滑坡应急治理工程可研报告.doc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542695670 上传时间:2023-09-07 格式:DOC 页数:49 大小:2.2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滑坡应急治理工程可研报告.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9页
滑坡应急治理工程可研报告.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9页
滑坡应急治理工程可研报告.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9页
滑坡应急治理工程可研报告.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9页
滑坡应急治理工程可研报告.doc_第5页
第5页 / 共4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滑坡应急治理工程可研报告.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滑坡应急治理工程可研报告.doc(4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学院滑坡应急治理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 - 46-目 录第一章 项目概况3第一节 编制依据及主要编制内容3第二节 项目申报单位情况4第三节 项目的建设背景6第四节 项目建设概况8第二章 项目目标10第一节 经营模式和经营期限10第二节 投资估算与注册资本10第三节 生产规模与经营范围14第三章 生产工艺及产品特点16第一节 生产工艺16第二节 产品特点16第四章 生产原材料及配套建设条件18第一节原材料供应18第二节 配套建设条件18第五章 市场分析与发展规划20第一节 市场分析20第二节 发展规划22第六章 公司组成方案26第一节 董事会组成26第二节 公司组织机构26第七章 环境保护28第一节

2、 环境和生态现状28第二节 生态环境影响分析29第三节 生态环境保护措施31第四节 地质灾害影响分析33第五节 环境影响评价33第八章 抗震设防34第一节 有关法律、法规、规章依据34第二节 场地地震效应评价34第三节 工程抗震设防37第九章 节能方案分析40第一节 节能标准和节能规范40第二节 能耗状况和能耗指标分析41第三节 节能措施分析42第十章 项目实施进度44第十一章 经济影响分析45第一节 经济费用效果分析45第二节 年度经营收入估算47第三节 行业影响分析48第十二章 社会影响分析49第一节 社会影响效果分析49第二节 社会风险及对策分析49第十三章 结论511、前言受学院基建处

3、的委托,在我院2009年6月完成的北坡场地边坡稳定性工程地质勘察报告的基础上,由我院进行编制学院滑坡应急治理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1.1 学院概况学院前身是陕西省“九五”重点建设项目陕西省职业教育中心,成立于1995年10月20日。2001年,经省政府批准在省职教中心基础上成立了陕西职业技术学院。学院是陕西省教育厅直属的全日制公办普通高等学校。学院被教育部、财政部确定为“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骨干高职院校立项建设单位,是教育部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优秀院校,陕西省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单位,陕西省县及县以下管理干部、职中校长职教师资培训中心,教育部、财政部支持的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

4、设项目实施院校,中国与意大利政府合作职业培训项目实施单位,陕西省唯一提供“中外政府合作项目学生助学金”的高职院校;陕西省教育系统稳定安全工作先进集体,被陕西省政府授予“平安校园”称号。受到了中央领导和教育部、陕西省委省政府、省委教工委教育厅的大力支持与厚爱。 学院位于西安市南郊高校聚集区,校园占地面积47.70万平方米,建筑面积27.75万平方米。图书馆藏书75万册,各类专业实验实训室88个,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和技术服务联系点146个,建有覆盖39个职业资格和技术工种的校内职业技能考核鉴定站(所)17个。院计算机应用技术实训基地为中央财政支持建设项目;建筑工程技术实训基地、会计财务实训基地和物流

5、技术操作实训基地等3个校内实训基地为省级财政支持实训基地。学院现有教职工621名,在校生九千余名。学院以高素质高级技能型专门人才为培养目标,已为社会培养了一大批合格人才,毕业生遍布全国各地。1.2 立项依据学院位于长安区杜曲街道办杨万坡村附近,地处谲河右岸一级阶地后缘与少陵塬塬边斜坡地带,边坡场地地面高程介于443.00520.00m之间,学院建于坡角及二级平台上,沿“董爷沟”分为东西两个校区,分级边坡坡高约2040m,坡度40o80o,部分坡角设置了48m左右毛石挡土墙,东山区一级坡修筑了钢筋混凝土挡土墙,边坡除坡顶植被稀少外,其余地段植被较丰富,坡角及平台多乔木,坡面多灌木及杂草,地质条件

6、及环境条件复杂。该学院的北坡边坡在2009年5月持续暴雨后出现了地面裂缝、塌陷问题,委托我院进行了北坡边坡的勘察工作,勘察结果表明该边坡大部分处于临界稳定状态,局部不稳定。2011年89月强降雨影响,该学院北坡边坡体再次出现了局部滑塌,且存在明显的地面裂缝及塌陷,裂缝宽度约13cm,呈张性,长度30100m不等,塌陷区面积100m2左右点状分布于坡顶外,多处出现险情。滑塌范围主要集中在学生宿舍楼附近,极大威胁到在校师生的生命安全,引起长安区等相关政府部门重视,期间多次来学院检查指导安防工作,并提出了安防治理要求。鉴于上述情况,考虑西安市近年雨量明显增多的现状,该边坡在雨水渗入浸泡土体下,抗剪强

7、度降低,边坡失稳的可能性极大,为避免下一个雨季来临时出现重大安全问题,保证宿舍楼及师生安全,治理该边坡已克不容缓,学院上下对此也高度重视,特立专项治理该边坡。1.3 目标任务及治理意义1.3.1目标任务1)目标根据已完成的边坡勘察成果分析,学院所处边坡在天然状态下整体尚能稳定,但在饱和状态下基本处于欠稳定基本稳定状态,基于现有坡高及坡度、考虑坡体土以湿陷性黄土为主的特点,给合地区经验,该边坡计划采用以锚索+格构梁为的主边坡加固措施,实施对问题边坡的综合治理,从根本上解决学院北坡遇水失稳及再次产生滑塌的可能,最终消除安全隐患。2)任务补充勘测工作,包括现有地形、地物及塌陷区范围等测量、测绘和地质

8、勘察工作,测量精度及范围应满足边坡支护施工图设计要求。进行边坡综合治理专项设计。移栽乔木及部分重要林木,以备复垦绿化重新利用。对陡峭、坡度大于70o以上边坡段进行必要的削坡、降坡处理;清除已存在塌方土;适当平整平台面及坡角,封填渗漏塌陷区。边坡实施锚索+格构梁支护加固。坡项、坡脚及各级平台修筑相应排水沟渠。治理区边坡绿化及道路恢复。按规定进行必要的变形观测工作。1.3.2 治理意义1)可保证学院边坡稳定,确保坡上及坡下各建筑物安全,保证广大师生财产及生命安全。2)通过边坡治理,整合了学院现有土地资源,为学院后期建设提供了更多的可用土地。3)改善了学院环境,为其科学规划奠定基础。2、环境条件2.

9、1 地理环境条件2.1.1 交通位置学院北坡边坡场地位于西安市长安区杜曲街办东、西杨万村交界处,地理坐标为:东径108o59/15/108o59/27/,北纬34o07/27/34o07/36/。治理场地距西安市中心约18km,距离长安区约8km,南距长安区104县道约300m,从长安区韦曲向东南方向沿104县道经局莲村、长安一中可达学院校区。 图1:场地位置 2.1.2 气象治理区场地属暖温带半湿润气候区,具有显著的大陆性季风气候特点,表现为春暖干旱,夏季多雨,秋凉湿润,冬寒少雪。据西安市长安区气象站资料,多年平均气温为13.5oC,7月最热,月平均气温 27.8 oC,极端最高温度为45.

10、0 oC(1934年7月14日);1月最冷,月平均气温-0.3 oC,极端最低温度为-20.0 oC左右,昼夜温差较大,可达 20.0 oC左右。降雨量随季节变化较大,分配不均,一般冬季少雨干旱,春季雨量适中,79月降雨量较大,一般占年降雨量约60%,以小中雨为主,暴雨较少。多年平均降水量为664.9mm,日最大降水量为101.2mm,最大积雪深度240mm。近几年降雨量明显比平均年份增多,且历时较长,强度较大。长安最多风向为南东,少数南西,最大风速1014m/s。初霜冻一般初日11月下旬,终日结束于翌年3月上旬,无霜期134天,最大冻结深度为450mm。2.1.3 水文治理区场地西南约500

11、m为渭河水系一级支流沣河之谲河自东南向西北方向流过。谲河上游有大峪河、小峪河和太乙河三大源流,三大源流在两河口汇流后称为谲河。谲河上承大峪河自南向北流经西木斯、五里庙等流出峪口,在彰仪村、关家村附近汇小峪、太乙河后转向西北流向,经长安区杜曲镇的南樊村、杨万村(临近本场地)、水寨村、何家营村后,在水磨村河床变窄折向西南流向,至香积寺村附近与镐河相汇转向西流入沣河。谲河流经山前洪积平原后,夹持在少陵塬与神禾塬之间,河谷较开阔,阶地平坦(也称樊川),两侧断续分布阶地。谲河流域面积632km2,河流长度73.6km,多年平均流量5.5m3/s,洪峰流量平均值为208.0 m3/s。场地偏中东段有1条黄

12、土冲沟,当地称“董爷沟”,该沟近东西走向,约2km,将学院分开为东山及西山校区,在冲沟沟口附近有常年性泉水流出,流量较小,且随季节变化明显。另外在场地中部斜坡处有一泉水出露,目前,泉水已被学院人为改造,该泉水出露于治理边坡的黄土层中,即使旱季也不断流,仅流量较小。2.1.4 边坡植被及现状建物现状边坡每级坡台及坡角处多高大乔木,树冠直径510m,高度1040m,树冠较大及高度较高;坡面以低矮灌木及杂草为主,偶有乔木,植被覆盖率约50%。边坡由南向北分为三级坡(见平面图),坡间有平台,现有建筑物基本位于平台及一级坡上。每个台之间有阶梯踏步。 已有建筑以26层学生公寓及教学楼为主,多为砖混结构,浅

13、基础,基本采用灰土垫层处理地基。2.2 地质环境条件2.2.1 地质构造及地震1)地质构造治理区场地位于新生代渭河断陷盆地次级构造单元之西安凹陷的南缘,与南侧的秦岭山脉相接。其构造特征受基底构造的控制,并以断裂构造为主,在基底构造格架基础上,继承性发育有东西向、北东向和北西向断裂,这些断裂活动对造成现今的地貌特征起到关键作用。其中距边坡场地较近的断裂有谲河断裂及子午镇下鲁峪断裂。谲河断裂南起秦岭山前大峪口东,北至长安区韦曲街道下塔村北,沿少陵塬与神禾塬之间谲河河谷地呈北西向展布,长约30km,断面倾向南西,为西南侧神禾塬相对东北侧少陵塬下降的正断裂,形成了少陵塬面相对于神禾塬面高30100m的

14、阶状地形。子午镇下鲁峪断裂西起子午口,经子午镇、黄埔、杨万村、大鲍坡、荆峪沟口、毛西村、下鲁峪,到临潼营北后,长约40km,总体走向NE30o60o,折线状。 治理区边坡场地位于断裂之间相对稳定地块即少陵塬南侧塬边,虽然上述断裂现今仍在活动,但其对边坡场地影响甚微。2)新构造运动与地震渭河断陷盆地新构造运动的主特征是新构造运动活跃,主要表现为断裂呈有规律的组合,地堑构造复杂和断块作用及断块地貌明显。不同方向和性质断裂相互截切、交叉,并按一定规律组合形成多级断块地貌。特别是第四纪以来高耸的秦岭不断上升,渭河断陷盆地不断下降,在盆地内各地块差异性升降运动的作用下,使盆地内的活动性断裂活动较为发育,

15、二者之间强烈的垂直差异运动是区内黄土塬(断块)地貌形成的主要原因,如少陵塬、神禾塬等黄土塬长轴方向均为北西南东向断裂控制,塬间均有河流相隔,这些黄土塬形成之前渭河断陷是一个整体,而受北西南东向阶状隐伏断裂活动切割才形成现今塬面。地震是断裂活动的直接证据,据史记载西安地区的地震较为频繁,曾多次发生地震,有记载5级以上地震达30余次。多发生在西安北郊、灞桥、临潼、渭河南岸地区。治理边坡场地地震活动较弱,有记载以来,未发生边较大地震。根据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01),治理区场地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为0.35s,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15g,对应地震基本烈度为7度。2.2.2 地形、地貌治理边坡位于少陵塬南侧塬边斜坡及谲河一级阶地后缘。边坡走向近东西,整体地形西北高、东南低,坡顶与坡脚地面高差达60m左右。坡面倾角一般平均15o70o,局部达80o。延伸长度220300m左右。边坡由南向北呈二级平台三级坡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研究生/硕士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