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B级考试理论知识

上传人:pu****.1 文档编号:542589517 上传时间:2022-12-27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26.8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书法B级考试理论知识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书法B级考试理论知识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书法B级考试理论知识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书法B级考试理论知识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书法B级考试理论知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书法B级考试理论知识(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书法B级考试理论知识:1. 殷商时期刻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被称为甲骨文2. “瘦金体”的创造者是宋徽宗3. 钟繇是著名的书法家,他生活的时代是汉代4. 传世小楷名作黄庭经的作者是王羲之5. “初唐四家”除了虞世南、褚遂良、薛稷之外,还有一位是欧阳询6. 被称为天下第二行书的是颜真卿祭侄稿7. 祝允明、文徵明、陈淳、王宠在书法史上被称为吴门四家8. 董其昌的书法风格是淡雅9. 下面有一个碑不属于汉隶峄山碑10. 下面有一个帖不属于乾隆皇帝“三希堂”的三希之一.王羲之兰亭序8、篆刻是我国特有的一门传统艺术,俗称“刻印章”,在小小的印面上表现出艺术独特的美感。印章最初是作为一种“凭证信物”出现的,

2、商周时代就已存在了。从篆刻艺术史的角度来讲,我们把秦代以前的印章称为古玺,秦代开始分为玉印、溪印、印、章印等。9、苏东坡(苏轼)代表作行书寒食帖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黄庭坚以草书成就最高,代表作李白忆旧游诗卷、诸上座帖,行楷代表作婴香方;米芾,人称“米南宫”,行书研山铭帖、苕溪诗帖名著天下;蔡襄楷书有茶录、荔枝谱两碑,墨迹有谢赐御书诗表。宋徽宗赵佶的书法占画瘦劲,体态舒展,世为誉为“瘦金书体。5、何为“转折”。线条与线条的衔接、搭配关系,一种面积的存在。不同线型、不同字形之间在间隔上的衔接7、书法源于汉字,书法是汉定的书写艺术。汉字起源的四种说法:“结绳“说、”八卦“说、“图画”说、“书契”

3、说。8、篆书是最早的一种书体,其笔法比其他书体简单,一般分为甲骨文、金文、小篆三大类。大篆是甲骨文、金文、籀文、六国文字的统称。小篆的代表作苍颉篇、爰历篇等。9、赵孟烦楷书人称“赵体”,其代表作有胆巴碑、归去来兮辞,小楷有汲黯传,行书有行书千字文;鲜于枢行草书秋兴诗册、进学解名世。4、简述小篆的艺术特点与代表作。从整体来看,小篆确立了长方形的结体法和圆起圆收的运笔法。其造形虽还保持有一定的象形文字特征,但已注重强调笔画的均匀分布,强调在对称中的变化,已具有图案式的装饰美。在运笔上,藏起藏落,逆锋入笔,提转运行,转角处均呈弧形,整体见方,行笔却圆,寓圆于方而无外拓的笔锋,只有横、竖、弧,而无撇、

4、捺,但笔势变化灵动,因而在肃整庄严之中又见挺拔劲秀之姿。李斯作苍颉篇,赵高作爰历篇,胡毋作博学篇。5、何为“蚕头雁尾”。是对隶书横画起笔、横波收笔的形象说法,指隶书长画起笔,回锋饱满,形如蚕头,横波收笔,顿笔斜提出锋,状如雁尾。7、笔法是指用笔的方法,笔法包括执笔法和运笔法。五字执笔法:撅、押、钩、格、抵。执笔要做到:、。书写的姿势要做到:、。8、隶书是汉朝普及的字体,称汉隶,世称。包括秦隶、汉隶、汉简、清隶四类。隶书的代表作:张迁碑、西狭颂、鲜于璜碑、衡方碑、封龙山刻石、鲁峻碑、曹全碑等。4、简述隶书的发展、艺术特点与代表作。隶书也叫“隶字”、“古书”。是在篆书基础上,为适应书写便捷的需要产

5、生的字体。就小篆加以简化,又把小篆匀圆的线条变成平直方正的笔画,便于书写。分“秦隶”(也叫“古隶”)和“汉隶”(也叫“今隶”),隶书的出现,是古代文字与书法的一大变革。隶书是汉字中常见的一种庄重的字体,书写效果略微宽扁,横画长而直画短,讲究“蚕头燕尾”、“一波三折”。它起源于秦朝,在东汉时期达到顶峰,书法界有“汉隶唐楷”之称。也有说法称隶书起源于战国时期。隶书用笔首先应主意到隶字的基本书写特点,这些特点一般归纳为:字形扁方,左右伸展;左波右磔,蚕头燕尾;曲折方园,点画分明;提顿结合,粗细兼备。去繁就简,字形变圆为方,笔划改曲为直。改连笔为断笔,从线条向笔划,更便于书写,这种书体流行于徒隶(下层

6、办公文的小官)之中,故称为隶书。到汉代这种书体开始盛于起来,成为主要书体.隶书的出现是汉字演变史上的一个转折点,奠定了楷书的基础.隶书结体扁平、工整、精巧。到东汉时,撇、捺等点画美化为向上挑起,轻重顿挫富有变化。增强了书法造型艺术的美观,风格也趋多样化,艺术欣赏的价值大大提高.代表作:张迁碑、西狭颂、鲜于璜碑、衡方碑、封龙山刻石、鲁峻碑等。5、何为“一波三折”。书法术语。指写捺画时,起笔要束得紧,颈部要提得起,捺脚处要铺毫饱满,拓得开,如此一笔之中有三个转折笔势;后泛指在书写点画时,行笔中笔势起伏,含委婉意。7、章法指安排作品中的字与字、行与行之间呼应、照顾。8、晋代书家王羲之是中国书法史上影

7、响最大的书家,他的代表作:号称“天下第一行书”的,兰亭集序、草书有初目贴、小楷有黄庭经。人称“书圣”。同时他与魏钟繇被尊为钟王。9、祝允明代表作有江海歼渠记;文征明有小楷赤壁赋;王宠有楷书半岩潘君七帙序并辞4、简述行书的艺术特点与代表书家、代表作。行书的艺术特点有1点画以露锋入纸的写法居多;2以欤侧代替平整;3以简省的笔画代替繁复的点画;4以勾、挑、牵丝来加强点画的呼应;5以圆转代替方折。行书代表作中最著名的是东晋书法家王羲之的兰亭序,唐颜真卿所书祭侄稿,苏轼的黄州寒食帖,行楷中著名的代表作品是唐代李邕的麓山寺碑,宋代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元代的赵孟81、鲜于枢、康里峨,明代的祝允明、文徵

8、明、董其昌、王铎,清代的刘墉、何绍基等5、何为“屋漏痕”。草书的一种笔法。谓行笔须藏锋。比喻横直划力匀而藏锋的用笔方法及艺术效果。行笔时不可一泻无余,笔管要一起一倒,笔锋时左时右,顿挫运行,犹如屋漏的水滴沿泥墙缓缓淌下,蜿蜒下注,形成鼓起的半圆型线条,笔画圆活、沉实、饱满,具有立体感、厚重感和流动感。8、八种病笔:鹤膝、钉头、竹节、鼠尾、蜂腰、蟹爪、折木、柴担。9、王献之其墨迹有淳化阁帖,小楷有洛神赋,。910、清代书家以金农、郑燮为首,金农善隶书,人称漆书,郑燮,号板桥,书法锐意革新,自评所书为六分半书。4、简述草书的艺术特点与代表书家、代表作品。1、有着恢宏的气势;2、有着与音乐一样的节奏

9、和激情;3、书有着绘画一样的构图。唐朝张旭千文断碑、古诗四道,怀素僧自叙帖等等。5、何为“无垂不缩、无往不收”。无垂不缩,无往不收。”是一条具体的用笔方法。它首先是由宋代大书法家米芾提出来的。原意指写竖笔和横笔时的用笔方法。“无垂不缩”指写竖画时,笔画末端都要“缩”笔,即“回锋”收笔。不仅垂露竖如此,也包括悬针竖。悬针竖虽露锋出笔,但在提笔收锋时,也要有一个向上空回动作,以保持空回之势。使其笔锋虽露而笔力却不浮;“无往不收”指写横画时,在笔画末端要有一个向左“回锋”收笔的动作,使起笔、收笔得以前后呼应。使得笔画圆润、有力。这条用笔方法同样适用于汉字所有的点画。特别是对于像撇、捺、挑等露锋出笔的

10、点画,也应保持空回之势。这样能使写出来的点画更加稳健、厚实。7、书体演变的基本脉络:商代的甲骨文。西周、东周(春秋、战国)的篆书(金文与其它包括石刻、墨书等同时代文字的总称)。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产生了小篆。产生于战国,兴盛于汉。8、智永和尚的代表作千字文。9、著名的碑学理论家及作品有阮元作的两浙金石志、山左金石志;包世臣的艺舟双辑;康有为书有大同书。10、任颐的代表作群仙祝寿图、吴昌硕的代表作岁朝清供图、黄宾虹的代表作:黄山画家源流考、刘海粟的代表作海粟油画、潘天寿的代表作山居图、张大千的代表作:爱痕湖。4、解释“题跋”。写在书籍,碑帖,字画等前面的文字叫做题,写在后面的,叫做跋,总称题跋。5、

11、何为“六书”六书指象形、指事、形声、会意、转注、假借。汉代学者把汉字的构成和使用方式归纳成六种类型,总称六书。六书说是最早的关于汉字构造的系统理论。六书是后来的人把汉字分析而归纳出来的系统。然而,有了六书系统以后,人们再造新字时,都以该系统为依据。9、楷书从字形上可分大楷、中楷、小楷,从风格上可分为南朝碑与北朝碑。魏碑是南北朝碑板的泛称,范本大代华岳庙碑、王神虎造像记、朱雄造像记、孙12恪墓铭、泰山金刚经等。唐楷法度谨严,典雅端庄。唐代楷书大家为、诸家。是晋朝时期的楷书。如仲繇的、王羲之的、王献之的等,古雅质朴、势巧形密、风神疏朗。10、初唐四家是指欧阳询、虞世南、褚遂良、薛稷、他们的代表作:

12、欧阳询九成宫醴泉铭;虞世南孔子庙堂碑;褚遂良信行禅师碑;薛稷慈恩寺圣教序。欧阳询的书法结构奇特人称“欧体”11、欧阳询、颜真卿、松公权、赵孟烦为中国楷书四大家。1、简述书法及其艺术特征。书法是以线组合文字的艺术形式,它主要通过用笔用墨、结构章法、线条组合等方式进行造型和表现主体的审美情操。书法艺术的基本特征是:(1)线条与组合;(2)具象与抽象;(3)情感与象征。4、何为“九宫”。“九宫格”是我国书法史上临帖写仿的一种界格,又叫“九方格”,即在纸上画出若干大方框,再于每个方框内分出九个小方格,以便对照法帖范字的笔画部位进行练字。5、何为“一波三折”。指写字的笔法曲折多变现比喻文章的结构起伏曲折

13、。6、书法最重要的工具就是笔、墨、纸、砚,所以称“文房四宝”,根据它们的出产地,又称毛颖、陈玄、陶乱、褚先生。我国毛笔产地很多,依产地和制作工艺不同,大致分为湖笔和湘笔两个流派。浙江、江苏、上海、安徽以至北京所产均属湖笔系列;江西以南大体上属湘笔系列。笔按原料分为羊毫、兼毫、紫毫和狼毫几种;按长短之分为:长锋、中锋、短锋、斗笔。好笔的特征:尖、齐、圆、健此为笔的“四德”。7、行书是介于楷书与草书之间的书体,近于楷者称行楷,近于草者称行草。最著名的有王羲之父子、李邕、张旭、杨凝式、黄庭坚、苏轼、米芾、赵孟顺、文征明、董其吕等。号称天下第一行书的兰亭序,是行书的典范。颜真卿的祭侄文稿号称天下第二行

14、书,苏东坡的黄州寒食诗帖号称天下第三行书。8、颜真卿,是中国古代继王羲之以来最杰出的书家,人称“颜体”。楷书代表作有多宝塔碑、麻姑仙坛记、大唐中兴颂等,行书祭侄文稿有“天下第二行书”之称。柳公权,人称“柳体”,代表作蒙诏帖、王献之送梨帖跋。柳公权取法颜真卿,然稍瘦挺一些,帮称。9、书籍、书画、碑拓前后的文字,前面的称为题,后面的称为跋。也统称书、画和书籍的题辞为题跋。2、何为“永字八法”。永字八法,是中国书法用笔法则。以“永”字八笔顺序为例,阐述正楷笔势的方法:点为侧,侧锋峻落,铺毫行笔,势足收锋;横为勒,逆锋落纸,缓去急回,不可顺锋平过;直笔为努,不宜过直,太挺直则木僵无力,而须直中见曲势;钩为超(ti),驻锋提笔,使力集于笔尖;仰横为策,起笔同直划,得力在划末;长撇为掠。起笔同直划,14出锋稍肥,力要送到;短撇为啄,落笔左出,快而峻利;捺笔为磔,逆锋轻落,折锋铺毫缓行,收锋重在含蓄。相传为隋代智永或东晋王羲之或唐代张旭所创,因其为写楷书的基本法则,后人又有将八法引为书法的代称。、书法是运用毛笔书写汉字,以点线的书写构筑意境,从而表达作者情感的艺术形式。它包括用笔、结字、章法等方面。7、墨的产地以安徽古徽州地区最为有名,墨的种类很多,大抵分为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市场营销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