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与通信工程硕士培养方案全日制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542631043 上传时间:2023-10-31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24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电子与通信工程硕士培养方案全日制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电子与通信工程硕士培养方案全日制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电子与通信工程硕士培养方案全日制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电子与通信工程硕士培养方案全日制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电子与通信工程硕士培养方案全日制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电子与通信工程硕士培养方案全日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电子与通信工程硕士培养方案全日制(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电子与通信工程硕士培养方案 全日制工程硕士(计算机技术)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全日制)一、培养目标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是与工程领域任职资格相联系的专业性学位,培养应用 型、复合式、高层次工程技术和工程管理人才。具体要求为:(一)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和方针政策, 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具有良好的职 业道德和敬业精神,具有科学严谨和求真务实的学习态度和工作作风,身心健康。(二)掌握所从事领域的基础理论、先进技术方法和手段,在领域的某一方向具有独立从事工程设计、工程实施、工程研究、工程开发、工程管理等能力。(三)掌握一门外国语。二、学制及年限采用全日制学习方式,学制一般为 2.5年。三、培养万式采用课程学习

2、、实践教学和学位论文相结合的培养方式。课程设置体现厚基础理论、重实际应用、博前沿知识的原则,着重突出专业 实践类课程和工程实践类课程。学位论文选题应来源于工程实际或具有明确的工程技术背景。四、培养方向1、软件方法与算法分析2、移动计算与云计算3、大数据分析与知识处理4、普适计算与情景感知计算5、计算机网络与通信6、物联网与嵌入式系统7、图像图形分析处理与计算机视觉8模式识别与机器学习9、自然语言处理10、信息安全11、生物信息技术12、符号计算13、机器学习和计算智能14、地理信息系统15、计算机教育技术16、计算机网络技术及应用17、图像处理与模式识别18、人工智能与机器学习19、现代教育技

3、术与多媒体技术应用20、现代软件技术21、WEB应用技术22、数据挖掘与知识处理23、高性能计算与智能数据分析24、云计算与数据科学25、智能计算与智能系统五、课程设置至少应修满33学分,其中公共课6学分,专业必修课3学分,专业选修课 18学分,实践环节6个学分。(一)公共课(6学分)1. 科技英语(3学分)2. 政治理论(3学分)(二)专业必修课(3学分)2.专业外语(1学分)(三)专业选修课(至少选修18学分)1. 高级工程数学(3学分)2. 程序设计方法学(3学分)3. 具体数学(3学分)4. 数理逻辑(3学分)5. 高级计算机系统结构(3学分)6. 人工智能前沿(3学分)7. 密码学原

4、理(3学分)8. 程序语言理论(3学分)9. 高级算法(3学分)10.1 nternet 协议原理(3学分)11. 现代计算机网络(3学分)12. 高级数据库系统(3学分)13. 模式识别与机器学习(3学分)14. 图像分析(3学分)15. 高级软件工程(2学分)16. 软件质量管理及软件测试(2学分)17. 生物信息学(2学分)18. 数字图像处理(2学分)19. 信息安全中的数学基础(2学分)20. 信息安全讨论班(2学分)21. 计算理论基础(2学分)23.嵌入式系统设计与实践(2学分)24. 通信基础(2学分)25. 本体工程与应用(2学分)26. 多媒体技术(2学分)27. 高级机器

5、学习(2学分)28. 计算机图形学选讲(2学分)29. 文本挖掘(3学分)30. 现代网络技术与应用(2学分)31. 机器学习导论(2学分)32. 数字图像处理技术(2学分)33. 数据仓库与数据挖掘(2学分)34. 多媒体系统与应用(2学分)35. 智能优化算法设计与实践(2学分)36. 最优化方法(2学分)37. 计算机视觉中的数学方法(2学分)38. 高级信息检索(2学分)39. 大规模并行程序设计(2学分)40. 科研论文写作(2学分)41. 软件系统的分析与测试讨论班(2学分)42. 计算机网络技术及发展讨论班(2学分)43. 嵌入式操作系统讨论班(2学分)44. 无线网络与移动计算

6、讨论班(2学分)46. 深度学习与计算机视觉讨论班(2学分)47. 文本图像识别讨论班(2学分)48. 统计特征与模式分类讨论班(2学分)49. 时空数据库讨论班(2学分)50. 计算机图形几何处理讨论班(2学分)51. 知识分析与处理讨论班(2学分)52. 遥感卫星影像分析与应用讨论班(2学分)53. 多媒体信息检索讨论班(2学分)54. 统计自然语言处理讨论班(2学分)(四)专业实践(6学分)实践教学是全日制工程硕士研究生培养中的重要环节。鼓励工程硕士研究 生到企业实习,可采用集中实践与分段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工程硕士研究生在 学期间,必须保证不少于半年的实践教学;生源为应届本科毕业生的研究

7、生实 践教学时间原则上不少于1年。六、科研成果要求科研实践成果审核,专业学位硕士生达到下列要求之一方可通过审核:A、提交本领域专业技术报告1篇;经学院研究生培养指导委员会审核通过。 (不少于2万字,附导师评价意见);B、 公开发表(含录用)SCI、SCIE、El、核心期刊或 CCF推荐的会议或期 刊学术论文1篇;C、正式受理的发明专利1项(第一作者,或者导师为第一作者学生为第二 作者,第一完成单位);D正式登记的软件著作权1件(第一完成单位,每一项软件著作权仅可对 应1名学生)。七、学位论文论文选题应来源于工程实际或具有明确的工程技术背景,可以是新技术、 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新产品的研制与

8、开发。论文的内容可以是工程设计 与研究、技术研究或技术改造方案研究、工程软件或应用软件开发、工程管理 等。论文应具备一定的技术要求和工作量,体现作者综合运用科学理论、方法 和技术手段解决工程技术问题的能力,并有一定的理论基础,具有先进性、实 用性。论文工作须在导师指导下独立完成。八、论文评审与答辩(一)攻读全日制工程硕士研究生完成培养方案中规定的所有环节,获得 培养方案规定的学分,成绩合格,方可申请论文答辩。(二)学位论文实行全员盲审。(三)论文除需经导师写出详细的评阅意见外,还应有 2位本领域或相近 领域的专家评阅。答辩委员会应由 35位与本领域相关的专家组成。(四)硕士学位论文评阅与盲审中

9、五个分项评价指标任一项或综合得分低 于60分或评审结论是否异议为“是”,不得进行论文答辩,学生应修改论文, 半年之后,两年之内重新进行论文答辩和学位申请流程。九、学位授予研究生完成培养方案规定的课程学习、成绩合格,并通过论文答辩,符合学 校学籍管理相关规定的,准予毕业并颁发硕士研究生毕业证书;经各专业学位 评定小组审核、校专业学位评定分委员会审议通过,并经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审 批,授予工程硕士专业学位并颁发硕士专业学位证书。附表: 计算机技术专业学位研究生课程计划表培养单位:计算机科学与软件工程学院计算机科 学技术系、计算中心专业领域:计算机技术课程 类另E课程名称学习 要求开课 时间学 时学分

10、方琴核 方式必 修选 修公共课政治理论第一 学期543琴试外语(科技英语)第一 学期543琴试专业必修课计算机科学研究方法第一 学期362琴查专业外语V第二 学期181琴查专业选修课高级工程数学V第二 学期543琴查程序设计方法学V第一 学期543琴查具体数学V第二 学期543琴查数理逻辑V第二 学期543考查咼级计算机系统结构V第二 学期543考查人工智能前沿第二53考查y vi=i 口匕口u *m学期4密码学原理V第一 学期543琴查程序语言理论V第二 学期543琴查高级算法V第一 学期543琴查In ternet协议原理V第二 学期543琴查现代计算机网络V第一 学期543琴查高级数据库

11、系统V第二 学期543琴查模式识别与机器学习V第一 学期543琴查图像分析V第二 学期543琴查高级软件工程V第一 学期362考查软件质量管理及软件 测试V第二 学期362考查生物信息学第一32考查学期6数字图像处理V第一 学期362琴查信息安全中的数学基 础V第一 学期362琴查信息安全讨论班V第二 学期362琴查计算埋论基础V第一 学期362琴查智能决策系统V第二 学期362琴查软件系统的分析与测 试讨论班V第二 学期362琴查嵌入式系统设计与实 践V第二 学期362琴查通信基础V第一 学期362琴查计算机网络技术及发 展讨论班V第二 学期362考查嵌入式操作系统讨论 班V第二 学期362

12、考查无线网络与移动计算第二32考查讨论班学期6本体工程与应用V第二 学期362琴查多媒体技术V第一 学期362琴查用户行为分析与推存 技术讨论班V第二 学期362琴查高级机器学习V第二 学期362琴查计算机图形学选讲V第一 学期362琴查统计自然语言处理讨 论班V第二 学期362琴查文本图像识别讨论班V第二 学期362琴查统计特征与模式分类 讨论班V第二 学期362琴查文本挖掘V第二 学期363考查时空数据库讨论班V第二 学期362考查计算机图形几何处理第二32考查讨论班学期6现代网络技术与应用V第二 学期362琴查机器学习导论V第一 学期362琴查数字图像处理技术V第一 学期362琴查数据仓库与数据挖掘V第二 学期362琴查多媒体系统与应用V第二 学期362琴查智能优化算法设计与 实践V第二 学期362琴查知识分析与处理讨论 班V第一 学期36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