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823C经济理论与实务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542698335 上传时间:2023-04-18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12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B823C经济理论与实务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B823C经济理论与实务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B823C经济理论与实务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B823C经济理论与实务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B823C经济理论与实务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B823C经济理论与实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B823C经济理论与实务(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模拟试题答案樣本B823C经济理论与实务模拟试题答案樣本甲部 (45分)甲部共有四题,考生须从中选答三题。问题一a. 政府未采取任何限价措施时,市场供需决定价格为P 0,数量为Q 0。见下图。 此时消费者剩余为P0AE,而生产者剩余为OP0E,总剩余(经济福利)为AOE。此时若政府设置价格上限Pc(Pc一定低于P0,否则不可能发挥任何效用),此时会做成短缺(求大于供)。此时的实际交易为Q1。消费者剩余因此变为的面积PcBFA的面积,生产者剩余变为OPcB,总剩余(经济福利)变为OBFA的面积。与原来的面积比较:限价前限价后变化消费者剩余P0AEPcBFA不定 (PcBHP0HFE)生产者剩余O

2、P0EOPcB减少 (PcBEP0)总剩余(经济福利)AOEOBFA减少 (BFE)b. 垄断市场形成的原因,可归纳如下: (1)整个市场上的需求只允许容纳一个厂商的生存;(2)由于政府的管制,因而形成垄断,例如政府为了奖励发明与创造,特别设有专利权与著作权的保障;(3)由于厂商本身具有独特的生产函数,使得其长期平均成本曲线呈偏斜率的形状,即长期平均成本随着产量的增加而递减。这种厂商我们称为自然垄断厂商或技术垄断厂商;(4)厂商可以控制某一生产要素或独特的生产知识,使得其它厂商无法加入与之竞争;(5)产业内的既存厂商为了避免彼此之间的竞争而互相联合,共同决定价格与产量,这也是一种垄断行为,例如

3、石油输出国家组织(OPEC)所形成的卡特尔(Cartel)。问题二a. 这观点正确。 政府预算赤字即表示支出大于税收,在总供给不变时,政府增加支出,预算赤字扩大,整个社会的总需求提高,是否会引致通货膨胀因情况而定。(1)当社会已处在充分就业的水平下,若政府增加支出,总需求增加,物价水平会迅速上涨。因为此时社会资源已被充分利用,需求增加只会引起价格的上升。因此在此种情况下,会出现通货膨胀。(2)若社会未达到充分就业,但并不是处于总供给线水平的一段,则政府增加支出,需求增加,物价也上涨,但并不会引至通货膨胀,因为此时社会满有余地利用其未被利用上的资源。(3)若社会是处于总供给线水平的一段上,则政府

4、增加支出,物价也不会上涨,但产量会增加。此时社会有大量资源未被利用。b. 这观点正确。 国内生产总值作为经济福利指标未必恰当,原因有如下。(1)指标无法反映所得分配(2)地下经济难以掌握(3)可能漏掉了未上市的生产成果(4)休闲的价值被忽视(5)污染等产品的负面影响未被扣除(6)产品的性质与质量未被辨别。问题三a. 决定需求弹性的主要因素有三个:一是替代品多寡,二是该物消费支出占收入比例的大小,三是时间的长短。如果政府决定开放小轿车进口,则国产小轿车的替代品增加,消费者的选择越多,替代能力越大,国人以进口小轿车取代国产小轿车的程度就越大,所以国人对国产小轿车的价格需求弹性就越大。 b. 劳动者

5、是否增加劳动供给量取决于替代效应与收入效应的净影响。替代效应是当工资上升时,劳动者认为工作报酬率增加,于是会增加工作时间,提高劳动供给量。收入效应是当工资上升时,减少工作时间仍会赚取与以往一样的收入,劳动者会减少工作时间,增加休闲时间,这时劳动供给量减少。若收入效应大于替代效应,则工资上升,劳动供给量减少。若收入效应少于替代效应,则工资上升,劳动供给量增加。 问题四a. C = 100 + 0.75YdT = 40 + 0.2YIM = 70 + 0.4YG = 200EX = 400I = 200Yd = YT当整体经济达到均衡时,全国的总供给等于总需求,Y= C + I + G + (EX

6、IM)= 100 + 0.75 (Y400.2Y) + 200 + 200 + 400700.4Y= 800 + 0.2YY= 1000(均衡国民收入)因此,当均衡国民收入为1000时税收 = T = 40 + 0.2 (1000) = 240进口 = IM = 70 + 0.4 (1000) = 470可支配收入 = YT = 760由以上可知税收(240)大于政府支出(200)因此财政盈余 = 240200 = 40进口(470)大于出口(400)因此贸易处于逆差 = 470400 = 70S(民间储蓄)= YdC = 7601000.75 (760) = 90b. 当社会充分就业的国民收

7、入总值为1200时,若要维持充分就业,并同时维持财政收支与贸易平衡的话,则政府支出,出口与总投资额分别为: G = T = 40 + 0.2Y = 40 + 0.2 (1200) = 280EX = IM = 70 + 0.4Y = 70 + 0.4 (1200) = 550Yd = YT = 1200280 = 920I = S = 9201000.75 (920) = 130【甲部完】乙部 (25分)乙部共有两题,考生须从中选答一题。问题五a. 形成原因:自石油危机以来,石油价格大涨,使得进口石油的国家,除了工业原料及燃料成本增加外,并且发生国际收支赤字,导致其本国货币贬值,造成国内物价的

8、上涨。而国际收支盈余的国家,则是因为货币供给量增加,收入提高,需求增加,亦引起本国的通货膨胀。在这些情况下,在世界上大部分的国家不是发生出口型通胀,就是发生进口型通胀。在国际贸易方面,石油为石化工业及化学肥料的主要原料,石油价格一旦上涨,石化原料的价格也随之上涨,使得石化工业及农业生产成本提高,加上当时各国对石化原料及农产品的抢购,促成石化产品及农产品价格的大幅上涨。而石油除了是许多产业的主要投入生产要素,也是主要的运输燃料,石油价格的上涨使得国际贸易的成本增加,助长了物价的上升。除了产油国家以外,大部份的国家由于石油支出费用骤增,因而发生了巨额的国际收支赤字,故纷纷设限以求减少输入,造成生产

9、减少,总供给减少,连带使得失业随之增加,出口减少。在这些因素交错作用之下,终于爆发了停滞性膨胀。 作图来分析,假设原来的经济体系处于充分就业的状态,此时需求为AD,总供给为AS。物价水平为P*,产业水平为Y*。假若石油价格上涨,导致生产成本增加,总供给曲线左移(ASAS1)。在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产出水平下降为Y1,物价水平上升为P1,此现象即为停滞性膨胀。b. 在停滞性膨胀的情况下,政府若采取扩张的财政政策或货币政策,此时总需求线会右移。此举虽然可使产出及就业增加,回复到充分就业的水平,但郄使通货膨胀更为加速。反之,政府若采用紧缩财政政策或货币政策,将使总需求线左移,如此通货膨胀虽为缓和,

10、但总产出会减少,失业将更加严重。根据以上的分析可知此时政府的财政政策或货币政策均无法缓解此一经济因境。 在理论上的根本的解决之道在于减少总需求(通过减少政府的开支),使得物价下跌,而后再通过价格下跌的预期心理,使得总供给曲线往右下移动的幅度大于总需求曲线往左下移动的幅度,继而使物价水平持续下降,产出逐渐增加,最后回复到充分就业下的产出与物价水平。作图来分析这种调整过程,在均衡点B发生了停滞性通胀。政府采取紧缩政策或减少开支,使得总需求曲线由AD0下降为AD1。此时若社会大众均深信政府此种紧缩措施会持续下去,则物价水平将会继续往下调整,因而产生物价下跌的预期心理。如同物价上涨的预期心理一样,假定

11、总供给曲线往右下移动的幅度大于总需求曲线往左下移动的幅度,则最后整个经济体系将逐渐回复到原本的充分就业产出水平,即均衡点由BCD的路径逐步调整。再者为了早日克服停滞性通胀,政府应该配合总需求的削减,致力于生产力的提高,技术的创新,资源的勘深与开采及发展替代石油的新能源与加速投资等,以使总供给增加。问题六a. 所谓市场失效指的是市场价格机能在充分发挥的情况下,不能如预期地圆满达成经济效率之现象。即当私有市场不存在,或当市场结构非完全竞争时,市场价格机能本身运作无法达到完全竞争市场预期下的经济效率,而造成资源配置没有效率。 导致市场失效的原因如下:1. 自然垄断:指的是某一产业,因其生产的“规模经

12、济”特别显著,以致长期平均成本线LAC随着产量不断不降,如下图。 或者虽然该产业的经济规模并不显著,但厂商的LAC线导至下降后上升之U形,又因社会上对此产品的需求太小,以致市场需求曲线D与厂商的LAC线相交在LAC线下阵的阶段,因此形成自然垄断,如下图。在自然垄断的情况之下,厂商在追求最大利润时,会在MR = MC时决定其生产量,如下图所示,垄断厂商的取适产量为QN,价格为PN。而完全竞争厂商的利润最大化产量决定于P = MC,因此均衡产量为Q*,价格为P*。因此自然垄断厂商的产量会低于完全竞争厂商的产量(QN P *)。这就造成了生产的不效率及资源的浪费,下图中的gef之面积即为自然垄断所造

13、成的社会福利的损失。2. 外部性:即使是在完全竞争市场下,也会因为外部效果的存在,而使得市场机能无法达到资源配置的最大效率。首先以完全竞争市场为例,下图中的供给曲线S代表厂商的边际成本,可视为私人成本。需求曲线D代表消费者对产品的边际评价,可视为私人利益。如果私人利益等于社会利益,私人成本等于社会成本的话,则图中D与S两线相交决定的均衡产量Q*,不但从交易双方的观点可达到最大福利,而且也是社会观点的最大福利。 3.但是若厂商在生产过程中,产生了外部成本(如空气污染)则衡量社会成本的 供给曲线S1将会高于私人成本线S。从社会的观点,社会最大福利的产量应 为Q1,而任由市场自行决定的产量则为Q*(

14、Q1)。换句话说,有外部成本的 产品,任由市场价格机能自行运作的结果,厂商所生产的数量(Q*)将会超过 使社会福利最大的产量(Q1)。因为厂商既然不必支付这些外部成本,则他所 生产的数量就会超过对社会最有利的产量。3. 公享品:公享品所具有的“无法排他”之特牲,对于市场价格机能在达成最大经济效率方面所能发挥的功能,都构成了严重的障碍。因为公享品若由私人生产,并在市场发售,将会由于“搭便车”的心理,使得愿意支付代价从事公享品消费的人大为减少,而造成公享品的产量低于社会福利最大的产量。如下图所示,S为公享品的供给曲线,D代表社会上实际对公享品的需求线,D1代表因为“搭便车”心理所造成对公享品的需求

15、低估的曲线,结果在低估公享品需求的情况下,产量为Q1,低于社会福利最大时的产量Q*。 c. 本题之主旨是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并能把已学到的知识有效地应用于实际分析之上,所以本题目并没有一个肯定的答案。评改答案时,评卷员会根据以下数点作为批改准则: 答案之完整性 学生在答题时,是否忽略了一些重点或重要的因素;分析及论证的逻辑 学生之分析、论点或理据是否一致并合符逻辑,其结论是否合理并与其推论连贯; 文章组织及表达方法 学生在答题时,文章组织是否层次分明,文字表达是否简洁和清晰。 完整的讨论应包括以下各点:是否同意作者的观点自由市场经济制度的优点和缺点政府可以改善经济效率的各样方法请参考教材单元一及单元五。【乙部完】丙部(30分)丙部只有一题,考生必须作答。问题七a. 本案例中,松下公司选择的定价策略是以竞争为中心的低价策略,之所以采用这种策略,松下公司主要基于以下两方面考虑。一是产品价格的降低,会引起产品社会需求的大量增加。松下公司生产的电熨斗等电器在当时属于高档消费品,具有充分的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营销创新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