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考点.doc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542701573 上传时间:2023-11-19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4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考点.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考点.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考点.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考点.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考点.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考点.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考点.doc(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考点一、 名词解释(5题,20分)1.文学研究会: 文学研究会是中国新文学运动中第一个纯文学团体,1921年1月于北京成立,发起人有周作人、郑振铎、沈雁冰、王统照、许地山、朱希祖、蒋百里、耿济之、瞿世英、郭绍虞、孙伏园、叶绍钧等12人。以小说月报为代用会刊,还编印了文学旬刊及诗、戏剧月刊等刊物。宗旨是:“研究介绍世界文学,整理中国旧文学,创造新文学”。信仰:“相信文学是一种工作,而且又是人生很切要的一种工作。”注重文学的社会功利性。以倡导“为人生”的现实主义文学为主要倾向;文学研究会以人生和社会问题为题材,特别注重对社会黑暗的揭示和灰色人生的诅咒,表现新旧冲突,写法上一般倾向

2、于19世纪俄国和欧洲的现实主义,也借鉴自然主义,重视并强调实地观察和如实描写。影响:它承接了文学革命的现实主义传统,使之发展为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处于主流地位的文学思潮。2.创造社:1921年6月于日本东京成立,代表人物有郭沫若、张资平、郁达夫、成仿吾、田汉、穆木天、张凤举、徐祖正、陶晶孙、何畏等人。办有创造季刊、创造周报、创造日、创造月刊、洪水等十余种刊物。创造社主要倾向于欧洲启蒙主义与浪漫主义文学思潮,同时也受到了“新浪漫主义”文学思潮的影响。主张“为艺术而艺术”,强调文学必须忠实地表现作者自己“内心的要求”,讲究文学的“全”与“美”,推崇文学创作的“直觉”与“灵感”,比较重视文学的美感作用

3、。同时又注重文学表现“时代的使命”,对旧社会“不惜加以猛烈的炮火”。该社团成员的作品大都侧重自我表现,带浓厚抒情色彩,直抒胸臆和病态的心理描写往往成为他们表达内心矛盾和对现实的反抗情绪的主要形式。创造社和文学研究会在当时形成双峰并峙的两大新文学社团,使浪漫主义成为当时新文学中和现实主义并峙的两大文学主潮。3.零余者:郁达夫小说用抒情的方式塑造出了真实感人的抒情主人公,这些抒情主人公大都是所谓“零余者”,即“五四”时期一部分歧路彷徨的知识青年,他们是遭社会挤压而无力把握自己命运的小人物,是被压迫被损害的弱者。这些“零余者”同现实社会往往势不两立,宁愿穷困自己,也不愿与黑暗势力同流合污,他们痛骂世

4、道浇离,或以种种变态行为来表示反抗。郁达夫的“零余者”形象,实际上是对自己精神困境的一种自述,并经过拷问自己来探索“五四”知识分子的精神世界。4.新青年:中国现代文学史、文化思想史上最重要的刊物。1915年创刊于上海,原名青年杂志,陈独秀主编。“五四”前后以新青年为主要阵地,同时进行了新文化运动和文学改革运动。创刊号发表了胡适文学改良刍议、陈独秀的文学革命论,正式掀起文学革命。1918年5月,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发表其上。该刊还广泛译介外国文学。1920年9月,它成为上海共产主义机关小组机关刊物,1926年7月终刊。5.问题小说:是“五四”时期,小说创作的排头兵,主要在19191

5、923年兴盛一时。一般说来,凡是明确地接触某一社会现象或人生现象,有意识地提出问题,甚至试图解答问题的小说,都可谓之“问题小说”。主要作家:冰心、王统照、庐隐、许地山等。主要作品:罗家伦是爱情还是苦痛、叶圣陶这也是一个人?、冰心两个家庭超人斯人独憔悴等。6.沈德鸿(沈雁冰茅盾)农村三部曲:是短篇小说春蚕、秋收、残冬的合称。茅盾的这三篇小说,从春蚕写蚕丝业萧条所引起的农村破产,到秋收写农民在饥饿中的抢粮风潮,到残冬写农民在一年生计完全绝望以后,终于自发起来进行武装斗争,正好反映出了那个年代旧中国农村变化和农民觉醒的全过程。7.新感觉派:30年代在上海都市作者群中风靡一时的小说流派,以现代杂志为主

6、要刊物,是第二海派。代表作家为穆时英,被称为“海派大将”,还有刘呐鸥、施蛰存、叶灵凤等。新感觉派小说是中国最完整的一支现代派小说。源于20世纪20年代日本的新感觉派。内容:多表现半殖民地大都市上海的生活百态,着重是病态生活的描写,以快速的节奏和多变的画面表现现代都市的光怪陆离的生活,刻意追求主观感觉印象。特点:第一次用现代人的眼光来打量上海,即在世俗化、商业化的都市中,极力捕捉新的感觉意象,挖掘心理、潜意识、瞬间体验和感觉,把主观感觉投射到描写对象中去,对人物的意识、潜意识进行精神分析。影响:开拓了文学表现的内容,在形式技巧上翻新花样。但有一部分存在颓废、悲观倾向。8. 幽默小品:指“幽默大师

7、”林语堂的幽默、闲适、独抒性灵的小品文创作。林语堂主张以看客的心态,写人间可笑之处,去除讽刺的尖酸刻薄和挑刺批评而以和解、理解甚至慈悲友情的眼光看芸芸众生,在作品中表现为以“自我”为中心,以“闲适”为格调。9.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简称“文协”,1938年3月成立于武汉,是抗日战争期间全国规模的文艺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组织,发起人包括了除汉奸以外全国文艺界各方面的代表近百人,理事会推举老舍为总务部主任,主持“文协”的日常工作。“文协”的任务是“团结一切不愿作日本帝国主义者底奴隶的文艺作家,从文艺的道路上参加这个光荣的民族解放事业。”它提出了“文章下乡”、“文章入伍”的口号,组织了作家战地访问团

8、,帮助作家深入前线和民间,以反映抗战现实。它的会刊抗战文艺是抗战时期坚持最久的刊物之一。它的成立是文艺界抗日统一战线最终形成的标志。1939年和1940年,是它最为活跃的时期。抗战胜利后,更名为“中华全国文艺界协会”。10.“孤岛”文学:指抗战时期上海租界的文学,存在时间是从1937年11月上海沦陷至1941年12月珍珠港事变日军侵入租界止。这时期的租界,四面都是日军侵占的沦陷区,仅租界内是日军势力未到而英法等国控制的地方,故称“孤岛”。文艺工作者利用租界这一特殊环境进行抗日文学活动,称“孤岛文学”。孤岛文学最有影响的,一是杂文,孤岛作家唐弢、柯灵、王任叔(巴人)等发表了很多紧密联系现实、爱憎

9、分明的杂文,王任叔和阿英关于杂文曾发生颇有影响的鲁迅风的争论,后出版杂文刊物鲁迅风;二是戏剧活动特别活跃,于伶夜上海长夜行等反映沦陷区人民生活和斗争的剧本,阿英碧血花海国英雄等南明史剧,歌颂爱国主义和民族气节,产生了很大的社会影响。二、 问答题(5题,80分)1. 现代文学第一个十年基本特征?答:第一个十年的文学发展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1917年1月到1919年“五四”爆发,为文学革命初期;“五四”到1926年“三一八”惨案,是思想解放和创作最为活跃的时期;“三一八”惨案到1927年“四一二”事变,相对沉寂并转向“革命文学”提倡的实验期。其基本特征:一是理性精神的显现,重视文学的启蒙作用;二是

10、作品中感伤情调的流行;三是作者主体自觉追求个性化;四是由于受外国文学的影响,此阶段作品尝试多样创作方法。2. 林语堂关于小品文的艺术主张?答:一是提倡幽默,面对现实而非干预和批判现实,不攻击任何对象,而是站在比较超远的立场上,以戏剧看客的姿态写滑稽可笑之处,去除讽刺的酸辣;二是主张小品文应“以自我为中心,以闲适为格调”,“宇宙之大,苍蝇之微,皆可取材”;三是提倡独抒性灵的创作,林语堂认为幽默也好,闲适也好,最终都为着解脱性灵,而广达自喜,潇洒自在,便是他所认为的小品文的本色。3. 阿Q正传流变式分析?答:小说开始连载时,沈雁冰就指出,阿Q是“中国人品性的结晶”;直到三四十年代人们也依然强调阿Q

11、“是中国精神文明的化身”。无论是20年代的启蒙主义思潮,还是三四十年代的民族救亡思潮,都提出了“民族自我批判”的时代课题,阿Q也就自然成为“反省国民性弱点”的一面镜子,于是人们关注“阿Q精神”的核心:精神胜利法。人们发现,阿Q的这种“精神胜利法”是中华民族觉醒与振兴的最严重的思想阻力之一,鲁迅的阿Q正传正是对我们民族的自我批判。50年代至70年代末,新中国成立以后,人们强调要对文学作品进行阶级分析,于是阿Q就被视为“落后的农民”的典型,关注重心发生了转移。80年代初的思想解放运动中,人们又从呐喊、彷徨是“中国反封建的思想革命的一面镜子”的观念出发,重读阿Q正传,阿Q再一次地被确认为“国民性弱点

12、”的典型。近年来,在“改革开放”的大背景下,人们开始转向对“阿Q精神”的人类学内涵的探讨,并做出了另一种分析:作为一个几乎面临人的一切生存困境的“个体生命”,阿Q“精神胜利法”的选择无可非议,但这却使人坠入了更加绝望的深渊,于是,人的生存困境是永远不能摆脱的。鲁迅正是对这一生存状态的正视,而揭示了人类精神现象的一个重要侧面,从而使自己具有了超越时代、民族的意义与价值。4. 故事新编对英雄主义的消解?答:提到故事新编的消解手法,许多人首先想到的就是理水、铸剑和非攻。如果抛开结尾不看,这三篇小说描写的几乎是接近历史本身的三场英雄壮举,在对这三位作者在感情比较倾向的主人公行为的描写中,建构的意义要大

13、于解构,然而在小说的尾部,鲁迅的笔锋却陡然一转,将三位英雄奋斗必然的无意义、无效展示给读者看,即所说的“这里似乎存在着一个小说结构的模式:小说前、后部(或尾端)的对立(对比),以及后部对前部的翻转与颠覆。”始终与小丑式的学者官员们构成对比的禹“自从回京以后,态度也改变一点了:吃喝不考究,但做起祭祀和法事来,是阔绰的;衣服很随便,但上朝和拜客时候的穿着,是要漂亮的。”而终于“太平到连百兽都会跳舞,凤凰也飞来凑热闹了。”眉间尺与宴之敖者悲壮的复仇结果不过是“合城很热闹。城里的人民,远处的人民,都奔来瞻仰国王的大出丧”般的“示众”。出于道义将宋国从战争中拯救出来的墨子反而遭到了宋国士兵的“一进宋国界

14、,就被搜检了两回;走近都城,又遇到募捐救国队,募去了破包袱;到得南关外,又遭到大雨,到城门下想避避雨,被两个执戈的巡兵赶开了,淋得一身湿,从此鼻子塞了十多天。”在作为全书纲领的补天中,女娲的奋斗和创造同样被所创造出的人类证明是无意义的,而奔月中对羿这位昔日的英雄进行的消解则贯穿全篇,是英雄陷于日常平庸生活的无奈困境,而羿生活的无聊与无奈正是他当年壮举的直接结果,“我的箭法真太巧妙了,竟射得满地精光。那时谁料到只剩下乌鸦做菜。”高超的武功不能建功立业,反而使英雄自身陷入狼狈的境地,武功的意义也就被消解于无。 故事新编的消解意味着对意义的颠覆,是把一向被视为英雄的人物和行为中无意义的一面展示给人看

15、,其基础是一直贯穿在鲁迅思想中的多疑性思维,怀疑造成了对古代传说故事文本的破坏,同时也带来了鲁迅式的深刻思考,在这5篇小说中,尽管也存在对文化山上的学者、古衣冠的小丈夫、嫦娥等人的讽刺,但这些人物绝大多数是主人公行为的陪衬,鲁迅着重表现的是女娲、羿、禹、墨子、宴之敖者的行动,在这些小说的主人公身上,读者或多或少地都能发现鲁迅自己的影子,也就是说,故事新编中对古代传说人物行为意义的消解和颠覆,实则是作者自我意义的消解和颠覆。5. 中国现代小说对古典小说的突破及其意义?答:现代小说对古典小说的突破是文学观念、内容形式各方面全方位的大革新、大解放。在文学观念上,将“文以载道”、游戏消遣等种种传统的文

16、学思想作为封建制度及其思想体系的产物加以否定,表现人生、反映时代的积极的文学思想,成为一般新文学作者的共同倾向。在文学内容上体现着现代民主主义、人道主义思想,充溢着觉醒的时代精神。在语言和形式上,摒除了文言文和僵化的传统文学格式,用白话写作,广泛吸收运用外国多样化的文学样式、手法,促使文学语言和形式更加适于表现现代生活,接近人民大众,创造了既与世界发展相联结,又具有民族特色的崭新的现代文学语言与文学形式。在文学世界化与民族化的矛盾对立统一运动中,实现文学的现代化,从而揭开了现代文学光辉的第一页,把中国文学推进到一个崭新的阶段。6. 胡风的主观战斗精神说?答:主观战斗精神的内涵:创作主体需要在客观对象的活的表现中熔铸自己的同感的肯定或反感的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