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硫仑样反应ICD―10编码探讨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542599707 上传时间:2022-09-11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双硫仑样反应ICD―10编码探讨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双硫仑样反应ICD―10编码探讨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双硫仑样反应ICD―10编码探讨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双硫仑样反应ICD―10编码探讨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双硫仑样反应ICD―10编码探讨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双硫仑样反应ICD―10编码探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双硫仑样反应ICD―10编码探讨(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双硫仑样反应ICD10编码探讨 摘要:目的 总结双硫仑样反应ICD-10编码的要点。方法 介绍双硫仑的药理作用及双硫仑样反应的发病机制,分析不同原因引起的双硫仑样反应ICD-10编码的方法。结果 双硫仑中毒T50.6,抗生素或双硫仑与酒精联用T52.8。结论 掌握ICD-10的查找方法,理解双硫仑样反应相关知识,仔细阅读分析病案,是正确编码双硫仑样反应的关键。 关键词:双硫仑样反应;双硫仑;乙醇;ICD-10编码 双硫仑被人体微量吸收后,可引起面部潮红、头痛、腹痛、出汗、心悸、呼吸困难等症状,称为双硫仑样反应。症状在饮酒后更加明显,因此,双硫仑也被开发成戒酒药,又称戒酒硫,可使嗜酒者厌恶酒精以

2、戒除酒瘾。 应用某些抗菌药物后饮用含酒精的饮品,同样可以发生双硫仑样反应,表现为面部潮红、眼结膜充血、视觉模糊、头晕,恶心、呕吐、出汗、口干、胸痛、心肌梗塞、急性心衰、呼吸困难、急性肝损伤、惊厥等症状。 双硫仑样反应的病例并不少见。单纯服用双硫仑引起的毒性效应和抗生素或双硫仑与酒精联用引起的双硫仑样反应虽然症状相似,临床诊断相同,但病因与致病机制不同,因此ICD编码并不相同,如果不充分了解其发病机制,极易造成编码错误。 1 双硫仑样反应的作用机制 1.1乙醇进入体内后,先在肝脏内经乙醇脱氢酶作用转化为乙醛,乙醛再经乙醛脱氢酶作用转化为乙酸,乙酸进入枸椽酸循环,最后转变为水和二氧化碳排出体外。

3、1.2 双硫仑在与乙醇联用时可抑制肝脏中的乙醛脱氢酶,使乙醇在体内氧化为乙醛后,不能氧化为乙酸,致使乙醛在体内蓄积。乙醛是毒性物质,当体内乙醛浓度升高时,可与体内一些蛋白质、磷脂、核酸等呈共价键结合,破坏这些物质失活,从而引起机体的多种不适,严重者可出现休克、昏迷,此即双硫仑样反应。 1.3某些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化学结构中含有甲硫四氮唑侧链,其与辅酶竞争乙酰脱氢酶的活性中心,抑制了肝细胞线粒体内乙醛脱氢酶的活性,使乙醛产生后不能进一步氧化代谢,从而导致体内乙醛聚集,出现双硫仑样反应。 引起双硫仑样反应最常见的头孢类抗生素是头孢哌酮,超过80%。其他抗菌药,如头孢匹胺、头孢孟多、拉氧头孢也可引起

4、双硫仑样反应。头孢曲松虽不含甲基四氮唑基团,但资料显示,应用该药期间饮酒或合用含酒精的药物也可引起双硫仑样反应1。 硝基咪唑类抗菌药物,如甲硝唑、替硝唑抑制肝脏线粒体的乙酰脱氢酶的活性,导致乙醛聚集,也能引起双硫仑样反应,是导致双硫仑样反应的第2位药物2。 其他抗菌药如呋喃唑酮(痢特灵)、氯霉素、酮康唑、灰黄霉素等也能引起双硫仑样反应3。 2 双硫仑样反应的编码方法 2.1当患者因单纯服用双硫仑中毒就诊时,以双硫仑为主导词在药物和化学制剂索引表中查找:双硫仑戒酒硫 T50.6 核对第一卷无误,同时根据其实际情况附加损伤和中毒外因编码:因意外中毒:X44.- 因故意自害:X64.- 意图不确定的

5、中毒:Y14.- 治疗中的有害效应:Y57.3- 2.2 当患者使用相关抗生素同时饮酒而发生双硫仑样反应时,患者并未服用双硫仑,此时再以双硫仑作为主导词查找编码明显不妥,探究其反应的本质,是乙醛在体内聚集中毒,应以乙醛为主导词,在药物和化学制剂索引表中查找。 值得注意的是:当患者服用双硫仑同时饮酒而发生双硫仑反应时,虽然有双硫仑的用药史,但其反应本质仍然是乙醛在体内聚集中毒,而非双硫仑这种药物本身引起的毒性效应,此时还是要以乙醛为主导词,在药物和化学制剂索引表中查找分类: 乙醛(蒸汽) T52.8 核对第一卷为其它有机溶剂的毒性效应,结果正确。同时还根据其实际情况附加损伤和中毒外因编码: 因意

6、外中毒:X46.- 因故意自害:X66.- 意图不确定的中毒:Y16.- 3讨论 单纯服用双硫仑和双硫仑或药物与酒精联用引起的双硫仑样反应,尽管症状相似,诊断相同,但病因与发病机制不同,编码时如果笼统地以双硫仑作为主导词,则不能真实反应疾病本质。因此,编码员一定要仔细阅读分析病案,提高编码员分析疾病病因与致病机制的能力,才能正确选择主导词查找索引表,准确进行编码4。 在国际疾病分类中,分类轴心是疾病的病因、部位、临床表现和病理。某些疾病虽然症状、诊断名称,甚至处理方法都近似或相同,但不同病因的疾病必须按照不同的分类轴心进行编码。在疾病和有关健康问题的国际统计分类第三卷第三部分药物和化学制剂索引

7、中,引起反应的物质是损伤、中毒和外因的某些其他后果(即S00-T99)的唯一分类轴心。编码员只有认真阅读病案,按照轴心确定正确的主导词,才能正确分类,提高编码的准确性,保证病案数据的真实可靠,体现卫生信息的利用价值。 参考文献: 1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临床用药须知M,第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637. 2刘世学,战祥芬.药物致双硫仑样反应116例分析J.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2009,9(3):233-234. 3张爱知,马伴吟.实用药物手册M,第5版,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318. 4赵小佳,黄碧波,李建军.2475份病案首页中主要诊断选择错误分析及对策J.中国病案,2013,9:14-15. 编辑/许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