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梅戏—《对花》教学设计.doc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542704680 上传时间:2023-09-22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73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黄梅戏—《对花》教学设计.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黄梅戏—《对花》教学设计.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黄梅戏—《对花》教学设计.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黄梅戏—《对花》教学设计.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黄梅戏—《对花》教学设计.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黄梅戏—《对花》教学设计.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黄梅戏—《对花》教学设计.doc(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黄梅戏对花教学设计学 科: 音 乐 年 级: 九年级 授课教师: 郑 雪 黄梅戏对花教学设计西安高新第二学校 郑 雪【教材依据】黄梅戏对花是人音版九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戏曲课,对花是黄梅戏传统剧目打猪草中的一段歌舞音乐。唱腔采用(对板)形式(两个角色对唱),曲调为五声音阶徵调式。基本为上、下句反复对答式的曲式结构。个别较长的拖腔中都有休止符作为顿挫,强化了之后的节拍重音,使演唱更具韵味和活力。音程多为级进或小跳,节奏轻快流畅,旋律优美动听。一、设计思路【指导思想】根据音乐新课程标准中要弘扬民族音乐,理解音乐文化多样性放在重要的位置的教育理念,所以本节课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提升课堂教学效果,使

2、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气氛中体验黄梅戏演唱的艺术风格,提高、培养学生学习黄梅戏的兴趣。让学生了解黄梅戏这个年轻却充满魅力的剧种,传承我们的传统文化。【学情分析】本课对花选自黄梅戏打猪草,中学生对于黄梅戏的了解还不是很多,但对一些耳熟能详的代表作品旋律会有一定的熟悉度,所以教授本课需从一些流传广泛的黄梅戏切入,如天仙配等,唤起学生的认识感。提高学生对中国传统音乐的兴趣,主动去欣赏、学习中国的传统艺术文化,提高自身修养和文化底蕴。【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了解黄梅戏的相关知识,感受我国的戏曲艺术的魅力并能区别于京剧、豫剧等其他剧种。2.培养学生对黄梅戏唱腔的感受能力,激发学生热爱民族音乐的感

3、情。过程与方法:通过欣赏、学唱戏曲唱腔片段,熟悉黄梅戏唱腔的风格特点。知识与技能:学会演唱对花并能够初步了解、分辨各地方戏曲的种类,掌握“对唱”、“表演唱”的演唱形式,体验与同学合作的快乐。【教学重点】初步了解黄梅戏剧种,感受黄梅戏鲜明丰富的地方色彩。【教学难点】学会用富有黄梅戏地方特色的音调演唱对花,以及附点节奏和一字多音处的准确表现。二、教学准备为了更好的完成教学目标突破重难点,让学生始终保持对戏曲的兴趣,课前制作精美的ppt课件,吸引学生上课的注意力。为了让学生更好的感受、体验唱腔的基本特点和风格韵味,我收集了京剧、黄梅戏、评剧、豫剧、越剧、秦腔等戏曲音频和视频相关资料,使学生进一步去了

4、解中国的传统戏曲音乐。还有本节课教唱学生戏曲必备的钢琴和锣鼓以及小型打击乐器等。三、教学互动过程第一环节:组织教学听音乐进教室,课前创设戏曲氛围。【设计意图】:音乐是听觉的艺术,从进入音乐课堂的那一刻起,我的设计就为学生搭建一个戏曲音乐欣赏享受的平台 ,让学生耳濡目染的进入戏曲音乐的学习。第二环节:引入新课1.泱泱中华,5000年漫长的历史,有着非常丰富的文化底蕴。你们对戏曲了解多少呢?老师为同学清唱几段戏曲,同学猜猜分别都是戏曲中的哪个剧种?2.中国戏曲:戏曲是我国特有的一种综合性舞台艺术形式,它包含音乐、舞蹈、文学、诗歌、武术、杂技、舞美等中国民间传统艺术形式。中国的戏曲约有三百六十多个种

5、类,其中“京剧、越剧、黄梅戏、评剧、豫剧”并称为“中国五大剧种”。【设计意图】:新课标理念重在对音乐的聆听、感受、体验,所以在本环节的教授中通过聆听教师演唱的戏曲,能够对我国的戏曲感兴趣。第三环节:走进中国戏曲黄梅戏1.介绍黄梅戏:黄梅戏因其唱腔起源于湖北黄梅县,采用民间小调“采茶调”而得名,后来又吸收京剧、徽剧的音乐,在安徽安庆地区发展壮大并用安庆地区的方言演唱,形成了独特的风格,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和民歌小调色彩。黄梅戏中的很多故事都是表达老百姓追求幸福生活、向往美好感情的愿望。【设计意图】:初步了解黄梅戏的发展历史和流传地域等知识。2.聆听教师范唱黄梅戏打猪草选段对花。听后说出这段唱段中,

6、最吸引你的地方?(学生谈对本唱段的旋律、表现形式和情感等认识)打猪草介绍:一个农村男孩与一个女孩因打草损坏了农作物产生矛盾,通过对歌化解矛盾的故事。3.播放音响,聆听范唱,戏曲运用了什么演唱形式?(对唱)唱腔特点是什么?(花腔 平词)对花:对花就是以对唱的形式讨论花的问题,我来问,你来答,这种歌曲在我国民歌中比较常见。4.再次聆听音乐。注意戏词中的方言咬字情况,找出哪些字是用方言演唱的?5.出示节奏,注意附点与切分节奏。学唱旋律,学习此旋律中常用的节奏型。6.教师弹琴,学生学唱,找出难唱乐句,师生共同解决。7.跟录音轻声整体学唱戏词。8.师生分角色演唱,感受一问一答幽默、智慧的气氛。9.用对答

7、式问话的语气来唱歌,分角色演唱,把全班分男女角色对唱,指导学生表演唱段。10.观看对花的视频,感受戏曲艺术精湛表演的魅力,调动学生模仿学习的兴趣。11.欣赏女驸马经典唱段。【设计意图】:学唱戏曲,层层递进,激发学生的唱戏兴趣,增进学生对黄梅戏戏曲的喜爱,引导学生主动参与音乐实践活动,以获得对戏曲音乐的体验。第四环节:拓展延伸1.聆听选择:从四段戏曲中选出哪一首是黄梅戏?(1)豫剧(河南)(2)秦腔(陕西)(3)黄梅戏(安徽)(4)京剧(北京)2.学生通过聆听交流汇报选出正确答案。【课堂小结】黄梅戏是我国的民族文化,今天我们在音乐课上所听、所看到的仅仅是冰山一角,希望同学们在日常生活中,多去用心

8、聆听、感受中国的传统戏曲音乐,做一个热爱民族音乐艺术的人,把我们的戏曲艺术发扬光大!【板书设计】唱腔特点:花腔 平词 四、教学反思黄梅戏对花教学反思对花是人音版九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戏曲课,黄梅戏对花选自打猪草选段,唱腔活泼、幽默,以对唱的形式来探讨花的问题,打猪草生动的反映了劳动人民善良淳朴的美好心灵。我国的戏曲是一种具有高度综合性的艺术形式,它将戏剧、音乐、表演等有机结合,从它形成之时起,音乐与戏剧便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可谓有“戏”可看,有“曲”可听。在教学中,介绍了中国戏曲和黄梅戏的起源,适当地讲述了打猪草的故事情节,又学习了此旋律中常用的节奏型,调动了学生模仿学唱黄梅戏的兴趣。这节课呈

9、现了以下几个特点:1.体现了音乐的戏曲性这是一堂戏曲课,在课前戏曲氛围的创设:音乐是听觉的艺术,从进入音乐课堂的那一刻起,我的设计就为学生搭建一个戏曲音乐欣赏享受的平台,让学生耳濡目染的进入戏曲音乐的学习。在导入部分,我先为同学清唱几段戏曲,让学生猜一猜分别都是戏曲中的哪个剧种?(豫剧、京剧、黄梅戏、秦腔、越剧)通过聆听教师演唱的戏曲,激发学生学习唱戏的兴趣,增进学生对黄梅戏戏曲的喜爱。2.引导 合作培养学生主动去发现问题,进行思考和探究,教师归纳,让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体会到了学习的乐趣。注重合作学习,通过师生合作、生生合作、小组合作等多种合作方式,培养学生合作意识,提高合作能力。如在学唱对花

10、时,我采用了师生接龙,生生接龙的方式,最后再进行小组形式上台展示,这样不但体现出师生之间、同学之间良好的团队意识与合作精神,同时在合作中又促进学生潜能的开发和个性的发展,让每一位学生都能自信的学,大胆的表演。在拓展延伸部分,我进行了一个小测试,让学生听听看,从四段戏曲中选出哪一首是黄梅戏?(豫剧、秦腔、黄梅戏、京剧)通过学生聆听交流汇报选出正确的答案,来检测学生是否掌握了黄梅戏的唱腔特点。3.不足之处:(1)教师在课前收集了大量的戏曲资料,学生课前准备的不够充分,没有让学生提前查找戏曲的相关资料,导致教师很被动。(2)中学生已经进入到了变声期,音准、音色、音量都会随时变化,所以学唱戏曲有一定的难度,教师应适当的引导。(3)学生对戏曲接触的很少,应在今后的课堂中多去聆听戏曲音乐,弘扬民族音乐文化。其实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个性,都喜欢展示自我,只有创造轻松愉悦的教学氛围,运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这样学生才会真正喜欢音乐课。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继续努力,使自己的教学水平再上一个新台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