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算法的一点体会程序框图的应用.doc

上传人:m**** 文档编号:542645602 上传时间:2022-11-10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9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习算法的一点体会程序框图的应用.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学习算法的一点体会程序框图的应用.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学习算法的一点体会程序框图的应用.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学习算法的一点体会程序框图的应用.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学习算法的一点体会程序框图的应用.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学习算法的一点体会程序框图的应用.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习算法的一点体会程序框图的应用.doc(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6学习算法的一点体会程序框图的应用戚铁中数学组 冯黎数学是人们对客观世界定性把握和定量刻画、逐渐抽象概括、形成方法和理论,并进行广泛应用的过程。20世纪中叶以来,数学自身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特别是与计算机的结合,使得数学在研究领域。研究方式和应用范围等方面得到了空前的拓展。现代教育技术正在对数学教学产生深刻影响。我们不仅应重视利用信息技术来呈现课程内容,更应重视信息技术与课程内容的有机整合。新课程在内容上,突出“算法”在整个数学发展中的独特作用,成为理解数学发展的重要线索,力求把算法融入到数学课程的各个相关部分。算法是中国古代数学的优良传统,又是当代计算机技术的重要理论基础,新课程在必修课程中正

2、式地提出算法概念,让学生熟悉算法的语言,学会设计简单问题的算法框图,掌握算法的一些典型范例,并把算法的思想渗透和贯穿于相关的数学内容之中。例如“先乘除、后加减”,由内向外脱括号,通分母,用分配律进行运算,高斯消去法,以及许多计算公式等等,都是算法。此外有限的排序算法、关于“图”的算法、无限的迭代算法等,以及对算法复杂性的初步认识,也进入了中学内容。这是信息时代赋予我们的任务。算法是在有限步骤内求解某一问题所使用的一组定义明确的规则。通俗点说,就是计算机解题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无论是形成解题思路还是编写程序,都是在实施某种算法。前者是推理实现的算法,后者是操作实现的算法。所以,要学好算法这门课

3、程,首先要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注意总结解题思路,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培养思维的条理性顺序性。此外,算法的思想设计及流程图的设计也是教学过程中的难点,因为学生对计算机的基本程序语言和程序流程图的设计并不熟悉,还需要花一定的时间来介绍这些基本知识,让同学熟悉和掌握它。为了让同学理解学习算法的必要性,可以举一些通俗易懂的例子。打个比方,写文章要先拟提纲,盖楼房要先设计图纸,而计算机解题要先考虑算法,然后编制程序框图,程序框图是人们用来描述解题步骤的形象化的方法。例如同学们在小时侯做过的智力测验中时常会碰到这样的问题:一个老头带一只狼、一只羊和一筐青菜准备过河。但因船小过河时每次只能带一样东西。然

4、而老头不在时,狼会把羊吃掉,羊也会把菜吃掉。问老头怎样过河才能使所带的东西全部到达彼岸?为了回答这个问题,必须把老头如何将所有东西带过河的步骤表达出来,通常用的方法是把解题步骤画成程序框图。如图1所示 ,在图中,每一框表示这一步要做的事,框与框之间的箭头表示相邻两框所做事情的顺序,每一种形状的框表示不同的操作方法,把程序框图画出来,对编制者来说,思路清晰,逻辑关系一目了然,特别是是在一些较复杂的程序编制中更为实用。对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提高学生考虑问题的条理性大有益处。开始把羊带到对岸回来接狼,把狼带到对岸时把羊带回来把羊放在原地,把菜运到对岸回来接羊结束 (图1) 下面再举一些在数学问题

5、中常见的例子。 例1设a,b,c都是实数,且a0,在复数范围内求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的根。解:当列出求根公式:; 当列出求根公式;小结思路:首先输入a,b,c然后计算,判断它的正负,若它大于等于零,则计算它的算术平方根,代入求根公式计算两个实根,若它小于零,则计算它的相反数的算术平方根,代入求根公式计算两个共轭虚根。算法可表示如下:S1:输入已知系数a,b,cS2:计算 S3:判断D是否小于0,若小于0,则转到S4,若不小于0,则转到 S7 S4:计算S5:计算根的实部S6:计算根的虚部S7:计算S8:计算根的实部S9:写出根的虚部0S10:打印X1=X1R+iX1I;X2=X2R

6、+iX2I流程图如图2所示: 开始开始输入a,b,c 真 假 0打印X1=X1R+iX1I;X2=X2R+iX2I 结束 (图2) 例2选出数值A,B,C中的最大值思路:这是一个非常简单的数学问题,两数相比较,其中较大数与第三数比较,则这两数中大的数为最大数,在算法中,为了表示每一次比较以后较大的那个数需要引入中间变量P。其算法如下:S1:输入A,B,CS2:BS3:判断A与B的大小,若AB, 则转到S4, A不大于B,则转到S5S4:AS5:判断P与C的大小,若PB 真 假 PC 假 真 C 打印P结束实质上,如果不是三个数,而是更多,把问题发散开去,请同学深入思考一下用这种求最大数的方法我们还可以来比较出n 个数中的最大数吗?其算法如下:S1:输入n个数A(I)(I=1,2,n) S2:1S3:I+1S4:若A(I)A(J)则转到S5,A(I)不小于A(J)则转到S6S5:A(J) S6:J+1S7:若Jn,则转到S8 S8:打印A(I) 程序框图略。以上一点体会只是我个人在学习算法教学中的一点体会,高中新课程的改革给我们提出了许多新的问题和新的教育观念,需要我们在今后不断地学习。 - 6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