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文阅读全新解码.doc

上传人:人*** 文档编号:542712662 上传时间:2024-02-12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4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现代文阅读全新解码.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现代文阅读全新解码.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现代文阅读全新解码.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现代文阅读全新解码.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现代文阅读全新解码.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现代文阅读全新解码.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现代文阅读全新解码.doc(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现代文阅读全新解码广东省惠阳中山中学 方巧敬现代文阅读在语文高考中占有相当大的份量,其举足轻重的地位和让人望而生畏的难度,多年来一直是考生心中一块高悬的巨石。许多考生苦功了十载,对之仍未能熟练驾驭;即使汗水淋漓,有时却孕育不出几个青果子。归根到底这跟每个人的文学功底有关。究竟怎么样才能在这块土地上育出硕果?现代文阅读的信息密码究竟何在?现就此问题作出以下探究。 一、现代文阅读的题材选向高考考试说明明确提出:“现代文阅读内容指一般社会科学类、自然科学类文章和文学作品。”这三方面的选材,通过十几年的运作,已涉及到各个文学领域。1、社会科学类文章,是指研究各种社会现象的科学文章,包括经济学、教育学、

2、历史学、文化学、语言学、文艺学、美学等学科的文章。如93年的关于国外创造性思维的论文;94年的钱钟书先生中国诗与中国画(节选)的文艺学方面的文章;95年吕叔湘先生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序(节选)的教育学方面的文章;99年陶行知先生创造宣言的创造精神方面的文章;01年铜奔马正名的历史学方面的文章。2、自然科学类文章,是指研究自然科学及技术方面的文章,从92年起到00年几乎每年都有一篇短文(中微子、生物降解、四角龙、外星人、造纸厂、颅脑与肠脑、转基因作物、光速)都属于自然科学类的文章。自2001年始,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类文章交替出现在第卷,并且都以单项选择题的形式命题。3、文学作品,包括散文、诗歌、小

3、说、戏剧等,而近几年高考以散文阅读为主,尤其是具有鉴赏和陶冶情操价值的文学作品,则更是阅读类型中的台柱。从2001年起,第卷成为文学作品的天下,突出了文学性。这一板块的考查,除了最后一题是双项选择外,其余三题都是主观表达题。二、现代文阅读重要考点及解题方法1、理解重要词语在文中的含义正确理解重要词语在文中的含义是阅读的基础,而词语是构成文章语言的基本材料,能否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通过快速阅读领会一些词语的含义,是阅读水平高低的一个重要标志。近几年高考,这个考点总是不期而至,颇让考生费煞思量。如何正确理解重要词语于文中的含义呢?我们都知道,词义包括它的本义、引申义、比喻义、象征义等。一般来说,文中

4、的词义大都不指本义、而指引申义、比喻义或象征义。尤其是文学作品中词语。因此,我们在解题时,必须在整体阅读的基础上,联系上下文,以把握词语在具体语境中被引申或被具体化了的意义和词语所指代的内容。2001年全国高考第21题:“开门和关门是人生中含意最深的动作。根据文意写出开门关门的含义。”很明显,作者在文中给“开门”“关门”赋予了特殊的象征意义。“开门”和“关门”已不是平常的两个动作。文章首句,对此已作了开宗明义的说明。把目光往下搜索,我们不难发现,文章第六段的“它包容着某种未知的情趣,某种进入新的时刻的感知和人类烦琐仪式的一种新的形式”,以及第七段的“每扇门的关闭就意味着一个结束”,正是对这问题

5、的解释。据此可得出:开门预示着一个新的开始,一个新的发现;关门意味着一个结束。古人云:“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篇。”可见,阅读时一定要把词语的所在的句子以及上下文联系起来才能得出真义,若孤立地、单纯地去理解词义,必定会造成字词句疏离,思维断截。2、理解并解释文中重要的句子这是现代文阅读中的重头戏,每年必考,04年高考广东卷第8、19题就是这类型题目的检测。所谓“重要句子”,一般指那些对理解文章中心思想起关键作用的句子。如结构比较复杂的句子、对文章主旨起关键作用的句子(包括中心句、段首领起句、段末总结句、过渡句、含义较深刻的句子)及能够体现作者思想、感情、观点、立场的句子,都是重要句子。对结

6、构比较复杂的句子,我们可以通过划出句子主干,分析其修饰成分来揭示其内涵;而对于含义较深的句子,则需要在整体阅读的基础上,再联系相关段落的内容才能领悟。米洛斯的维纳斯第五段最后一句:“如果发现了真正的原形,我对此无法再抱一丝怀疑而只能相信时,那我将怀着一腔怒火,否定掉那个真正的原形,而用的正是艺术的名义。”这句话乍看上去,颇让人费解,但当我们明白了维纳斯雕像美的原因及作者对于复原维纳斯双臂的态度时,这句话的含义就明显了。从文章第一部分我们可以得知:维纳斯正因断掉双臂,才给人留下无穷无尽的想象空间,使它产生无比神妙的整体美。第五段作者列举了种种复原的方案,认为复原的双臂即使再精妙绝伦,也是有限制的

7、、不充分的“有”,“根本不能产生超越丧失的美感”。因此,我们可推断出这句话的含义是:双臂完好,远没有双臂残缺的维纳斯那样富有无比神妙的整体美,一旦真正的原形出现,由残缺产生的美感就会丧失殆尽,那是令人愤怒的。3、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文章结构指对材料的组织和安排方式,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布局谋篇。它是作者的思路于文中的具体表现。若能正确地分析文章结构,也就能正确把握文章思路了。高考现代文阅读对此考点的检测,可以通过考查标点,分析某个段落的思路、划分段落层次来进行。打开这类题锁的钥匙很多,譬如扣中心,以纲带目;抓标志(首先、其次、再次、总之、由此可见、因此等),分析逻辑关系等。但除此之外,我们在

8、阅读时还得注意内容间的联系,不要一味地死搬硬套,以致马失前蹄。下面,我们把这些方法结合起来解决一道题:李白的政治悲剧与文学成就节选李白一生都在为实现自己的远大理想和美好愿望而奋斗,但结果既未能自布衣直取卿相、兼济天下,也未能从宦途从容隐退、独善其身,而是栖栖惶惶,终生与失意和挫折为伍。冷静地审视历史事实,李白之所以“怀才不遇”,成为政治上的悲剧人物,除了政治黑暗和各种不利的客观因素的制约外,更为重要的恐怕还在于李白本人政治才能和政治素质的匮乏。首先,李白对政治幼稚无知,其大言不切于实际和虚名不适于用。因此,在人生的几次大好机遇中,他均未能把握住,以致坐失良机,徒成悔恨。其次李白志行的游移不定与

9、情绪的瞬息多变,显然有悖于政治家所应具有的精神素质。在他短暂的一生中,既有雄心斗志,也有颓唐潦倒;既有进取精神,也有消沉意志;既有张扬自我、不卑不亢,也有曲意逢迎、自责自怜;既有爱国赤诚、民本良愿,也有狎妓解闷、泄愤恶念。总之,李白的情绪多变与放浪形骸,早已注定了他在政治上碌碌无为、含恨而终的必然命运。对标有序号的7句话之间的关系,标注正确的一项是A、 B、C、 D、以上这一语段,讲的是李白的政治悲剧(第句)及造成其政治悲剧的主观原因(句),据此可分成两层:。这时可排除A、B选项。究竟是选C是选D才合适呢?继续探究第二层语义会发现,第句是第二层的中心句,与后面的句子的总分关系,以“首先”和“其

10、次”为标志,分别从“政治才能”和“政治素质”两方面具体分析造成李白的政治悲剧的原因。因此,句为一小层(第句虽有“因此”这表因果关系的词语,但只是承接第句前因而小结其结果),句为一小层(第句是对第句的“游移不定”与“情绪瞬息多变”的进一步解说,第句是对李白这种情绪多变的政治素质所导致的结果的小结),答案应选C。若考生在做题时单纯从标志性词语的角度去考虑,就很容易陷入总分总的结构框架里,而选择A。因此,我们在做题时,既要循法,也要实事求是,一味地想当然,其结果只会让人扼腕痛惜。4、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思想这是每个考生都应具备的基本能力,无论归纳还是概括,都要以分析、梳理为基础。内容要点的归纳要总

11、览全文,不能锁定在某些句段,要善于抓关键句,理清各段各句间的关系,做到全面、准确、简洁,不遗漏、不离题、不走样。文章的中心思想包含两方面:一是内容,二是作者的思想感情、观点态度及写作意图。概括中心思想,更需要对全文有个整体把握,通过对具体内容的分析,达到由浅到深、由现象到本质的认识。如果只看部分忽视整体,或粗枝大叶,就很容易会犯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弊病。每年的高考,每次的考测,总会有人因此而栽倒。如99年全国高考24题:下列对文章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合于交响曲之节奏”,是说集体创造活人之塑像应遵循相互合作与协调原理。B、作者引用歌德的话“没有勇气,一切都完”,着重证明惟有大无畏精神

12、才是创造取得成功的关键。C、“走两步退一步”隐含着创造之路虽有曲折坎坷,但还是要不断前进的意思。D、“创造之神所爱住的行宫”意指创造之神往往钟情于勤奋而勇于奉献的人。E、本文的主旨可以概括为主要论述教育者需要探索创造理论和创造技术。F、作者善于用排比的手法来增强文章的气势、说理效果和感染力。本题考查的就是归纳、概括能力及对文章表达技巧的鉴赏能力。不正确的是B、E。B之所以错,因为勇气只是成功的因素之一,接下来作者就自我补充说:“这只是一半真理还得有智慧之剑、金刚之信念与意志”E项的说法犯了以偏概全的毛病,“教育者需要探索创造理论和创造技术只是其中一个方面,而这篇文章的主旨是号召师生共同献身创造

13、,时时处处人人都要创造,教育要创造出真善美的活人,以达到教育的最大成功。分析归纳中心思想,可以从文章的体裁特点方面入手:记叙文、散文要注意把握住所写的人、事、景、情;议论文要分析作者的主张、见解,并注意写作意图;说明文则需注意其说明对象、特征。但不管哪文体的文章,都需特别注意抒情、议论的地方。总之,为避免犯以偏概全的毛病,需落眼全文,高瞻远瞩,细心分析。5、根据文章内容进行推断和想象这是考查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其要求一要严密,二要合理。“根据文章内容进行推断和想象”,一定要对该文章内容有个清晰的了解,才能对其所涉及的事实的发展趋势或结果有个合情合理的推断和想象。其解题方法几乎囊括前面四个考点的

14、解题方法,这里不作详释。6、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1)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要求能把握人物形象的性格特征,理解人物形象的社会意义。分析人物形象时,一定要注意以下几点:A、联系人物所处的环境。这环境包括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人物的一言一行都在这些大气候的影响下进行,并受其左右。B、挖掘人物语言、行动、神态。这是人物性格的最直接表现。C、从故事情节、矛盾冲突入手,把握人物形象。因为在矛盾冲突中,人物的性格体现得最逼真、最彻底,这是一个人的灵魂暴露最真实的一刻。D、以发展的观点看待人物的命运走向。譬如鸿门宴中的项羽,他以少数军队打败了秦朝主力,年轻威武的他真可谓意气风发。当听到曹无伤告密沛

15、公欲王关中,触伤他的尊严便马上勃然大怒要攻打沛公,一个自矜攻伐、刚烈暴躁的霸主形象就真切地呈现于读者眼前;当获悉沛公谢罪,便相信他会臣服,并在席上泄露了告密人的姓名,可见其骄傲轻敌又寡谋轻信;在剑拔弩张的鸿门宴上,他不把刘邦放在眼里,又不听范增的劝告,在杀与不杀刘邦的问题上举棋不定,可见其刚愎自用又优柔寡断;他对形势缺乏冷静的分析,对对手缺乏正确的估计,不理忠臣谏言,最后放虎归山,以致酿成乌江自刎的悲剧。可见,项羽是个具有严重性格缺陷的失败英雄形象。(2)、鉴赏文学作品的语言,要求能品味文章语言的特色,分析其表达作用。如辞藻华丽,极其事物之情致;朴实清新,传达出深切的感情;骈散结合,错落有致,使音韵和谐;准确生动,描摹细致;简洁凝练,言简意丰;委婉动人,别有韵致;豪迈劲健,气势充沛等。这要根据文风,结合内容才能分析准确。(3)、鉴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要求能分析作品运用了哪些表达技巧,表达了什么内容,达到了什么艺术效果。我们在现代文阅读训练中,经常会碰到这样的题目:有什么好处?有什么目的?有什么作用?这属于表达技巧方面的题目。表达技巧的范围很广,而且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