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院校安全工程专业核心课程教材建设方案(草案)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542690631 上传时间:2023-05-03 格式:DOCX 页数:32 大小:51.2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等院校安全工程专业核心课程教材建设方案(草案)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高等院校安全工程专业核心课程教材建设方案(草案)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高等院校安全工程专业核心课程教材建设方案(草案)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高等院校安全工程专业核心课程教材建设方案(草案)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高等院校安全工程专业核心课程教材建设方案(草案)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等院校安全工程专业核心课程教材建设方案(草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等院校安全工程专业核心课程教材建设方案(草案)(3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1页 共1页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安全生产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暨网上论坛第一次会议(报上级审定稿)会议主持人陈淮 (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副总编辑)致词:在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中国职业安全健康协会等各方面专家学者的悉心指导和大力支持下,经过紧张的筹备,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安全生产专业委员会借助网络这个现代化的信息平台,今天正式成立了。与此同时,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安全生产专业委员会网上论坛()的第一次会议也一并召开。会议的主要议程为:一、主持人宣布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安全生产专业委员会成立,并公布委员会成员名单(附件1

2、);二、安全生产专业委员会部分专家学者及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社长兼总编辑张梦欣致词;三、就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高等院校安全工程专业核心课程教材建设方案(草案)(附件2)、安全工程专业本科教材书目(附件3)及现代安全科学理论前沿丛书(附件5)、安全生产、劳动保护经典译丛(附件6)的编选在网上论坛征求专家意见和开展讨论。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安全生产专业委员会是按照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专业委员会章程,由全国著名安全生产、劳动保护专家学者组成的,为我社安全生产、劳动保护类图书出版和教材建设提供专业意见和建议的咨询机构。专业委员会的成立将大大有利于我社安全生产、劳动保护图书与教材的选题开发及相关

3、产品的研究、生产、推广与维护,有利于提升层次、完善结构、增加品种、扩大规模,使我社的安全生产、劳动保护类图书出版事业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在此,请允许我代表出版社对安全生产专业委员会的各位专家学者表示崇高的敬意和真诚的感谢。考虑到专业委员会的各位专家学者均身负学术、领导乃至社会各方面的重任,为了节省时间、提高效率,方便深入交流和沟通,我们借助网络召开成立大会,并同时开辟安全生产、劳动保护类图书出版网上论坛,召开第一次论坛会议。本次会议将从2004年9月150日到910月3010日止。首先,请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安全生产专业委员会的部分专家致词: 范维澄(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中国科学技术

4、大学教授,博导,国家安全生产专家组成员,教育部安全工程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祝贺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安全生产专业委员会成立暨网上论坛第一次会议召开,希望各位专家关心支持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安全生产、劳动保护类图书及教材出版工作,并预祝会议圆满成功!周世宁(中国工程院士,中国矿业大学教授,博导,国家安全生产专家组成员,教育部安全工程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安全生产专业委员会的成立,将进一步推动我国安全生产、劳动保护事业的发展。我衷心祝贺专业委员会的成立,并预祝第一次网上论坛圆满成功!刘铁民(国家安全生产专家组成员,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安全科学技术研究中心主任

5、、研究员):祝贺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安全生产专业委员会成立暨网上论坛第一次会议召开。进一步繁荣安全科技图书及教材的出版,将为实施“科技兴安”战略,建立安全生产长效机制,努力实现我国安全生产状况的根本好转作出贡献。吴宗之(国家安全生产专家组成员,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安全科学技术研究中心副主任,中国职业安全健康协会秘书长,研究员):图书是人类知识的阶梯,安全科学的发展离不开知识的积累与总结;中国职业安全健康协会是联系我国安全科学专家、学者的纽带与桥梁,同时也愿成为安全科学与安全科学出版事业的桥梁和纽带。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安全生产专业委员会的成立,必将进一步促进我国安全科学事业的繁荣与发展。

6、金磊夫(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宣传教育中心主任,研究员)提高全社会的安全意识与中华民族的安全素质,是当前我国安全生产宣传教育工作面临的重要任务。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安全生产专业委员会成立暨网上论坛第一次会议的召开,必将进一步促进我国安全生产宣传教育工作的普及与提高。我衷心祝贺专业委员会的成立,并预祝第一次网上论坛会议圆满成功!下面,请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社长兼总编张梦欣致辞:张梦欣(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社长兼总编)我简要讲三点。首先,我要代表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衷心感谢全国安全生产、劳动保护专家、学者多年来对我社安全生产、劳动保护类图书及教材出版工作的大力支持。没有你们的关心与支持,我

7、们的出版事业不可能有厚重的基础和强大的后盾。第二,“国发20042号”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决定指出:“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大力宣传党和国家安全生产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和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重大举措,宣传安全生产工作的先进典型和经验通过广泛深入的宣传教育,不断增加群众依法自我安全保护的意识。”贯彻落实国务院决定的精神,是我社义不容辞的责任与义务。在这方面,我们希望获得专业委员会各位专家学者更多、更好的意见和建议。第三,我社愿为全国安全专业工作者搭建著书立说与业务发展的平台,为促进与繁荣我国安全生产、劳动保护出版事业做出应有的贡献。最后,祝愿第一次网上论坛会议圆满成功!谢谢大家!会议主持

8、人:陈淮 下面进行网上论坛会议的具体内容,主要有下列四项:第一项 讨论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高等院校安全工程专业核心课程教材建设方案(见附件2)。第二项 研讨确定安全工程专业本科教材书目(见附件3及表3-1、表3-2、表3-3)。第三项 请您结合本校目前教材的使用情况,谈谈对高等院校安全工程专业本科教材与课程设置的看法(见附件4)第四项 研究探讨现代安全科学理论前沿丛书世界安全生产、劳动保护经典译丛的编选工作(见附件5、附件6)。 联系方式:地址:北京市惠新东街1号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100029)电话:64919955-4152/4151 高永新 林京耀 曹洋网址信箱: 附件1中国劳动

9、社会保障出版社安全生产专业委员会委员名单(排名不分前后,按姓氏音序排名)序号姓名职务职称工作单位通讯地址邮编1范维澄院士、教授、博导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清华大学合肥市金寨路96号2300262汪旭光副院长院士、教授、博导北京矿冶研究总院西直门外文兴街1号道1号1000443周世宁院士、教授、博导中国矿业大学江苏徐州2210084周国泰所长院士、研究员解放军军需装备研究所5陈宝智教授东北大学沈阳和平区文化路3号巷11号 1100066陈万金教授江苏大学江苏镇江学府路301号2120137傅贵系主任教授中国矿业大学(北京校区)海淀区学院路丁11号1000838金龙哲系书记教授北京科技大学海淀区学院路

10、30号1000839金磊夫宣教中心主任研究员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北京和平中街10002910姜亢系主任教授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北京朝阳门外红庙10002611李涛所长教授职业卫生与中毒控制所北京市宣武区南纬路29号10005012罗云院长教授中国地质大学安全工程学院海淀区学院路29号10008313刘铁民主任研究员国家局安全科学技术研究中心北京惠新西街17号10002914王新泉主任教授中原工学院河南郑州中原西路4程1号45000715吴宗之副主任研究员国家局安全科学技术研究中心北京惠新西街17号10002916万世波理事长高工中国化工安全卫生技术协会北京六铺炕一区中街1号10001117向衍荪

11、原秘书长研究员中国职业安全科学技术学会北京惠新西街17号10002918翟齐主任高工中国石化集团公司安全环保局北京惠新东街甲6号100029附件21高等院校安全工程专业核心课程教材建设方案(草案)我国安全工程学科以及该专业的三级学位教育,自20世纪50年代创立本科教育始,至1981年确立硕士学位教育,1986年确立博士学位教育,至今已经具有相当规模。到目前为止,在高等院校之中,安全工程专业本科教育单位已有46个,安全技术及工程单科专业的硕士研究生教育单位有26个,博士研究生教育单位有8个,形成了稳定而完整的安全工程学科教育体系。长期以来,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作为安全生产图书的权威性出版社,其

12、出版发行的安全生产、劳动保护类图书已成为在全国有重要影响的品牌产品。为了适应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解决安全工程专业缺乏优秀而有特色的大学本科教材的问题,更好地为培养高等安全工程专业技术人才与管理人才服务,为我国安全工程专业的教育事业作出应有的贡献,我社将通过充分发挥安全生产专业委员会的作用,来进一步加强我国的安全工程专业核心课程教材建设,为此,特制定方案如下:一、教材建设的基本原则1根据安全工程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及其对知识体系的要求,确立完整的课程体系与教材体系,充分满足安全工程专业的学历教育和专业人员知识培训的需要。2以服务于全国所有开设安全工程专业的院校为目标,动员国内一流的专家学者编

13、写本专业的核心课程教材。3体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原则。既要系统地阐述本专业本课程的基本原理、基本知识;又要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安全生产、劳动保护实践紧密结合。4立足现实,反映前沿,力求创新。在教材建设中,既要反映已经成熟并被公认的理论与学术思想,又要反映安全生产、劳动保护领域具有前瞻性与代表性的最新理论、最新技术和方法,并借鉴、吸收世界上发达国家的先进理论与理念,力争在理论体系、框架结构、体例格式和写作风格上体现创新性并凸现鲜明的特色。5避免教材与教材之间的过多重复。由于有关专业课程的内容客观上存在着一定的交叉性,少量内容重复是不可避免的;但作为一套完整的教材体系,各门课程的设置

14、又必须具有自己的核心内容和知识要点,这正是一门课程之所以能够独立开设的基本要件。因此,教材与教材之间强调相互配合,重点突出,尽可能减少不必要的重复。二、教材建设的组织与任务1.教材建设的组织。本系列教材建设工程由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教材办统筹,具体责任单位为:全国有关高等院校、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其中,前者负责教材学术方面的科学性、先进性、实用性,负责教材编写的质量、进度以及教材的使用、评价、修订等教材建设任务;后者负责教材的选题审定、编辑质量、出版质量及发行等教材建设任务。为确保教材编写与出版质量,成立教材编审委员会,由发起单位聘请本专业领域治学严谨的知名专家学者出任;在此基础上,再通过招标与邀标的方式尽可能地聘请本专业领域有影响的专家学者或学科带头人承担教材的组织编写任务。2教材建设协调。该任务由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第二编辑室承担,并负责本系列教材建设的日常工作。三、教材建设的实施程序1成立编审委员会,由发起单位发给聘书,落实编审委员的职责。2编审委员会研究提出本专业核心课程教材建设目录(拟出版的教材目录初步设想见附件3),经我社安全生产专业委员会评估确定后分批组织实施。3发起单位向知名专家学者发出邀标书,同时发布教材建设招标书。4编审委员会评审投标书,审定知识点及提纲,确定各教材的重点,同时协调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总结/计划/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