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装制作基础知识.doc

上传人:汽*** 文档编号:542603557 上传时间:2022-12-30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46.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服装制作基础知识.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服装制作基础知识.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服装制作基础知识.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服装制作基础知识.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服装制作基础知识.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服装制作基础知识.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服装制作基础知识.doc(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服装制作全过程最基础的知识常用的服装梭织面料是织机以投梭的形式,将纱线通过经、纬向的交错而组成,其组织一般有平纹、斜纹和缎纹三大类以及它们的变化组织(近代也由于无梭织机的应用,此类面料的织造不用投梭形式,但面料仍归梭织类)。从组成成份来分类包括棉织物、丝织物、毛织物、麻织物、化纤织物及它们的混纺和交织织物等等,梭织面料在服装中的使用无论在品种上还是在生产数量上都处于领先地位。梭织服装因其款式、工艺、风格等因素的差异在加工流程及工艺手段上有很大的区别,以下介绍的是一般梭织服装制作的基础知识。 一、梭织服装生产工艺流程 面辅料进厂检验技术准备裁剪缝制锁眼钉扣整烫成衣检验包装入库或出运。 面料进厂后

2、要进行数量清点以及外观和内在质量的检验,符合生产要求的才能投产使用。在批量生产前首先要进行技术准备,包括工艺单、样板的制定和样衣制作,样衣经客户确认后方能进入下一道生产流程。面料经过裁剪、缝制制成半成品,有些梭织物制成半成品后,根据特殊工艺要求,须进行后整理加工,例如成衣水洗、成衣砂洗、扭皱效果加工等等,最后通过锁眼钉扣辅助工序以及整烫工序,再经检验合格后包装入库。二、面料检验的目的和要求 把好面料质量关是控制成品质量重要的一环。通过对进厂面料的检验和测定可有效地提高服装的正品率。面料检验包括外观质量和内在质量两大方面。外观上主要检验面料是否存在破损、污迹、织造疵点、色差等等问题。经砂洗的面料

3、还应注意是否存在砂道、死褶印、披裂等砂洗疵点。影响外观的疵点在检验中均需用标记注出,在剪裁时避开使用。面料的内在质量主要包括缩水率、色牢度和克重(姆米、盎司)三项内容。在进行检验取样时,应剪取不同生产厂家生产的、不同品种、不同颜色具有代表性的样品进行测试,以确保数据的准确度。同时对进厂的辅料也要进行检验,例如松紧带缩水率,粘合衬粘合牢度,拉链顺滑程度等等,对不能符合要求的辅料不予投产使用。三、技术准备的主要内容在批量生产前,首先要由技术人员做好大生产前的技术准备工作。技术准备包括工艺单、样板的制定和样衣的制作三个内容。技术准备是确保批量生产顺利进行以及最终成品符合客户要求的重要手段。工艺单是服

4、装加工中的指导性文件,它对服装的规格、缝制、整烫、包装等都提出了详细的要求,对服装辅料搭配、缝迹密度等细节问题也加以明确,见表11。服装加工中的各道工序都应严格参照工艺单的要求进行。样板制作要求尺寸准确,规格齐全。相关部位轮廓线准确吻合。样板上应标明服装款号、部位、规格、丝绺方向及质量要求,并在有关拼接处加盖样板复合章。 在完成工艺单和样板制定工作后,可进行小批量样衣的生产,针对客户和工艺的要求及时修正不符点,并对工艺难点进行攻关,以便大批量流水作业顺利进行。样衣经过客户确认签字后成为重要的检验依据之一。四、裁剪工艺要求裁剪前要先根据样板绘制出排料图,“完整、合理、节约”是排料的基本原则。在裁

5、剪工序中主要工艺要求如下: (1)拖料时点清数量,注意避开疵点。 (2)对于不同批染色或砂洗的面料要分批裁剪,防止同件服装上出现色差现象。对于一匹面料中存在色差现象的要进行色差排料。 (3)排料时注意面料的丝绺顺直以及衣片的丝缕方向是否符合工艺要求,对于起绒面料(例如丝绒、天鹅绒、灯芯绒等)不可倒顺排料,否则会影响服装颜色的深浅。(4)对于条格纹的面料,拖料时要注意各层中条格对准并定位,以保证服装上条格的连贯和对称。(5)裁剪要求下刀准确,线条顺直流畅。铺型不得过厚,面料上下层不偏刀。(6)根据样板对位记号剪切刀口。 (7)采用锥孔标记时应注意不要影响成衣的外观。裁剪后要进行清点数量和验片工作

6、,并根据服装规格分堆捆扎,附上票签注明款号、部位、规格等。五、缝制工艺的要求缝制是服装加工的中心工序,服装的缝制根据款式、工艺风格等可分为机器缝制和手工缝制两种。在缝制加工过程实行流水作业。粘合衬在服装加工中的应用较为普遍,其作用在于简化缝制工序,使服装品质均一,防止变形和起皱,并对服装造型起到一定的作用。其种类以无纺布、梭织品、针织品为底布居多,粘合衬的使用要根据服装面料和部位进行选择,并要准确掌握胶着的时间、温度和压力,这样才能达到较好的效果。梭织服装加工中,缝线按一定规律相互串套联结配置于衣片上形成牢固而美观的线迹。线迹可基本概括为以下四种类型: 1 链式线迹链式线迹是由一根或二根缝线串

7、套联结而成。单根缝线的称单线链缝。其优点是单位长度内用线量少,缺点是当链线断裂时会发生边锁脱散。双根缝线的线迹称为双线链缝,是由一根针线和钩子线互相串套而成,其弹性和强力都较锁式线迹为好,同时又不易脱散。单线链式线迹常用于上衣下摆、裤口缲缝、西服上衣的扎驳头等。双线链式线迹常用于缝边、省缝的缝合,裤子的后缝和侧缝,松紧带等受拉伸较多,受力较强的部位。 2 锁式线迹亦称穿梭缝迹线,由二根缝线交叉联接于缝料中,缝料的两端呈相同的外形,其拉伸性、弹性较差,但上下缝合较紧密。直线形锁式线迹是最常见的缝合用线迹,由于用线量较少,拉伸性较差,常用于两片缝料的缝合。如缝边、省缝、装袋等。 3 包缝线迹是由若

8、干根缝线相互循环串套在缝料边缘的线迹。根据组成线迹的缝线多少而称呼其名(单线包缝、双线包缝六缝包缝)。其特点是能使缝料的边缘被包住,起到防止面料边缘脱散的作用。当缝迹受拉伸时,面线、底线之间可以有一定程度的相互转移,因而缝迹的弹性较好,故被广泛用于机织物的包边。三线包缝和四线包缝为最常用的机织制品服装的包边。五线包缝和六线包缝又称为“复合线迹”,由一个双线包缝同三线包缝或四线包缝线迹组合而成。其最大特点是强力大,可同时进行合缝和包缝,从而提高缝迹的密度和缝制的生产效率。 4 绷缝线迹由两根以上针线和一根弯钩线相互穿套而成,有时在正面加上一根或二根装饰线。绷缝线迹的特点是强力大,拉伸性好,缝迹平

9、整,在某些场合(如拼接缝)也可起到防止织物边缘脱散的作用。 基本缝合的形式如图113所示,除了基本缝制外,根据款式工艺要求还有抽褶、贴布绣等加工方式。梭织服装缝制中针、线以及针迹密度的选择,都应考虑到服装面料质地及工艺的要求。 缝针可用“型和号”加以分类,根据形状,缝针可分为S、J、B、U、Y型,对应不同的面料,分别采用适宜的针型。 我国使用的缝针的粗细以号数来区别,粗细程度随着号数的增加而越来越粗,服装加工中使用的缝针号型一般从5号16号,不同的服装面料采用不同粗细的缝针,见表12。 表12各类质地面料的标准缝针 缝纫机针(号别)面料 5号电力纺、贡缎 78号 电力纺、贡缎、双绉 910号薄

10、丝织品、贡缎、双绉、乔其纱、巴厘纱1112号 薄漂布、宽幅布、全毛薄纺织品 1314号 宽幅纺织品、纯毛织品、一般纺织品 16号 一般厚纺织品(外衣等)、防水布缝线的选择原则上应与服装面料同质地、同色彩(特别用于装饰设计的除外)。缝线一般包括丝线、棉线、棉涤纶线、涤纶线等。在选择缝线时还应注意缝线的质量,例如色牢度、缩水率、牢度租强度等等。各类质地面料应采用的标准缝线见表13。表13各类质地面料的标准缝线 面料的质地 缝线丝绸、毛、丝合成纤维、毛合成纤维、以丝和毛为主的混纺交织布 丝线、涤纶线 棉、棉合成纤维、以棉为主的混纺交织布棉线、棉涤纶线上述质地以外的面料涤纶线、棉涤纶线针迹密度是指针脚

11、的疏密程度,以露在布料表面3cm内的缝合数来判断,也可用3cm布料内针孔数来表示。梭织服装加工中标准的针迹密度见表14。 表14针迹密度 缝合方式的类别运针数直线缝锁缝(外衣)1315针 直线缝锁缝(中衣)1517针 联锁缝1213针 包缝1314针 包缝锁边8针 手工缭缝(翻边缭里边)34针 手工缭缝(缭明缝)79针服装的缝制整体上要求规整美观,不能出现不对称、扭歪、漏缝、错缝等现象。条格面料在缝制中要注意拼接处图案的顺连,条格左右对称,见表15及图114。缝线要求均匀顺直,弧线处圆润顺滑;服装表面切线处平服无皱痕、小折;缝线状态良好,无断线、浮线、抽线等情况;重要部位例如领尖不得接线。 表

12、15条格面料对格对条要求 部位位置 对花 前身上下、左右图案对称、相合A2后身左右图案对称、相合A3 外套 左右图案均等、相合 A4 衣衣袖袖口 男士服装的袖和前身图案也应相合A5女衬衫衣袋袋盖与大身图案相合A6男衬衫侧(腋)部侧部图案应吻合 A7 搭门搭门左右图案均等、相合B1 西裤 臀部左右图案均等、相合B2侧缝侧缝部图案相合B3裙子类左右图案相合C1六、锁眼钉扣的工艺要求服装中的锁眼和钉扣通常由机器加工而成,扣眼根据其形状分为平型和眼型孔两种,俗称为睡孔和鸽眼孔。 睡孔(见图115)普遍用于衬衣、裙、裤等薄型衣料的产品上。鸽眼孔(见图116和图117)多用于上衣、西装等厚型面料的外衣类上

13、。锁眼应注意以下几点:(1)扣眼位置是否正确。(2)扣眼大小与钮扣大小及厚度是否配套。(3)扣眼开口是否切好。(4)有伸缩性(弹性)或非常薄的衣料,要考虑使用锁眼孔时在里层加布补强。钮扣的缝制应与扣眼的位置相对应,否则会因扣位不准造成服装的扭曲和歪斜。钉扣时还应注意钉扣线的用量和强度是否足以防止钮扣脱落,厚型面料服装上钉扣绕线数是否充足。七、整烫的工艺要求人们常用“三分缝制七分整烫”来强调整烫是服装加工中的一个重要的工序。整烫的主要作用有三点(1)通过喷雾、熨烫去掉衣料皱痕,平服折缝。 (2)经过热定型处理使服装外型平整,褶裥、线条挺直。 (3)利用“归”与“拔”熨烫技巧适当改变纤维的张缩度与

14、织物经纬组织的密度和方向,塑造服装的立体造型,以适应人体体型与活动状态的要求,使服装达到外形美观穿着舒适的目的。 影响织物整烫的四个基本要素是:温度、湿度、压力和时间。其中熨烫温度是影响熨烫效果的主要因素。掌握好各种织物的熨烫温度是整理成衣的关键问题。熨烫温度过低达不到熨烫效果;熨烫温度过高则会把衣服熨坏造成损失。 各种纤维的熨烫温度,还要受到接触时间、移动速度、熨烫压力、有无垫布、垫布厚度及水分有无种种因素的影响。表16是各种纤维熨烫时的参考温度。 表16各种纤维的熨烫温度 名称垫湿布熨烫垫干布熨烫直接熨烫 温度()方法0羊毛200250185200160180 棉220240 195220175195 麻220250205220185205 丝200230190200164185 涤纶195220 185190 150170 锦纶6190220160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