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部刮痧方法和反射区.doc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542582751 上传时间:2023-08-05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42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背部刮痧方法和反射区.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背部刮痧方法和反射区.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背部刮痧方法和反射区.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背部刮痧方法和反射区.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背部刮痧方法和反射区.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背部刮痧方法和反射区.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背部刮痧方法和反射区.doc(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本文出处美容护肤小常识背部按摩刮痧对身体有什么好处,作用于全身肌肉厚实部位,疏通经络,调整气血可滋润全身肌肤,能起到美容护肤的作用,祛病强身,延年益寿。通过刮痧除了有保健作用还有治病作用,刮痧主要有以下保健作用:(一)活血祛瘀(二)调整阴阳(三)舒筋通络(四)信息调整(五)排除毒素(六)行气活血刮痧后会进行适量的营养补充,以正气驱逐邪气,让身体处于最好的状态,不会造成依赖。既秉承传统刮痧的精粹,又加入科学的元素,所以称为营养刮痧。以下病症刮痧后能起收到良好的治疗效果:感冒、发烧、中暑、头痛、落枕、肩周炎单纯性背部刮痧的副作用也不容忽视:第一点,常年或经常性的单纯性的背部刮痧会使人体免疫力下降

2、,阴气加重, 背部为阳,经常单纯性刮背为泄,阳气外泄,阴气消长人会出现乏力,腹胀,心脏供血不足等症状,中医讲究“阴平而阳秘精神乃治”,而总刮阳经容易使人体免疫力下降。 第二点,背部刮痧,会使人体出现阴阳不平衡,总是做背部刮痧阳面上的垃圾经常清理, 刮痧可以起到清道夫的作用,而阴面上的毒素不容易排除,容易是人体阴盛阳衰,出现头晕,恶心,畏寒的症状。第三点,经常做背部刮痧,背部容易舒服,人体总是处于一种相对性,这样下肢、胸腹、上肢会出现不良反应,发生一些疾病。第四点,经常做背部刮痧,血糖、血压都会出现不平稳现象容易引起体虚。我们应该选择先进的第四代刮拭方法“全息平衡刮痧法”,阴阳全身调理。科学的排

3、毒解决亚健康,让我们真正体会到科学刮痧的优势,安全可靠无毒副作用。日式背部刮痧点穴按摩方法,刮痧美容手法一、 清洁、去角质、热敷 二、 抹精油、舒缓背部 双手掌压肩部(让客人深吸气),慢慢推至腰部(让客人深呼气),分至腰部收回后拉至肩部,分开两手臂收回。 三、 背部刮痧:美容师站至床头 1 以椎旁1.5寸至3寸之间从肩部刮痧至腰部,(刮痧不必强出痧) 2 随着肩胛骨边缘从肩部刮痧至腋下 3 点按肩中穴、魄户、膏肓) 4 点按风池,从风池刮至肩外侧 5 沿上刮手臂至手掌。 四、 背部按摩手法 (一)、单边按摩 1 单面拇指重叠以椎旁1.5寸从腰部推至颈部 2 双手掌成爬山状向上推至肩部 3 点穴

4、:手指点按肩井穴、肩中俞、天宗穴、肩髎穴、肩髃、肩贞穴 手掌揉按:肾俞,手肘点压:环跳穴 4 两拇指按压肩胛穴,后分开至两边 5 双手拇指分理肩胛骨 6 以三条线从腋下拉至手部,搓热手掌放松。 第一条:从腋下至手肘 第二条:以上臂内侧拉至手肘 第三条:以手肘内侧拉至手腋 7 顾客单手放置后腰部,美容师一手压住其手,另一只手向上搬动。 8 从腰部拉皮至肩部,随即手掌揉回腰部。 9 从腰部到腋下交替揉捏,并轻压背部至腰部 10 双手掌重叠按压背部 11 双手空心掌声轻叩背部 (二)、站至床头做整个背部按摩 1“8”字形拇指走按椎旁。 2大拇指从椎旁1.5寸,3寸分两条线从颈按至尾椎。 3用手掌交替

5、揉至肩部。 4握掌推椎旁两侧。 5握掌横放推椎旁两。 6双掌横拉肩部。 7两手交替拉至颈部,揉按风池,颈部,肩部。 8.背部舒缓。 背部刮痧按摩取穴表 魄户:第三胸椎棘突下突下旁开3寸, 膏肓:第四胸椎棘突下旁开3寸。 肩中俞:肩井穴后下1寸凹陷处, 天宗穴:肩胛骨中部凹陷处。 肩髎 ;肩峰后下1寸凹陷处, 肩髃:肩峰沿手臂下1寸处。 一、平衡营养(一)保健是加法(二)刮痧是减法(三)健康三步曲 刮痧是外排,排毒是内排(为何喝盐水?因为盐水的咸度高,大肠不吸收),调理是营养补充。二、什么是痧、结节、痧象、痧色 在例假中有刺痛的都是乳腺增生,我国80%的女性有,在其中80%的人有子宫肌瘤。子宫摘

6、除后,一年抵6年衰老。一般是严重缺铁。(一)痧:刮痧是使通透性紊乱的毛细血管破裂,排出瘀滞物,即出痧,促进血液循环。(二)结节:结节在是软组织粘连,纤维化或炎症的病理产物。大小不一,它存在于肌肉组织中,在经络、气血瘀滞的部位,是对应脏器有微循环障碍,组织细胞缺氧。结节也称阳性反应物。 1,多少大小反映病变程度; 2,硬说明病重,时间长; 3,疼痛说明内部有炎症; 4,结节可引发局部症状; 5,结节在刮痧中的感觉:皮肤有麻涩感,板下有沙粒感。(三)痧象 根据出痧形状、片、块、豆、深浅。根据痧象下危机。 1,片痧:毒素大; 2,粒痧:血管瘀滞; 3,大片散痧:经络不通。(四)痧色 1,寒症 (1)

7、青色为风,侵犯到皮肤,皮肤易过敏,吃银杏 (2)紫色为寒,侵犯到关节浅筯膜(连结骨骼) (3)黑色为湿,侵犯到滑囊吃什么也不好使,用拍打法。 2,热症 (1)燥,浅红,侵犯到肺心胃 (2)火,片红,侵犯到肺心胃、肝 (3)暑,大红,侵犯到肺心胃、肝,伴有头晕 热轻寒重,热寒中再分颜色深浅。三、痧诊 判断症状的轻重 颜色 大小 高度 轻痧 浅红,红色 散点状,面积小于1CM 与皮肤基本持平 中痧 紫,青 斑片状,面积大于1CM 略高于皮肤 重痧 暗青,青黑 包块状,面积大于1CM 明显高于皮肤 读一本本言情小说,没有失恋一次的感觉深刻。四、出痧少的原因(一)气血不足的虚症;(二)服药过多;(三)

8、过于肥胖;(四)肌肉发达,喜欢运动。另外还有鱼油果蔬吃得多,以及刮过几次痧之后。五、如何判断出痧少的人的身体健康情况(一)找结节,会红,会疼,会鼓起来;(二)找痛点,下危机 1,酸痛,气血不足的虚症,如肾虚 2,胀痛,气滞症,如乳腺增生-弥漫性增生-乳腺癌 3,刺痛,血瘀,如心绞痛 光吃不刮,慢;光刮不吃,犯;既吃又刮,事半功倍。六、疗效(一)对疼痛性疾病有立竿见影的效果。如:气滞血瘀。(二)对气滞血瘀引起的五脏六腑的病变也不明显的效果。 六脏:心、心包、肝、脾、肺、肾 六腑:小肠、三焦、胆、胃、大肠、膀胱 心包是心的帽冠。七、布油 易少不多。作用:润滑减少疼痛,护肤减少感染八、刮法 速度+角

9、度+力度+长度+宽度=巧度 速度: 泻刮:快,一下从头到尾; 平补平泻:中,分三四次从头到尾; 平刮:慢,反复刮,距离短,次数多。 速度用好,解决疼的问题。 角度: 是刮不是推,要小于90度。一般为45-75度 力度: 变红出痧开始加力,出70%痧加大力刮5下。逐渐加力,打开毛孔,重5下出痧。重时刺激结节,找出结节是刮痧的目的。 轻15下 加力 重5-10次 轻走5下 - - | | _| 九、姿势,动作要领 食指,中指夹板,板尖顶于掌心。沉肩、重肘、悬腕,用腰的力量刮。十、刮痧的过程 刮痧拔罐,病不好,也会好一半。(一)刮开毛孔-补氧;(二)排出痧-补血;(三)疏通经络-运行气血;(四)找准

10、痛点-治病的过程;(五)打开结节-解除病根。 前三个是保健,后两个是治病,是刮痧的精髓。 刮痧的心理过程:先用板,后用力,最后用心刮。 无意识的做动作,是小脑在工作。十一、什么样的痧叫刮好了?(一)只要刮到毛孔放大,皮肤一红,就再用力刮五下,不出痧就行了。(二)若出痧,继续用力刮五下,直到不出痧为至。 十二、精髓 刮痧可以把全身营养调动起来,专门修复被刮拭部位,其它器官就会失去部分营养,而有疲劳感,所以要另外均衡补充营养。十三、禁刮部位(一)血小板减少,紫颠症;(二)骨折部位;(三)恶性肿瘤;(四)感染、破损、湿疹部位;(五)月经期下腹部。十四、注意事项(一)刮痧后半小时不易风吹。要喝一杯温开

11、水。(二)刮时宁多不少,下次多了叫疗程不同,不能说忘了。(三)刮痧后半小时,不易用冷水洗澡(四)酒后不刮痧,刮痧后可以喝酒(五)急性病不易刮痧。十五、四种常用的刮痧手法(一)通刮法:单向疏经走直线,一板到头。(二)揉刮法:避骨走曲线。(三)推刮法:双向打结节。(四)平刮法:角度越小越不痛,但效果越差。再向下就是碾压法,颤抖着转,把结节碾开。 注意:一天只刮一遍,一次正常收费20-30元。乳腺每天刮一边,要时间短,动作快。全息经络刮痧的基础理论第一节 经络刮痧的基础知识一、概念 经络是经脉与络脉的总称。人体有14条经脉,络脉无数。二、生理功能 通表里、运气血、传刺激、调平衡。三、十四条经脉的位置

12、和特点 任脉从下嘴唇开始向下到肛门。统管阴经。 督脉从肛门向后面向上到上嘴唇人中穴。统管阳经。 大肠经 肺经 三焦经 左臂 心包经 小肠经 心经 胃经 脾经 胆经 左腿 肝经 膀胱经 肾经 阳 阴 表 里 腑 脏(脏脉是命脉,因此放在身体内侧)(一)经络都与各脏器相连(二)经络分阴阳两大类。太阳照背部,照得着的为阳经,照不着的为阴经。(三)经络组成六对,表里两经在四肢末端交接(四)十二条经脉,首尾相连呈环状,气血依次运行(五)督脉统帅阳经经气-大椎穴 任脉统帅阴经经气及女子妊娠-膻中穴(六)皮经是12条经脉在皮肤上的势力范围,皮经越宽,影响越大。12条皮经中以膀胱经最重要。(七)俞shu穴 位于背部膀胱经上,反映对应脏器病变。(八)奇穴 对某些病症有特殊疗效。如高压点:高血压不一定有结节,但有结节,血压一定不正常。 华佗夹脊穴:动督脉就不要忘记刮夹脊穴。(九)阿是穴 以痛处为穴(啊、是、痛)(十)穴位是坑 如列缺穴。 学会四句话: 口面合谷收;腰背委中求;头顶寻列缺;肚腹三里留。四、经脉主要络属器官及所主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