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新课程理念下课堂教学中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doc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542638759 上传时间:2024-01-22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7.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谈新课程理念下课堂教学中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谈新课程理念下课堂教学中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谈新课程理念下课堂教学中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谈新课程理念下课堂教学中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谈新课程理念下课堂教学中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谈新课程理念下课堂教学中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doc(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谈新课程理念下课堂教学中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南京市秦淮中学 邵思清摘要:改变传统落后的教学方法,提倡“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合作交流”的教学方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关键词:新课程教学改革,激发兴趣,参与能力,互动教学,主体作用。课堂教学过程是师生共同活动的过程,课堂教学效果不但受教师的影响,而且还受学生的制约。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才能真正把课堂还给学生呢?一、 创设宽松、民主、和蔼的课堂教学气氛。枯燥呆板的课堂气氛使学生的主体性被扼杀,学生被教师牵着鼻子被动地、痛苦地在知识的沙漠里跋涉,思想阻塞,操作迟钝,更谈不上创造性地、主动地发展。因此,课堂教学中学生的主体性发挥

2、的程度,取决于教师创设的教学环境的宽松程度。课堂教学环境宽松,学生的主体性发挥得愈充分。当学生提出出乎意料的想法时,教师应积极评价。当学生对教师提出疑问时,教师要给予鼓励和解释,当学生一时还理不清思路时,教师应耐心地给予点拨,这样,学生感到安全,放松,自由和愉快,才会敢于发表自己的独到见解。所以,在课堂教学中要营造友好、和蔼、民主、平等的学习氛围。二、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美国的心理学家布鲁纳认为:“学习的最好剌激即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诱发学生强烈求知欲望的源泉,是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重要前提条件。怎样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呢?1、以情激趣。情感是一种很强的内动力,“亲其师,信

3、其道。”教师要对学生倾注满腔热情的爱,用师爱的力量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f(x)= 2、情景激趣。兴趣是入门的先导,是学习的主要动力,有了兴趣,学习就会积极主动,精神饱满,思维灵活,记忆迅速,为教学创造良好的条件。因此,要注意突出身边数学的应用,把数学知识与学生熟知的实际生活挂起钩来。如汽车轮为什么做成圆的?屋梁为什么做成三角形?如何不过河知河宽?不上山知山高?等一系列趣题,把学生引入有趣的教学情景中去。例如:在讲分段函数时,可用一个与生活息息相关的例子:小华到水果市场买苹果,买10市斤以内每斤1.0元,如买10斤以上,每斤0.8元,如何求此函数的解析式?学生思考后引导学生列出买x斤苹果所付金

4、额的函数解析式: 1.0x (0x10), 0.8x (x10) 这样,可以让学生更好的理解掌握分段函数,把知识点和实际生活联系起来,让学生在具体事例中寻找数学问题,让学生感到数学也有趣味,通俗易懂。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3、幽默激趣。幽默的教学艺术,能增强教学的趣味性。所以,教师应努力使自己的教学语言像火种,点燃学生心底的兴趣之火,像石块溅起学生心灵港湾的兴趣之波。三、 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古人云:“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教学中教师要特别注意质疑问难这个教学环节。过去传统落后的教学方法是“教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学生始终处于被动地位,思维在很大程度上受到抑制。学

5、生对质疑问难存在两种障碍,一是有畏难情绪,二是教师设计问题不太到位。好的教师不是单纯教书,而是唤醒学生,激励和鼓舞学生。教师对有畏难情绪的学生要给予热情鼓励,比如让学生“大胆谈谈自己的意见,”“说错了也没关系。”讲历史上名人质疑问难的故事,比如爱因斯坦从小就爱问为什么?长大后成了举世闻名的科学家。鼓励学生大胆向老师提问,向老师挑战,允许学生在任何时候提出问题,把提问的权力还给学生。教师还要引导学生掌握质疑的方法,如在新旧知识的比较中质疑,从教学的重难点处发问,多问几个为什么?诱发他们奇思妙想,挖掘学生的创造潜能。四、 以学生为主体,加强参与意识。近年来,全国各地的课程改革,就像生机勃勃的春日走

6、进了校园,带来了可喜的变化。然而,学生在认知过程和能力的形成方面,仍依赖于教师,课堂教学中学生的主体性的体现仍然比较薄弱,与培养创造型人才还不相适应。因此,我们要转变教育观念,最基本的就是以学生为主体,重在加强学生的参与意识,完善其作为教学主体所体现出来的自主性,课堂教学要以学生为中心,而不是以教师或者教材为中心。倡导学生勤以动手,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法,这就要求教师务必做到如下几点:1、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而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教师要当好向导和顾问,从旁协助学生主体地位的发展。注意启发和点拨相结合,真正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自主性。2、教师要为学生创造主动发展的宽松环境,

7、如自由讨论,与教师民主相处,平等交流等。让学生在迷茫中求索,在争辩中明理,在讨论中认知,在交流中完善,在合作中进步,在创新中提高,使学生成为知识的发现者,这样才能做到教学相长。3、教师要注意开发学生的潜能。教学中要根据学生的现有水平,不断地提出他们通过努力可以达到的新的要求,使知识,能力,自主性同步提高。4、让学生积极参与,自主学习。因为学生是教育的主体,是他们的具体情况决定着教育所采取的具体形式,强调学生参与就是要让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在教师的引导启发下主动探索,自主获取知识。只有让学生充分地表现出各自的观点,才能做到有的放矢,才能和学生一起更有成效地完成教学任务,使学生在课堂中快乐幸福地成长

8、.五、 面向全体学生,发展个性特长。学生主体性的一个重要体现在于独特,与众不同。任何创新活动的结果都表现出鲜明的个性。素质教育就是要重视每一个学生的兴趣、爱好和特长,充分发挥学生个性。重视个性发展应该是“发展优等生,提高中等生,关注后进生。”教学中要采取分类要求,分类指导的方法。一是设计不同层次的学习目标,使各个层次的学生都有奔头。二是课堂提问由浅入深,富有层次,难度大的问题让优等生回答,难度小的问题让后进生回答,并尽可能使他们体验成功的喜悦。三是作为分层练习,习题要有一定的梯度,使后进生“吃得了”,中等生“吃得饱”,优等生“吃得好。”让每个学生都有成功的机会,使各个层次的学生各尽所能,各有所

9、获,尽情发展。六、 废止注入式,运用启发式。注入式教学是以传授知识为中心,教师直接把知识交给学生,形成了以教师为中心,以教材和课堂讲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尤其是满堂灌、填鸭式更为突出。结果,学生成了接受知识的容器,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束缚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启发式教学法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提倡师生互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主动发展。这是启迪学生心灵之窗和智力之门的一把永不生诱的钥匙,是把学生头脑当成“一把需要点燃的火把。”教学中尽可能地采用含而不露,引而不发,指而不明的方法,把功夫放在引导、启发、点拨上面,留给学生思考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自吃其力,自求其果,使学生充分感受到主动觅吃的乐趣,真正把

10、课堂还给学生,把素质教育落到实处。七、 动手实践,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要解决数学知识的抽象性和学生思维的具体形象性之间的矛盾,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加强学生的动手操作与实践,让学生通过操作具体的材料,建立丰富的想象力。这既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又能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例如:在研究正方体的平面展开图中,要让学生先准备好自己设计的一个可以折叠成正方体的平面图形,在课堂上让学生在小组内讨论交流,探索正方体的平面展开图有哪几种。然后由各组代表把讨论成果分别展示和分类,引导学生从中发现规律,探索问题解决的途经,寻找求正方体表面积的方法。让学生在操作的过程中动手、动口、动脑,让学生共同参与教学过程,让他们在

11、做中学,完成了形象直观向抽象概括的转变,掌握了立体图形的特征,建立了空间观念,收到良好的效果。美国伊克中学的校训是:“要我听,我记不住,要我看,我会忘记,要我做我会理解。”这就说明了在做中学的重要性。在做中学,是真正体现了我国课程改革的宗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总之,在课堂教学中,无论新课程如何改革,无论教师采用何种教法,都要把学生的主体性摆在首位,并贯穿于整个课堂教学的全过程。每个教师都要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兴趣,加强学生的参与意识,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和创新能力,使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实现。参考文献:1、 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人民教育出版社。2、学校教育科研全书(上下册)人民日报出版社。3、新课程中教师行为的变化首都大学出版社。1第1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