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育统计与测量1.docx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542676866 上传时间:2022-12-12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39.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教育统计与测量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小学教育统计与测量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小学教育统计与测量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小学教育统计与测量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小学教育统计与测量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小学教育统计与测量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教育统计与测量1.docx(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章1.什么是教育统计?它的主要内容有哪些?教育统计就是把数学中的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的理论与方法应用到教育领域而形成的一门应用学科。主要内容包括描述统计、推断统计。2.测量的量表有哪几种?各有什么特点?称名量表:它的数字只起对事物的特性进行区别或分类的作用,没有数量的大小、多少、位次和倍数关系。等级量表:既无相等的单位,又无绝对零点。等距量表:其结果可进行加、减运算,无绝对零点,分类性、有序性、等距性。比率量表:单位相等,有绝对零点,可进行加减乘除运算。3.什么是教育测量?它有什么特点?教育测量就是根据教育学、心理学、测量学的理论和原则,通过各种测验和观察,对所研究的教育现象分派数字。特点:1

2、.教育测量对象的复杂性和不明确性2.教育测量方法的间接性3.教育测量结果的相对性。4.教育工作者学习教育统计与测量的意义是什么?1.掌握教育科学研究的重要工具2.掌握科学的教育管理手段3.提高教学水平4.锻炼科学的思维和推理能力。第二章2.从数据性质的角度找出与其他不同类的数据:D.30摄氏度3.测量数据0.101的实限B.0.1005 ,0.1015)4.一组限为7079,不属于该组的数据是:C.79.55.编制次数分布表最关键的两个步骤是:A.求全距与定组数6.向下累计次数的含义是某一组:C.以上各组次数的总和7.某小学在学雷锋活动月中,各年级涌现出的好人好事分别为:一年级男生12件、女生

3、15件;二年级男生16件、女生24件;三年级男生11件、女生13件;四年级男生20件、女生24件;五年级男生18件、女生15件;六年级男生5件、女生10件根据上述资料,请编制一个适当的统计表,并绘制相应的统计图。8某小学六年级学生参加校园绿化植树活动,总计需要植树120棵(其中松树46棵,柳树24棵,杨树50棵)。请绘制一个适当的统计表,并绘制相应的统计图。9根据下列数据资料请编制一个次数分布表并绘制相应的次数分布图。58 79 66 76 75 83 56 70 71 73 85 80 73 72 75 56 78 59 61 74 6855 76 74 41 61 91 45 71 82

4、68 69 63 50 61 84 60 65 71 77 62 78 8485 92 97 70 88 47 66 78 38 67 63 70 66 73 77 72 61 73 68 72 74 7677 87 61 47 52 69 66 52 76 79 68 66 62 64 69 63 65 68 68 66 67 7172 69 7810完成下列次数分布表:组别次数累计次数向上向下95993(130)39094(8)127(11)858916(119)278084(22)103(49)757934(81)837074(19)47(102)656917(28)1196064(6)

5、11(125)55595(5)130合计130第三章1.有三组个数相同的同质数据其算术平均数分别是12、15、18,则总体算数平均数为:A.152.有八个数据4、5、2、9、7、6、1、3,它们的中位数为:B.4.53.一般情况下描述一组数据的离散程度最好使用:D.标准差4.标准分数是一种相对的:D.位置量数5.一组数据的标准差为,若每一数据都乘以13,其标准差的变化是:C.136.已知某小学经过6年,在校学生人数由468人发展为1245人,其平均增长率为:51245468-17.标准差和变异系数可描述:8.若将某班每个人的语文考试分数都加上5分,那么与原来相比其平均数和标准差的变化是:C.平

6、均数增加,标准差不变9.已知一组数据为0.4、0.4、0.4,其标准差为:A.010.某班一次考试成绩的次数分布表为:组别组中值Xc次数向上累积ffXc909492347276858987544435808482839656757977143110787074729176486569676840260646222124合计473619(1) 计算平均成绩(2) 计算中位数(3) 计算四分差解:(1)Xt=fXcN=361947=77(2)Mdn=Lb+N2-Fbfi=74.5+472-1714*5=76.8211.某班学生的身高和体重的平均成绩分别为156厘米和48千克,标准差分别为3.2厘米

7、和2.8千克。该班学生的身高和体重哪个离散程度大一些?解:CV身高=X*100=3.2156*100=2.05CV体重=X*100=2.848*100=5.83CV体重CV身高:体重的差异程度比身高的差异程度大。12.某学区全部考生的数学成绩的平均分为85分,标准差是18分;语文成绩的平均分为80分,标准差为12分。一名学生数学成绩的84分,语文得82分。该学生数学和语文哪一科考得好些?解:该生语文成绩的标准分数为:Z语文=X-X=82-8012=16该生数学成绩的标准分数为:Z数学=X-X=84-8518=-118由于数学的标准分数大于语文的标准分数,说明该生的数学成绩在班级中的相对位置比语

8、文成绩相对低一些。13. 某班期末英语考试成绩的平均分为85分,标准差是12分,一名学生的英语成绩的标准分数1.4分,另一名学生标准分数-0.9分,那么这两名学生的原始分数各是多少?解:该生英语成绩的标准分数为:Z英语=X-X=X-8512=1.4 X=0.9另一名学生英语成绩的标准分数为:Z英语=X-X=X-8512=-0.9 X=74.214.某小学分别对一年级和六年级进行智力测验,其中一年级的智力测验分数的平均分为45分,标准差为2.5分,六年级的平均分为62分,标准差为2.8分。该校一年级和六年级在智利测验成绩上谁的离散程度大?解:CV一年级=X*100=2.545*100=5.56C

9、V六年级=X*100=2.862*100=4.51CV一年级CV六年级:一年级的差异程度比六年级的差异程度大。15.甲乙丙三名学生的各科考试成绩及全体学生成绩的平均数和标准差如下表哪名学生的成绩最好?科目考试成绩全体学生甲乙丙平均分标准差语文1381281341248数学12614214013012外语14011813011516综合23224823221010合计636636636解:根据公式:Z=X-XZ语文甲=X-X=138-1248=1.75;Z语文乙=X-X=128-1248=0.5;Z语文丙=X-X=134-1248=1.25所以:Z语文甲Z语文丙Z语文乙同理可得:第四章1.什么是

10、相关关系?相关分为哪几类?指事物或现象间存在着一定相互关系,即一种事物发生变化,常引起另一事物也发生较大变化。按相关因素的多少,分为简相关和复相关。按变量分布的形态,分为直线相关和曲线相关。按变量变化的方向,可将直线相关分为正相关和负相关。按变量的相关程度,分为完全相关、不完全相关和零相关。2.什么是相关系数?在应用中对相关系数的解释应注意什么?是描述代表事物的量之间相互变化的方向及密切程度的指标,表明变量间相互伴随变化的趋势。注意:1.存在相关,仅意味着变量间有关联,不一定是因果关系。2.相关系数不是由相等单位度量而来,不能进行加减乘除运算。3.相关系数r受变量取值区间大小及观测值个数的影响

11、较大,变量的取值区间越大,观测值个数越多,r受抽样误差影响越小,结果越可靠。4.相关系数的正负号仅表示相关方向,其绝对值表示相关程度的高低。5.一定的相关系数在一定情况下使用才具有意义,在另一种情况下便失去了意义。3.区别用各种相关法求相关系数的条件。4.相关变量是指变量间存在:A.关系。5.如果r1=0.6,r2=0.6,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C.r1和r2的相关程度相同。6.一次考试中学生.B积差相关7.如果某资料室按照C.点二列相关8.从四年级中随机抽取16名学生,他们的语文阅读和写作测验成绩为阅读61 75 82 67 83 79 85 90 63 59 71 75 84 76 91 7

12、7写作70 74 84 70 78 60 76 92 59 63 69 77 82 75 88 80试用两种方法球他们的积差相关系数。解:阅读平均差76,写作平均差75根据公式:r=xyNxy=9.某小学为了研究小学生的语文成绩与阅读能力之间的关系随机抽取10名小学生的语文成绩和阅读能力成绩,见下表分别求出积差相关系数和斯皮尔曼相关系数进行比较学生1 2 3 4 5 6 7 8 9 10语文95 80 98 75 阅读92 87 99 85解:序号语文xRx阅读yx2y2xyRyDxD2x1801706400490056002-11270281490065165670111合计15017010

13、30010416102702列出积差相关表:因为x=150x2=10300y=170y2=10416N=2 xy=10270代入公式r=xy-yxNx2-x2Ny2-y2N=?由斯皮尔曼等级相关:N=2 D2=2 D1=Rx-Ry=-1 D2=Rx-Ry=1代入公式得: Rs=-111.有20名学生参加一次能力测验,男生11人女生2人成绩如下,求测验成绩与性别之间的相关程度,男生55 61 53 70 63 68 64 58 53 50 71 女生 56 71 60 52 67 58 48 61 65解:N=20 P=1120 q=920 Xp=60.5 Xq=59.8 t=? 代入公式得:r

14、pb=Xp-Xqtpq=?12.某小学进行社会常识测验,其中三年级男生合格的有45人,不合格的有38人,女生合格的有49人,不合格的有48人。求社会常识成绩与性别之间的相关系数。解:合格 不合格 合计男45a 38b 83a+b女40c 80d 88c+d合计85a+c 86b+d 171a+b+c+d根据公式得:r=ad-bca+bc+da+cb+d=0.2第五章1.什么是频率?什么是概率?它们有什么区别?频率是若在n次重复试验中事件A发生了m次,则n分之m称为A发生的频率。概率是对古典型试验,设试验的一切基本事件有n个,而事件所包含的基本事件有k个,则n分之k为事件A的概率。区别:频率不是一个固定的常数。但在试验的多次重复中,频率就具有了稳定性,我们把由大量观察所得到的频率作为概率的近似值。2.事件相互独立、互不相容各是怎么意思?相互独立是指任何一个事件发生与否都不影响另一个事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