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发掘千年石兽推测或为李冰治水“神兽”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542582663 上传时间:2023-01-11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208.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成都发掘千年石兽推测或为李冰治水“神兽”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成都发掘千年石兽推测或为李冰治水“神兽”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成都发掘千年石兽推测或为李冰治水“神兽”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成都发掘千年石兽推测或为李冰治水“神兽”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成都发掘千年石兽推测或为李冰治水“神兽”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成都发掘千年石兽推测或为李冰治水“神兽”》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成都发掘千年石兽推测或为李冰治水“神兽”(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成都发掘千年石兽推测或为李冰治水“神兽”发布日期:2013-01-14石兽造型极萌,局部饰卷云图案。石兽身体另一侧曾被凿击。 千年石兽 造于秦汉,年龄至少1793岁闹市藏身 同时出土的多文物力证天府广场自古就是城市中心繁华地带 一尊深埋地下、“穿越”了千年的石制神兽,近日在成都市天府广场旁东北侧的四川大剧院工地被发掘出来。“千年石兽”究竟是什么动物?它身上究竟有一段怎样的历史?昨日下午,成都市文物考古工作队、成都文物考古研究所的相关专家在现场举行了发布会。 笼罩在石兽身上的迷雾逐渐消散的同时,围绕石兽的身份,四川考古界的专家们也开始了讨论。惊喜的是,在发掘现场,考古专家发掘出了战国、两汉、三国

2、、两晋、隋唐、宋元明清各个时代的文物,天府广场这个成都平原的中心地带,再次聚焦了大家的目光。 解密 它,约2000岁生于秦汉埋于西晋 在天府广场东北侧,修建四川大剧院的工地中石兽的清理工作正在有序进行,这个工地的中央有四五个探方,石兽所在的是最深的一个。石兽的耳朵、眼睛、下颔和鼻部清晰可辨,局部装饰卷云图案,四肢短粗,身体浑圆。此次考古的现场领队、成都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助理研究员易立说,石兽由整块的红砂岩雕刻而成,长3.3米,宽1.2米,高1.7米,重约8.5吨。 根据它的出土情况判断,石兽埋藏在西晋地层以下。最早埋于秦朝、最晚埋于西晋,但它的制作年代早于西晋。“造型古朴,身上的花纹线条粗犷简练

3、,而东汉以后的东西都会比较精致,所以推断石兽的年代早于东汉,可能是秦汉时期的。”石兽为何被埋藏?易立说,推测应该是人为埋藏,和当时朝代更替有关。 易立介绍,石兽可能是目前成都市区出土的最早最大的圆雕石刻,具有极高的考古与艺术研究价值。 它,像犀牛镇水石神李冰打造? “根据它的体态、背上类似铠甲的肌肉造型以及屁股的形态,应该是以犀牛为原型雕刻的。”成都市博物院院长王毅说,由于石兽的制作年代可以追溯到秦汉时期,所以不排除它与“李冰造石犀”有关。 据蜀王本纪、华阳国志蜀志等史料记载,秦朝的蜀守李冰在修建都江堰时,曾经下令雕刻了5只石犀,两头运到了成都,另外3头则在灌县的江中。5只犀牛其实是水则(古代

4、衡量水位的水尺),同时也是镇水石神。 虽然推测为石犀,但是石兽却缺乏了犀牛最有特色的特点:犀角。现场文保工作人员说,石兽的头部并没有大的残缺。 易立说,古人塑造石兽时,会加入自己的想象力,所以仍不排除是石犀的可能。 但由于石兽单独存在于地层中,周围没有太多线索,所以没有直接证据证明它与李冰有关。“这样就给大家留下了联想空间:是石犀的话?那成都还有一只?” 它,伙伴多锅碗瓢盆伴其出土 现场还出土了上千件文物,它们来自战国、西汉、东汉、蜀汉、西晋、东晋、南朝、隋、唐、五代、宋、元、明、清等各个时期,数量多且种类丰富,“这说明从战国时期开始,天府广场区域一直有人生活,是很重要的地段。”易立说。 访谈

5、 有关系?没关系? 石兽和李冰到底啥关系? 支持派:石兽或与李冰治水有关 林向男81岁四川大学考古学教授、四川师范大学巴蜀文化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委员。记者:目前都比较倾向于犀牛这个答案,这只石兽到底是什么动物?林向:所谓“神兽”嘛,其实不是特指某个真实存在的动物。人们把那些备受珍爱的动物所具备的优点全部集中表现在一个幻想形象上,这就是神兽。记者:石兽和一起发掘的瓦当、器皿等小物件有什么关系么?林向:没有关系,发掘现场的地质层从战国到明清都有,不过这也说明,挖掘现场不管曾经是庙宇、王府还是民居,自古以来都是成都的中心繁华地带。记者:这尊石兽跟李冰治水的五只神兽有多大关系?林向:初步考证,石兽的雕

6、刻纹饰、雕刻时间和李冰治水是同时期,据华阳国志蜀志记载,李冰外作石犀五头以厌(压)水精,穿石犀溪于江南,名曰犀牛里。后转置犀牛二头;一在府市市桥门,今所谓石牛门是也,一在渊中。反对派: 石兽与李冰关系需论证 宋治民男82岁四川大学历史系考古系教授。 “蜀是我国古老的民族之一,关于古代蜀的历史以前我们所知甚少。让仅有一些依据传说经后人整理,并带有浓厚的神话色彩,少而零星的材料来牵着考古工作的鼻子走,是不合适的。”对石兽和李冰治水之间的联系,宋治民教授持保留意见。记者:你觉得这尊石兽和李冰治水有关系么?宋治民:有没有关系,有多大关系,就这么几天工夫是没有个结论的。考古是个系统工作,是科学,要结合方

7、方面面来找证据,不是套故事。就我个人来看,除了一些后人整理,并带有浓厚的神话色彩的零星资料,还没有直接证据显示这尊石雕和那段历史或历史人物有关。记者:出土这么大件石雕,在你多年考古生涯来看,这是不是成都出土的最大的宝贝?宋治民:体型来讲,没有什么惊喜,相仿的大件石雕很多。在考古人眼里宝贝也不在大小,一件很小的文物,能带给我一段历史信息,它就是宝贝。中立派: 地下埋石狮的传闻不实 易立成都市文物考古工作队工作人员、天府广场考古现场领队。记者:成都城坊古迹考中记载,“建房后修建电讯大楼时,掘得一石狮,则苑之瑞兽门当在斯地。因石兽甚重未能移出,而施工又甚迫促,乃留于原处,其上即为大楼基脚。”这个石兽

8、和现在挖出的石兽有什么关系?易立:这个文献中记载的电讯大楼就是今天挖出石兽的地方,但是这个记载应该不准确,并不是石狮,而且现在挖出的石兽埋在西晋地层以下,最迟就是西晋,不会是唐朝。记者:那这个石兽和李冰治水有关系吗?易立:很多媒体说这是治水神兽,我们推断石兽可能跟治水有关系,但是没有明确的证据。李冰治水是在秦,石兽的大概年代在秦汉,时间上可以说得过去,但没有直接证据。 猜想 是什么?最倾向是犀牛 林向回答,这次挖掘出来的石兽,被认为是石犀,它头上没角,还是对猪耳朵。但是它体型厚重,而且有个和犀牛非常相似的屁股,大方向上我们倾向于犀牛这个判断。 咋运输?8吨重古人靠滑 红砂石在成都周边的龙泉、彭

9、州比较常见,但古人要将这8吨重的石雕运到市中心,还需智慧。中国古代运送石材、木材等重物的传统方式有3种:第一种是在地上泼水结冰,让重物滑过;第二种为开辟一条土路,洒水制成滑道;第三种为利用滚木方式。 在哪展?户外展出可能性大 近期考古人员将用吊车将石兽搬回文物保护中心进行脱盐、风化加固、修补等,以后会对市民展出。易立说,由于石兽体量大,放在博物馆室内,有可能会把地板压垮,现在来看,户外展出的可能性最大。 文物为证,天府广场自古是中心1 唐宋陶珠:这可能是此次出土文物中体积最小的,和现在的玻璃弹珠差不多大,暗红色。工作人员说是孩子的玩具,也有专家认为可能是用弹弓发射的伤人利器。2 蜀汉瓦当:直径

10、20厘米左右,灰色,云纹装饰,上面有大富贵三个字。工作人员认为,这是蜀汉时期,大型建筑上使用的瓦当。3 战国陶罐:这是目前出土年代久远的文物之一。罐子大概有30厘米高,大肚,细脖子,身上刻着简单的竖条纹,长满绿霉,二千多年前,它是用来装水的。 兽简历姓名:石兽出生时间:秦汉时期(公元前221年到公元220年)年龄:约2000岁(1793岁2234岁)入土时间:西晋发现时间:1973年,天府广场钟楼挖地基时就被发现。但由于石兽太大,加上条件简陋,当年未经发掘便回填了,近日再被发掘。体重:约8.5吨三围:长3.3米,宽1.2米,高1.7米外貌:腿粗壮、背脊壮硕、屁股浑圆、头部略尖、四脚有蹄,身体两

11、侧绘有祥云特征:可能是目前成都市区出土的最早最大的圆雕石刻 兽历史 萌兽,曾住蜀王府 资料显示,公元前347年,蜀国开明王九世迁都成都,在成都平原上建立“北少城”,位置在今天天府广场以北一带。 唐代,天府广场原展览馆周围是一泓五百亩的湖水,名叫摩诃池。前蜀后主王衍(王建第十一子)环湖兴建宫苑,建筑中即有“瑞兽门”。 公元925年,“前蜀”为后唐灭。此后,孟知祥在成都称帝,国号“蜀”(史称“后蜀”)。“蜀王府”虽历经战火,都始终维持在城市的正中心位置未变。 明代,朱元璋之子朱椿被封为“蜀王”,重建“蜀王府”。张献忠攻陷成都后,曾以“蜀王府”为宫,两年后撤离时纵火焚城,“蜀王府”毁于一旦。清代,“

12、蜀王府”的旧址改成了“贡院”。 据介绍,明代蜀王府外城的东城墙就在如今的顺城大街一带。此次石兽出土在顺城大街以西,曾是蜀王府的一部分。 考古,丰满古蜀史1、彭州殷器1959年,在彭县(今彭州市)曾出土殷器,说明当时的蜀应在川西的成都平原上,这和以后重大考古发现是一致的。2、广汉三星堆遗址1980年的发掘拉开了三星堆遗址发掘的序幕,尤其是1986年发掘的两座大型祭祀坑让世人震惊,认识到这里应是古蜀王国的都邑,已经有高度发达的文明,并且构成长江上游地区的文明中心。三星堆距今已有5000年历史,是迄今为止在中国境内发现的范围最大、延续时间最长、文化内涵最丰富的古城、古国、古文化遗址。3、成都十二桥遗

13、址1985年1987年,对成都市十二桥遗址进行了发掘,在这里发现大型木构建筑,小型干栏式建筑。十二桥文化其年代晚于三星堆文化。4、成都金沙遗址2001年发现并发掘的成都市金沙遗址是继三星堆遗址之后又一处重要遗址,也是蜀文化考古的重大发现。记者手记 脚下,花重锦官城 公元前四世纪,古蜀国王开明王朝九世于“广都樊乡”(今双流境)“徙治成都”,开启了成都的历史。 公元前311年,秦人正式建立成都这座“城”,蜀郡太守李冰治理的都江堰水利工程,两千多年来一直滋润着成都平原,至今仍为蜀人带来无尽的丰饶。 诸葛亮说成都“沃野千里,天府之土”;杜甫说成都“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无论王朝如何变迁,丰饶的成都

14、一直没有中断过它的历史。 金沙遗址、江南馆街唐宋街坊遗址、天府广场东汉石碑近年来,越来越多的考古发现丰满着古蜀的历史。此时此刻,也许就在你的脚下,还有一段成都的历史待发现。231月9日,考古部门举行现场新闻发布会,对包括石兽在内的文物进行解密成都发掘秦汉1月8日,考古工作人员指挥吊车将石兽吊起“站”稳。 华西都市报: 在天府广场这么寸土寸金,被挖了多次的地盘,居然还能够发掘出石兽这样的大家伙。象?猪?狮子?它到底是个啥子喃?! 记者王浩野林建平摄影杨涛 石兽长3米多,重8吨,外形基本完整,眼睛、鼻子不易分辨,像头没“角”的犀牛 和石兽一同出土的还有大量陶器、彩色小珠子、刻有文字的瓦当、南朝时期

15、的瓷器 1973年,曾经能够“重见天日”的石兽因为种种原因被回填 在天府广场西侧,原来钟楼现在四川大剧院的修建工地中,一尊石兽已在地下埋藏了千年之久。 1973年,曾经能够“重见天日”的它因为种种原因被回填,这一睡又是39年。 昨日上午,躺在四川大剧院考古工地第七层灰坑中的石兽,在一台起重机的帮助下终于“站”了起来。下午,成都市文物考古工作队的专家对石兽及其周围出土的文物进行了清理。初步推测,这个石兽为秦汉时期文物。算下来,它已经“穿越了”至少1793年。 发掘现场 吊车帮忙石兽上午“正身” 昨日上午11点,在建的四川大剧院工地,一辆大型起重机停在石兽所在的发掘坑旁边。发掘坑呈长方形,在地面以下2米深,石兽“侧躺”在坑里,左侧身体还挨着土层。在石兽旁,一名工作人员在绘制石兽的图像。 11点15分,图像绘制基本结束后,四五名工人开始用铁锹挖出石兽背腹下的泥土,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