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信息及其特征》教案设计+罗晓波.doc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542602783 上传时间:2024-02-18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4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1.1 信息及其特征》教案设计+罗晓波.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1.1 信息及其特征》教案设计+罗晓波.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1.1 信息及其特征》教案设计+罗晓波.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1.1 信息及其特征》教案设计+罗晓波.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1 信息及其特征》教案设计+罗晓波.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1 信息及其特征》教案设计+罗晓波.doc(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1 信息及其特征 梅河口市实验高中 罗晓波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这节课的学习,让学生对信息的含义与特征的了解,更加全面一些、深刻一些。具体地说,列举一个常见的包含信息的实例,学生就能够判断它是不是信息,并说出它具有哪些基本的特征。2.过程与方法:这一节课的教学,要体现过程与方法比知识本身更加重要的教学思想。教师可以不在乎学生是否准确地记住了信息的定义与信息的各个基本特征。而在乎锤炼学生通过日常实例来进行分析与归纳的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是一堂侧重于学生体验式学习与主动思考的课例。要能够引导学生对当今社会中信息的重要性有充分的认识与新的感悟。二、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本节课的教学

2、重点是要通过足够量的例子,引导学生自主分析,最后展现全班同学的集体智慧,能够获得关于信息的概念。当然,这个现场动态生成的概念、离信息的精确定义还有多远?公允性有多大?则是本课的难点。三、教师教法: 事例 学生学法: 讨论 分析归纳四、教学过程 同学们,有谁能说出刚才响起的优美的铃声给我们传递了一个什么信息吗?学生回答:“要上课了。”不错,我们生活在一个信息社会,我们身边到处是信息,只要你留意一下,就会发现很多信息,比如:教师的板书,我们每天收看的天气预报、新闻联播,十字街口的红绿灯等等,今天我们就进行有关信息的学习,信息与信息的特征。 信息无处不在,无时不在,翻开我们的课本,里面记录了各种信息

3、;打开电视,电视台向我们发送了各种信息;古时候的烽火狼烟、飞鸽传信、快马传书,现在的电话、传真、网络。这些全都为我们传送了信息。信息的概念:香农:“用来消除不确定性的东西”指的是有新内容或新知识的消息。维 纳:“信息就是信息,不是物质,也不是能量”,它是区别于物质与能量的第三类资源。钟义信:“事物运动的状态和方式,也就是事物内部结构和外部联系的状态和方式”。其 他:。信息在社会活动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引起了人们的高度重视。那么,信息具有哪些特征呢?对人类活动又产生了何种影响呢?资料1:“朝鲜战争与兰德咨询公司故事。朝鲜战争前,兰德公司向美国国防部推销一份秘密报告,其主题词只有7个字,要价150

4、万美元。美国国防部认为是敲诈,不予理睬,结果”在错误的时间,在错误的地点,与错误的敌人进行了一场错误的战争“。战争结束之后,国防部才想起那份报告,要来一看,追悔莫急。资料2:李明很喜欢下象棋。一天,他在网站上看到一则有关“象棋比赛”的通知,可赛事早已结束了。他后悔没有及时上网知道这个消息!1、传递性信息的传递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例如,通过书籍报刊,我们可以了解到他人的思想和学习经验;借助广播、电视和网络等媒体,我们可以了解发生在世界各地的许多事情。2、依附性和可处理性案例1:通知一:我校高一年级将举行一场作文比赛,请准备参加的同学将自己写好的文章用A4纸打印出来,参加学校的作文比赛。“用A

5、4纸打印出来”,这是因为信息具有依附性,必须依附在一定的载体上进行传播和使用。我们所讲的古时候的烽火狼烟、飞鸽传书都是利用载体进行信息的传输,狼烟和书信是信息的载体,狼烟传输了敌军入侵的信息,书信传递的是写信人想要传递的信息;上课的铃声也是信息的载体,它传递了一个上课时间到的信息。 信息不能独立存在,需要依附于一定的载体; 同一个信息可以依附于不同的媒体; 载体形式多样。3、共享性案例2:通知二:本次作文比赛的获奖作品将发布在学校网站上,请同学们登录学校网站进行浏览学习。由此我们可以得出信息可以共享的特性,我们可以通过各种途径进行信息的共享,如广播电视、网络等等。4、价值及价值相对性如街口的信

6、号灯对色盲患者是没有价值的无用信息,然而对我们正常人却至关重要。人行道上的盲道对正常人毫无用处,对盲人却起着导行的重要作用。信息对于不同的人,具有不同的价值,它与个人的能力、修养、阅历等有重要的关系。案例3:三国演义中的失街亭。马谡、王平二人兵到街亭,看了地势,马谡笑曰:“丞相何故多心也?量此山僻之处,魏兵如何敢来!”王平曰:“虽然魏兵不敢来,可就此五路总口下寨;令军士伐木为栅,以图久计。”谡曰:“当道岂是下寨之地?此处侧边一山,四面皆不相连,且树木极广,此乃天赐之险也,可就山上屯军。”平曰:“参军差矣。若屯兵当道,筑起城垣,贼兵总有十万,不能偷过;今若弃此要路,屯兵于山上,倘魏兵骤至,四面围

7、定,将何策保之?”谡大笑曰:“汝真女子之见!兵法云:凭高视下,势如劈竹。若魏兵到来,吾教他片甲不回!”平曰:“吾累随丞相经阵,每到之处,丞相尽意指教。今观此山,乃绝地也:若魏兵断我汲水之道,军士不战自乱矣。”谡曰:“汝莫乱道!孙子云:置之死地而后生。若魏兵绝我汲水之道,蜀兵岂不死战?以一可当百也。吾素读兵书,丞相诸事尚问于我,汝奈何相阻耶!”结果街亭、柳城被司马懿所夺,蜀军被魏扼住汉中咽喉。在街亭,同样的地形,王平、马谡二人的军事主张却如此大相径庭,我们可以预测,如果当时马谡采纳了王平的建议,那么结局就会大不相同。由这个故事我们可以得出,相同的信息于不同的人会产生不同的效果和结局。这就是信息价

8、值的相对性。5、时效性我们讲过,信息是具有价值的,但是信息的价值又会随时间的推移而改变甚至消失。案例4:8月5日,天气炎热,李先生顺手拿起一张报纸浏览,看到一条信息“今明两天到国美电器购买空调一台,即获300元现金券。”于是,李先生便前往国美商场,却被告知他不能享受优惠,李先生不解,找出报纸一看,发现报纸是8月1日的,此信息已是过时的信息。由此案例我们可以得出信息具有时效性。6、真伪性案例5:三国演义中的空城计,在失街亭以后,诸葛亮接飞马报到,说:“司马懿引大军十五万,望西城蜂拥而来!”这时孔明身边别无大将,只有一班文官,城中只剩二千五百军。众官听得这个消息,尽皆失色。孔明登城望之,果然尘土冲

9、天,魏兵分两路望西城县杀来。孔明传令,教“将旌旗尽皆隐匿;诸军各守城铺,如有妄行出入,及高言大语者,斩之!大开四门,每一门用二十军士,扮作百姓,洒扫街道。如魏兵到时,不可擅动,吾自有计。”孔明乃披鹤氅,戴纶巾,引二小童携琴一张,于城上敌楼前,凭栏而坐,焚香操琴。却说司马懿前军哨到城下,见了如此模样,皆不敢进,急报与司马懿。懿笑而不信,遂止住三军,自飞马远远望之。果见孔明坐于城楼之上,笑容可掬,焚香操琴。左有一童子,手捧宝剑;右有一童子,手执麈尾。城门内外,有二十余百姓,低头洒扫,傍若无人,懿看毕大疑,便到中军,教后军作前军,前军作后军,望北山路而退。诸葛亮用“空城计”吓退司马懿十五万大军,这一

10、案例告诉我们,信息具有真伪性。五、探究:请分析如下几个实例分别反映了信息的什么特性1、 孙膑的“减灶退敌”2、找路时,旧的地图往往误事3、 我国“神州6号”航天飞机顺利升空这件事已人人皆知六、课后思考:搜集身边的、生活中的常见问题,了解人们是如何利用信息为生活、生产服务的。1、学校门口的交通安全问题2、附近饭店分布情况3、超市里货物摆放与消费增长的关系五、教学反思要让高一年级的学生举一些实例,并说明这些实例就是信息的例子,这是绝大多数学生都可以做得到的。如果要给信息下一个准确的定义,就非常困难了。别说是学生,就是大师级别的人物,也是困难的。至于信息的特征,学生也是知道一些的,但一定是不全面的、描述上的用词也是不准确、不精当的。这就是事实上的“学情”。如果教师直接讲授,学生会觉得枯燥、表现为厌倦。即使教师讲授得再精彩,也只是教师的精彩而已。第 1 页 共 4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