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诗有三个特点.doc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542585296 上传时间:2023-01-12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散文诗有三个特点.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散文诗有三个特点.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散文诗有三个特点.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散文诗有三个特点.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散文诗有三个特点.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散文诗有三个特点.doc(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散文诗有三个特点散文诗有三个特点:1,篇幅短小;2,具有浓郁的诗意;3,形象生动又蕴涵哲理。由此看来,这是一种短小精悍,自由灵活,便于描绘,长于抒情,具有浓郁诗情画意的文体。那家伦先生认为:散文诗不象一般新诗那样有较严的格律(?),它不分行、不压韵,可既然是诗,必须具备诗的最主要的基质:感情必须强烈,想象必须丰富,意境必须和谐。二、散文诗特征:茅盾先生认为,散文诗是“散文型的诗”。散文诗舍弃了诗和散文的一些拖累,汲取了两者的优点而发展起来、丰富起来,独立于散文和诗之外,兼有散文和诗的最佳美学特点。散文诗的美学特点:通过意绪、情感、境界,来形象地、独特地传达和塑造,以揭示深刻的思想和时代感,这就

2、是所谓的诗意和诗意美。散文诗能够灵活自如地、创造性地运用语言,并具有丰富的音乐感、节奏感,这便是所谓的散文美。三、散文诗的分类:1,接近散文的散文诗,如叙事体、报告体、情节体、寓言体。2,接近诗歌的散文诗,主要是抒情的散文诗。四、散文诗的表现手法和技巧。1,通感:把视觉、听觉、味觉、触觉以及心理感受互相沟通起来描绘事物。2,象征:借助某种具体事物来体现某种抽象的思维及情感。这是最主要的表现手法,这当然必须以基本手法为基础,如结构、选材、立意、描写、议论、抒情和修辞等等。散文诗的选材范围十分广阔,大至宇宙小至尘砂,人物、动物、植物凡大千世界所具有的一切都可以抒写。散文诗的写法非常灵活,可以记叙描

3、写,可以直抒胸怀,可以议论风生;可以如童话,如寓言,如散文,如诗歌,如格言可以使人尽情发挥。散文诗的语言十分精练,要求以简洁、准确、生动的文字,抓住事物的特点、本质、内涵,进行叙述、描写、抒情和议论。散文诗注重联想,常常用象征和通感的手法,表达思想情感,使文章蕴涵哲理,充满深情,给人以启发和感染;散文诗要求创造优美的意境,通过具体生动的形象,使人如临其境,拨动心弦。五,例举说明:柯蓝的海上的灯光通过形象,蕴涵生活哲理,启示人们要具有谦逊、勇敢、忠实、坚定的品质。海上的浮标灯,很谦逊地站在最远的地方,第一个迎接凶险的风浪。海上的浮标灯,永远沉默地埋头工作,日夜不停地指示方向。天色愈暗,浮标灯的灯

4、光愈亮。要是谁能够象浮标灯,他将会有一颗不灭的心!鲁迅的螃蟹近似于寓言,抓住螃蟹蜕壳时的特定险境,通过形象的描述、尖锐的对话,揭露了社会的黑暗、人心的险恶,具有深刻的社会意义。沈尹默的三弦以简略的笔法描述了中午一个人弹三弦的情景,没有一句议论,但却创造了一种极为凄凉的意境,曲折地反映了上个世纪三十年代劳动人民的苦难。李耕的足迹并不去描写第一个脚印,也不去描写留下第一个脚印的人,而是通过一连串的猜想,最后揭示“造桥的人,是北上的红军”。从昭示人们要饮水思源,不断奋进。刘湛秋的蚕上山了,描绘了养蚕中的一个劳动场景,表现劳动者的辛劳与喜悦,展现了他们的精神风貌,充满着作者的热情和生活的情趣。李昆纯的

5、雪地上,有一滩雪抓住一个特写镜头,用四五句话,便揭示了生态环境保护的大问题,结尾尤其感人,也是对危害鸟类、破坏生态环境者的愤怒鞭挞。樊发稼的英雄碑描绘了瞻仰人群的神态、行动、感情,没有空泛的议论,却深入地表现了人民的崇敬之情,显示了烈士献身的意义和价值。流沙河的草木篇犹如哲理诗,通过对形象极简练而又极本质的描述,揭示出生活的哲理,真可谓短小隽永、耐人寻味。羊翚的磨坊写于上个世纪的三四十年代,通过磨坊的衰败,来表现人们经受的长期苦难,非常深沉苍郁,十分感人。通过以上作品的阅读,我们可以更加清楚地认识到:1,散文诗形式非常灵活,便于我们叙事描写、抒情言理,表达我们的思想感情,易学、易用、易于提高。2,在进行散文诗创作时,必须善于抓住事物的特征,善于揭示事物的本质;这就要求我们平时必须善于观察、善于发现。3,散文诗的文句必须精练,语言必须准确生动,这就要求我们扎扎实实地练好文字运用的基本功。4,要富于想象,善于联想,灵活运用多种表达方式和表现手法,描绘形象,创造意境,这就需要我们多读勤练,切实提高写作水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