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思考与建议.doc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542713796 上传时间:2022-12-08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育-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思考与建议.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教育-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思考与建议.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教育-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思考与建议.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教育-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思考与建议.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教育-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思考与建议.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思考与建议.doc(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关于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思考与建议马亮宽 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是贯彻落实义务教育法、促进教育公平的必然要求,是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现实需要,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保证。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已成为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同时也是建立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解决的问题。 我省在推进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方面,认真落实相关政策法规,通过统筹城乡教育发展、均衡配置教育资源、加大薄弱学校建设、推进校长教师交流、农村中小学教师培训等措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还存在许多困难和问题,需要我们认真研究、切实解决。 一、我省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一)义务教育在城乡之间发展不均衡,农村教育问

2、题严重 城乡义务教育在办学条件、师资水平、教育质量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主要表现在:农村子女接受教育的条件、机会与城市孩子相比都相差甚远。1、农村中小学办学条件差 不少农村中小学校舍条件差,仍有一些危房未得到及时改造;还有相当数量的学校是薄弱学校,水、电、暖条件不具备;许多农村中小学没有图书馆和阅览室,音、体、美、电子信息等实验、实训器材配备严重不足。 2、农村中小学师资水平较低、数量严重不足,农村中小学师结构性缺编严重。小学段英语、体育、音乐、美术、信息技术教师缺乏;初中段音乐、美术、信息技术学科缺编严重。3、农村中小学的教育质量较差,农村中小学生升入重点中学、上大学的机会与城区中小学生是不均

3、等的,他们的成长和发展一开始就处于非常不利的地位。 (二)义务教育在区域内部发展不均衡,城区教育问题不少1、城区教育资源总量不足,山东省部分市区现有教育资源已难以保障城区学生的就学要求。2、城区学校布局不合理。从2005年开始,山东省开展了新一轮城区中小学改扩建工作,并制定了相应的发展规划,但各市发展不平衡,有些市没有完全落实省的有关政策规划。3、多数市区中小学之间发展不均衡,“择校热”现象依然存在。4、有些市市区的教师队伍也存在老化、数量不足等问题。 目前,我省城区不同小学之间的办学水平、教育质量存在较大差别。各市市区不同程度地存在学校占地面积小、设施设备短缺落后、师资力量薄弱,不能满足当地

4、适龄儿童入学需要的问题。 二、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一)统一思想认识,把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摆上重要位置 各市教育行政部门要从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高度,充分认识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重要作用,研究制定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目标任务、实施步骤和政策措施,并纳入到山东省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总体规划。 (二)要加大教育投入,新增经费向农村学校和城区薄弱学校倾斜 全省各市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在当地政府统一领导下,会同各有关部门,优先保障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所需资金。要切实落实教育经费“三个增长”和新增教育经费主要用于农村的要求,在经费投入上对薄弱学校

5、的改造采取倾斜政策,城市教育费附加要优先用于薄弱校改造。 (三)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建立校长教师流动机制1、建立科学的教师补充机制,教师配置应按师生比需求,调整编制,统筹解决教师缺额问题。2、对现有教师进行培训,提高他们的专业能力。通过集中培训或现代远程培训,更新教育观念,优化知识结构,提高专业能力,促进他们的专业成长,是实现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重要保证。3、制定优惠政策,鼓励教师到基层农村任教。教育、人保部门要在引进、调配、培训、职称待遇等方面制订优惠政策,以尽快提高农村中小学的师资水平。在师资引进方面,应优先满足农村中小学的需求,重视解决农村小学英语、信息技术及音、体、美教师短缺的问题;在教师

6、调配上,应实现区域内资源共享,发挥名师带动效应,省、市级名师、优秀教师每年都要到薄弱学校作讲课示范、介绍教育教学体会。 (四)落实“三个到位”政策,整合城区教育资源1、规划到位 按照纲要精神和有关规定,每1万人口的区域应有1所24个班规模的小学,每2万人口的区域应有1所36个班规模的初中。因此,建议对各市城区内仍有“挖潜”能力的学校进行扩建,增加容量的同时,必须按照城市发展规划适当加快新建学校步伐,以满足学生大量增加的需求。2、政策到位 建议各地政府严格落实有关政策规划,在住宅小区开发建设中,按规划由开发商建设学校及幼儿园,并交付教育主管部门作为公办教育机构使用。如果开发商不按规划建设地上建筑

7、物,至少要留足学校和幼儿园的建设用地,并且政府按每平方米30元标准收取的城市配套费专款专用,用于建设学校和幼儿园。3、督导到位 建立“横到边、纵到底”的教育督导网络,完善对市级政府教育发展的督导评估机制,评估结果纳入当地主要领导政绩考核体系。 (五) 创新机制,探索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新模式1、针对现实问题,积极探索推行扩大城市优质教育资源的“新模式” 联盟校模式:充分发挥“名校”拉动效应,将一所“名校”与区片内相对薄弱学校结成“传帮带对子校”,组成联合办学模式,实施统一管理制度和管理模式,实现教育资源共享。合并几所中小学而成立资源庞大的大学校就可以与多所农村中学结为帮扶对象,学校可以派出名师到农

8、村学校支教 “结对子”,实现了共同发展。 区式模式:将各市已有城区相对薄弱中小学校由“名校”兼并,进行“学区制”改革试点。以优势学校为主体设立几个试验学区,在学校隶属关系不变、法人不变、编制独立的前提下,学区内学校实行实质性联合办学,互派师资、统一教学、资源共享、捆绑考核。积极开展基础教育各阶段同层次学校“老校新校”、“强校弱校”等模式探索及“教育联盟”、“强校托管”、“强校兼并”的试点运作。在“学区制”试点的同时,安排资金,启动市区区属薄弱初中教育教学设施水平提升工程;完善教师培训机制,组织名师团队,建立名师网络资源平台,促进区域教师学研共同体建设。还开展“学校诊断”活动,教研部门和示范性高

9、中分别为一所薄弱学校,切准薄弱环节,提供支持,促进质量提高。2、中小学入学应采取多种形式,全面落实“划片招生、免试入学”政策。积极推行“农民工子女就读无障碍”政策。坚持“以流入地政府为主,国办中小学为主”的两为主原则,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提供监护人务工单位证明或工商营业执照;固定住所证明;公安部门颁发的暂住证明;户籍所在地户籍证明,就可在居住地入学并建立学籍档案,享受与当地学生同等待遇。3、加快中考制度改革,认真落实省级示范性高中公助生指标分配政策。高中入学,同样按照“区域平衡、生源均分”的思路,启动中招制度改革,实行“给初中分配名额,为高中均分生源”的招生办法。给初中分配名额,即:依据乡镇学校的初中毕业生数、学生的巩固率及评估成绩等,把普通高中所有统招名额分配到初中学校,中招统考结束后,按照分配的指标,依据择优录取的原则,对各乡镇考生分别录取。给高中均分生源,即:普通招生中考生不再填报志愿,按照考生成绩、男女生比例等因素分成若干等份,在群众、新闻部门的监督下,由各普通高中校长按所招计划人数抓阄抽取,实现各普通高中生源质量的均衡。通过这些做法,有效地缩小校际之间差距、扼制择校现象,促进普通高中公平竞争、均衡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