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评课.doc

上传人:人*** 文档编号:542653218 上传时间:2022-09-17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评课.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评课.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评课.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评课.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评课.doc(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评课报告 创造性理解学科。研究教材、理解教材、运用教材。张老师在点评中指出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在整本生活于哲学书中的地位。提出要突破思维定势,创造性理解教材。她指出新旧教材的最大的不同之处就是将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归于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的框题中来。她指出,教材做这样的调整,理顺了教材的内在逻辑,还原了生活中观察事物、分析事物的原本做法。她提醒教师在面对这种新旧教材的变化时,要精读教材文本,把握教材变化后的意义。突破思维定势,创造性理解教材。张老师的教学实录中正是做到了突破思维定势,研究教材、理解教材、创造性运用教材。正如她所说的“压缩饼干”,在讲授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

2、问题这一框题中,她创造性地设计了“问题先生”和“生活实验”两个教学情境,轻松愉快的引导学生归纳总结出得出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结论。进而得出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含义、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原理和方法论。进而巧妙地将教材内容多与教学时间少的矛盾化解。这一点是值得我学习的关键之处。一直以来,本人总想在课堂上将教材内容全面讲给学生,但是每堂课下来,你会发现,老师很累,学生更累,关键是教学任务仍然没完成。教学效果大打折扣。那么,在创造性理解学科上,本人觉得唯一的一点瑕疵就是张老师在运用逻辑方法进行政治教学时候,主要运用的归纳总结法。但是,对于学生理解比较吃力的内容,如果一味的运用归纳法而抛弃演绎法(即一般原理

3、到具体情景)的话,那么,会对学生的学习兴趣产生不良的影响。比如,张老师首先创设“生活实验”的情境引导学生得出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含义以及之间的关系原理和方法论,这是可取的。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但是,在讲授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内容过渡到矛盾的主次要方面的时候,利用红苹果和青苹果的讲授不透彻,这是其中一个不足之处。其二,在后面“山寨现象”中,她仍然运用的逻辑方法是归纳总结法,先讲“山寨现象”,然后引导学生得出矛盾主要、次要方面。很明显,从当时的课堂和在后面的练习中,学生将实例与课本知识点结合的能力上可以看出,学生仍然是没能理解主要矛盾、次要矛盾和矛盾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区别。因此,本人认为,

4、在讲授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内容过渡到矛盾的主、次要方面的时候,可以采用演绎法进行教授。先给学生讲明这两对之间的关系,然后再让学生参与、体验教师创设的情境,这样会不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呢?创造性理解学生。张老师指出以学生为主体,从学生实际出发。依据学生的需求和认知规律,筛选教学内容、教学素材、教学策略等教学要素,营造适合学生的学习环境,促使学生在清境中体会,感觉中感悟,行动中提升思维水平。这是注重思想政治方向的引导与学生成长阶段的特点相结合,是符合新课程的教育教学要求的。同时,梁侠老师指出,强调学生的主体性的同时,不能弱化教师的主导作用。她指出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就像是演员和导演的关系

5、,导演不能亲自上场,但是没有导演也是不可想象的。张老师确实做到了以学生为主体,从学生实际出发。教学实录中,面对的学生是数学实验班的学生,吴国英老师能够从学生所在的班级情况出发,设计“数学先生”、“150年后的今天青年该做的事”、“古怪科学家”等情境,从发挥教师引导、总结作用,让学生参与、体验、感受靠近自己生活的例子,从而提升了对知识的理解,对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洗礼。本人认为张老师能够把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巧妙的结合起来,实感佩服。本人翻阅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的第四部分:实施建议。其中有指出,把教师主导的“目标策略评价”的过程与学生经历的“活动体验表现”的过程结合起来;引导学生在范例

6、中分析中展示观点,在价值冲突中识别观点,在比较鉴别中确认观点,在探究活动中提炼观点;进而有效提高地提高学生理解、认同、确信正确价值标准的能力。张老师不正是做到这一点了么?值得一提的是,本人有个地方可以改进,那就是除了从生活实例中来提高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兴趣之外,本人觉得从思想上重视是我们政治教师在平常的教学中应该做的。然而,张老师没有在课堂上体现出这一点。从学的方面来看目前,高中政治课所面临的突出问题之一就是学生缺乏应有的学习热情,且现在高考文理分科,思想政治课相对于理科生来说就微不足道,即使是文科生,思想政治课也不如英语、语文在高考中得地位那么高,学校也把政治课置于偏科的位置,加重了学生对思

7、想政治课的厌学情绪。创造性进行课堂教学。用教学目标统领整个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策略、教学评价。张老师用网络框架图指出,教学目标分为课程目标、模块目标、单元目标、框题目标。她指出张老师修改过后的教学目标有两个亮点。第一,张老师将自己创设的活动情境写入教学目标。同时,张老师也在相关情境之后点明了学生活动或者要探究要实现的目标。比如,学生参与一个生活实验,需要完成三项任务:第一,依据生活实验的具体内容辨识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举一反三;第二,理解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在一个复杂矛盾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第三,可以迁移运用。第二个亮点是张老师在教学目标中运用了“辨识”、“理解”、“迁移运用”、“认同等”动

8、词,体现出一定的可操作性。本人认为张老师的教学实录中正如赵聪老师所分析的,目标基本实现。但是,有一点本人认为还没有实现。就是学生将学到的知识迁移运用。比如在教学最后,张老师指出,我们要做对的事情,其次要用正确的方法去做这件事。那么,对的事情不就是要抓矛盾的主要方面吗?用正确的方法去做这件事不就是要抓主要矛盾吗?但是张老师没能直接让学生知道这一点,没能将课本知识点将素材在最后结合起来,让学生学会知识的迁移运用。那么该怎么做呢?其实,在最后,张老师是有布置学生回去规划自己的长远目标、短期目标的。那么,其实主要对目标表格做一定的修改就可以达到让学生将运用到的知识加以迁移运用。比如,在表各种假如一栏:这么选择体现出我们学过的这堂课的哪些知识点。总之,在观看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的教学视频和专家的相关点评后,我获益匪浅。思想的转变让我真正明白清楚地知道政治教学的精妙。授之于鱼,我还需要慢慢磨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