如何才能尽善尽美地做好全部的工作。 在书中,苏霍姆林斯基告知我,教师的时间从读书中来。只有每天不连续地读书,跟书籍结下终生的友情,就像书中所说的,如潺潺小溪,每日不断,注入思想的大河一般。一如书中那位胜利的历史教师说的:

2、“对这节课,我预备了一辈子。而且,总的来说,对每一节课,我都是用终生的时间来备课的。不过,对这个课题的直接预备,或者说现场预备,只用了大约15分钟。” 读到这儿,我突然间明白了,为何特级教师们能在课堂上得心应手、进退得宜,让人觉得听课是一种享受;而自己上课时尽管细心预备,设计得环环相扣,但在课堂上却往往显得捉襟见肘,疲于应负。由于用一辈子来备课与用课前的几小时亦或是几天来备课,效果定是大不一样的。大师让我知道了读书不是为了应付明天的课,而是出自内心的需要和对学问的渴求。要知道作为教师,在学问的海洋里,我们所教给学生的教科书里的那点根底学问,只是沧海一粟啊!若我们没有“源头活水”,又怎能教出好学

3、生来呢? 书,一本好书,确实是我们的良师益友。为此,今后更要读书,读好书,同时提倡并支持我的学生读书,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做一个称职的教师。 研读教育名著心得体会2 记得还在上学的时候,教师们便要每个同学都能养成一个“好读书”的好习惯。她说,读书是一种幸福,是一种乐趣,是一种享受。是的,圣人有云: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黄金虽然珍贵,但只要我们读好书,就会得到比黄金更珍贵的东西文化学问。 一个人的一生中之所以能不断提高,与其始终如一的学习是分不开的,所谓活到老学到老,庄子说,吾生也有涯,而知无涯。学问是没有穷尽的,坚持学习让人始终处于不败之地。反之,没有学问的不断补充和积存,人便会落后于

4、时代。歌德说过,谁落后于时代,就将承受那个时代全部的苦痛。特殊是在现今学问爆炸的年月里,不能接触新的学问便会被时代所淘汰。 对于我们教师来说,学习新的学问来面对新的挑战,更是不行无视的。它能供应给我们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正如高尔基所说,没有任何力气比学问更强大,用学问武装起来的人是不行战胜的。但是由于工作的限制,我又不行能向学生那样坐在课堂里学习,因而读书就成了我们最有利的学问武器,通过读书我们可以充分利用业余时间,也不受空间的限制,便利地学到新的东西,扩展新的思路。阅读的一些教育书籍,给了我许多教育实践中曾经受过,却未细细揣摩的教学真谛,我久久的徜徉在这片书海中,深深的懂得教书育人的不易,我

5、们得时时反省自己,时时反思自己,才能将工作更落到实处。 教师是否情愿花时间反思自己的工作,是教师是否具有专业素养的标志。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学海无涯,艺无止境。教师的专业追求、专业探究、专业提升,要靠不断的反思,教师要学会在言说和行动中思索,在反思批判中成长。自己的教育生活就是一种学术行为,自己的一言一行都应不断反思。这或许将成为自己需要时时温习的功课。 近段时间我仔细地阅读了一些教育著作,感受颇多。 “辛勤的园丁、渡人的小船、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人们对教师职业的赞誉。“以天心点燃烛光,引导人类走向光明”更道出了为人师表的神圣和职责。怎样做才无愧于这些称呼和赞扬呢? 喜爱学生。“爱满天下”是陶

6、行知先生毕生追求的教育真谛;“喜爱每一个学生”这是陶行知的人生名言;“为了孩子,甘为骆驼。干人有益,牛马也做”。爱的教育是中小学教育的根本原则和方法。陶行知先生的“爱满天下”更把爱的教育发扬光大。教师对学生的爱在教育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师爱能营造出和谐、温馨、亲切的师生关系。在这种师生关系中,学生不仅乐学,而且共性会得到充分进展,形成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这是制造力量形成的心理根底。 我们知道教育学生是个艰难的灵魂、性格塑造工程,作为一名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在培育教育学生的过程中,应当像苏霍姆林斯基所说:“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们”,也应当像斯大林所说:“要当心翼翼地培育人,就要像园丁栽培心爱的花木一样

7、。”近半年的教育教学工作实践,使我熟悉到:真诚的师爱是促进学生上进的动力,不管什么孩子,他们身上有优点,也有缺点,要擅长发觉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它能增加孩子的自信念,不断走上胜利之路。曾经有一位学生,因父母工作均在外地,无暇照看他,他便自我放纵,学习不仔细,作业不做,和同学关系不融洽。当了解到这状况后,我马上向他伸出关爱之手,找时机与他谈心,时常摩挲着他的小脑袋问寒问暖,鼓舞他学习。渐渐的,他对学习不再马马虎虎了,一每天进步起来。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藤野先生那严谨的治学态度,公正无私的师德深深地影响着鲁迅先生,时刻鼓励着他去勇敢斗争;陶行知先生一生为师,留意表率,良好的师德风范给世人留下了深刻

8、印象,因此被人们誉为“万世师表”,成为世人学习的典范。我们要以前辈为楷模,并向身边的优秀教育工学习,建立起以教为荣,以教为乐的专业思想情感。面对着不成熟的少年儿童,面对着正处于动态进展中的他们,我们要留意一言一行,一举一动。俗话说:“教育无小事,事事是教育;教育无小节,节节是楷模。”为人师表,身教重于言传。我们要以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修养标准自己的言行,用自己丰富的学问,幽默的谈吐来制服学生的心;用自己端庄的仪表,得体的举止感化学生的行为;用自己高尚的师德,真诚的师爱塑造学生的灵魂,充盈着一颗爱心,把爱心的阳光洒到每一个学生的心田,让思想与思想撞击的火花,架起心灵与心灵沟通的桥梁,一起拉响生命的

9、琴弦,真正负起“三钱粉笔,万钧重担”的为师之责。 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从书上我们能知道更多故事,更多学问。我们要多读好书,用学问来塑造你自己,不断进步!书是一盏明灯,它照亮了我们的人生道路,让我们在前进的路上有了明确的目标。所以我以后还要读书,读好书,同时提倡并支持我的学生读书,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做一个称职的教师。 研读教育名著心得体会3 每读一本好书,心灵就受到一次震撼,似乎一位高人教导了迷津。寒假期间读了一本教育名著每个孩子都能胜利让我受益很深。 每个孩子都能胜利这是一本西方教育名著,这本书的是美国闻名的学习问题专家托马斯阿姆斯特朗先生,他进展了20xx年深入的调查讨论写成的经典教育专著,

10、他的讨论成果说明,实际上根本没有天生的所谓学习上不行的孩子。绝大局部也是世人带着有色眼镜对待的结果。 本书中谈到一个叫比利的孩子,总是喜爱创造令人匪夷所思的玩意儿,例如让水沿着水槽流下,带着乒乓球滚入洞槽,最终进入玩具鳄鱼嘴里。这样,一个鳄鱼似的小切削器便被启动了,你可以在里面削铅笔。他创造的一些其他机械,也是既富制造性又有有用性。然而,比利还是被勒令退学了,他好像不会按学校的规定的方式办事,他甚至不会计算房间的.面积。 还有一个活泼好学的六岁小姑娘,她已习惯于把时间花在小池边与朋友们画画、戏水、堆砖和唱歌,在入校第一天这么一个有纪念意义的日子里,她布满了期盼,她期盼能在四周走动走动,她期盼能

11、了解一些事物,她期盼学校能随处唱歌、玩耍,她还期盼着能与其他伙伴在一起自由拘束地沟通。然而,实际状况并非如此。她发觉自己生活在一个不得不长时间坐在座位上的世界里,在那儿,她必需去解析教师简单的说辞,眼睛必需一眨不眨地盯着味道怪异的书本上那些细小而又弯弯曲曲的数字与字母。当她在教师面前表露出自己的绝望与迷惑时,教师就建议她去专家那儿做个检查。于是,她就承受了挑、串、刺等一系列深入检查后,又被人认为是彻头彻尾的“痴呆生”。 实际上像每个孩子都能胜利一书中的描述的这些外国孩子,在我们中国的现实生活中又何尝少呢?李圣珍常说:教育是一门神奇科学,需要急躁地探求和细心地分析。每个孩子都能胜利它提醒了很多非

12、常有学习天赋的孩子却被送进学业残疾班的令人震撼的悲剧根源,尤其是介绍了家长如何去发觉你的孩子共性化的学习方式以及介绍了帮忙孩子提高学习成绩的七种不同的方法。这样的匠心独到的指导,无论是对孩子正在承受厌学煎熬的孩子的家长,还是差生的父母,或者是学习成绩差的的孩子都是一个很大的帮忙。所以这本书不仅让我明白了一些教育理念,更重要的是让我明白了怎样对待每一个孩子,也就是对每个孩子都要有信念,由于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潜能,他们都是将来的胜利者。 总之,我们在教育教学工作中,要专心去感受学生,与他们公平相处,赐予他们充分的理解,努力做到心与心的沟通,敬重学生的人格和自尊,让每位学生都有安康的心理。让我们的教育犹如一缕阳光,照亮学生的心胸,驱除其心中的阴郁,让学生坚决信念,在成长的路上大步前行,取得胜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