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小学数学创设有效情境的误区与对策.doc

上传人:pu****.1 文档编号:542649669 上传时间:2022-09-03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3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3年小学数学创设有效情境的误区与对策.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2023年小学数学创设有效情境的误区与对策.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2023年小学数学创设有效情境的误区与对策.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2023年小学数学创设有效情境的误区与对策.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2023年小学数学创设有效情境的误区与对策.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3年小学数学创设有效情境的误区与对策.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小学数学创设有效情境的误区与对策.doc(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小学数学创设有效情境的误区与对策宜兴市丁山小学 许琦【】新数学课程标准呼唤充满活力的数学课。为此目前很多教师非常重视创设情境,力求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但有些教师往往花很大的时间和精力去创设情境,但并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本文以案例分析的形式列举了小学数学教学中创设有效情境的四种误区并阐述相应的对策。【关键词】创设 有效情境 误区 对策“创设情境是小学数学教学中常用的一种策略,它有利于解决数学的高度抽象性和小学生思维的具体形象性之间的矛盾。创设有效教学情境,不仅有利于学生掌握数学知识和技能,而且可以“以境生情,使学生更好地体验数学内容中的情感,使原来枯燥、抽象的数学知识变得生动形象,富有情趣

2、。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各种情境,为学生提供从事数学活动的时机,激发对数学的兴趣以及学好数学的愿望。近几年来,许多教师纷纷把目光投向多彩的生活,寻找数学在生活中的原型,创设了生动活泼的问题情境,让学生在各种数学情境中探究知识。但是,我们也经常遗憾地看到,有些问题情境流于形式,思考性不强,可探索的空间不大;有些情境为了迁就学生的兴趣而浪费了教学的时间,收不到应有的效果;有些情境只有热闹的形式而没有深层次的体验和数学思考现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和体会,浅谈创设有效情境中常见的四种误区与对策。一、“喧宾夺主情境缺乏典型性【案例】“倒数的认

3、识这一课的导入采用了“回文诗的形式师:老师想效法古人,来个以诗会友。你们行吗师:老师先来说一句“春眠不觉晓。生:齐说“处处闻啼鸟。师:真厉害。再来一句“两个黄鹂鸣翠柳。生:齐“一行白鹭上青天。师:你们不要得意,老师可要出难题了:“客上天然居。生:没有反响。师:不行了吧。看答案,“居然天上客。师:怎么样再来“僧游云隐寺。生:有些开始答“寺隐云游僧。师:人中柳如是。生:是如柳中人。师:你们真聪明,那么像这种有趣的现象数学中有没有呢【思考】案例中的情境确实对小学生起到了吸引注意力的作用,学生也感觉富有情趣,我们甚至感受到了“数学文化的味道。然而,值得思考的是,“回文诗与“倒数真的有本质的相通之处吗进

4、一步而言,倒数的本质特征是“两个数乘积为1”,而分子与分母互相调换只不过是求一个数倒数的具体方法的描述;“回文诗的本质特征是什么我们着实难以找到满意的答案。在数学教学中,根据儿童的身心开展特点,创设一些具有“生活味、“情趣味的情境是十分必要的。然而,案例中教师表现出教者对情境的趣味性过于关注,不可防止地带有“去数学的行为倾向。显然,情境创设中教师过于追求情境的趣味性是不可取的。同时,“情境创设成功与否的一个重要标准就是:就相关内容的教学而言,特定情境的创设不应仅仅起到“敲门砖的作用,而还应当在课程的进一步开展中自始至终发挥一定的导向作用。【对策】在数学教学中,教师选择的教学情境要有典型性,能够

5、以一当十;对情境的包装也要适可而止,切不可喧宾夺主。情境创设应该成为学生学习的“落脚点,要直逼学习内容的“数学内核。情境创设的核心意义是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和促进探究的进行,使思维处在一种“爬坡的状态。这是因为,人要形成新的认识,即知识能够进入人的头脑中被理解和成为人的认知结构中的一局部,首先是要能引起人原有认识的失衡(通俗地说,就是“好奇、“生惑),然后才会有自我调节并生成新的认知结构(即进行思考、探究然后形成新理解)的过程。情境要促进主动建构,其内在含义就是引发认识的不平衡并帮助生成新的认识。所以,教师应贴近学生思维实际启发学生提出富有关键性的、启发性的数学问题,对问题情境所隐含的问题,要引

6、导学生在学习实践活动中自己去发现、去提出、去探究、去解决。二、“隔靴搔痒情境缺乏探索性【案例】圆的周长。教师用课件在屏幕上演示:直径为1分米的圆板在米尺上滚动一周。师:从刚刚的演示过程中你发现了什么?生1:圆板在米尺上滚动了3分米多一些。生2:圆的直径为1分米,圆的周长为3分米多一些。生3:圆的周长是直径的3倍多一些。师:你们观察得真仔细,再来看直径为2分米的圆板在米尺上滚动一周,你会发现什么?课件演示师:我们再一起来看看直径为3分米的圆板在米尺上滚动一周,你会发现什么?课件演示师:谁能根据刚刚的演示,说说圆的周长与直径有什么样的关系?【思考】该教师运用多媒体创设了三次用圆板滚动的动态的情境,

7、使学生很快就“发现了“圆的周长是直径的3倍多一些这一结论。然而他们没有猜测,没有验证,他们只是作为教师预设教案的忠实的观众、听众,他们只能附属于教师的活动而不能实现自主的学习和开展。这样的教学,又怎能激发起他们探究的欲望?没有亲自动手操作实践,他们又怎能相信圆的周长是直径的3倍多一些?如果在一开始,让学生先猜测圆的周长与直径有怎样的关系,然后组织学生小组测量几个不同的圆的周长与直径,让每一个学生都成为真正的探究者、实践者,尽管这样做会比让学生观看课件演示花费更多的时间,但可能会得出各种各样的结论,能让每一个学生在探索、交流的过程中,经历一个丰富生动的思维活动过程,经历一个实践和创新的过程,从中

8、体验到探索数学知识的乐趣。【对策】现代教育理论认为:教师不仅要引导学生掌握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引导学生参与学习活动,创造条件,让学生通过耳、眼、口、脑、手等多种感官的感受和体验,探究知识的形成过程,使学生获得数学学习的兴趣和信心。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重视学生的亲身感受,转变教学方式,变教师单向传输为在教师指导下的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掌握知识技能与数学思考方法,让学生在探究学习中主动性得到调动,聪明才智得到发挥。同时,让学生在探索的过程中,不仅喜欢数学,而且会做数学,会用数学,真正使学生在情感、能力、知识等方面获得全面开展。三、“随意杜撰情境缺乏现实性【案例】两步计算应用题。师:老师很快乐能与

9、大家认识,并希望成为你们的朋友,你们愿与老师交朋友吗?生:愿意。师:你们想了解老师的哪些情况?生:老师身高多少?老师体重多少?老师喜欢数学吗?老师多大了?师:看来大家都非常关心老师,那么谁能猜猜老师今年多大?生猜师:刚刚我了解到,小宇今年11岁,老师的年龄是小宇的2倍,现在你们知道老师的年龄了吗?生:22岁。师:你们算得可真快!根据这些信息,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生:老师比小宇大几岁?生:还可以这样问:老师和小宇相差几岁?生:我认为还可以这样说:小宇比老师小几岁?师:还能提出别的问题吗?再仔细想想。没有学生举手师:根据老师的年龄和小宇的年龄还能求出什么?看谁最会动脑筋。依然没有学生举手师:我们是

10、不是还可以求出老师和小宇一共多少岁?【思考】如此煞费苦心,为的是让学生提出问题“老师和小宇一共多少岁,但这是否必要呢?一开始,当教师提出“你想了解老师的哪些情况和“你能提出什么问题时,学生非常热烈,完全以朋友的身份争着向教师提出自己的问题,这极大地缩短了师生之间的距离。可是,当教师提出“还有别的问题吗以后,却与一开始形成了鲜明的比照,学生开始沉静下来,以至于教师再三启发“再仔细想想“看谁最会动脑筋,学生仍然是茫然不知所措。产生这种“启而不发的原因是:当学生面对年龄这一素材时,有着对一大一小两个年龄进行比拟的生活经验,他们备觉亲切,因此能很快地提出“相差关系的问题,却很少会想到“两人一共多少岁这

11、个不现实的问题。【对策】衡量一个情境是否有效,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问题情境的现实性。心理学家的研究说明:恰当的问题情境能唤醒学生的学习热情,把教学活动安排在符合实际的教学情境中,可以使学生积极投入到问题情境中,自觉参与教学实践活动。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多“蹲下来看孩子,试着以儿童的眼光看问题,以一颗童心接近孩子,找准教学的起点,在全面深入研究学生和钻研教材的根底上,充分发挥教师的智慧,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和兴趣出发,设计富有情趣的情境,引导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轻松愉快地学数学。这里的生活经验,指的是学生自己的生活经验而非教师的生活经验,更不是教师的“教学经验。同时,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尊重学生的经验,

12、要根据学生课堂学习的实际状况和需求,及时调整教学过程,而不能按规定好的“路线前进。四、“固步自封情境缺乏开放性【案例】分数大小的比拟。教师在黑板上出示:比拟每组数的大小。 指名口答最后一题时,学生有的说大,有的说大。师:这一题与前面两题比拟有什么不同?生:分子、分母都不一样。师:你能用以前学过的知识,把它们化成分母相同的数来比拟吗?试试看。【思考】该教师利用口答题,以旧引新,很快使学生处于一种愤悱的状态,激起了他们探究比拟分数大小的愿望。然而,教师的“你能用以前学过的知识把它们化成分母相同的数来比拟吗这一封闭式的问题,却束缚了学生的思维。实际上,当学生出现争议的时候,可及时提出“哪个答案正确呢

13、“你能想什么方法来证明你的结论,引导学生充分讨论,各抒己见,利用原有知识,在深化问题的关键点处设疑,让学生思维跃一跃,主动获取知识。这样,学生除了用通分的方法,可能还会想到用图示法、间接比拟法等不同的方法来比拟,使学习活动成为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富有个性的过程。【对策】现实生活中的问题是多样的,有许多问题学生解决的方法也不一定是唯一的。新课标指出:学生要能灵活运用不同的方法解决日常生活中的简单问题。这就要求我们在日常的教学中,多为学生提供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情境,尊重学生的想法,鼓励学生独立思考,以培养他们灵活思维的习惯,唤起学生已有的体验,并在教师的有序引导下,主动将这些体验数学化。总而言之,好的教学情境,能迅速吸引学生的注意,激活学生的思维状态,使他们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探究知识的活动中。因此,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努力摆脱传统的教学模式,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并依托情境,让学生在情境发生、开展过程中学习数学、开展数学、体验数学的价值。文章引用自: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人事档案/员工关系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