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3113B型抛丸清理滚筒.doc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542692287 上传时间:2023-10-07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12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Q3113B型抛丸清理滚筒.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Q3113B型抛丸清理滚筒.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Q3113B型抛丸清理滚筒.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Q3113B型抛丸清理滚筒.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Q3113B型抛丸清理滚筒.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Q3113B型抛丸清理滚筒.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Q3113B型抛丸清理滚筒.doc(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Q3113B型抛丸清理滚筒产品使用说明书潍坊宏盛铸造机械有限公司目 录一 机器的用途图一、机器的结构图二 主要技术规格三 机器的结构图二、抛丸器结构图四 机器的传动系统图三、传动系统图五 传动由承明细表六 电气设备图四、电气原理图 外部接线图七 电气设备明细表八 机器的安装:图六、地基图九 机器的润滑:图七、润滑图十 机器的试车与操作十一 维护保养与使用安全十二 随机备件目录十三 附件目录十四 随机附图-1-一、机器的用途本机用于铸造、锻压车间清理30kg以下的铸锻件表面残余型砂或氧化皮等,它是利用高速回转的叶轮将弹丸抛向滚筒内不断翻转的铸件或锻件上而达到清理之目的。由于本机带有单独的集尘装置

2、,故安放地点不受车间通风管路的限制,而卫生条件好。二、主要技术规格1滚筒直径: 1300毫米2滚筒内长: 1200毫米3滚筒转数: 2.5转/分4滚筒有效容积: 0.33立方米5最大装载量: 600公斤6工件最大长度: 1100毫米7工件最大重量: 30公斤8清理面要用时间: 铸铁件: 10-15分钟 铸钢件: 15-20分钟 锻 件: 10-15分钟9生产率: 2000-3000公斤/小时10抛丸器:叶轮直径: 500毫米-2-叶轮转数: 2350转/分弹丸的抛射速度: 70-80米/秒弹丸有效扩散角: 60叶轮最大抛丸能力: 200公斤/分11弹丸直径: 1.2-2.5毫米12弹丸循环量:

3、 200公斤13集尘器吸风量: 2000立方米/时14电动机:1)滚 筒 YTC5618 1.5千瓦 31转/分2)抛丸器 Y160M-4 11千瓦 1460转/分3)集尘器 Y90S-2B5 1.5千瓦 2860转/分15提升斗:1)数 量: 28个2)容 量: 0.7升16机器外形尺寸:LBh 255023412250毫米17机器重量: 6000公斤三、机器的结构本机主要由传动系统、滚筒、门、构架、集尘器、电气设备、抛丸器等组成。(见图一)-3-在清理零件时,首先根据被清理工件的情况,调整清理时间,将被清理的工件装入滚筒,关门按次序开动集尘器、抛丸器、最后开动滚筒进行清理,滚筒转动后,被清

4、理工件在护板斜筋的作用下,不断地翻动,使表面受到均匀地清理,弹丸经护板的小孔流入外层滚筒体,在滚筒螺旋带的作用下,回收至箱形构架(18)内,再由提升斗运送至分离器(14),筛去大的芯骨、毛刺等杂物。细小的砂粒、尘土、弹丸末等,则被气流分离带走,完整的弹丸流入抛丸器内循环使用。清理完毕后,依次停止抛丸器、滚筒、集尘器。一 滚筒及传动系统:滚筒的壳体(11)由铸铁制成,其内部用螺栓固定着铸钢护板(10),护板上有格子孔和螺旋的导筋,以便在工作时翻动工件,在护板与滚筒壳体之间也有回收弹丸用的螺旋带。整个滚筒系统支承在机座(7)的两对托轮上(17),由减速电动机(6),经链条和链轮带动托轮,托轮依靠摩

5、擦使滚筒做低速回转。因滚筒转速低,工件的撞伤,棱角外的磨损较少发生,由弹丸的反射作用,能清理形状较复杂的工件。端盖(8)设在滚筒的一端,故装卸料比较方便,便于更换护板及维修工作。二 弹丸循环及分离装置弹丸循环装置由滚筒内护板与壳体间的旋带,提升板上配备的提升斗及分离筛组成。-4-由叶轮(16)抛出的弹丸射击工作后,从滚筒护板上的格子孔进入护板与壳体间的间隙,借助螺旋带的作用流至主架箱内,经提升斗提高到上部,经分离筛除法毛刺、钉子、芯骨、砂粒等杂物,完整的弹丸经导入管再送入抛丸器内,形成弹丸的循环路线。弹丸分离过多时,则将从滚筒下部与构架间的间隙外漏出,直至适量;弹丸过少时,抛出量少,清理时间长

6、,故运转时应经常在分离器盖(22)处检查。如图所示:a图表示弹丸均匀连续地进入分离器,则弹丸分离为适当。b图表示弹丸量过少时,提升斗达到分离器中间时,才开始倒弹丸,在此种情况时,须从分离筛(23)上边补充弹丸,如果将分离器盖下部的筛网堵塞,则影响了集尘器的空气入口,使分离效率急剧降低,因而需加注意随时除去筛网上杂物。三 集尘器:本机采用干式旋风集尘装置,集尘效率较高;对于普通型砂有90%以上的集尘效率,可以分离7微米的尘土,因此卫生条件好。由于鼓风轮设置在旋风体(25)的排气口处,故叶轮的磨损小,可延长使用寿命。如在集尘器(19)内落满了三分之二以上的尘土或从除尘盖处吸入空气,则均影响除尘效率

7、,因此,须及时清扫集尘箱内部,清扫完毕后,须将除尘盖关严。-5-本机虽将7微米以上的尘土完全分离,但7微米以下的尘土一排气一同排出。所以仍需设管道将排气导至室外。四 抛丸器(见图二)本部为全机主要组成部分,由叶轮(13)、主付圆盘、叶片(11)、分丸轮(9)、定向套(7)、主轴(10)等主要零件组成。分配轮固定在主轴上,与叶轮一同旋转,而定向套则由定向套压圈固定于护罩体(4)上,经分离器而进入分丸轮(9)内弹丸被送到定向套(7)的开口部,而出了窗口的弹丸则由叶片加速而抛向铸件。将定向套的窗口转动,可随意变更弹丸的抛出方向,窗口的大小影响到弹丸的扩散角,此扩散角在制作时已确定,故一般不得进行任何

8、调整。上磨耗板及下磨耗板均系易磨损件,需经常检查,若磨损过度应更换,在叶轮轴上采用完全的防尘滚珠轴承,而轴承座由防震橡胶支承,因此,震动传递很轻,轴承的温升不允许超过35。现将几种主要零件分述如下:(1)叶片:叶片为最容易磨损件,且系高速旋转,因此应特别注意安全。应经常查看叶片的固定情况,叶片允许稍有松动现象。叶片系用弹簧片(35)固定于叶片圆盘的径向凹槽中,在检查时,若发现叶片有一端磨损严重,则可以对调使用,若有磨损孔出现,则应更换新的叶片;一般更换叶片时,尽可能全部更换,且注意对称两叶片的重量尽可能相似(重量差3g),否则工作时将有大的振动。-6-(2)定向套见图二.、7定向套为易损件,当

9、定向套矩形口的磨损15mm以上进更换,如矩形口磨损后继续使用,则弹丸扩散角加大,以致加快磨损下磨耗板,并降低清理效率。在安装定向套时,应注意刻度与指线的正确位置,否则影响抛射方向,抛射方向是否正常可做实验,在滚筒内和门上沿抛射方向放一张纸,关门后,开动抛丸器,从分离器筛网处放入少量(用手放入两把即可)铁丸。停车后开门查生,如果弹丸对纸的抛射是从门中心至滚筒的全长,说明抛射方向,如弹丸主要抛在下磨耗板上,则将定向套口向前调。(3)分丸轮见图二、9由于分丸轮设在定向套内,不易直接检查,因此,当每查看定向套矩形窗口时,必须检查分丸轮的磨损情况,当外径由94磨损到80左右时,则应更换,若连续使用则弹丸

10、扩散角加大,加快磨损磨耗板,且影响清理效率。五 停车装置:本装置按照被清理工件的材质和形状而正确地调节清理时间,在规定的时刻,在正确有位置上,自动停止运转。清理所需时间按工件的材质与表面形状而定。例如:铸铁件为10-15分钟,铸钢件为15-20分钟,锻件为8-15分钟,在开车前由操作者选择确定。六 分离器(见图一、14)-7-分离器盖下部的筛网处应随时除去筛网上的杂物,否则筛网堵塞会影响集尘效果。四、机器的传动系统(见图三)一 滚筒传动:由YTC561型齿轮减速电机经小链轮(Z=18)及大链轮(Z=37)驱动托轮,靠摩擦带动滚筒做低速转动,转速为2.5转/分。二 抛丸器传动Y160M-4型电动

11、机经大三角皮带轮(246)及小皮带轮(150)传动叶传输线主轴,使叶轮和到2350转/分的转速。五、滚动轴承明细表序号名 称代号规 格数量安装部位1双列向心球面轴承121260110224滚筒传动用2单列向心球轴承21680140263抛丸传动用六、机器的电气设备一 概述(参看图四、电气原理图)机器的电气设备主回路采用3-380伏电源供电,控制电路为单相380伏。为操作与维护方便,电器集中装在配电箱上,而控制自-8-动停车的微动开关则装在整机上。二 电气设备的操作次序:把滚筒端盖关闭以后,合上总开关2d后,电源电路接通。开始工作启动次序:(1) 按下起动按钮SB2,接通电气控制线路。(2) 按

12、下启动按钮SB4,集尘器电动机M1开始动作。(3) 按下启动按钮SB6,抛丸器电动机M2运转。(4) 按下启动按钮SB8,滚筒电动机M3运转。工作停止掀动按钮的次序:(1) 时间继电器KT1动作,抛丸器电动机M2自动停止运转。(2) 限位开关SQ1动作,滚筒电动机M3停止运转。(3) 掀下启动按钮SB3,集尘器电动机M1停止运转。若出现非常工作情况时,按下启动按钮SB1,整机立即停止工作。需单独手动非计时启动停止工作的次序:(1) 按下SB5按钮,抛丸器电动机M2停止运转。(2) 按下SB7按钮,滚筒电动机M3停止。(3) 按下SB3按钮,集尘器电动机M1停止运转。三 控制路线的动作说明:扭动钥匙按钮SB2,中间继电器KM1的线圈通电,使其正常开触点KA1(2、5)闭合,主触点接通整机的控制路线,同时由于本身辅助触点KA1(3、4)的自锁作用,使钥匙按钮断开时也不会断电。-9-当整机需立即停止时,按下按钮SB1(2、3),切断了KA1线圈的电源,继电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