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强免疫力功能评价方法(征求意见稿)及修订说明.

上传人:pu****.1 文档编号:542701571 上传时间:2023-08-03 格式:DOCX 页数:31 大小:162.8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增强免疫力功能评价方法(征求意见稿)及修订说明.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增强免疫力功能评价方法(征求意见稿)及修订说明.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增强免疫力功能评价方法(征求意见稿)及修订说明.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增强免疫力功能评价方法(征求意见稿)及修订说明.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增强免疫力功能评价方法(征求意见稿)及修订说明.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增强免疫力功能评价方法(征求意见稿)及修订说明.》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增强免疫力功能评价方法(征求意见稿)及修订说明.(3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附件 1:增强免疫力功能评价方法(征求意见稿)保健食品评价试验项目、试验原则及结果判定Items, Principles and Result Assessment1 试验项目1.1 动物实验1.1.1 体重1.1.2 脏器/体重比值测定:胸腺/体重比值,脾脏/体重比值1.1.3 细胞免疫功能测定:小鼠脾淋巴细胞转化实验,迟发型变态反应实验1.1.4 体液免疫功能测定:抗体生成细胞检测,血清溶血素测定1.1.5 单核巨噬细胞功能测定:小鼠碳廓清实验,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吞噬荧光 微球实验1.1.6 NK 细胞活性测定2 试验原则2.1 所列的指标均为必做项目2.2 分为正常动物实验方案和免疫功能低

2、下模型动物实验两种方案 , 可任选其 一进行实验.2.3 采用免疫功能低下动物模型实验方案时需做外周血白细胞总数测定3 结果判定3.1 采用正常动物实验,受试样品具有增强免疫力作用。在细胞免疫功能、体液免疫功能、单核巨噬细胞功能及 NK 细胞活性四个 方面测定中,任两个方面试验结果为阳性,可以判定该受试样品具有增强免疫力 作用。其中细胞免疫功能测定项目中两个实验的结果均为阳性,判定细胞免疫功能 试验结果阳性。体液免疫功能测定项目中两个实验的结果均为阳性,判定体液免 疫功能试验结果阳性。单核巨噬细胞功能测定项目中两个实验的结果均为阳 性,判定单核一巨噬细胞功能试验结果阳性。NK细胞活性测定实验的

3、一个以上 剂量结果阳性,判定NK细胞活性结果阳性。正常动物实验需进行四个方面的测定。3.2 采用免疫功能低下动物实验,受试样品对免疫功能低下者具有增强免疫力作 用。在免疫功能低下模型成立条件下,血液白细胞总数、细胞免疫功能、体液免 疫功能、单核一巨噬细胞功能及NK细胞活性五个方面测定中,任两个方面试验 结果为阳性,判定该受试样品对免疫功能低下者具有增强免疫力作用。其中细胞免疫功能测定项目中两个实验的结果均为阳性,或任一个实验的两 个剂量组结果阳性,可判定细胞免疫功能试验结果阳性。体液免疫功能测定项目 中两个实验的结果均为阳性,或任一个实验的两个剂量组结果阳性,可判定体液 免疫功能试验结果阳性。

4、单核巨噬细胞功能测定项目中两个实验的结果均为阳 性,或任一个实验的两个剂量组结果阳性,可判定单核巨噬细胞功能试验结果 阳性。NK细胞活性测定实验的一个以上剂量结果阳性,可以判定NK细胞活性结 果阳性。血液白细胞总数测定的二个以上剂量结果阳性,可以判定血液白细胞总 数结果阳性。免疫功能低下模型动物实验至少需进行三个方面的测定。同时在各项实验 中,任何一项测试都不出现加重免疫抑制剂作用的结果。增强免疫力功能检验方法Method for the Assessment of Enhancing Immune Function1. 原理:免疫系统主要包括中央和外周淋巴器官、淋巴组织和全身各处的淋巴细 胞

5、、抗原呈递细胞等,还包括血液中的白细胞。淋巴细胞经血液和淋巴使各 处的淋巴器官和淋巴组织连成一个功能整体。胸腺属中央淋巴器官,主要功能 是确保 T 淋巴细胞的产生和成熟。外周淋巴器官包括血液、淋巴管和免疫活性细 胞;脾脏对抗原发生免疫应答作用,脾窦的巨噬细胞具有清除功能,脾白髓含有 记忆 B 细胞,产生对 T 依赖抗原的体液免疫应答。淋巴细胞是特异性免疫应答的 主要细胞群,按其表面标志物,分为T细胞、B细胞和天然杀伤细胞(NK)三大 类,T细胞又分为CD4+ (Th)细胞和CD8+T淋巴细胞。B淋巴细胞转化为浆细胞后 能合成和释放抗原特异抗体,所有抗体都是免疫球蛋白,但并非所有的免疫球蛋 白分

6、子都具有抗体功能。免疫系统可产生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功能,检测 上述免疫系统的各种代表性指标的改变可对增强免疫力作用的功能做出相应判 定。2. 实验动物选择推荐用近交系小鼠,如C57BL/6J、BALB/C等,68周龄,1822g (BALB/C 种可16-18g),单一性别,雌雄均可,每组1015只。3. 剂量分组及受试样品给予时间实验设三个剂量组和 1 个阴性对照组。以人体推荐量的10倍为其中一个剂 量,另设二个剂量组。必要时设阳性对照组。选做免疫低下模型法时,应设模型 对照组。受试样品给予时间四周或30天。4免疫功能低下动物模型可选用环磷酰胺、氢化可的松或其他合适的免疫抑制剂进行药物

7、造模。4.1 造模原理:4.1.1 环磷酰胺主要通过 DNA 烷基化破坏 DNA 的合成而非特异性地杀伤淋巴细 胞,并可抑制淋巴细胞转化;环磷酰胺对B细胞的抑制比T细胞强,一般对体液 免疫有很强的抑制作用,对NK细胞的抑制作用较弱。4.1.2氢化可的松主要通过与相应受体结合成复合物后进入细胞核,阻碍NF- k B 进入细胞核,抑制细胞因子与炎症介质的合成和释放,达到免疫抑制目的。氢化 可的松还可损伤浆细胞,抑制巨噬细胞对抗原的吞噬、处理、和呈递作用,所以 氢化可的松对细胞免疫、体液免疫和巨噬细胞的吞噬、NK作用都有一定的抑制 作用。4.2 免疫抑制剂剂量选择环磷酰胺可选择40mg / kg,腹

8、腔注射,连续两天,末次注射给药后第5天 测定各项指标;氢化可的松可选择40mg / kg,肌内注射,隔天一次,共5次, 末次注射给药后次日测定各项指标。各指标对两种模型敏感性不同,环磷酰胺模型比较适合抗体生成细胞检测、 血清溶血素测定、白细胞总数测定;氢化可的松模型比较适合迟发型变态反应、 碳廓清实验、腹腔巨噬细胞吞噬荧光微球实验、NK细胞活性测定,建议根据不 同的免疫功能指标选择合适的模型。4.3 受试物给予 连续给予受试物4周或30天,在第3周后开始给予免疫抑制剂,进行模型与预防性给药相结合的实验。5. 实验方法5.1 血液白细胞数测定 小鼠外周血白细胞总数和淋巴细胞数检测方法(仪器法)全

9、血用EDTAK抗凝后经血细胞分析仪检测,可测定白细胞数量,并可对2白细胞进行分分类计数。5.1.1 仪器和材料乙二胺四乙酸二钾(EDTAK2H0, MW404.47),离心管,全血细胞分析仪22上样管,眼科镊子,振荡器,加样枪,冷冻离心机,全血细胞分析仪。 5.1.2实验步骤5.1.2.1试剂配制血液抗凝:EDTAK能与血液中的钙离子结合成为螯合物,从而阻止血液凝2固,1.52.2mg的EDTAK可阻止1 ml血液凝固。2抗凝剂配制:称量8mg EDTAK加纯净水至100ml制成抗凝剂,50 “抗凝2剂可抗凝1ml小鼠全血。5.1.2.2采血 以摘除小鼠眼球的方法采集全血,采用干净无菌的眼科镊

10、子摘取小鼠一侧或双侧眼球,让血液自由滴入装有抗凝剂的1.5ml离心管(或商品化的抗凝管)中, 采血过程中不断混匀血液与抗凝剂防止血液凝固,每只动物采集抗凝全血约 1ml。5. 1. 2. 3检测分析上机前血液颠倒混匀,注意检查是否存在凝块。在24h内以全血细胞分析仪 检测白细胞总数和淋巴细胞数。上机操作参照仪器说明书。5.1.3数据分析 一般采用方差分析,按方差分析的程序先进行方差齐性检验,方差齐,计算F值,p0.05,结论:各组均数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F值三F ,PW0.05,用0.05多个实验组和一个对照组间均数的两两比较方法进行统计;对非正态或方差不齐 的数据进行适当的变量转换,待满足正

11、态或方差齐性要求后,用转换后的数据进 行统计;若变量转换后仍未达到正态或方差齐的目的,改用秩和检验进行统计。受试样品组的白细胞总数显著高于阴性对照组,可判定该项实验结果阳性。5.2 ConA 诱导的小鼠脾淋巴细胞转化实验 可任选下列方法之一5.2.1 MTT 法5.2.1.1 原理当T淋巴细胞受ConA刺激后发生母细胞增殖反应,活细胞特别是增殖细胞 通过线粒体水解酶将MTT (种淡黄色的唑氮盐)分解为兰紫色结晶而显色,其 光密度值能反映细胞的增殖情况。5.2.1.2 仪器和材料RPMI1640细胞培养液、小牛血清、2-巯基乙醇(2-ME)、青霉素、链霉素、 刀豆蛋白A (ConA)、盐酸、异丙

12、醇、MTT、Hanks液、PBS缓冲液(pH7.2-7.4)纱布、200目筛网、24孔培养板,96孔培养板(平底),手术器械、大号注 射器内芯、二氧化碳培养箱、酶标仪、分光光度计、超净工作台、高压灭菌器、 无菌滤器。5.2.1.3 实验步骤5.2.1.3.1 试剂配制完全培养液RPMI1640培养液过滤除菌,用前加入10%小牛血清,1%谷 氨酰胺(200mmol/L),青霉素(100U/mL),链霉素(100ug/L)及 5X105mol/L 的2-巯基乙醇,用无菌的1mol/L的HCl或1mol/L的NaOH调pH至7.0-7.2,即 完全培养液。ConA液 用双蒸水配制成100ug/mL的

13、溶液,过滤除菌,在低温冰箱(-20C) 保存。无菌Hanks液 用前以3.5%的无菌NaHCO调pH7.2-7.4。3MTT液 将5mgMTT溶于1mL pH7.2的PBS中,现配现用。酸性异丙醇溶液96mL异丙醇中加入4mL 1mol/L的HCl,临用前配制。5.2.1.3.2 脾细胞悬液制备无菌取脾,置于盛有适量(3-5ml)无菌Hanks液平皿中,并在脾上面放置 一块纱布,用大号注射器内芯轻轻将脾磨碎,制成单个细胞悬液。经200目筛网 过滤,用Hanks液洗2次,每次离心10min (1000r/min)。然后将细胞悬浮于 2mL的完全培养液中,用全自动细胞计数仪计数脾细胞,或用台酚兰染

14、色计数活 细胞数(应在95%以上),调整细胞浓度为3X106个/mL。5.2.1.3.3 淋巴细胞增殖反应将细胞悬液分两孔加入24孔培养板中,每孔1mL,孔加75卩1 ConA液(相 当于7.5卩g/mL),另一孔作为对照,置5%CO,37CCO孵箱中培养72h。培养结22束前4h,每孔轻轻吸去上清液0.7mL,加入0.7mL不含小牛血清的RPMI1640培 养液,同时加入MTT (5mg/mL) 50卩1 /孔,继续培养4h。培养结束后,每孔加入 1mL酸性异丙醇,超声震荡(2秒)或人工吹打混匀,使紫色结晶完全溶解。然 后分装到96孔培养板中,每个孔分装3孔作为平行样,用酶联免疫检测仪,以

15、570nm波长测定光密度值。也可将溶解液直接移入2mL比色杯中,分光光度计上 在波长570nm测定OD值。5.2.1.4 数据处理及结果判定一般采用方差分析,但需按方差分析的程序先进行方差齐性检验,方差齐, 计算F值,卩值 F,结论:各组均数间差异无显著性;F值三F ,PW0.05,用0.050.05多个实验组和一个对照组间均数的两两比较方法进行统计;对非正态或方差不齐 的数据进行适当的变量转换,待满足正态或方差齐要求后,用转换后的数据进行 统计;若变量转换后仍未达到正态或方差齐的目的,改用秩和检验进行统计。用加ConA孔的光密度值减去不加ConA孔的光密度值代表淋巴细胞的增殖能 力,受试样品组的光密度差值显著高于对照组的光密度差值,可判定该项实验结 果阳性。5.2.1.5 注意事项ConA的浓度很重要,浓度过低不能刺激足够的细胞增殖,浓度过高会抑制 细胞增殖,不同批号的ConA在实验前要预试,以找到最佳浓度。5.2.2 XTT 法5.2.2.1原理由于MTT经还原所产生的甲臜产物不溶于水,且溶解甲臜的有机溶剂有毒 性,可选择XTT法替代MTT法。其原理是:XTT是二甲氧唑黄,在电子耦合 试剂存在的情况下,活细胞线粒体中的脱氢酶可将黄色的 XTT 还原成水溶性的 橘黄色的甲臜,生成的甲臜能够溶解在组织培养基中,不形成颗粒,可直接用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