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强忧患意识,科学推进青少年法律教育工作-贤兴初中:黄建钦).doc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542685151 上传时间:2023-05-04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4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增强忧患意识,科学推进青少年法律教育工作-贤兴初中:黄建钦).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增强忧患意识,科学推进青少年法律教育工作-贤兴初中:黄建钦).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增强忧患意识,科学推进青少年法律教育工作-贤兴初中:黄建钦).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增强忧患意识,科学推进青少年法律教育工作-贤兴初中:黄建钦).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增强忧患意识,科学推进青少年法律教育工作-贤兴初中:黄建钦).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增强忧患意识,科学推进青少年法律教育工作-贤兴初中:黄建钦).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增强忧患意识,科学推进青少年法律教育工作-贤兴初中:黄建钦).doc(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注:本文为原创,已发表,请勿抄袭,谢谢。增强忧患意识,科学推进青少年法制教育工作白塔镇贤兴初级中学 黄建钦关键词:普法 忧患意识 未成年人犯罪 法制教育摘要:本文依据事实材料介绍了当前未成年人犯罪率长期偏高的怵目惊心的现状,揭示了产生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并论证了我们怎样以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忧患意识、科学的态度和方法来对青少年开展法制教育,有效地降低未成年人犯罪率的问题。一、怵目惊心的未成年人犯罪现状近年来,未成年人犯罪的形势依然严峻,成为继环境污染、吸毒贩毒之后的第三大社会性公害。近年来,虽各级党政高度重视,各职能部门和社会有关方面做了不懈努力,但到目前为止这“公害”不但丝毫没有得到减轻,而且

2、呈现出急剧上升的态势。以广州市来说,20世纪80年代末开始,未成年人犯罪人数就已经明显呈上升趋势,到2007年,全市共审理未成年人犯罪案件已达1511起,其中刑事涉案的就达1307人。通过对有关案件的综合分析发现,在犯罪性质上,未成年人犯罪呈现了手段成人化、方式团伙化、类型多元化、低龄化和智能化等倾向:(一)犯罪低龄化 以广州市为例,从2000年到2007年,未成年人犯罪的低龄化趋势明显,在这段时间内,平均下降了2岁。在诸多未成年人犯罪案例中,14至16周岁的青少年初次实施犯罪行为的已达12%,形成了“危险的14岁”现象。在这“危险的14岁”人群中,在校学生与闲散未成年人犯罪率之比为34%和6

3、6%,闲散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率明显高于非闲散未成年人。据有关部门调查,这些闲散未成年人绝大部分是辍学生,多数有过学业失败的经历,而且其中大部分是外来务工人员的子女。(二)犯罪类型多元化在未成年人犯罪案件中,主要以侵犯财产犯罪案件为主,其中抢劫、盗窃、抢夺犯罪尤为突出,约占未成年人案件的89.32%;此外,杀人、强奸、绑架、伤害等恶性案件也时有发生。更应该注意的是,近年来的未成年人犯罪者还出现在涉毒案、涉黑案中;2007年8月广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审理的“黑龙会”案件,其全部成员除一人外均由“80后”人员组成。此外,近年来发生在学校周边的一些针对在校学生进行敲诈、抢劫等的未成年人犯罪案件,已成为社会、

4、学校、家庭关注的焦点。 (三)犯罪手段成人化尽管未成年人犯罪呈现低龄化趋势,但其犯罪手段却日趋成人化。其一,未成年人作案性质明显趋于恶性化,部分未成年人在作案时不计后果、惨无人道,对被害人没有丝毫怜悯,其中有的残害被害人肢体,有的为消灭证据而杀人灭口。 其二,网络犯罪日益增多。由于相应的法规和监管制度并不完善,且网络犯罪具有较大的隐蔽性,越来越多未成年人参与了利用网络传播淫秽信息、进行诈骗等只有成年人才能实现的犯罪活动。 (四)犯罪形态团伙化 由于未成年人缺乏足够的体力、智力、胆量和经验,他们往往结成团伙,以互相壮胆、增强力量,相互利用,减少作案阻力,易于得逞。据统计,近年来有60%的青少年犯

5、罪案件属于团伙作案。这些同伙组织形式多样,有的全部(包括领头的)由未成年人纠合在一起,集体实施违法犯罪活动,有的是由成年人通过一些恶劣的手段实施控制,胁迫或教唆未成年人进行违法犯罪活动;在这两种组织形式中,后一种情况更具普遍性。更值得忧虑的是,近年来,未成年人犯罪团伙已具有严密的组织结构、作案纪律和反侦破措施,已具黑社会组织的雏形。 (五)犯罪方式智能化 未成年人在犯罪活动中使用的工具越来越先进,他们用手机、对讲机作为通讯工具,用小车、摩托车等机动车做代步工具,在手段上用上了高科技,如利用国际互联网制作、传播、观看淫秽音像,窃取、更改、复制电信号码,窃取上网帐号及密码等。在从事犯罪活动的过程中

6、,未成年人反侦查能力不断增强,实施犯罪之前精心布署,作案后伪造现场,毁灭、转移证据都令人觉得不可思议。广州作为经济发达的现代化大都市,青少年利用高科技手段进行智能作案的数量,近些年来有陡增的趋势,这不能不继续敲响警钟,绑紧在信息技术领域预防未成年人犯罪这根弦。我们潮汕地区青少年犯罪的情况除显示出以上特点外,还有一些自身的特点。据汕头市的调查材料,19982000年检察机关批捕未成年犯罪嫌疑人3909人,占批捕总人数的50.5,其中1998年批捕1132人,1999年批捕1354人,2000年批捕1423人。在这些批捕的犯罪嫌疑人中,团伙犯罪占40,其中包括1/3的在校或辍学学生。(注:数据来源

7、:2004年汕头市、揭阳市、潮州市人民检察院青少年犯罪报告。) 近些年来,以未成年人为主体的团伙、帮派组织逐渐增多,有些地方发展到十分猖獗的地步。据调查,潮汕地区在校青少年学生团伙达30个,其中某市在20002001年期间就达15个,他们以帮派体系活动在学校中,如“大刀帮”、“青龙帮”、“东堂主”、“西堂主”、“蜘蛛会”等帮会组织。这些团伙少则几人、十几人,多则几十人、上百人,大多有自己的帮名和帮规,实施犯罪时有计划、分工协作,加入团伙的学生受团伙保护,违规将受到处理;每人每月交纳510元不等的入伙费,团伙成员接受头目领导,成员必须完成头目交代的任务。青少年学生团伙中有在校学生也有辍学学生。从

8、地理环境看,潮汕三市呈三角形连线,彼此相距几十公里,交通便利,三市青少年容易集结在一起,利用节假日时间,以烧烤店、迪斯科舞厅、游戏厅、溜冰场等作为集结场所,甚至在城中村租房,作为集结地点。如汕头市某派出所2004年抓获的由17人组成的青少年学生团伙,除了3名是本市学生外,其余均是其他两市青少年。从人口的流动性看,潮汕地区外来人口虽然比前几年下降,但在潮汕三市的几个县、区工业企业集中地,外来青少年也是一个突出的问题。在这些外来的青少年中,大部分是失学或辍学的学生,他们中的相当一部分因为各种原因已经不上学,并找不到工作。据潮安县检察院的统计,2004年19月,批捕青少年63人,其中外来青少年41人

9、,占65,而且这41人都是辍学学生。(注:数据来源:2004年汕头市、揭阳市、潮州市人民检察院青少年犯罪报告。) 他们因文化水平低而找不到工作,到处游荡,法律意识差,容易纠集闲散青少年或在校青少年学生形成团伙实施犯罪。二、增强对未成年人问题的忧患意识在我们社会各个领域,特别是在经济领域取得辉煌成就的同时,更应该有高度的对社会问题的敏感性,敏锐地关注未成年人的教育,特别是法制教育的问题,面对触目惊心的未成年人犯罪现状,我们每一个人都会深感普法工作是任重而道远,都会在未成年人这一社会问题面前产生强烈的忧患意识。忧患意识体现的是一种居安思危的高超智慧,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同志把“忧患意识”放在“公仆

10、意识”、“节俭意识”的前面,充分显示了新时期“忧患意识”的重要意义,在当前热烈开展、逐步深入的普法工作中,对青少年问题的“忧患意识”必须有效地注入到各级领导、全体教育工作者、一切关心青少年成长的社会团体成员和开明人士的脑海中,必须在上级领导极具开拓进取之锐气的社会发展的谋划和措施中得到突出的体现。普法工作是一项涉及到社会各个方面、各个领域和各个部门的全方位、多层次、艰巨的社会系统工程,如果没有强烈忧患意识,我们根本就不会去关心当今普法的严峻形势,不能认识到普法工作的迫切性,普法的有效措施当然就无从谈起。2008年11月广东省十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八次会议审议通过的、为我们开展预防未成年活动提供了

11、法律保证的广东省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条例(草案修改二稿)就无从得到落实。因此,党政机关、法制办、村委会及基层教育工作者,应该透彻领悟青少年成长问题中的“忧患意识”,牢牢把这一方面的“忧患意识”作为普法的原动力贯彻到普法工作,特别对青少年的普法工作中去,使青少年更多地懂得各方面的法律知识,从而更加自觉地遵纪守法,减少青少年犯罪的发生率。三、剖析未成年人犯罪的原因广东省人大内务司法委员会副主任委员许道生说,随着信息网络的快速发展和普及,网吧、游戏场所以及文化音像市场管理出现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这些都是诱发未成年人犯罪的不良因素。从另一层面说,未成年人犯罪率长期居高不下的现状,既有未成年人主观因素,又

12、有社会环境、家庭、学校等的客观因素。首先,未成年人的生理与心理尚不成熟。如辨别善恶、美丑、是非的能力差,自我约束力较弱,情绪不稳定,易受暗示,多盲从,并且具有较强的好奇心,喜欢模仿等。社会中各种不健康因素直接毒害着未成年人的心灵:一些充斥淫秽、暴力内容的文化垃圾屡禁不止,起着某种意义上的直观示范作用;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攀比之风、哥们儿义气等不良思潮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未成年人不成熟的心灵;而一些非法游戏厅、网吧则更是滋生犯罪的土壤,为部分未成年人提供了偏离正轨、走向犯罪的温床。其次,党政机关、法制教育相关部门对于青少年的法制宣传教育方法单一、普及率不高,相当一些村委会对于农民的普法宣传也是敷衍

13、了事,许多家长本身就是个法盲,何谈教育子女?一些未成年人的法律知识极为贫乏,法律意识极为淡漠,不知法、不懂法,甚至是犯罪后而不自知。再次,家庭原因也不可忽视。父母行为失当或家庭教育失控都会在未成人犯罪中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有的父母对孩子过于溺爱,放任自流,致使子女小错不改,一步步发展到违法犯罪的地步;有的父母教育方法不当,简单粗暴,动不动就拳脚相向,使子女产生了逆反心理;有的父母只管自己拼命挣钱,对子女物质要求尽量满足,却疏于管教,致使子女物欲日渐膨胀,精神日渐空虚,最终走上了歧路。其四,某些学校的法制教育方法、内容、形式比较枯燥、呆板,尽管费尽九牛二虎之力仍难以收到较好的教育效果,使得部分未

14、成年人虽在程序上已受法制教育,但实际上法制观念仍相当淡薄。有的学校或班主任对学生管理不够重视,规章制度不落实,出现组织纪律失控现象。同时,片面追求升学率,忽视对未成年人的思想品德教育,过份注重智育,忽视德育,也是导致青少年法制观念淡薄,使未成年犯罪率上升的因素之一。四、科学推进未成年人法制教育的对策为提高未成年人法制教育的成效,降低未成年人犯罪率,我们必须坚持科学发展观,以促使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和良好发展为基本出发点和归宿,根据社会发展的实际、区域实际、单位实际和青少年各群体的特性,针对未成年人犯罪的普遍特点、区域特点和时效特性,依法采取行之有效的法制教育措施。1、必须落实基层党委和政府开展青少

15、年普法教育的责任制,必须在基层党委、政府的组织领导下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将普法的工作一抓到底,并将工作职责、工作任务以制度的形式加以完善。必须明确各部门、各单位工作职责和主要任务,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协调配合形成合力。必须加强对农民的普遍的法制教育,防止村干部在法制教育的过程走过场,敷衍了事,产生法制盲区;尝试以村为单位对村民进行法制教育,发挥各村的文化活动室、广播等的作用,尝试在广大农村中创建农民法制业余学习班等行之有效的方式。2、增强在校学生的法制教育效果。今天的学生即是明天的社会主要成员,我们今天在学校中开展卓有成效的法制教育将会使明天的社会受惠无穷,我们今天增加一分法制教育的努力,我们明天

16、的社会将会减少一大批犯罪分子,所以我们利用青少年可塑性强,学校便于集中教育,见效快,效果好等优势,大力增强学生法制教育的效果。首先,加强学生的人生观教育,开展切合青少年实际的人生规划活动,帮助青少年学生树立远大的人生理想,以科学的知识、思想道德教育和法制观念教育相结合和相渗透来强化学生免疫的机制,以强大的免疫力来抗拒社会各种不良因素的诱惑,明确树立以培养纪律观念、增强法制意识、讲解法律知识为内容的法制教育目标。其次,把专门的集中法制教育同有关学科渗透性教育结合起来,在学校集中专门力量和时间开展学生学法活动,组织学生重点学习与青少年教育密切相关的法律知识,如刑法、治安管理处罚条例、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教育和公民权利与义务等。与此同时,在政治课、语文课和社会实践课中适当渗透法制教育的内容,从一切能够利用的方面都让其发挥法制教育的作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