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将信息技术与综合实践课程有效整合.doc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542702184 上传时间:2023-05-09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如何将信息技术与综合实践课程有效整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如何将信息技术与综合实践课程有效整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如何将信息技术与综合实践课程有效整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如何将信息技术与综合实践课程有效整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如何将信息技术与综合实践课程有效整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如何将信息技术与综合实践课程有效整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如何将信息技术与综合实践课程有效整合.doc(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作者安图二小魏庆萍,是一名资深信息技术教师,这篇论文较透彻地分析了信息技术与综合实践课程整合的可行性与有效性如何将信息技术与综合实践课程有效整合 信息技术是教育信息化进程中的核心内容,信息技术作为工具手段,它与学科教学的整合,是课堂教学模式改革的发展方向。未来的课堂教学方式发展趋势将由目前的“以教为主”变为“以教为辅”,以学生运用各种信息技术手段获取知识和能力为主的“人本主义”教学方式。通过学科间的整合,建构有效的教学方式,促进教与学的最优化。信息技术与综合实践的整合,充分体现了活动课的实践性、活动性、创造性。信息技术与综合实践课程整合教学模式有三种。第一种模式,将信息技术作为学习的对象,即在

2、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引入综合实践学科的课程知识。第二种模式,将信息技术作为辅助教师教的教学工具。第三种模式,将信息技术作为辅助学生学的学习工具。在当前我国积极推进教育现代化、信息化的大背景下,倡导和探索信息技术和课程整合的教学,对于发展学生的“信息素养”,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第一种模式,将信息技术作为学习的对象,即在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引入综合实践学科的课程知识。综合实践课的活动,主要是让学生探索大自然的种种奥秘,感受社会生活的丰富多彩,关注学生自己成长的点点滴滴,让学生做 “小小研究生”。信息技术应以活动为主线,以技术的学习为支撑,以学生直接经验的获得和亲身经历

3、为基础,以协作学习和自主学习为手段,通过观察、设计、操作等活动获得丰富的操作体验,进而获得感情态度、价值观和技能的发展以及思想方法的提升。作为实践性课程,方法的提升是在操作的基础上、体验的基础上感悟出来的,所以要给足学生操练时间。因此,在信息技术的教学中,采用“任务驱动法”。正确指向学习任务,促使学生满腔热情的投入学习。对学生进行分组,开展分工与合作。给每组学生一个综合实践的主题,让学生有目的、有针对性地利用互联网、校园网查找相关资源内容,通过资源整合形成对该主题的观点,利用信息技术课所学知识制作电子作品。如在学习WORD排版时,让学生制作一个“环境保护”的电子小报,让学生围绕环境保护进行社会

4、,学校等方面的调查;在学习网页制作这一单元时,让学生做一个“家乡旅游”、“我的个人爱好”为主题的小网站,从而进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整合以各种各样的主题任务进行驱动教学,有意识的开展信息技术与综合实践相联系的横向综合的教学。这些任务可以是具体学科的任务,也可以是真实性的问题情景(学科任务包含其中),使学生置身于提出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动态过程中进行学习。通过一个或几个任务,把学科知识和能力要求作为一个整体,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学生在完成任务的同时,也就完成了所需要掌握的学习目标的学习。这种模式的优点。从学生角度来看,主要体现学生的主体位置,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让学生真参与到课堂中来。用任务

5、驱动法教学,让学生小组活动,自主探索,既体现了合作交流,又体现了自主学习,也体现了新课程中研究性学习的思想。学生在课堂中热情高,主动性强,效果非常好。从教师的角度来讲,给学生提供了自主学习和探索的平台。这种模式的不足之处。这种教学方式,信息技术周课时少,要占用学生大量课余时间,在学生课业负担重的情况下,课下的准备工作做不到位。有可能达不到预想的教学效果。第二种模式,将信息技术作为辅助教师教的教学工具。这种整合模式,学生必须在数字化环境中学习。教师利用多媒体计算机、多媒体教室、校园网络和因特网,收集、管理、加工教学资源。信息技术作为教学内容和教学资源的获取工具。学生的探究活动往往需要搜集各种各样

6、的信息素材,而这些信息素材,或是自然的、社会的、学校的;或是静态的、变化的,都可能被学生运用各自独特的眼光或方法加以“捕捉”,有时,有些“镜头”十分可贵却又是瞬时即逝的。这时,如果教师指导学生采用录音、录像、照相方法,将它及时“定格”加以收集,便可大大丰富学生的探究所得,并有效提高学生发现、探究问题的兴趣和能力。利用搜索引擎;利用地区或学校教育资源库,获取相关教学资源。同时,信息技术以作为演示工具,把一些抽象的道理用简单易懂的图片、动画演示出来。信息技术为教学内容提供了多种呈现方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学生在教师的组织下利用信息技术进行学习,信息技术完全为综合实践的教学服务。在这种整合模式下,教

7、师和学生在信息技术的帮助下,分别进行教学和学习。首先,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对教材进行分析和处理,决定用什么形式来呈现什么教学内容,并以课件或网页的形式呈现给学生。在学习六年级综合实践中的探索月球奥秘这一课时,教师不是天文学家,对于月球的知识掌握不多;教师必须利用信息技术做好充分的课前准备。教师首先要查找资料:把与月球相关的知道分类,制作出课件 “月球奥秘”幻灯片,上课时播放,向学生介绍月球的一些知识。同时给学生布置任务:与月亮有关的诗句?与月亮有关的传说?与月亮有关的节日以及节日的习俗?与月亮有关的知识?学习任务以后,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调查、采访、利用教师提供的资料进行个别化和协作式相结合的自主

8、学习,最后作出调查报告完成任务。最后,师生一起进行学习评价、反馈。这种模式的优点。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主体性和个性化得到较大的体现,这样的教学氛围十分有利于学生创新精神和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同样,教师通过整合的任务,发挥了自己的主导作用,以各种形式、多种手段帮助学生学习,进一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这种模式的不足之外。这各教学模式对学校的软硬件有一定的要求。一是学校硬件设备要到位,备有多媒体计算机、多媒体教室、校园网络等;二是综合实践课教师要有较高的信息技术水平,能制作漂亮、实用的幻灯片和电子小报或网页;如果这两个条件中有一个不具备,也很难达到预想的教学效果。第三种模式,将信息技术作为辅助

9、学生学的学习工具。这种整合方式通常在多媒体教室环境下应用。信息技术手段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学习资源、仿真的探究情境、平等交流的协作平台和辅助学习的认知工具。在综合实践活动课上,学生作为积极主动的学习者,以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在信息技术的帮助下,获取信息、交流信息,并最终以电脑作品的形式完成研究任务。例如:学习三年级综合实践中的剪贴纸拉花这一课时,教师可以给学生布置任务,让学生研究 “什么是纸拉花?纸拉花的种类?剪贴纸拉花的方法?纸拉花与我们的生活等”。学生通过学校的信息平台,在多媒体网络教室里搜集资料,制作电脑汇报作品,师生之间交流、评价、反馈学习成果。小学低年级综合实践课以生活实践性的活动为主

10、,小学高年级以社会综合课题学习为主。 这种教学模式超越了传统的单一学科学习的框架,它按照学生认知水平的不同,将社会生活中学生感兴趣的问题,以主题活动的形式来完成课程目标。学生通过信息技术平台,进行主体性、探索性、创造性的解决问题,将两个学科的知识、学问性知识和体验性知识、课内与课外、学校与社会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最大限度地促进学生身心和谐统一地发展。突出了学生的主体性和参与的过程性。整合的成效体现于学生信息素养和自主探究能力培养的过程之中。这种模式的优点。教师构建了一个平台,在这个平台上,学生借助师生之间、伙伴之间的协作,自主收集、甄别、分析、判断信息材料,从而通过探究形成意义的建构,获得知识和

11、体验。充分体现了学生学习主体性。这种模式不足之处。学校具有多媒体网络教室等信息技术平台;学生要具有一定的信息技术操作水平,会上网搜索,会制作电子汇报作品。否则这种教学模式不宜适用。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与小学信息教育技术课程紧密联系,融于一体。小学生的信息技术能力是开展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有力支持,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又为学生信息技术能力的发展提供了活动平台。因为,在开展小学综合实践活动的课程中,学生需要通过各种途径获得信息,其中通过计算机网络是一条非常重要的途径,而学生综合实践活动实施成果也大多有赖于信息技术制成。两者的关系是相辅相成,互为促进的。因此,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的信息技术能力,通过发展学生的信息技术能力,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有效开展综合实践与信息技术的整合活动成了一个新的课题。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无疑将是信息时代中占主导地位的课程学习方式,必将成为21世纪学校教育教学的主要方法。因此在当前我国积极推进教育现代化、信息化的大背景下,倡导和探索信息技术和课程整合的教学,对于发展学生的“信息素养”,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