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高考诗歌文档.doc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542669796 上传时间:2022-12-05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18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4高考诗歌文档.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2014高考诗歌文档.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2014高考诗歌文档.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2014高考诗歌文档.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2014高考诗歌文档.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4高考诗歌文档.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4高考诗歌文档.doc(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2014年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古诗词曲鉴赏专题1.(2014年安徽卷)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后面的试题。 阮郎归 西湖春暮 南宋马子严 清明寒食不多时。香红渐渐稀。番腾妆束闹苏堤。留春春怎知。 花褪雨,絮沾泥。凌波寸不移。三三两两叫船儿。人归春也归。(1)这首词通过人物动作神态表现了西湖有人的不同情感,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2)这首词描写了暮春之景,请从点面结合的角度作简要赏析。2.(2014年北京卷)阅读下面诗歌,完成后面的试题。 奉陪郑驸马韦曲 杜甫 韦曲花无赖,家家恼煞人。绿樽须尽日,白发好禁春。 石角钩衣破,藤梢刺眼新。何时占丛竹,头戴小乌巾。注释:【1】韦曲:唐代长安游览胜地。杜甫作

2、此诗时,求仕于长安而未果。【2】禁:消受。(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诗的首句和辛弃疾的“最喜小儿无赖”,两处“无赖”都传达了作者的喜爱之情。B三四句意谓韦曲的满眼春色,让自感老去的诗人也觉得应借酒释怀,消受春光。C五六句通过“石角钩衣”、“藤梢刺眼”的细致描写,状写韦曲春去夏来的美景。D此诗运用了“反言”,如“恼煞人”,实际是爱煞人,正话反说,有相反相成之趣。(2)诗家常借“韦曲”寓兴亡之感。下列诗句寓有兴亡之感的两项是( )(4分)A杜甫诗中韦曲花,至今无赖尚家家。(唐罗隐寄南城韦逸人)B当年燕子知何址,但苔深韦曲,草暗斜川。(宋张炎高阳台)C莫夸韦曲花无赖,独擅

3、终南雨后青。(元虞集题南野亭)D花气上林春浩渺,酒香韦曲晚氤氲。(明胡应麟寄朱可大进士)E韦曲杜陵文物尽,眼中多少可儿坟。(清(此当作明,出题人有误)王象巽游曲江)(3)前人引南史注诗中“小乌巾”:“刘岩隐逸不仕,常著缁衣小乌巾。”结合这一注解,谈谈诗的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3.(2014年全国大纲卷)阅 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寻南溪常山道人隐居 刘长卿 一路经行处,莓苔见履痕。白云依静渚,春草闭闲门。 过雨看松色,随山到水源。溪花与禅意,相对亦忘言。(1)诗人眼中常山道人隐居地周围环境的最大特色是什么?请简要说明。(2)请分别对第三联中“过”和“随”两个

4、字作简要赏析。4.(2014年福建卷)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的题目。(6分) 双调蟾宫曲 自乐 元孙周卿草团标正对山凹。山竹炊粳,山水煎茶。山芋山薯,山葱山韭,山果山花。山溜响冰敲月牙,扫山云 惊散林鸦。山色元佳,山景堪夸,山外晴霞,山下人家。注草团标:屋。山溜响:山间泉流叮咚作响。溜,小股水流。(1)本曲每句都有“山”字,在内容表达上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3分)(2)“扫山云惊散林鸦”与“月出惊山鸟”(王维鸟鸣涧)两句中“惊”的起因各是什么?有什么相同的表达效果?请简要分析。(3分)5.(2014年广东卷)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7分) 望江怨 送别 清万树春江渺,断送扁舟过林

5、杪。愁云清未了,布帆遥比沙鸥小。恨残照,犹有一竿红。怪人催去早。 (注) 杪:树梢。(1)这首词的前四句描写了怎样的送别场景?(3分)(2)怎样理解“怪人催去早”?请结合全词分析。(4分)6.(2014年湖北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早 发 罗邺一点灯残鲁酒醒,已携孤剑事离程。愁看飞雪闻鸡唱,独向长空背雁行。白草近关微有路,浊河连底冻无声。 此中来往本迢递,况是驱羸客塞城。(1)这首诗是如何表现“早发”之“早”的?请作简要分析。(5分)(2)请赏析“独向长空背雁行”中“背”字的表达效果。(3分)7(2014年湖南卷)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题目。(8分) 桃夭(诗经) 桃之夭夭

6、,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桃之夭夭,有蕡其实。之子于归,宜其家室。 桃之夭夭,其叶蓁蓁。之子于归,宜其家人。归:女子出嫁。蕡(fen):果实很多的样子。 榛榛(zhen):树叶茂盛的样子。(1)本诗在章法结构上采用了 的形式。(2分)(2)请从比兴手法运用的角度赏析全诗。(6分)8.(2014年江苏卷)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回答问题 休暇日访王侍御不遇 韦应物 九日驱驰一日闲,寻君不遇又空还。怪来诗思清人骨,门对寒流雪满山。 访隐者不遇成二绝(其二) 李商隐 城郭休过识者稀,哀猿啼处有柴扉。沧江白石渔樵路,日暮归来雨满衣。(1)请简要分析第一首诗中作者情绪的变化过程 (3 分)(2)第二首

7、诗中从哪些地方可看出“隐者”的身份?请简要概括 (3 分)(3)请分别赏析两首诗结句的表达效果 (5 分)9.(2014年江西卷)阅读下面一首宋诗,按要求回答问题。(8分) 被酒独行,遍至子云、威、徽、先觉四黎之舍三首(其二) 苏轼 总角黎家三小童,口吹葱叶送迎翁。莫作天涯万里意,溪边自有舞雩风。【注】被酒:刚喝过酒,带着醉意。四黎:子云、威、徽、先觉四人都是海线南黎族人,姓黎,故称“四黎”。翁:苏轼自称。(1)指出“溪边自有舞雩风”一句所用典故的出处。(2分)(2)请结合作者的思想和本诗内容,分析这首寺,表现了作者怎样的人生态度(6分)10.(2014年新课标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的

8、试题。 阮 郎归 无名氏 春风吹雨绕残枝,落花无可飞。小池寒渌欲生漪,雨晴还日西。 帘半卷,燕双归。讳愁无奈眉。翻身整顿着残棋,沉吟应劫迟。注作者一作秦观。讳愁:隐瞒内心的痛苦。劫:围棋术语。(1)词上半阕的景物描写对全词的感情抒发起了什么作用?请结合内容分析。(5分)(2)末尾两句表现了词中人物什么样的情绪?是如何表现的?请简要阐述。(6分)11.(2014年新课标卷II)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后面的试题。 含山店梦觉作 唐韦庄 曾为流离惯别家,等闲挥袂客天涯。灯前一觉江南梦,惆怅起来山月斜。 宿渔家 宋郭震 几代生涯傍海涯,两三间屋盖芦花。灯前笑说归来夜,明月随船送到家。注 韦庄(约836-

9、910):字端己,长安杜陵人(今陕西西安东南)人。曾流离迁徙于汴洛、吴越等地。郭震:字希声,成都人。生卒年生平不详。(1)韦庄在诗中是用什么方法表现感情的?请简要分析。(5分)(2)两首诗都写到“灯前”,这两处“灯前”各自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6分)12.(2014年辽宁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的试题。 点绛唇访牟存叟南漪钓隐 周晋 午梦初回,卷帘尽放春愁去。尽长无侣。自对黄鹂语。 絮影蘋香,春在无人处。移舟去。未成新句。一砚梨花雨。(1)“卷帘尽放春愁去”一句,在表达技巧上有何妙处?请结合词句赏析。(5分)(2)此词写春,有人读出了愁,有人读出了喜,请结合全词谈谈你的理解。(6分)

10、13. (2014年山东卷)阅读下面两首宋诗,回答问题。(8分) 寻诗两绝句 陈与义楚酒困人三日醉,园花经雨百般红。无人画出陈居士,亭角寻诗满袖风。爱把山瓢莫笑侬,愁时引睡有奇功。醒来推户寻诗去,乔木峥嵘明月中。【注】居士:指文人雅士。山瓢:天然粗陋的酒器。(1)“园花经雨百般红”与“乔木峥嵘明月中“两句中所描写的景色特点有何不同?请作简要分析。(4分)(2)诗中“陈居士”的形象特点是什么?请结合两首诗加以分析。(4分)14(2014年四川卷)阅读下面的清诗,回答问题。(8分) 秋暮吟望 赵执信小阁高栖老一枝,闲吟了不为秋悲。寒山常带斜阳色,新月偏明落叶时。烟水极天鸿有影,霜风卷地菊无姿。二更

11、短烛三升酒,北斗低横未拟窥。【注】“一枝”语出庄子逍遥游“鸿鹄巢于深林,不过一枝”。“老一枝”意为终老山林。(1)简要赏析颔联中“常”“偏”两词的妙处。(3分)(2)本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心境?结合全诗简要分析。(5分)15(2014年天津卷)阅读下面两首诗,按要求作答。8分) 暮春 宋黄庚芳事阑珊三月时,春愁惟有落花知。柳绵飘白东风老,一树斜阳叫子规。 暮春山间 宋黄公度缓步春山春日长,流莺不语燕飞忙。桃花落处无人见,濯手惟闻涧水香。(1)暮春一诗,春之“暮”体现在何处?(2分)(2)暮春山间这首诗是怎样描写桃花的?(2分)(3)两首诗都写了暮春之景,表达的情感有何不同? “(4分)16. (

12、2014年重庆卷)阅读下面这首散曲,然后回答问题。 (7分) 商调黄莺儿 赠燕 清张潮花落意难堪,向泥中,着意衔,携归画栋修花口注。珠帘半缄,乌衣半掺,最难消王谢堂前憾。语呢喃,千般诉说,只有老僧谙。注花口:指初开的花。因花开时如口张状,故称。(1)作着描写燕子,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3分)(2)散曲中的燕子为何不衔泥而衔花?作者这样写抒发了怎样的情?(4分)17.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4-16题。(8分) 镜湖女 (南宋)陆游湖中居人事舟楫,家家以舟作生业。女儿妆面花样红,小伞翻翻乱荷叶。日暮归来月色新,菱歌缥缈泛烟津。到家更约西邻女,明日湖桥看赛神。(1)从体裁上看,本作品属于( )(1

13、分)A.古体诗 B.近体诗 C.歌行 D.诗余(2)对本作品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A.“事舟楫”写湖边的人家日常靠船为生。B.“乱荷叶”写女子摆动的伞把荷叶搅乱。C.“月色新”写傍晚景色,暗示时间转换。D.“泛烟津”写若有若无的歌声随波荡漾。(3)结合作品,对作者塑造的“镜湖女”形象加以赏析。(4分)古诗词曲鉴赏专题参考答案及解析1.(1)【试题答案】示例:番腾妆束,闹春苏堤,爱春之情;步履迟迟,驻足流连,惜春之情;三三两两,唤船离去,叹春之意。【试题考点】本题考查考生鉴赏诗歌作者情感的能力,能力层次为C级。【试题解析】“分析诗歌的思想感情”的答题步骤为:第一,阅读诗歌,总体感知;第二,结合诗句具体分析,或景物意象,或直接抒情,或细节描写;第三,根据分析,逐条阐述,做到与具体的意象、诗句进相结合。本词描写的是西湖暮春时节人们游春的情景。诗歌情感的分析要把握游春人的“番腾妆束”“闹”“寸不移”“叫船”等动作情态,不难得出这爱春、惜春和叹春之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