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学科.doc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542695900 上传时间:2023-06-08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3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语文学科.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小学语文学科.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小学语文学科.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小学语文学科.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小学语文学科.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小学语文学科.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语文学科.doc(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小学语文学科一、 课堂教学基本理念1.在课堂学习过程中,培养爱国主义感情、社会主义道德品质,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培植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养成语文学习的自信心和良好习惯,掌握最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像力和创造潜能;学会汉语拼音,能说普通话,认识3500个左右常用汉字,能正确工整地书写汉字,并有一定的速度;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述自己的意思。2.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课堂教学应体现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努力实现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3.语文课堂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教

2、师是学习活动的引导者和组织者,应转变观念,更新知识,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积极开发课程资源,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 4.努力改进课堂教学,整体考虑知识与能力、情感与态度、过程与方法的综合,提倡启发式、讨论式教学;注重沟通课堂内外,充分利用学校和社区等教育资源,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加强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给学生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同时

3、要注重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促进学生持续发展。 二、课堂教学基本策略(一) 制定小学语文教学目标的策略1.要体现学科特点。教学目标要体现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即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要关注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可以从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设计。 2.要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导向。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不应把它们当外在的、附加任务,应在课堂教学中注重熏陶感染,潜移默化。3.要关注基础性与全面性。应考虑汉语言文字的特点对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和学生思维发展等方面的影响。 4.应明确具体,显现

4、可操作性、可检测性。学生生理、心理以及语言能力的发展具有阶段性特征,不同内容的教学也有各自的规律,应根据不同学段学生的特点和不同的教学内容,采取合适的教学策略。 (二)有关教学内容的教学策略1.拼音情趣教学策略一年级学生年龄小,愉悦的心境有助于提高教学效率。教师应顺应学生的天性,通过一些办法,增强拼音教学的趣味性,以活动和游戏为主,与学说普通话、识字教学相结合。汉语拼音能力的评价,重在考察学生认读和拼读的能力,以及借助汉语拼音认读汉字、纠正地方音的情况。(1)故事法。创编一些学生喜欢的小故事,帮助学生记忆标调规则、字母形状以及拼读方法。(2)儿歌法。根据字母的形体编出趣味十足、朗朗上口的儿歌,

5、可以增强学生的学习乐趣,化解抽象符号的学习难度。(3)活动法。可以引导学生运用肢体语言,记忆易混声母的读音和形体,做游戏复习拼音,学生参与面要广。2.低年级阅读教学策略(1)多读书。每个学生都应有足够的读书机会,教师要把各种形式的读书指导贯穿教学的全过程,要使每个学生主要依靠课上的训练把每篇课文读熟,逐步培养和提高朗读能力。(2)读正确。它是流利地读和有感情地读的基础,也是低年级朗读训练的重点。所谓正确,每个字都要发音正确,特别是要读准生字的字音;用普通话读,要杜绝地方音;还要读好轻声、儿化等,不唱读,不一字一句读。(3)抓理解。低年级阅读教学要指导学生理解词句,可以抓较难理解的重点词,也可以

6、抓对于表达课文内容有重要作用的句子。指导学生理解词句、读懂一段话,可以用比较、朗读、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实际等方法。(4)重习惯。良好的阅读习惯是形成一定阅读能力的重要保证。低年级学生读书要注重培养以下习惯:保持正确姿势,集中注意力,勤查字典,边读边画,课外阅读。3.中年段综合性学习教学策略(1)要处理好学习内容与课文学习的关系。中年段的综合性学习,均是围绕所在单元的专题安排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将学习课文所获得的知识、能力、方法迁移运用到综合性学习中来。一般来说,教师应该在阅读教学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对综合性学习的内容作分解。(2)要处理好学习内容与语文学习的关系。语文的综合性学习与

7、综合实践活动是不一样的,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综合性学习时,要特别注重体现语文的特点。那些费时而又不易为学生理解、不易操作的实验、制作,不要过多采用。绘画、音乐、表演等非语文活动要适可而止。教师在开展综合性学习时,要较多地考虑如何作语文能力方面的训练(习作、口语交际等)。要指导学生合理、准确地运用、处理材料,行文应达到三年级的习作要求。(3)教师应发挥有效的指导作用。教师的工作不宜包办太多,更多的责任是引导、组织,帮助学生打开思路、确定活动计划并组织结果呈现。此外,教师还要注意活动之后的反思与评价。反思与评价不应停留在表面的成功失败、积极努力等价值判断层面,要针对不同的活动环节,结合学生的表现进行

8、具体的评价参与的态度、合作精神、是否有创意等。对于存在的问题要具体分析,重点评价,以便今后改进。4.高年级阅读教学策略(1)精读课文的教学指导朗读、默读。朗读是最经常、最重要的阅读训练,也是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思想感情、培养语感的基本途径。教师应根据要求,给学生以充分的读书时间,多读少讲。让学生在自主读书中学习、思考,读中理解内容,体悟感情,增强语感。重点是要调动学生的情感积累和知识积累,抓住重点的句段,指导学生练读。默读重点在加快默读速度的训练。默读比朗读的速度快,更利于训练思维,要培养学生一边默读,一边思考的习惯。默读后要有自己的感受,并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教师可以组织相应的讨论交

9、流活动。默读能力的提高有个训练的过程,教学中要给学生充分的时间默读,循序渐进地提高默读要求,把训练落在实处,不能急于求成或流于形式。为了提高学生的默读速度,教师还可以选择课外的文章,进行针对性的训练,检测学生的阅读速度和阅读质量。精读词句,积累语言。词句训练是精读课文的主要内容。教学中要继续理解词句的意思,结合联想和想象,加深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同时积累词句,提高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精读课文,领悟感情。理解课文内容是阅读教学的重要方面。教师要根据课文的内容及文体特点,利用导语、课后习题等,引导学生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精读课文可以采取多种方法:一是要抓住重点词句来理解课文内

10、容。二是阅读中指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深入思考并展开联想和想象,教师帮助学生进一步理清课文的条理和思路,从而体会课文要表达的思想感情。三是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入情入境地读课文,把自己的感情融入到课文的人物和情节中去,了解人物的命运和喜怒哀乐,从而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教师要相机教给学生阅读方法,提示阅读思路,用圈点、勾画、批注等方法,读、思、记课文中需重点领悟的部分。在理解内容、体会思想感情的教学中,要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让学生自主完成学习过程,通过自悟自得或交流讨论得出结论。教师可作重点指导和点拨,不要用说教代替学生的思考。同时,要尊重学生的理解和独特体验,处理好正确的阅读导向和个性

11、化解读的关系,使学生既学习阅读,又学习做人。另外,教师还要教会学生质疑问难的方法,不要偏离文本提思考价值不大的问题。精读内容,领会方法。通过阅读,既要理解内容,体会感情,还要领会作者表情达意和写作的方法。教师重点是要教会学生“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的方法,如,可以通过上下文来体会,可以通过自己的生活经验来体会,可以通过相似文章比较阅读来体会,等等。体会重点词句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中年级虽然训练过,到了高年级还应予以重视。(2)略读课文的教学略读教学要求与精读要求不同。略读课文的教学,区别一是内容上,理解内容的要求要低于精读课文,一般是“粗知文章大意”,只要抓住重点、难点,帮助学生大体理解内容即可

12、,词句的理解不作为重点。二是方法上,教师要更加放手,要让学生运用在精读课文中获得的知识与方法,自己把课文读懂,并在以后的大量阅读中进一步掌握读书方法,提高阅读能力。略读课文教学的大体步骤是:先由学生参照连接语中的提示,独立阅读、思考、交流,初步体会内容;然后抓住一两个重点问题,可以是内容的,也可以是写法的,引导学生讨论、交流。在具体的词句学习上,不必多作要求。5.口语交际教学策略(1)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要根据话题内容,设计导入方式,组织教学,引导学生兴致勃勃地参与练习,有话可说,有话爱说。另外,鼓励学生表达,不要打断学生讲话的思路,引导学生畅快地说出自己的所思所想,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2)

13、注重表达的条理性。小学生口语表达常见的问题就是不够准确、不够有条理,教师应该在这方面加强指导。在交际中要注意语言美,对一些不文明的语言要加以引导。在互动交流中,注意让学生学会倾听,要听明白别人讲的主要意思是什么,还要就不理解的地方向人请教,有不同意见与同学商讨。讨论时,把自己的意思说清楚,一个说完后,另一个再说,不要中途打断别人的说话,要尊重别人的发言。(3)把口语训练延伸到日常生活中去。在平时的课堂教学和语文活动中,在回答问题、讨论交流的过程中,教师要随时关注学生的口语表达情况,随时纠正口语交际中存在的问题。此外,还要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主动、大胆地与他人交流,不断提高口语交际能力,养成良

14、好的口语表达习惯。(4)引导评价,提高语言能力。教学中可随时引导学生开展评价,可就说话能否把握主要内容,说话能否清楚明白地表达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等主要方面进行评价。学生在参与评价过程中,逐步提高判断正误、优劣的能力,并养成良好的听、说态度和习惯。对于提供多个话题的口语交际,可以有两种处理方法,一种是师生共同商量,选定一个话题进行口语交际;一种是自由组合,分别对共同感兴趣的话题进行交流讨论,然后在全班汇报、评议。(三) 教与学方式的使用策略1.开放式教学策略 自主、合作、探究与有意义的接受性学习相辅相成的学习方式是课程改革提倡的学习方式。我们既不能像过去那样“满堂问”、“满堂灌”,也不能让随意的

15、“自由讨论”充斥课堂。教师要有开放教学内容、开放教学方式、开放学习方式的意识,在安排教学活动时要选择恰当的时机。 学生的“自主学习”是基础,它的精髓在于学习者通过教育者的引导,养成思考、探究的学习习惯,主动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进而解决问题,它是接受性学习的一种补充。 学生的“合作学习”是在“自主学习”基础上进行的探究性学习,是对自主学习的补充和促进。“合作学习”重点要培养孩子的合作意识,从小学会与他人沟通合作。组织“合作学习”要注意以下几点:(1)合作讨论的问题应该具有讨论的价值,要具有适度的不确定性。(2)要留出独立思考的时间,让学生做好合作的准备。(3)合作的时间控制要适当,教师可以事先告

16、知学生讨论时间。(4)合作交流前要教给学生“合作的方法”,告诉学生如何倾听,如何交换意见,如何与同学对话。(5)合作学习的方式是灵活多样的,既可以是小组讨论,也可以是全班交流。小组讨论只是合作的一种表现形式,合作的理念应该渗透、贯彻于整个学习过程。2.因地制宜开发课程资源策略农村学校教学资源普遍比较匮乏,农村教师应加强自身学习与提高,养成读书、上网等学习习惯,积极开发教学资源,以补充学生知识面窄的不足。农村教师开发课程资源应当因地制宜,可以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譬如,对学生进行拼音的综合复习时,教师可以带领学生拼读农村生活中常见的蔬菜、动物、农具或者家庭成员的名字与称呼等,纠正方音,规范发音,避免大量无义音节的反复、枯燥的训练。再如:教师可以借助黑板创设一个学习拼音、生活中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