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灯亮起来》教学案例.doc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542690413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让灯亮起来》教学案例.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让灯亮起来》教学案例.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让灯亮起来》教学案例.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让灯亮起来》教学案例.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让灯亮起来》教学案例.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让灯亮起来》教学案例.doc(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让灯亮起来教学案例导学说明: 本教学活动是家庭用电单元中的一个案例,在“做中学”以及新课程改革理念的指导下,我们经过多次教学实践活动,不断进行更新和完善。 本案例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情景导入。通过生活中常见的物体手电筒直接切入,引出小灯泡,再让同学们想一想,生活中还有哪儿有灯泡?紧密联系生活,并且让学生知道,这样一个非常普通的灯泡也能进行科学探究活动,以此说明科学并不神秘,它就在我们的身边,我们只要关注生活的点点滴滴,就能随时捕捉到内容,做科学。 第二部分:认识灯泡和电池的构造。对于生活中常见的灯泡,可能同学们从来就没有仔细观察过,在这里让学生仔细观察小灯泡,认识它的外部构造,主要是训练

2、学生能够正确的描述小灯泡的外部主要结构,为后面探究灯泡怎样亮起来作打下认知基础。 第三部分:探究怎样让灯泡亮起来。这一部分紧接上面认识了小灯泡后,学生都很急切地想让小灯泡亮起来,这样就自然的过渡到探究怎样使灯泡亮起来了。提出了问题,就进行猜测,让学生画出猜想到的能使小灯泡发亮的方法,并将这些想法贴到黑板上,这就是学生最原始的想法。接着,就进行实验探究,验证自己的想法,在这个环节中非常强调要严格按照预测的想法进行实验,因为,在以往的科学课中,常常会出现学生做的实验和预测的方法完全不一样,这样,就使预测失去了原有的意义。最后,同学们将实验的信息进行整理、分析,得出使小灯泡亮起来的规律。 第四部分:

3、拓展与应用。这里的设计突出了分层教学,让连对的同学,想一想,还有没有新的连法;连错的同学,就将他们错误的连法拿回去修改一下,让小灯泡亮起来呢。这样,每个学生都有事情可做,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发展,有所收获。 导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指导学生认识并用语言描述小灯泡。 2、知道要使小灯泡亮起来,必须让灯泡的螺纹和接触点分别与电池的正负极连接起来。 过程与方法 1、 初步学会运用简单的方法记录实验结果。 2、 能对小灯泡亮起来的方法进行预测,并能严格按照预测方法进行实验探究 3、 能自主探究怎样使小灯泡亮起来。 情感态度: 1、 愿意与他人合作,并能清楚的表达自己的观点。 2、 培养学生实事

4、求是的科学态度。 导学重点: 指导学生自己动手探究让小灯泡亮起来的方法,并学会运用简单的方法记录实验结果。 导学难点: 指导学生分析归纳让小灯泡亮起来的规律。 导学准备: 手电筒、小灯泡、电池、导线、记录单、固体胶课时安排:1课时 导学过程: 一、预学、(出示手电筒,打开) 问题:你们看到了什么?(手电筒里的小灯泡亮了) 、除了手电筒里有灯泡,还有哪儿有? 学生汇报(教室里、家里、冰箱里、玩具上) 3、认识灯泡、电池、导线的构造 二、互学1、问题:要使灯泡亮起来,需要些什么?(电池、电线等) 2、出示(电池、小灯泡、电线等)怎么使小灯泡亮起来呢? 3、猜想 (1)要求:每一小组的同学可能都有不

5、同的想法,请你们先商量一下,将你们的想法画在纸上,有几种想法就画几种,并将它们编上号,(注意:不要出现重复的想法。)为了方便,这儿有剪好了的灯泡和电池模型图,(出示样图)直接贴到纸上再用黑色笔连接起来,然后再写上你们的组号和编号,并贴到黑板上。 (2)分小组活动,画模型图,并贴在黑板上。 (3)小组汇报描述连接的方法:你们是怎样连的?强调学生描述清楚连接灯泡、电池的具体位置。 (4)讲述:通过这样一些图,我们很快就能明白别人的想法。所以,在研究问题的时候,把自己的方法和发现记下来或者画下来都非常重要,这样不仅能让别人很快明白你的意思,更重要的是能让你的脑子更清楚,帮你更快地将问题弄清楚。科学家

6、们进行科学研究时也经常使用这样的表达方式,在今后的学习中我们也可以学习使用这种形式来表达我们的想法。 4、实验探究,验证自己的想法。 要求:严格按照你们的刚才的这些想法来做,做了实验后如果小灯泡亮了,就在黑板上的图上用红笔打“”如果没有亮,就在图上用红笔打“”。 (1)小组活动,连接电路,并在图上做记号。 (2)小结:实验完毕后,将能亮和没亮的图它们分开。三、评学()讲述:通过刚才的研究,我们获得了这么多信息,科学家们在实验后往往也会得到很多信息,这时候,他们会坐下来,共同整理获得的信息,看看这些信息都告诉我们什么? (2)观察这些亮了的方法,哪些是相同的?将相同的方法归到一起。 (3)对于有

7、疑问的连法,就请本小组上来演示连接方法,检验是否亮了。 ()分析:这些方法有什么相同点?亮的方法和不亮的方法有什么不同? (5)修改不亮的方法,使灯泡亮起来。 (6)归纳:那么怎样连接能使灯泡亮起来呢?连接哪些地方很重要呢? ()师生共同小结:要使灯泡亮起来,必须让灯泡的螺纹和接触点分别与电池的正负极连接起来。 四、作业:()用语言和图记录小灯泡亮起来的方法。导学反思:首先,在这节课一开始就放手让学生自己进行观察。比如,让同学们观察生活中常见的灯泡的构造,认识灯泡。在这里,教师要求学生仔细观察灯泡后再画出一个灯泡模型图来,这样,就促使学生必须得仔细的观察,进行详细的记录,因此,就获得了非常详细

8、的第一手资料,为后面的语言描述打下基础。例如,学生在汇报灯泡的构造时对灯泡的玻璃罩、螺纹、触接点、灯丝等都做了描述后,有个同学又举手了,说灯泡内还有一个发光球,你看,同学们观察得多么仔细呀。其次,教师创造了一个非常宽松的氛围,让学生充分的想像,大胆提出自己的设想。例如,给学生准备了灯泡和电池的模型,让学生猜测怎样连接,才能让小灯泡发亮?同学们兴致勃勃,纷纷画出自己的想法,然后贴到黑板上,向其他同学展示自己的想法,从一张张兴奋的小脸上,我们在座的每一位教师都被他们的自信所感染着再次,在整节课中,始终都是以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进行教学活动的。小组合作学习将学生个体间的学习竞争关系改变为“组内合作”、

9、“组际竞争”的关系,将传统教学与师生之间单向或双向交流改变为师生、生生之间的多向交流,不仅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对学习的自我控制,提高了教学效率,同时,也促进了学生间良好的人际合作关系,促进了学生健康心理品质发展和社会技能的进步。最后,本活动过程在培养学生的行为习惯、以及科学学习态度等方面比较突出。例如,在第一个环节,让同学们画灯泡的模型图时,要求他们尽量画大一些,方便同学们观看;同学们发言时训练其他同学倾听的习惯;在小组活动中要求每一个同学都发表意见,互相商量,训练尊重他人的习惯;在每一个小组提出使让小灯泡发亮的连接方法后,要求同学们一定要按照自己设计的方案进行实验,不能随意更改实验方案等等。虽然有这样一些具体的要求,时不时还是有同学不断“违规”,教学活动对学生的影响是一点一滴的积累起来的,如果你不这样要求,可能他们永远不会明白其中的道理;但当你长期这样要求学生,那么,他们将会潜移默化的将这些要求形成习惯,形成科学的生活方式。这节课进行了约90分钟,学生在这90分钟里,一直都很投入,而且他们的思维在后面的分析归纳总结中不断的碰撞,可以看到,经过这个活动过程,每个学生都有收获,都有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