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课改误区重建初中思想品德教学知识目标.doc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542698544 上传时间:2023-12-08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走出课改误区重建初中思想品德教学知识目标.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走出课改误区重建初中思想品德教学知识目标.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走出课改误区重建初中思想品德教学知识目标.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走出课改误区重建初中思想品德教学知识目标.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走出课改误区重建初中思想品德教学知识目标.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走出课改误区重建初中思想品德教学知识目标.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走出课改误区重建初中思想品德教学知识目标.doc(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走出课改误区,重建初中思想品德教学知识目标南宁市第十八中学 雷青松【内容摘要】 实施新课程教学改革,必须落实好“知识与技能”目标。针对新课改实施以来,思想品德教学过程中知识目标缺失的问题,笔者着重从教师的教学观念和教学行为的角度构建解决问题的办法。【关 键 词】 新课改 思想品德教学 知识与技能 回顾 思考 回首十年课改,思想品德课堂教学变化可谓翻天覆地,感叹之余,笔者对课改以来教学知识目标存在的问题一直“耿耿于怀”。对这一问题热切关注和深刻思考的,这不仅是做为一名教师的责任,更是每年中考之后的那些质量分析材料的忧虑。十年来,笔者有幸亲历多次南宁市思想品德科的中考评卷,并多次组织西乡塘区思想品

2、德期末考试的评卷工作。从南宁市教科所、城区教研室历年发布的数据可以看出,这几年来,我城区中考政治科“一分两率”相比其他城区较好,但都不算高,呈徘徊不前的情况。从对近三年中考学生答卷的抽样也显示,低分层学生比例不断增大,主观题完全空白的学生数量也在增加,学生整体的答题质量也不理想。出现这些窘况的原因应该是多方面的,但这不能不说我们在思想品德教学上知识与能力目标上存在问题,就是在课改过程中教学知识目标的认识上存在误区。一、思想品德教学知识目标存在的误区与思考课改之前,教学中我们一直把落实“双基”摆在突出的地位。课改提出了“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目标,但即使在实施

3、课改十年后的今天,也不会有人认为重视“双基”是错误的,因为谁都不会否认“知识与能力”是形成学科素质的前提和基础。既然如此,我们在教学实践中的知识目标存在什么问题呢?笔者认为有些教师对“三维目标”的内涵没有深刻领会,对三者关系没有准确把握,以及忽视“知识与能力”这一目标对学生成长的影响和作用是有关系的。有些教师认为,新课程改革更强调“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因此我们经常在一些优质课、示范课、观摩课等教学实践看到“过程方法”浓墨重彩,而“知识传授”却轻描淡写;“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声情并茂,而“能力培养”却一笔带过。种种迹象表明,一些教师在实施新课改中存在严重的误区重情感与态度而忽略

4、知识与技能。殊不知缺少学科知识支撑的“过程与方法”会流于形式而乏力,没有深厚知识内涵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会因为空洞而苍白。这也就影响了学生对知识目标的掌握,导致学生对学科知识认识的片面和理解的肤浅,运用知识的能力得不到培养和提高,从而导致学科素质能力的下降。显而易见,在课改过程中,教学知识目标的缺失已经是摆在我们眼前的一个不争事实。如果我们未能深刻认识并有效解决思想品德教学知识目标缺失问题,它将可能成为制约思想品德教学的又一瓶颈,甚至是对课改的新考验。二、重建教学知识目标的对策和方法作为一名思想品德教师,我们有责任反思课改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反思我们的教育在学生成长方面的不足。为此,笔者着重

5、从教师的教学思想和教学行为的角度,探索教学知识目标缺失的重建与对策。(一)准确理解把握新课标的“三维”目标,避免对课标精神的误读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将初中思想品德教学目标设置为了“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这些目标各有各的内涵和特性,又密切相关,互为统一,共同体现教学要求,整合为学生的综合素质。教师必须对其有全面、正确的理解和准确把握,不能一知半解,更不能断章取义。在三维目标中,“知识与技能”是基础,是其它教学目标的载体。有些教师认为,课改之前我们的课堂教学的中心是知识教学,而今天知识教学已经不是课堂的中心了,而课堂的中心都应该是三维目标。这种理解是片面的,

6、也是对课标精神的误解。那么应该如何正确理解三维目标呢? 首先,从作为教学内容载体的教材上看,教材的每一个单元、每一课、每一框题、每一课时,均有其重点目标。这些重点目标,有的以知识与能力为主,有的注重学习过程与学习方法,有的则重在培养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当然有的则融合了两个或三个维度,呈综合态势。 其次,从课堂教学的实际看,如果每一节课都有繁杂的教学目标,而不是从学生的实际出发确定核心的教学目标的话,其结果可能会使所有的目标都大打折扣。相反,虽然确定的教学目标有可能是单维的知识目标,但并不意味着学生的学习过程是单维的,它同样需要学生在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多个维度上参与同一学习

7、过程。因此,作为教师必须在准确理解和把握课标要求之后,审视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那些重“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而淡化“知识与技能”的想法和做法是值得商榷的。在课改过程中,我们完全可以理直气壮地在课堂教学中突出“知识与能力”的目标要求,完整而系统的落实知识目标,深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运用,提高学生学科素质。(二)根据教学实际,尊重教学规律,确定和实施“知识与技能”目标教学必须从实际出发,尊重教学规律。思想品德教师必须根据课标要求、教材特点及学生的年龄、心理等实际,尊重学生的认知规律和成长规律,确定和实施“知识与技能”目标。知识目标是课堂教学的起点,任何学科的教学都是建立在一定知识的基础

8、上的。因此,在教学过程中,确定和实施知识目标是首要任务。确定和实施知识目标要求我们要首先根据新课标的要求,确立每一个单元、每一课、每一框题、每一课时的知识目标;其次,要深入挖掘教材,理清知识体系,确立学生学习的主体知识;再次,要了解学生的认知结构,确定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建构学习平台;最后还要立足课本,重视基础知识的教学,落实每个知识点,对知识的讲解要透彻,分析要细腻。以九年级第七课第一框造福人民的经济制度为例,教师如果没有掂量好这一课时的知识目标并加以突破,那这一课时的其它目标要求可能会付之东流。作为九年级的学生,第一次接受经济领域方面的知识,其认知程度可想而知。从学

9、生认知规律的实际出发,知识目标应该是这一课时最基本、最主要、最核心的目标。教师必须使学生理解以下基本概念:公有制,国有经济,集体经济,非公有制经济,基本经济制度等。帮助学生理解这些基本观点:公有制是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国有经济是国民经济的主导力量;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等。如果这些基本概念和基本观点得不到有效的突破,老师讲不清楚学生弄不明白,上完课后学生对这些知识和概念仍然一头雾水,那么这一课的知识目标就明显缺失了,其它目标也会成为无本之木,无源之水。(三)力求课堂生活化,使学生在“生活”中加深对知识的感悟和理解

10、生活中蕴藏着巨大的甚至可以说是无穷无尽的教育资源。一旦教师将书本知识与实际生活结合起来,学生就有可能会增强自己学习的兴趣和动力,就可能会感受到学习书本知识的意义与作用,就可能会深深认同学习的责任与价值。学生认识上的这些改变,对学生知识与能力目标的催化形成与巩固,有着不可小视的作用。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讲,教师在备课活动中,不妨仔细地思考一下学生在有关本节课的知识点方面已经积累了哪些生活经验?现实生活中哪些经验可以作为本次教学的铺垫?让学生从事哪些实践活动可以强化对这些知识的掌握?等等。在讲授实施计划生育与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时,笔者要求学生调查身边的人口与环境情况,了解人口问题和环境对生活的影响。好

11、多学生走进社区,跑到人才市场,徒步邕江边实地查看水质,采集样本到实验室分析。在课堂上,同学们既兴致高昂由忧心忡忡地讲述人口老龄化问题,讲述就业形势的严峻性,讲述邕江水质的污染,讲述广西开展“美丽广西 清洁乡村”的重要性,等等。就这样,生活为课堂服务,课堂走进生活,这不仅有利于加深学生对知识的感悟和理解,而且还有利于促进学生形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科素质。(四)指导学生梳理主干知识,构建知识网络初中思想品德教材是依照课程标准编写的,课标的一些要求错落在初中三个年级的教材中,有些知识会给学生一种“杂乱无章”、“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感觉。面对这些杂乱繁多的教学内容,教师必须注重梳理主干知识,

12、帮助学生构建知识网络,特别是在备考复习阶段,教师必须指导学生对教材知识进行梳理,还教材以“真实面目”,这更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目标的理解和掌握。通过构建知识网络,有利于学生理解、掌握主干知识,形成知识体系,克服学生对知识简单机械的记忆,提高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随着每一节、每一课、每一单元知识网络的构建,学生所学知识内容就清晰的展现出来。在备考复习阶段,学生可以通过知识网络结构来梳理知识,检查知识的掌握情况,实现把书读薄的目标。特别是在今年由开卷考试改为闭卷考试的形势下,学生则可通过对知识网络结构的回忆,轻松导出所用知识。对那些要求学生分析的跨度大、综合性强、概括性高的题目,如果学生能构建知识网络,

13、对所学内容有一个系统的掌握,就能事半功倍。十年来的课改实践告诉我们:轻视或忽略知识目标的误区必须得到纠正,没有“知识与能力”基础的学生是难以很好完成“过程与方法”和提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当然,对于思想品德教学目标中知识目标的重视,并不意味对其它目标的忽视。教育是一门科学,教育者应该以严谨负责任的态度和作风对待自己的教育行为。当今时代,教科研风起云涌,理论成果日新月异,但教育有其自身的规律,教育者要把握好教育最根本、最核心的问题,才不致于步入课改误区。作为一名教师,我们的思想品德课堂应该教给学生什么?应该塑造什么样的学生?会不会亏欠学生什么?以上肤浅之见是笔者对课改十年来出现的一些现象的思索。美国白宫清洁工乔治说得好:“总统来来去去,但乔治一直都在。”作为教育者,哪些东西是学生缺失不得的,我们必须始终做到心中有数。 主要参考文献:1、中学政治教学参考 2013年第10期 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课程 教材 教法 2014年第7期 人民教育出版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