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宫相关资料完整版(重要).doc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542648214 上传时间:2023-07-02 格式:DOC 页数:22 大小:120.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故宫相关资料完整版(重要).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故宫相关资料完整版(重要).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故宫相关资料完整版(重要).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故宫相关资料完整版(重要).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故宫相关资料完整版(重要).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故宫相关资料完整版(重要).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故宫相关资料完整版(重要).doc(2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钟表馆铜镀金白猿献桃乐钟此钟制于乾隆前期(18世纪中叶),通高98厘米,共分三层。底层是乐箱,正面中间是“转花”,两边镂空景物之后各有“水法”。奏乐时花转水流,令人目不暇接。中层是无门阁楼,两边各有一单膝下跪的小猿,双手举桃,中间悬门帘,启动开关后,在乐曲声中随底层景物之转动,门帘卷起,走出一捧桃白猿,至台前又跪下,叩头,将桃高举过头,桃裂开,猿起桃合,退入帘后。阁楼四角镶玻璃水法转柱,四边角各立转花。最上层是麒麟驮钟,麒麟能摇头摆尾,四边角是转花柱,表盘顶端为伞盖转花。此钟造型是借用神话故事作题材,以示向皇帝祝寿。史书上已有孔子修春秋时,闻“获麟而绝笔”。麒麟是传说中不履尘寰的神灵,是吉

2、祥的象征。“白猿”,据传为千年老猿,因食仙桃而长寿。制钟者匠心独具,在陪衬转花与流水的仙境之中,以长寿之猿进献寿桃为主题,突出了祝寿之意。同时,以帝王的车盖华盖笼罩着麒麟背上的时钟,寓意在皇帝的统治下,时时处处吉祥如意。一架时钟被赋予歌功颂德、庆祝寿诞的双重含意,以之作为礼品当然博得了皇帝的欢心。此钟设计奇巧、制作精细、装修华贵,也充分显示了匠师的高超技艺。铜镀金升降塔乐钟此钟是乾隆时期(18世纪)的贡品,通高1.18厘米。底座是钟和乐箱。塔身共七层,上五层能在乐曲中自动升降;底层塔内置一象牙佛,塔外四角各有一彩色象牙章子立于莲座之上。打点时,塔身先降后升,四童恭揖。底座正面在烧蓝画片中间嵌入

3、一个两针的钟,两侧面镶玻璃人物。七层塔担共悬垂56个铜钟,稍有微风或震动铃即作响。金色的塔身置于蓝色底座之上,色调和谐。此钟造型,表现了佛教文化艺术,适应了帝后崇佛教的心理,加以工艺精巧,动作协调准确以及悦耳的乐曲声,很适宜于作为宫殿陈设。铜镀金龙戏珠五子夺莲变字乐钟此钟制作于乾隆中晚期,通高1.03米,宽46厘米,长35厘米。钟为阁楼式造型,底座是乐箱。正面中央有活动式“五子夺莲”玩偶,两边的对联可变字,两侧面为转水法:第二层的门能自开,内有一“龙戏珠”,龙两侧是转水法;第三层是立于楼顶是双鹿驮一个三针受到钟,顶端是能转动的塔花。“五子夺莲”意为五子连续夺魁,也即“五子登科”。用转水法陪衬“

4、龙戏珠”,表现龙潜海底,嬉戏龙宫之宝。“龙戏珠”,与“五子夺莲”上下排列,象征夺魁之子必将进而实现龙宫得宝。变字对联共三副:即“八方向化,万国咸宁”,“时和世泰,风调雨顺”,“民康物阜,海晏河清”。连同塔花的九盘转花摆列在金光闪闪的阁楼四角和顶部,旋转于乐曲声中。此钟构造虽不复杂,但艺术效果颇佳。铜镀金烧蓝变色转花钟此钟制作于乾隆前期(十八世纪中叶),通高90厘米,宽32厘米,长39厘米。底座方形而缺角,四边均镶红、白料石。从正面看,内有一黄发洋人在郊外追逐一兔,循环转动;两侧面内部有花、鸟并流水。第二层的玻璃后面是一小艇在河面游动,四角立瓶花。这两层的装饰物都是表现田园生活的情趣。第三层正面

5、是一朵大花,在旋转中能变换粉红、黄、绿、蓝四种颜色,两侧及后面均镶嵌烧蓝片(当时国内只有广东工匠能掌握烧蓝工艺)。四角柱能旋转。第四层为双鹿驮一个两针的钟,钟顶有一束转花,置于花瓶之中。此钟造型完全模仿欧洲的艺术风格,装修工艺和设计制作水平都很高,它是中国近代制钟业发展过程中一件代表作。铜镀金亭式飞人乐钟此钟是乾隆中期作品,通高99厘米,宽44厘米,长37厘米。底座是乐箱。正面嵌有一个三针的钟,两边小门内各有一对抬着一盆“万年青”的转动玩偶,两侧水法中有鱼游动。中层亭内有一镀金升降塔,塔旁有两个飞人玩偶。手持折子,折子展开后可见上面写有“万寿无疆”四字。亭前立四根塔花,两角置有两个花瓶。亭顶尖

6、为料石花。这座亭式钟的三层结构,好似宫苑中的戏楼,有上下三个舞台,台上各有演员能同时演出。机械玩偶摹拟戏剧演员的动作、技巧,富有情趣。启奏后,在悠扬的乐曲伴奏下,金光熠熠的亭子内外,人、塔、花和水法同时转动,妙趣横生。这座亭式钟各项动作准确、配合协调,显示了设计的精巧和复杂的机械构造。在造型艺术方面,是采用写实手法,以宫廷生活中常见的演戏场面,来烘托祝寿庆典时的欢乐气氛。从上述几件钟表可以窥见清宫中“广造钟”的一斑。在清王朝长期实行闭关锁国政策的条件下,广东工匠利用仅有的对外联系的一线缝隙,在我国近代的领域内,作出了卓越的贡献。2.绘画馆 在保和殿西庑。书画师一种特殊的文物,不宜长时间展示,因

7、此绘画馆的展品经常更换,这也使藏馆的大量古代绘画和书法作品能不断与观众见面,院藏书画有许多是闻名中外的国之瑰宝。如晋陆机(平复帖)是传世最早的名家书法墨迹;晋顾恺之洛神赋、列女图(宋摹本),是传世最早的名家绘画作品:晋王珣伯远帖是当年乾隆皇帝珍藏的“三希”之一。隋展子虔游春图、唐阎立本步辇图,韩晃五牛图、宋郭熙窠石平远图、李公麟临韦偃牧放图、张择端清明上河图等作品,以及唐宋以来诸名家,如颜真卿、柳公权、欧阳询、苏轼、黄庭坚、蔡襄、李唐、刘松年、马远、夏圭、黄公望、吴镇、王蒙、倪瓒、沈周、文徽明、唐宴(伯虎)、仇英、徐渭、董其昌、石涛、朱耸(八大山人)、扬州八怪等名人的书画真迹,都先后在绘画馆展

8、示过。3.青铜器馆 青铜器馆位于乾清宫东庑。该馆全面系统地展示了商至战国的灿烂的青铜文化。展览分三大部分。 第一部分:灿烂的青铜时代。中国的青铜时代大约从元年前2000年左右形成,历经夏、商、西周、春秋、战国、秦汉时间的代表器物。 第二部分:青铜器与社会生活。青铜器作为社会生产力发展的标志,它所反映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科技技术的等方面的内容是非常丰富和广泛的,这一部分降青铜器分为六个方面是:一、青铜器与礼乐制度,展出编钟、鼎等礼器;二、青铜器与军事战争,展出矛、戈、簇、戬、剑等兵器;三、青铜器与生产劳动,展出斧、锛、刀铲等生产工具;四、青铜器与日常生活,展出炉、灯、镜、建筑构件等;五、青铜器与

9、科学技术,展出陶范、坩埚等;六、青铜器铭文与历史,通过展示青铜器上往事贵族的祭奠、训浩、战法攻击、赏赐测名、盟誓契约等铭文,以证史。第三部分;青铜器与文化艺术。这部分选取青铜器的典型器星、纹饰、书法和镶嵌艺术,分四个方面加以介绍:一、青铜器造型艺术;二、青铜器纹饰艺术;三、青铜器铭文书法艺术;四、青铜器装饰艺术。 4陶瓷馆陶瓷馆位于乾清宫西庑。我国以“瓷国”著称于世,以陶瓷通史为主要的陶瓷馆,运用470多件实物,展示了我国瓷国的陶瓷史。展示大体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为上古至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陶瓷器。展品中有6000多年前黄河流域的彩陶;5000年至4000年前山东地区薄如蛋壳、雕刻精美的黑陶;40

10、00年至3000年前商代胎质坚硬、外施青釉的原始瓷器;有公元一、二世纪东汉时期物理性能达到瓷器标准的青瓷,它标志着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瓷器的国家。第二部分为隋、唐、宋、元时期的瓷器;唐代南方和北方的白瓷,制作技术以臻成熟,其中河北邢窑制品胎骨坚实致密,釉质匀润,色白如雪。“三彩釉”、“釉下彩”标志着我国陶瓷从此进入了绚丽多彩的阶段。宋朝瓷业发展更为突出,出现了官、汝、定、钧诸名窑,宋瓷流传至今者,十分珍贵,展示中丰富的展品均是难得的珍品。第三部分是明清时期瓷器。这时我国瓷器进入了高度发展时期,景德镇形成了全国制瓷的中心。这里展示的明代瓷器中,除大量青瓷外,还有永乐“鲜红釉”、宣德“宝石红彩”、

11、弘治“淡黄釉”、正德“孔雀绿釉”。康熙时还出现了“粉彩”、“珐琅彩”,并在雍正、乾隆时期大量生产。其中珐琅彩瓷器是宫廷的专用品,只做这种瓷器的白瓷是景德镇烧制,才会则在宫中内务府造办处珐琅作坊按指定的画稿完成,图案之外,又配以诗文,成为文艺和诗、书、画相结合的艺术珍品。乾隆时,宫中御用瓷中,有专供欣赏、不做用具的瓷器,展品中有一件“仿螃蟹果品盘”,为一只盘子里放着螃蟹及核桃、花生、石榴、红枣、樱桃、杨梅、菱角、西瓜子等是多种果品,全为瓷雕,却几可乱真,令人叹为观止。5故宫内与宗教有关的宫殿乾清宫、钦安殿、雨花阁、梵花楼、宝相楼6故宫内的大戏台长春宫大戏台、漱芳斋戏台、畅音阁、倦勤斋7故宫内的花

12、园御花园、宁寿宫花园也叫乾隆花园、慈宁花园、建福花园8清军入关年代1644年,吴三桂打开山海关迎清军入关,李自成战败,清军占领北京。9明朝皇陵从1368年朱元璋在南京登记到1644年朱由检在北京自杀,明朝共经历276年。明朝在北京建都年代久,前后建了十三座皇陵。朱棣到北京后明朝共有十四人当皇帝,皇帝年表上显示有十五位皇帝。在十三陵、十四人当了十五人皇帝,究竟是怎么回事?明朝到底有多少皇帝、皇陵和年号?朱元璋称帝后,立其长子朱标为太子准备将来继承皇位。无奈朱标英年早逝,于是朱元璋安排其长孙朱允炆接班。朱允炆登基后,其驻守在北平的四叔朱棣心中不服,打着清军侧的旗号发兵南京,打得朱允炆下落不明,于是

13、朱棣称帝。1406年朱棣下旨在北平建皇宫,1421年迁都至此定名北京。朱棣是明朝第三任皇帝,到朱祁镇是第六任。这时元朝虽灭亡,但残余势力还在,蒙古瓦刺等部不断骚扰北部边疆。1449年朱祁镇亲征瓦刺部落时在土木堡(今河北省怀来县)兵败被俘。国不可一日无君,他的弟弟朱祁钰趁皇位空虚登上皇位。一年后朱祁镇遣返京城,朱祁钰把哥哥幽禁在紫禁城的崇质殿,每天有人送饭,但是不走门而是从墙洞里递进去,伙食标准很低。朱祁镇贤惠的妻子天天绣花儿,让人拿出去卖了,买来好吃的给他吃。这俩人也算是皇家中难得的患难夫妻。朱祁镇下台后,朝中还有忠于他的臣子。1457年,武青侯石亨等人颇费了一番周折,终于向朱祁镇通报了好消息

14、:朱祁钰病重,他们准备拥戴旧主复辟。正月十七夜,他们谎称边关事急带兵入卫紫禁城,把朱祁镇送到奉天殿就是后来的太和殿。几天前,朱祁钰曾下旨于正月十七早朝。这时百官正在等在午门外,忽然午门上钟鼓齐鸣,大门徐徐打开,都御使徐有贞高声宣布:前帝已经复辟,百官立即入宫朝贺。目瞪口呆的百官还没有弄清楚是怎么一回事,已被带到奉天殿前,大家一起跪下山呼吾皇万岁,朱祁镇终于重新当上了皇帝。明朝第二任皇帝朱允炆被他四叔朱棣赶下台后下落不明,死后没有皇陵。第七任皇帝死时没有皇帝身份,葬在了十三陵范围以外的北京西山金石口。第十二皇帝朱厚熜并非皇子上任后非要将自己的父亲追为皇帝,大批臣子认为此举违反了皇家理法进行劝谏,

15、结果龙颜大怒,下旨凡五品以下的官员拉出午门廷杖,180多人被打,17人被打死,朱厚熜的父亲葬在湖北钟祥,号称明显陵。北京的十三陵按年待排序为:长陵 明成祖朱棣 年号永乐献陵 明仁宗朱高炽 年号洪熙景陵 明宣宗朱瞻基 年号宣德裕陵 明英宗朱祁镇 第一次登记年号正统 第二次年号天顺茂陵 明宪宗朱见深 年号化成泰陵 明孝宗朱祐樘 年号弘治康陵 明武宗朱厚照 年号正德永陵 明世宗朱厚熜 年号嘉靖昭陵 明穆宗朱载垕 年号隆庆定陵 明神宗朱翊钧 年号万历庆陵 明光宗朱常洛 年号泰昌德陵 明熹宗朱由校 年号天启思陵 明思宗朱由检 年号崇祯十三陵加上北京西山金石口朱祁钰的景泰陵,南京朱元璋的明孝陵,湖北追封的

16、所谓皇帝朱祐元的明显陵共有十六座陵。除了前边提到的十四年号,还的朱元璋的年号洪武,朱允炆的年号建文,以及第七任皇帝明代宗朱祁钰的年号景泰,明朝共有十七个年号。10.清朝陵墓河北省彰化县的皇陵为东陵,安葬着顺治、康熙、乾隆、咸丰、同治五位皇帝以及慈禧等许多皇太后、皇后和妃嫔。二十九世纪九十年代国家同意把宣统的骨灰移葬西陵。11,戊戌变法1898年4月,康有为、梁启超在北京组织了保国会,宣传变法。6月11日,光绪颁布定国是招实行变法,先后颁布了一系列变法诏书,在政治、军事、经济、文化方面有所改革,触犯了以慈禧为首的顽固派的利益。9月21日慈禧发动政变,囚禁了光绪,康有为、梁启超逃往国外,谭嗣同等六人被杀,变法失败,此事件前后103天,史称“百日维新”。12.清朝人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