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地理学》模拟试卷(八)参考答案一、名词解释1、土壤:发育于地球陆地表面具有生物活性和孔隙结构的介质,是地球陆地表面的脆弱薄层2、聚合土体:在空间上相邻、物质组成和性状上相近的多个单个土体组成聚合土体3、土水势:是指单位水量从一平衡的土-水系统移动到与它同温度而处于参比状态的水池时所作的功4、土壤分类:在深入研究聚合土体发生发育、土壤系统发育与演替规律的基础上,根据土壤不同发育阶段所形成的性状和特征,对土壤圈中的各异聚合土体所做的科学区分5、诊断层:用于鉴别土壤类别的、在性质上有一系列定量化规定的特定土层6、母质:是形成土壤的物质基础;通常把与土壤有直接联系的母岩风化物或堆积物成为物质7、门塞尔颜色系统:一种科学化描述土壤颜色的标准色卡比色法,命名系统用颜色的三个属性色调、量度和饱和度8、土被结构:土壤群体组合的空间格局或空间构型9、土壤质地:各个粒级的土壤颗粒在土壤中所占的相对比例或质量分数10、土壤退化:是指因自然环境不理因素和人为开发利用不当而引起的土壤物质流失、土壤性状、质量恶化以及土壤肥力下降,作物生长发育条件恶化和生产力减退的现象二、填空题1、 具有肥力 自净能力2、 简单盐类、次生氧化物类、次生铝硅酸盐3、 尚书·禹贡4、 基质势 渗透势5、 绝对年龄 相对年龄6、 胡敏酸、富里酸、棕腐酸、胡敏素7、 活性酸度、潜在酸度8、 地衣 苔藓9、 生物积累过程 地球化学过程三、简答题1、为什么说团粒结构是最好的土壤结构。
孔隙度高,各种类型的孔隙比例适中,而且分布均匀,大小适中,解决了透水性和蓄水性的矛盾;1) 解决水分和空气矛盾,使土温温度变化较为温和适中;2) 有机质和养分丰富;同时,利于养分的释放和保存;3) 黏着性、黏结性和可塑性均较小,利于耕作2、简述土壤吸收作用的类型及含义每点1.5分)1)土壤机械吸收,输送多孔的土壤对介质中物质颗粒的阻止截留作用;物理吸收,土壤颗粒借助表面能从介质中吸收并保持一些分子态物质作用;2)化学吸收,土壤介质中可溶性化合物转化为难溶性化合物的过程;3) 离子交换吸收,亦称代换性吸收,土壤胶体的补偿离子和介质溶液中的相同电荷的离子以离子价为依据进行等价交换3、土壤胶体电荷的原因是什么每点2分)1)同晶置换作用,土壤胶体中低价态离子同晶置换高价态离子使微粒带电荷;2)胶体微粒向介质解离离子或吸收离子带电;3)黏土矿物的晶格断键作用;4、气候因素对土壤形成的意义每点1.5分)1)气候因素是土壤发生发育的能量源泉,它直接影响土壤的水热状况2)气温和降水影响土壤中的矿物、有机质的迁移转化过程,即土壤的发育过程;3)风对成土过程影响,表现在风蚀作用和风积作用4)影响着土壤的发育方向和地理分布。
5、简述土壤的灰化、潴育化和白浆化过程每点2分)1)土壤灰化过程主要是在土体的表层(亚表层)SiO2的残留、R2O3及腐殖质淋溶与淀积过程;2)潴育化是指,土壤形成中的氧化还原季节性交替进行的过程;3)白浆化过程,土壤表土层由于土壤上层滞水而发生的潴育漂洗过程6、简述土壤矿物的风化过程1)物理风化,指矿物发生机械破碎,而没有化学成分及结晶构造变化的作用;(1分)2)化学风化,矿物成分、结晶构造等性质发生变化,而产生新的矿物;主要有3种形式: (1分)A)溶解作用,指在极性分子作用下,矿物颗粒离子进入水体形成水离子的过程;(1分)B)水化作用,矿物晶体表面离子与水化合形成结构不同,易碎的矿物过程;(1分)C)水解作用,水电解离出的H+离子对矿物的分解作用,它是化学风化的主要过程,可使矿物彻底分解,水解分为三个阶段:(2分)脱盐基阶段:即H+离子交换出矿物中的盐基离子形成的可溶盐而被淋洗过程;脱硅阶段:矿物中硅以游离硅的形式析出并开始淋溶过程;富铝化阶段:矿物被彻底分解、硅酸继续淋溶而氢氧化铝相对富集过程。
四、计算题4) 土壤孔隙度%=(1-1.33/2.66)*100=50%5) 1)A为黏土,B为砂壤2)A=7.9%;B=7.9%6) 74.80 85.46 69.86 87.40五、论述题答案要点:1、土壤圈是地球陆地表层的组成部分,处于各个圈层的交叉带;联系有机界和无机界的中心环节;结合地理环境各组成要素的纽带4)2、与各圈层之间的关系2分)3、陆地生态系统的基础(4分)7) 土壤圈物质循环在全球物质循环中地位和作用8) 保持水分,供水,净化水分;保持陆地生物多样性净化污染物,具有生态功能4、人类农业生产基础(2分)i. 是植物生长和生物生产基础ii. 土地资源数量具有有限性、可变性、空间分布固定性iii. 土壤圈演化与人类社会的发展模拟试题一答案 共3页 第 1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