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江雪:一例追踪两年的边缘型人格障碍的心理分析.doc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542609115 上传时间:2023-01-18 格式:DOC 页数:23 大小:82.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李江雪:一例追踪两年的边缘型人格障碍的心理分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李江雪:一例追踪两年的边缘型人格障碍的心理分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李江雪:一例追踪两年的边缘型人格障碍的心理分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李江雪:一例追踪两年的边缘型人格障碍的心理分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李江雪:一例追踪两年的边缘型人格障碍的心理分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李江雪:一例追踪两年的边缘型人格障碍的心理分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李江雪:一例追踪两年的边缘型人格障碍的心理分析.doc(2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李江雪:一例追踪两年的边缘型人格障碍的心理分析.txt28生活是一位睿智的长者,生活是一位博学的老师,它常常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地为我们指点迷津,给我们人生的启迪。不要吝惜自己的爱,敞开自己的胸怀,多多给予,你会发现,你也已经沐浴在了爱河里。(前言:放假一个月了,人也变得懒起来,很久没有打理更新自己的博客了,看到每天仍有一些新老朋友在关注着我的沙盘博客,突然觉得有一点对不住大家,所以,从今天起开始,我决定正式连载我做过的一例追踪了两年的边缘人格的个案.在这里要特别感谢案主同意并支持我将其整理成文并公开发表。 另注:接下来的所有内容均摘自李江雪博士论文边缘型人格障碍的心理分析研究的第三部分,共约3

2、万多字。) 1 研究目的、研究方法和基本设置介绍 以一个典型的BPD个案为例,详细介绍治疗师在长达两年的时间里对其进行心理分析治疗的过程,从个体的角度进一步深入刨析BPD患者的内心世界,并展现心理分析治疗的具体过程和最终的治疗效果。 本个案所用的治疗方法主要以言语分析、沙盘游戏和梦的分析为主,治疗效果由治疗师评估、临床诊断、患者自我感受的反馈以及两份量表的前、中、后测查结果的变化来体现。这两份量表分别是症状自评量表(SCL-90)和人格诊断问卷(PDQ4+),前面已有所介绍。 个案的治疗时间从2003年9月开始至2005年8月截止,历时近两年。由于该个案是在校大学生,所以考试、实习、寒暑假期间

3、以及生病请假回家期间都不得不暂时中断治疗,其余的时间基本上保持每周治疗一次,每次一个小时,并固定见面的具体时间和地点,最终累计治疗次数达40次,其中初始访谈和最后的评估4次,沙盘治疗16次,言语治疗和梦的分析20次。 整个治疗过程为了叙述方便,可以人为地划分为六个时期:一是治疗关系的建立和巩固时期,二是沙盘治疗的开始和飞速进展时期,三是治疗第一次出现反复和阻抗时期,四是治疗在新的台阶继续时期,五是治疗出现第二次反复和阻抗时期,六是治疗进入新的阶段和结束时期。2 个案基本资料、治疗背景和初始评估情况介绍 该个案为大三学生,性别女,年龄22岁,为保护来访者和叙述方便,我们称之为“G”。G在幼年和青

4、少年时期经历过很多不幸事件,身体和精神都受到很大的损害,在校期间经常疾病和噩梦缠身,并且情绪起伏很大,常常感到孤独、空虚、痛苦、烦燥和怨恨,难以控制愤怒和冲动行为,经常与人发生激烈的争吵和冲突,事后又后悔和自责,感到活着没有意义,尝试过自杀。 G在遇到我之前,曾来过咨询中心多次,由晚上在中心兼职的咨询员接待,但她并不理解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是什么,只是每次在情绪失控之后跑来找人倾诉,并不固定选择某位咨询员,发泄完之后感觉好一点点了,就不再来了,但过一段时间又不行了,就再来求助。如此反复多次,但她的病情并不见好转,反而越来越严重。 2003年9月我第一次见到处于痛苦的深渊并濒临崩溃的她,在初始的访

5、谈和评估后,强烈建议她接受系统的心理咨询和治疗,并与她约好每周在固定的时间和地点治疗一次。一开始她做不到,经常打破设置,不是临时要求增加时间和次数,就是到了规定的时间迟到或不来,后来就渐渐能遵守设置了。 G在SCL-90和 PDQ4+两份量表上的得分情况如下: 症状自评量表(SCL-90)的总均分为3.94,阳性项目高达88项,阳性均分为4.01,各分项量表的得分为:躯体化为3.17、强迫为4.2、人际为4.22、抑郁为4.31、焦虑为4.8、敌对为3.67、恐怖为3.71、偏执为3.67、精神病性为4. 1、其它为3. 14,全部都远远超过国内的常模(见图33)。 人格诊断问卷(PDQ4+)

6、的总得分为95,各分量表的得分为:偏执型为6、分裂性为6、分裂型为7、癔病型(表演型)为9、自恋型为9、边缘型为11、反社会型为7、回避型为7、依赖型为8、强迫型为11、被动攻击型为7、抑郁型为7、掩饰分为0,除了掩饰分也全部都超过了划分界限,其中边缘型、强迫型、表演型、依赖型、被动攻击型和抑郁型六项的得分还达到了满分(最高分)(见图34)。 我还约了精神科医生朋友帮忙对她进行临床半结构化访谈,最后根据DSM-的标准做出的诊断如下:边缘型人格障碍(BPD),共病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重度抑郁(MDD)以及其它人格障碍。此外,G还伴有偏头痛、月经不调、腰椎间盘突出、心律不齐、慢性肠胃炎等多

7、种躯体疾病。生理和心理上都有家族遗传病史。3 治疗的详细过程展现3.1 治疗关系的建立和稳定时期3.1.1 初始印象巨大创伤阴影的笼罩G,身材适中,五官端正,但是面容焦燥、愁苦,有着与年龄不相称的苍老感。她风风火火赶来,见到我后就象抓到了一跟救命稻草,从头到尾滔滔不绝地向我哭诉、求助,不断地表达自己绝望的心情,中间还有好几次泣不成语,放声大哭。她断断续续地讲述了自己以前的一些不幸经历: 6岁以前,父母经常吵架、打架,并秧及到她,父亲动不动就打她撒气,母亲也常抱怨她拖累自己、骂她又蠢又笨6岁以后,父亲在外面忙于事业并有了外遇,从此很少回家,母亲不肯离婚,家里气氛冰冷,但仍平均不到半年就会大闹一次

8、12岁时,母亲终于同意离婚,后来父亲再婚,她跟母亲住,每月去向父亲要生活费,但每次都会起冲突并挨打,就象琼瑶小说烟雨蒙蒙中的情节15-16岁时,母亲迫于经济压力离开原来住的房子,父亲与后母住进来,母亲气不忿让她留下来,从此她成为母亲报复父亲的工具,开始挑起与后母之间的无数次冲突,每次都被父亲大骂、暴打,但她却越来越倔强偏激。有一次闹到不可收拾,她用刀在手腕上割了很深的一道口子,被邻居送到医院抢救,缝了七针。这件事情之后,她就搬到学校里去住了几年来,她几乎每天都生活在以前的创伤阴影中,爱恨纠结,痛不欲生,但仍凭着顽强的毅力考上了大学。最近,她脑海里经常出现的念头就是:拿刀杀死继母!甚至连一系列的

9、杀人过程都已经想得清清楚楚。但同时,她又感到非常恐惧,很怕自己有一天真的会控制不住。大仇不能报,每天一睁眼,她就感到活着没有任何意义,很绝望,但又不甘心就这样死去那时我才工作两年,虽然也遇到过一些有着不幸经历的人,但有着这样强烈痛苦和仇恨的人还是第一次见到,我几乎不相信那些原以为只会在电视里看到的镜头会真实地在生活中上演,所以反移情非常的强烈,我感到自己非常非常地同情她,很想尽自己所能帮助她脱离苦海。我与她约好下一次见面的时间,并建议她定期接受我的治疗。3.1.2 回忆早年家庭生活澄清事实与深入分析本来是约好一周之后见面,但她情绪非常的糟糕,不到三天就打来电话要求增加治疗时间,考虑到她的安危,

10、我一开始答应了。接下来的几次治疗,内容还是涉及她的家庭情况和一些早年的经历,仍是以她倾诉为主。她的父亲在工厂里上班,母亲是乡下的农民,两人一开始是经别人介绍认识的,交往后父亲发现与母亲性格不和,观念差异也很大,本来是不想结婚的,但后来因为母亲怀了她,父亲在舆论的压力下不得不奉子成婚。这从一开始就埋下了悲剧的种子。父亲和母亲都不喜欢她,她在潜意识里也觉得自己没有价值,不该来到这个世上,成为父母的拖累后来陆续有了弟、妹,父亲也有了第三者,脸上开始有笑容母亲天天去父亲的厂里闹,也让她天天在大街上揭父亲的短处,让父亲无脸做人后母平时很少说话,但她经常对其出言不逊,甚至破口大骂,以至于两人撕打起来,她又

11、没有后母的力气大在她痛苦混乱的讲述中,我渐渐发现事实不全是她感受的那样,她受母亲影响太深,一直单方面的痛恨后母,认为她是一个“恶毒的女人”,毁了她们全家,但事实却是父母感情破裂在先,后母插足在后,而且后母从来没有打过她的弟妹,也没有主动先打骂过她,每次冲突往往是她先挑起事端才闹起来,最后以父亲对她们的打骂和惩罚结束,但是她把这些帐统统都记在后母头上,认为都是后母挑唆的,更对后母恨之入骨,找机会报复如此,形成恶性循环。为了化解她对后母的刻骨仇恨,以及不把自己命运悲剧的原因全都归到后母一人身上,我开始引导她重新审视父母的关系,并让她更多地谈论和回忆自己的父亲和母亲。下面是她谈到的部分内容:印象中父

12、亲喜怒无常,动不动就暴跳如雷,说打她就打她。她讲述了一件小时候的往事:“有一天晚上,我很饿,妈妈说橱柜里有我爱吃的东西,我兴冲冲地去,由于个子小,掂起脚去够,可是把碗碰打了,里面是猪油,洒了一身,我吓哭了,奶奶跑过来抱着我安慰我,可是爸爸突然上前就往我翘着小腿上咬了一口。我吓呆了,不敢再哭”印象中母亲和奶奶的脾气也不好,“妈妈说话很冲,而且很没策略,不但总与爸爸吵架,也总与奶奶争吵,奶奶就又跳又骂的跑到大街上奶奶经常在与别的老太太聊天时说妈妈的坏话,我有一次无意中告诉了妈妈只是轻描淡写地说了一句没想到竟引来她们之间的一场大吵我被吓到了,从此再也不敢互相传话了”“妈妈总是否定我,说我笨,这也不行

13、,那也不行。我受了她影响也认为自己很蠢很笨,到现在做实验时还经常不小心摔试管,越告诉自己要小心就越会不小心摔掉”一次治疗时她还讲述了一个她经常反复做的梦:她正在与别人说话,突然感觉有人在注视着她,她回头一看,果然有人!是一个30多岁的男子,很健壮,有点邪恶,但又不是很邪恶,面目模糊。她不敢看清楚,很害怕,连忙走掉,感到对方也跟了过来,就加快脚步想逃跑,可对方也加快脚步追她直到她跑到一个小屋(不是她家)里,拼命想插上插销,但却怎么也插不上或是跑到一个墙角,无处可藏每次都是在害怕得不得了时惊醒过来我问她梦中的那个男人是谁,她一开始说不知道,后来在以后的治疗中渐渐意识到那可能就是她的父亲的意象这个阶

14、段她的讲述仍然很乱,也经常痛苦得讲不下去,或泪流满面,或有意无意地岔开话题谈她现在生活中面临的问题。3.1.3 现状和当前面临的危机认识自己的痛苦和阻抗的产生 她的现实生活也是一团糟,首先是宿舍关系闹得很僵,她与其他三人都处得不好,尤其讨厌其中的一个同学。她把那个同学当成潜在的“敌人”和“对手”,经常明争暗斗,或跟人家吵,或在人家不开心时故意装出很快乐的样子气对方。比如在那个同学买了一台液晶电脑后,她很嫉妒,为了比过人家,一冲动就向父亲要钱买了一台更贵的电脑,之后她并没有感受到胜利的快乐,反而很失落很后悔,宿舍关系也因此更紧张了,其他三人结成了联盟,对她很敌对,经常冷嘲热讽,让她备感压抑和苦恼

15、,所以常常控制不住自己与他们发生激烈争吵。还有她以前做家教的孩子的家长因为她找了一份收入更高的家教没同他们打招呼就甩手不干了而跑到学校来当众骂她,男友因为误会跟她提出分手,在她心情低落时,又被好朋友利用花了几千元买了传销的产品这一连串的打击使得她闷气在胸,经常自虐,所以病倒了腰椎间盘突出,只能躺在床上,可是她无法安心养病,情绪级不稳定,形容自己“上午笑下午哭晚上悲哀。”在她讲述这些事情时,我发现她都是站在自己的角度去说的,认为都是别人不对和命运不公,而她是无辜的受害者。我试图引导她去思考在这些事情中自己的责任和因素,比如她似乎把对后母的仇恨投射到她很讨厌的那个同学身上了,把过去习惯的“战争”的生活模式又搬到现在了,她列举的那个同学的一大堆缺点(虚荣、倔、嫉妒等)仔细一分析其实很多都是她自己也具有的;家教问题也是她不对在先还有,在这些事情中,都涉及到她对“钱”的情结,与她经常做的一个梦可以结合起来分析。那个梦很简单,就是她经常梦到自己在做什么事(比如买东西),然后她拿出钱(付钱)的那一刻,感到非常非常的恐惧,之后就惊醒了。她回忆起自己小时侯家里没钱,被亲戚看不起;生病了没钱治,留下了后遗症;上学穿得不好,被老师和同学嘲笑;还有父母离婚后每次去向父亲要生活费都会挨打;母亲现在经常给她压力让她快点挣钱养家或嫁个有钱人所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