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得不说的“愿望”.doc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542687859 上传时间:2022-11-20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不得不说的“愿望”.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不得不说的“愿望”.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不得不说的“愿望”.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不得不说的“愿望”.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不得不说的“愿望”.doc(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不得不说的“愿望” 广东东莞塘厦实验小学 邢艳 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测试卷里有这样一道题目:请阅读怀念母亲选段,回答问题。我六岁离开我的生母,到城里去住。中间曾回故乡两次,都是奔丧,只在母亲身边待了几天,仍然回到城里。在我读大学二年级的时候,母亲弃养,只活了四十多岁。我痛哭了几天,食不下咽,寝不安席。我真想随母亲于地下。我的愿望没能实现,从此我就成了没有母亲的孤儿。一个缺少母爱的孩子,是灵魂不全的人。我怀着不全的灵魂,抱终天之恨。一想到母亲,就泪流不止,数十年如一日。1、 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 食不下咽,寝不安席: 终天之恨: 频来入梦: 2、 文中“我的愿望没能实现”,我的愿望是什么?

2、3、 为什么说“一个缺少母爱的孩子,是灵魂不全的人”?结合自己的实际体会谈谈?当我批改第一张试卷的时候,一个学生在回答第2小题的时候写道:“我的愿望是随母亲于地下”,我一笑置之,当改到第二张试卷的时候,学生答道:“我的愿望”是和母亲一起死,我有些笑不出来了,当第三张、第四张的回答依旧时,我马上对全班同学的这一题做了批改,天哪,班级里百分之八九十的孩子“我的愿望”都是“和母亲一同死去”。而正确答案是“我的愿望”是“大学毕业后迎养母亲,赡养母亲”。我不禁“头涔涔而泪潸潸了”。面对学生的错误,我开始思考:是学生的理解能力不够吗?文章说“我痛哭了几天,食不下咽,寝不安席。我真想随母亲于地下。我的愿望没

3、能实现,从此我就成了没有母亲的孤儿”,从联系上下文的角度,“我的愿望”不正是“随母亲于地下”吗?学生没有错。面对没有错误的学生,我开始反思自己:是不是自己的教学出了问题?如果在备课的时候对教材钻研得深一些,如果在备课时能够认真读读季老的赋得永久的悔,读读其中的这段文字:“对于这个情况,我最初懵懵懂懂,理解得并不深刻。到上了高中的时侯,自己大了几岁,逐渐理解了。但是自己寄人篱下,经济不能独立,空有雄心壮志,怎奈无法实现 ,我暗暗地下定了决心,立下了誓愿:一旦大学毕业,自己找到工作,立即迎养母亲,然而没有等到我大学毕业,母亲就离开我走了,永远永远地走了”,那么在教学前就能发现文字背后隐藏的信息,并

4、通过课堂的教学引导学生自己去思考和发现,哪里还会出现如此荒谬的“愿望”呢?试卷发下后,我找到几个回答正确的孩子,问她们为什么能答对。一个孩子说自己预习时就对文中“我的愿望”产生了疑惑,在教辅书上找到了答案,还有几个孩子则回答自己看了季羡林的赋得永久的悔”!面对孩子的回答,我再次陷入思考。在持续的思考中,我渐渐找到了问题的真正症结所在:一、我们的语文阅读课堂并没有教阅读。正如台湾小语会理事长赵镜中先生所说“大陆的阅读课堂不是教阅读,而是教课文”,因为学生一旦遇到新的阅读文章,或是老师没有讲过的一些地方,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回答起来会感到吃力,因为教课文的阅读课堂更关注的是文本内容,而不是阅读方法。我

5、们的许多语文老师在课堂上对文本深挖细究,无论是的文本的思想之美,还是文本的语言之美,无不尽显孩子眼底。在老师的帮助下,孩子是看到了这个文本的美,可是,当一个陌生的文本摆在学生面前时,他却发现不了它的美,因为老师没有教给他们发现美的方法。“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在我们的阅读课堂上,我们更多的是要利用这个文本,教会学生阅读的方法,告诉他们根据题目去预测,重点的地方可以回读,疑惑的地方要找资料,读不懂的地方可以前后联结,学习了课文后要链接相关作品深度阅读等等,当学生掌握了阅读的方法后,肯定能拥有一双发现的“慧眼”。有了如此“慧眼”,怎会出现如此“愿望”呢?二、 我们的语文教材并没有尽善尽美。虽

6、然我们的教材是经过精心挑选与改编的,但依然存在着较大的问题:其一是整册内容相对单薄,一个学期才编排了二三十篇文章,对于将课本看成唯一学习材料的许多学生和家长来说,这不能不让他们产生一个误区,那就是每个学期的语文学习也就是学好那二三十篇课文的事,殊不知,这薄薄的一本教材,哪里能够担当起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重任呢? 其二是单篇文章的编排过于简单,我们的编者基本上是将原作进行改动后搬进教材,然后设计一些阅读练习。相对于高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的文学欣赏能力完全可以达到欣赏原作的水平,但我们的编者,基本无视学生的年龄与水平,无论是低年级还是高年级,对选入的文章都会做改动,而这样的改动,有时是断章取义,让学生不明就里;有时是买椟还珠,把真正的语言精华抛之万里。而文后的阅读练习基本上都是围绕这一篇文章探幽寻微。在教材存在缺陷的境况下,如果我们的教师在教学中能够让作家的作品原汁原味地呈现,如果我们的教师给学生多一些文学鉴赏的知识,多一些阅读方法的指导,如果我们的教师在课后能够提供更多的作家的相关作品或同类题材的阅读材料,我们的学生还会出现如此“愿望”吗? 不得不说的“愿望”告诉我,真正的语文阅读教学要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真正的语文阅读教学不光要教好一本语文书,更要带着学生在广袤的阅读天地里尽情翱翔,真正的语文阅读教学需要有思想、有创见的卓越教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