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器材管理制度范本(3篇)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542663165 上传时间:2023-11-05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体育器材管理制度范本(3篇)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体育器材管理制度范本(3篇)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体育器材管理制度范本(3篇)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体育器材管理制度范本(3篇)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体育器材管理制度范本(3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体育器材管理制度范本(3篇)(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体育器材管理制度范本1所有体育器材,因本身质量问题或正常消耗而造成的损坏,免于赔偿。2在使用体育器材过程中,因使用者不慎或使用不当造成损坏或遗失的,按有关规定酌情赔偿。3在使用体育器材过程中,因使用者故意损坏或遗失的,按有关规定加倍赔偿。4在归还体育器材时,如有损坏,视情节轻重由借用者或借用班级照价或加倍赔偿。5上课、训练和比赛丢失的器材,任课教师要迅速查明原因,告知器材室管理教师,并按有关规定酌情赔偿6赔偿办法:由体育器材管理老师核填损坏、遗失器材赔偿单,由损坏或遗失器材者签名,经主管校长批准,由体育器材保管员收款后,上交学校财务科。7器材室管理老师要坚守岗位,认真负责,做好各项管理工作,因

2、失职造成的各种损失,由本人负责。8、对体育器材保管员要加强安全管理知识的教育,严格防范措施,经常检查体育器材保管室的安全状况,发现安全隐患及时学校安全领导小组体育器材管理制度范本(二)1、体育器材室由体育教师负责管理。2管理人员要认真做好体育器材的购置登记,器材应分类摆放整齐。3上课前或体育队训练前,要预先取出使用器材,使用完毕,要收齐体育器材并放回原处。4、使用过程中若有器材损坏或遗失,应及时报告学校分管领导并填好损坏、遗失登记表。5、体育器材向外出借,须由分管领导同意,如器材有损坏或遗失,照价赔偿。6、上课或训练后,要搞好室内整洁工作,检查器材放置,关好门窗。体育器材安全使用教育制度为了保

3、障学生在体育课、体育活动过程中的安全,促使学生快乐健康的开展有关体育活动,学校商量特制定如下制度:一、体育老师思想上首先应具有强烈的安全意识,高度重视体育课、体育活动课安全教育。二、体育老师在上体育课、组织体育活动时,每一节课均应严格按学校教学常规要求施行教学,课前应整队前往操场,活动前应做好活动的准备动作,并强调安全防范有关要求,活动中体育老师应自始至终在场指导、监管。三、体育老师在组织学生活动之前,应认真检查有关活动器材是否安全,严禁使用已损坏的可能导致学生意外伤害器材,如有器材被损应提前学校予以修理或更新。四、根据我校实际,体育老师在组织学生开展有关体育活动时(冬季三项赛长跑、踢毽、跳绳

4、),必须在校园内进行。举行校园体育节,领导小组、各班主任必须加强学生的安全保卫工作,如开展其他校外体育活动须经校长室同意方可。五、在体育课、体育活动过程中,如发生意外伤害,体育老师应迅速向学校报告,并启动有关应急预案。小学体育器材报损制度1、教师或学生使用体育器材,属正常损坏的要及时填写报废单。2、如是人为损坏的,要给予批评并视情况按原价或高出原价的数额赔偿。3、每学期清点器材一次,发现器材正常老化不能使用的,要及时填写报废单。4、器材报废必须经过学校主管领导审核、签字。每学期将报废情况上报教育局电教站审批。体育器材管理制度范本(三)1、课外活动:凡学校安排的课外体育活动,由器材室统一准备活动

5、器材,每班一份,由体育委员凭本人学生证出借,活动结束后各班检查器材及归还。2、个别借用:在课外活动时间,根据器材室现有器材,并在不影响集体活动情况下,凭学生证出借,在集体活动结束前归还。3、班级活动:在一定器材范围内,由班长或体育委员出具借条,写明活动内容,凭本人学生证出借,如借用时间在_小时以上,则由班主任老师出面借用。4、外单位出借:外单位借用本校器材或场地,应具有单位介绍信,经学校批准,并在不影响本校教学活动的情况下,可允许出借。5、损坏或遗失:体育器材为国家公共财产,任何集体和个人都要爱护,如有损坏或遗失,应按质论价进行赔偿。6、任课教师:体育任课教师所用器材,课后要清点、检查,然后归类放置,如有损坏或遗失,及时与保管员联系。7、器材检查:保管员认真负责管理好器材,做到每天一小查。(当天器材点数归类),一周一大查(清点与整理),每月一次整理,修补并配齐器材,保证教学活动的正常进行。8、场地检查:定时检查室外场地是否符合教学要求,发现问题及时与总务处联系。第1页共1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国内外标准规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