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鉴赏之表达方式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542702324 上传时间:2023-06-25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5.1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诗歌鉴赏之表达方式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诗歌鉴赏之表达方式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诗歌鉴赏之表达方式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诗歌鉴赏之表达方式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诗歌鉴赏之表达方式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诗歌鉴赏之表达方式》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诗歌鉴赏之表达方式(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诗歌鉴赏之体现方式设题方式:1、诗词中运用了那些体现技巧(或艺术手法、或手法)?2、赏析诗词中体现技巧的作用。3.诗人是如何抒发自己的情感的?有何效果?谨记:体现效果是为内容、构造服务的。1、为形象服务。写出形象的特点,使她(她它)生动逼真、形象可感、形神兼备。2、为意境服务。能营造出一定的意境,从而传达出作者的思想、精神境界。3、为主题服务。反映作者的思想感情。诗词中的体现技巧都是为了抒发作者的思想感情服务的,要环绕表情作用来答题。体现技巧的种类体现技巧是指作者在塑造形象、发明意境、体现思想感情时所采用的特殊的方式。它的含义非常广泛,简朴说涉及多种体现方式、修辞手法、体现手法 (写作手法)、

2、构造技巧的使用。 对体现技巧的鉴赏,就是辨识诗歌中所使用的修辞手法、体现方式、体现手法或艺术构思及构造技巧,分析其自身的艺术效果,评价其对体现诗人的思想感情所起到的作用。(一)掌握常用体现技巧第一类:体现方式体现方式: 亦可称为体现措施,是作者根据客观事物和体现思想感情的需要而运用的一种语言体现形式,属于文章的整体的语言运用形式。常用的体现方式有五种:论述、描写、抒情、议论和阐明(诗歌中没有“阐明”这一种)。记叙:记叙人物的经历或事情的发生、发展、变化过程。一般用于叙事诗的体现,描写: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对人物、事件、环境所作的具体描绘和刻画。议论:对人和事物的好坏、是非、价值、特点、作用等所示的

3、意见抒情:体现作者强烈的爱憎、好恶、喜怒、哀乐等主观感情。(抒情,有直接抒情,也有间接抒情。 间接抒情在诗歌鉴赏中一般体现为借景抒情、乐景哀情、托物言志等,而这一般又称之为抒情方式一)掌握常用体现技巧第一类:体现方式诗歌最重要的体现方式是描写、抒情。描写手法:人物描写手法:肖像、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细节等。景物描写手法:渲染、烘托、烘托(正衬、反衬)、白描、细节描写、动静结合、虚实相生、正侧结合、点面结合、视角变化、色彩渲染、意象叠加1、渲染、烘托、烘托(正衬、反衬)渲染是指对环境,景物等做多方面的正面描写形容,以突出形象,营造意境、渲染氛围。烘托指从侧面着意描写景、人、事,来烘托另一事物

4、的特点或人物的心绪情感。也就是不说本意,只说与此有关其她事物,达到突出本意的目的。(被烘托之物不写)古代诗歌中,渲染和烘托往往成对浮现。既渲染氛围,又烘托人物。烘托就是运用事物间的近似或对立的条件,用某些事物为陪衬来突出所要体现的事物的体现手法。(两物皆写,以次衬主)正衬:用相似或相美的事物来烘托,如以动衬动,以静衬静,以乐衬乐,以哀衬哀。反衬用相反的事物来烘托,如以动衬静,以乐衬哀,以丑衬美2、白描重要用朴素简洁的文字描摹形象,不重词藻修饰与渲染烘托。白描规定运用极简省的语言,描摹景物的特性,反映作者的感情。写人:不绘背景,只突出主体。三言两语就能揭示人物的外貌、神态,使读者如见其人。满面尘

5、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卖炭翁)写事:不求细致,只求简要。父耕原上田,子属山下荒;六月禾未秀,官家已修仓。写景:不尚华丽,不事雕琢,务求朴实、真实。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3、细节描写细节,指人物、景物、事件等体现对象的富有特色的细枝末节。细节可以更加生动具体地反映人或物的外在特性、内在本质,增强感染力。往往从人物形象的语言、动作、神态等进行描摹。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到处蛙。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4、动静结合(1)何谓动静:静止与活动、安静与声响(2)动静手法的几大细类:动静结合:在写景时既描写动态景物业描写静态景物,动态与静态相映成趣。沙头宿鹭联拳静,船尾

6、跳鱼拨剌鸣。以动衬静 即通过描写、渲染动态,反衬、突出静态,也属于反衬。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化静为动 就是把静止的事物当作运动的事物来写,想象并描写出静态事物在运动时的形态和神态。化动为静 就是把运动的事物当作静止的事物来写,想象并描写出动态事物在静止时的形态和神态。5、虚实结合(1)何谓虚实: 古诗的“虚”,指直觉中看不见摸不着,却又能从字里行间体味出的那些虚象和空灵的境界;“实”则是指客观世界中存在的实象、实事、实境。(2)虚实结合的细类眼前之景为实,想象虚构构景为虚。现实之景为实,已逝之景之境、神仙鬼怪世界和梦境为虚。具体形象为实,抽象为虚;有限为实,无限为虚。6、正侧结合指诗歌在写人

7、写景时,既从正面描写,也从侧面描摹,两者结合起来以突出人或物的特点。单独正面描写渲染、白描。单独侧面描写烘托。7、点面结合以简洁的笔调勾勒出阔大的背景,再着意写出该画面中的一种细节,或与画面相比显得细小的形象。8、视角变化 指诗歌在写景时,远近、高下、俯仰、五感结合在一起,对景物进行多角度描写。远近高下俯仰:由远到近、由近及远;从高到低;俯视与仰望相结合。五感结合: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结合9、色彩渲染通过景物色彩的渲染、对照来突出景物特点,构建画面,营造意境。有冷暖、明暗之分。10、意象叠加不使用连接词而将几组意象并列,形成意象的并置堆叠,从而构建画面、营造意境、体现情感。抒情手法 直

8、接抒情: 直抒胸臆间接抒情:情景交融(寓情于景、融情于景)、借景抒情、托物言志、借事抒情、用典抒情、借古讽今1、情景交融/寓情于景/融情于景指将感情融于特定的自然景物或生活场景中,借对景物或场面的描摹来抒发感情。(情景相生,景语即情语)2、借景抒情指诗人把自身情感、思想寄寓在景物之中,通过描写景物予以抒发。(景为情生缘由、情为写景目的)两者区别:情景交融是景中含情,景明写、情暗抒。借景抒情是明写景,以景引情,明写情。3、托物言志指诗人借富有特性的事物来寄托、传达某种感情、抱负和志趣,诗中的物带有人格化的色彩。4、借事抒情指诗人通过对事件的具体论述来抒发感情。5、用典抒情与借古讽今两种抒情方式都

9、是借助历史事件、历史典故来抒发情感。区别在于:用典抒情重在抒发与个人有关的私人情感(由她人感自身)。借古讽今重要是刊登对当今风气、政治或历史事件的见解(由她人观时政得失)托物言志 诗人借自然界中的某物自身具有的特性,来体现某种志向或情感,诗中的物带有了人格化色彩。诗人塑造具体的诗歌形象来抒发自己的感情(品格、情操、志向、抱负),多见于咏物诗。 借古讽今(喻今、伤今)。咏史诗中常用的体现手法,借历史上的事件来讽喻当朝。 寓情于事: 诗人把自己的情感寓于叙事之中。用典抒情: 用典:也叫用事。它是指援引历史故事或古书中的词语来阐明白自己观点的一种修辞方式。用典有明用,也有暗用。 用典的作用:可以起到

10、含蓄、洗练、委婉和联想翩翩等作用。用典可以拓展意境,使诗词情意显得含蓄,达到字少意丰的效果。 理解用典,一方面要熟悉典故来源,另一方面要理解典故与作者的关系(或是自比,或是对比烘托),在此基本上,才也许理解作者借典故体现了什么情意 用典抒情:古今人们用典的方式多种多样,一般采用明用、暗用、正用和反用四种方式。用典的作用:用典的作用在唐此前诗歌中重要体现为增长诗歌的容量,使诗典雅耐读,富于文采。 在唐后来的诗词曲中重要是怀古伤今,咏史言志。总之都能鲜明强烈或含蓄曲折地体现自己的情感,使语言精炼,内容丰富。用典有用事和引用前人诗句两种。用事是借用历史故事来体现作者的思想感情,涉及对现实生活中某些问

11、题的立场和态度、个人的意绪和愿望等等,属于借古抒怀。用典与咏史怀古的区别用典:也叫用事。它是在诗中某一部分指援引历史故事或古书中的词语或出名诗句来阐明白自己观点的一种修辞方式咏史怀古是指整首诗通过怀念某个出名历史件体现诗人的感情第二类:修辞手法()比方、拟人、借代、夸张、比拟 (2)对偶、双关、设问、反问、(3)互文、通感、用典 对比 烘托等第二类:修辞手法古典诗歌常用修辞手法有:比方、拟人、比拟、借代、夸张、对比、起兴、象征、通感、对偶、双关、设问、反问、借代、双关、叠字、反复、用典、互文、通感。1、对比对比是指把两个相对或相反的事物,或者一种事物的两个方面并列在一起而构成的一种相反关系,以

12、共同体现某种意境或情感。双方无主次之分。通过对立的双方,显示两者的反差,突出主题,发人深思。对比手法小结时空的对比:古盛今衰景物的对比:动静、高下、远近 颜色冷暖、生命力强弱的对比 情感的对比:哀与乐比方:诗词当中常常运用这一手法,以达到形象生动、化虚为实、把抽象事物具体形象化的艺术效果 作用:比方除使诗歌所描绘的意象更加形象生动外,还可体现出意象的情态特性拟人:它使得描绘生动形象,表意丰富。比方与比拟的性质不同、作用不同.比方是用与本体事物有相似点的另一事物作比也就是打比方;一定得有相似点,通过相似点使本体同喻体联系起来,唤起人们的联想,使人更具体地惑知事物。比拟即模拟,它是用乙事物具有的特

13、性(涉及称渭、动作、行为等)写甲事物,或1者说是把乙事物的特性“强加于甲事物。乙事物般是有生命力的,能活动,有感情的;它比甲事物具体实在,于是本来较抽象、不太实在的事物变得具体实在了,固然就增添了语言的生动性。由此可见,比方强调的是甲乙两物的相似性,而比拟却是运用它们之间的不同特性,使两体融为一体,这是区别比方和比拟最重要的标志。比拟分为拟人和拟物。红旗高举,飞出深深杨柳渚。鼓击春雷,直破烟波远远回运用比拟手法“飞出深深杨柳渚”将舟拟比作鸟类,“飞”守形象生动写出了群舟竞发的速度之快。作用:能促使读者产生联想,是描写的对象更加生动形象。夸张:故意地对事物进行夸张或缩小的描写,借以体现诗人异乎寻

14、常的情感。起兴 即借助看似无关实则有相似处的其她事物作为诗歌发端,以引起所要歌咏的内容。一般用在诗章或各节的开头,它有引起心绪情怀,发明作品氛围,拈连上下文关系等的作用。象征(托物言志)指借助于某一具体事物的外在特性,寄寓艺术家某种深邃的思想,或体现某种富有特殊意义的事理的艺术手法。象征的本体意义和象征意义之间本没有必然的联系,但通过对本体事物特性的突出描绘,会使艺术欣赏者产生由此及彼的联想,从而领悟到艺术家所要体现的含义。明月:象征离愁别绪,思乡怀人。 杨柳:惜别南浦:表达送别之地的专有名词梅花:坚贞、高洁、不屈、孤傲杜鹃:哀婉凄凉的心绪 松柏:孤高、正直、耐寒不屈通感在描述客观事物时,用形

15、象的语言使感觉转移,将人的听觉、视觉、嗅觉、味觉、触觉等不同感觉互相沟通、交错,彼此挪移转换。借联想引起感觉转移,“以感觉写感觉”。 此手法在现代汉语中运用较为普遍,古典诗歌使用相对较少。借代(1)定义:不直接说出所要体现的人或事物,而是借用与它有密切有关的人或事物来替代。(2)作用:突出事物的本质特性,增强语言的形象性,使文笔简洁精炼,语言富于变化和风趣感;引人联想,使体现收到形象突出、特点鲜明、具体生动的效果。(3)常用类型:特性代事物、具体代抽象、部分代全体。用典:即在诗歌中援引史实,使用典故。古诗很讲究用典,这既可使诗歌语言精炼,又可增长内容的丰富性,增长体现的生动性和含蓄性,可收到言简意丰、耐人寻味的效果,增强作品的体现力和感染力。1)用事借用历史故事来体现作者的思想感情,涉及对现实生活中某些问题的立场和个人愿望等,属于借古抒怀或借古讽今。)引用或化用前人诗句 目的是加深诗词中的意境,促使人联想而寻意于言外。作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