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福建省高考数学学科命题解析.doc

上传人:m**** 文档编号:542690874 上传时间:2022-12-10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1年福建省高考数学学科命题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2011年福建省高考数学学科命题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2011年福建省高考数学学科命题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1年福建省高考数学学科命题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1年福建省高考数学学科命题解析.doc(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1年福建省高考数学学科命题解析2011年福建高考命题根据福建省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精神,遵循教育部颁布的考试大纲和福建省考试说明的要求,按照“提高质量,保持平稳”的基本原则,以能力测试为主导,注重对考生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的考查,旨在既有利于高校公正地选拔人才,又有利于中学实施素质教育。试题体现普通高中新课程的基本理念,体现对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课程目标的要求,考查考生对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和综合应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探究能力。试题重视以考生为本,做到“情景易于理解、设问明确无歧义”、“入题容易,答题有门”,让考生能正常发挥自己的水平,同时试题的

2、设计与考查要求兼顾平稳与求新。命题立足学科的整体意义,依托学科知识的本质,合理降低试题难度,在充分考查数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思想方法的同时,突出考查考生的数学能力和数学素养,力图准确体现高考的价值取向以及相应的目标指向。1立足平稳,关注公平 “保持稳定”主要表现在于试卷的题型结构、赋分比例、难度要求以及试题难度梯度等方面均严格遵照考试说明的相关规定,并追求与“201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福建数学卷”的相对平稳对接。“保持稳定”还表现在于对我省以往命题中逐渐形成的命题风格的合理传承,着力规避试题的模式化(如,文、理科卷分别在题18、题17处考查了解析几何的知识与方法;又如,文、理

3、科卷均在题19处考查了统计的知识与方法),着力试题设计的求新(如理9以函数的奇偶性为背景考查了考生的推理论证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文21()以线性规划为载体考查了三角函数的图象与性质),并期望藉此体现命题对高考“公平性”的关注。2立足素养,关注交汇命题合理地依托知识的平和交汇,在基本保证考试内容抽样的合理性和典型性的同时,检测了考生是否具备了应有的数学素养。如,理8以不等式组所表示的平面区域为载体考查几何背景下的最值问题,理16以数列为背景考查了三角函数的图象与性质,文21()以线性规划为载体考查了三角函数的图象与性质。命题对考生必备的数学素养的关注还体现在对高中数学主体知识考查的高度重视。文、

4、理科卷中,主体知识的占分比例分别约为76%、70%。3立足本质,关注应用命题充分注意到了数学知识的应用广泛性,立足数学的学科本质,以本质的数学和数学的本质为依托,着力考查考生利用数学知识分析、解决相关的数学问题和利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应用问题等两个方面的能力。如,文11、理7考查了圆锥曲线定义的本质特征,文22()考查了函数最值的本质涵义与几何特征。理8考查了向量数量积与线性规划知识之间的内在本质联系,文12、理9、理10、理15等题也都突出对相关数学知识的本质涵义的考查。又如,文4、文16、文19,以及理13、理18、理19等题取材于学生熟悉的学习、生活实际,不仅考查了考生对相关数学知识的理解

5、水平,而且以这些知识为载体,检测了考生将知识迁移到现实情景的能力,从而检测了考生应用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实现了对考生应用意识的考查。4立足选拔,关注潜能命题以创新型试题和探究性试题为载体,强调了高考对考生的学习方式和学习潜能的关注,力图使得试卷的选拔功能得以全面体现。如,文12给出了“类”的概念、文16给出了“乐观系数”的概念、理15给出了保持一种线性关系的映射,要求通过学习和理解概念,进而解决相关问题;文12、理9、理10以及理15都关注了推理与证明;文22()、理17()、理19()以及理20()()都设置了探究性问题。这些设置,都旨在考查考生的探究能力,进而有效地检测其进一步学习的潜能,体现高考对考生学习方式和学习潜能的关注。此外,命题直面文、理科学生数学学习水平的差异,合理加大文、理科试卷的差异。两份试卷中,完全相同的试题只有两道(文7和理4,文11和理7),分值为10,约占7%;姊妹题(背景或设问方式相似度较高)只有两对(文19和理19,文20和理20),分值约为9,占6%;两项合计约占13%。这样的试题设置,无疑使试卷的人文关怀得以更为明晰的体现。第 1 页 共 3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