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也谈谈中国传统文化.doc

上传人:人*** 文档编号:542576095 上传时间:2023-08-27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我也谈谈中国传统文化.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我也谈谈中国传统文化.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我也谈谈中国传统文化.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我也谈谈中国传统文化.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我也谈谈中国传统文化.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我也谈谈中国传统文化.doc(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国传统文化到底是怎样的一种面目,在当今社会争议颇多。鄙夷者,有之;仰慕者,有之。众说纷纭,莫衷一是。笔者很早就想写一篇关于中国传统文化的文章,总觉得自己能力不足,累积的资料不够,迟迟不敢动笔。但腹诽已久,逃避总不是办法,所以权当抛砖引玉,将自己的粗俗之见展露出来,也可以让更多的方家内行指点提携。我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总体态度还是延续胡适老先生的宗旨:输入学理、研究问题、整理国故、再造文明。为什么要这样做?其实胡适已经说的非常好了,我就结合杜威的科学思维与经验思维的理论简单概括一下。中国传统文化属于经验思维的积累,不够系统,不够科学。但是她并不是一无是处,毕竟她是我们中华上下五千年兆万祖先的经验积

2、累,并且这些积累成就了我们曾经的辉煌,不论是科学、文化、艺术都举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丰富了世界文明。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这种经验思维已经不能完全适应社会的发展潮流和形势了,我们也因为这些落后的经验思维的影响,整个民族和社会的发展已经远远落后于西方,我们必须改变。怎么改变呢?借用西方人的科学思维对传统问题进行研究,整理我们的国故,创造出适合我们这块大陆,适合中华儿女生存的现代文明。这时候,可能会有人反驳我:为什么要整理国故啊?为什么要再造文明呢?现在西方那一套科学试验的方法很好啊,大大促进了自然科学的发展;西方的民主共和体制或者君主立宪制都很完善了,我们直接全部搬过来使用不就可以了吗?何必在我们

3、的故纸堆里去找垃圾,花那么大的不必要的精力去“整理国故”,不就得了吗?这是很多全盘西化的学者经常持有的观点。我之所以不赞成这样做的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1、在自然科学方面,全盘西化,我是同意的。但是在政治体制上,我想“南橘北枳”的故事大家都懂。这里我想就这个现象,做进一步的较为科学的论证,在政治体制上直接“全盘西化”是走不通的。首先借用莱布尼茨的“文化不死论”(原名似乎不是这样的,这篇文章只是凭借记忆仓促写的,就不去查资料论证了)来说明一下,任何一个民族都无法根除他们曾经存在过的文化以及政治体制的影响,这个莱布尼茨已经用数学的方法证明过了。我举个简单的例子,就好比一杯特殊的饮料里,如果你只是不断

4、往杯子里加入其它的水,就算你加入一个太平洋,你虽然已经把它的整个性质改变了,但是从理论上来说,那一点点饮料作为溶质的影响,这杯水的实质都是有别于其它没有这种溶质的水。这也就是为什么美国这位山姆大叔,虽然很好心的想把自己的优秀政体移植给其它国家时,收到的效果是那么的迥异不同。在韩国,在日本,在德国,美国对他们的改造是成功的;但是对于阿富汗,对于伊拉克却是令人失望的。但就算是韩国、日本、德国虽然都是在二战后经过美国改造的国家,在细节上都是有着很大的不同的。而且众所周知建立美国政体的建国者们几乎都来自英国文化,在很大程度上他们在建国之初,都是模仿英国的体制建立的。,虽然在设计之初,只有毫厘之差,但发

5、展到今日英美体制却大相径庭。可以说,在这个世界上,不同的地方不同的国家根本不可能有一模一样的政体。就好像不可能完全存在两片一模一样的树叶。从这个角度来说,全盘西化,照搬西方是不可能的。2、退一万步讲,就算照搬西方是可能的。但在操作上也是不切实际的。为什么?这就好比教育一个孩子,不是你硬性的往其脑袋里,灌输很多很多的知识,他就马上可以成为一位科学家,一位学者。这是不可能的。孩子的成长,需要你一步步的引导,让他自己体验,自己摸索,在学习和实践中慢慢的成长。不管是用什么方法进行教育,拔苗助长,唯一的结果就是促其死亡而已。对于社会也是一样,它的成长有其规律和特性,我们不要希望“毕其功于一役”一口吃成一

6、个胖子。我们不可能一夜之间建立成一个文明民主法制的社会。我们只能像栽培一棵果树一样,尽量的根据树自身的规律给他施肥除草,就像培养一位孩子一样,根据孩子的成长和成才规律,给他创造适合他发展的环境,我们不能急,只能等。从这个角度而言,“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是至理名言。树木尚且需要十年,树人尚且需要百年,更何况树一个美好的,文明的,法制的,民主的社会呢?就算能西方,我们也必须一步步来,根据社会的发展规律来。那如何根据社会发展规律来改造我们的家园和社会呢?这时,我要回应另一种质疑,我们的传统文化是不是一种“吃人”的文化?是不是一种两三千年来“静止”不前的文化?是不是一种只会循环革命,不会结出现代科学和

7、民主的文化?3、很多人认为中国文化很没有人性,女人裹小脚,而且溺婴,惟利是图,虚伪,说一套做一套等等丑陋现象层出不穷。所以很多国人容易得出一个结论,中国的文化是落后的,泯灭人性的原始文化。是一种奇耻大辱。难道这些真的是我们文化的本质吗?这些现象是我们中华文化特有的现象吗?评价一种文化的优劣,我们不能孤立的,武断看自己的发展,我们应该将其放在具体的历史背景,将同一个发展阶段的不同区域的文化进行对比,我们才可以客观公正的评价这种文化。我想这应该就是文化比较学吧。(此概念我借用了纽约州立大学历史系教授唐德刚先生谈到的历史比较学的概念)。所以,要客观评价中华文化传统,必须纵观一下各国文化的发展史,细细

8、品读一下各个国家的文学作品,其实这些现象几乎存在于每个国家的历史中。说女人裹小脚残忍,你可以对比一下法国贵族妇女为了取悦男性,裹腰垫臀的痛苦,两者难分伯仲。当然更有甚者,伊斯兰世界的妇女们和印度国家的妇女们现在受到的待遇都还远远不如中国古代妇女的遭遇;溺婴现象在欧洲中世纪的黑暗年代也是普遍现象。至于惟利是图,虚伪等等丑陋只要翻翻易仆生的戏剧,莫泊桑,福楼拜等人的著作,也是俯拾皆是啦。当然各位读者千万不要误会,我举这些例子是为了给中国这些丑恶传统寻找合理性,我只是想借此说明,中国的这些丑陋,不是我们特有的,而是每一种文化在其成熟之前,都会有的现象。此时,有人还会继续反驳,就算每种文化都丑陋过,那

9、为什么西方现在会发展的如此文明?而我们还是那么丑陋呢?为什么我们两千年来一直的革命,到现在还是这个鸟样,还是仁义礼智信的儒学,还是如此的专政和独裁。是不是我们的文化根本就不可能结出科学与民主等文明果实呢?4、回答这个问题,首先需要思考的是我们的中华文化是不是就是儒学一统天下,一套破论语使用了两三千年,整个文化现象没有本质的改变,是静止的呢?我想只要研究中国的历史,中国的哲学史,就可以发现,中国的文化一直在发展,一直在随着社会的进步在完善。孔子的论语成于春秋战国时代,到了汉朝封建体制的解体(在党国的教科书里一直把民国以前的中国称为封建时代。这一点国外的史学家都有不同意见,在这一点上纽约大学的唐德

10、刚在晚清七十年中有详细的论述,以及民国时代的陈青之在中国教育史上早已否认了这一个不科学的说法。到现代的剑桥学派的史学家费正清也不支持党国的观点。综上所述,我认为中国的封建社会在汉朝汉武帝时期开始解体,到汉朝末期中国已不再是封建国家了。)汉代的董仲舒为了适应社会的变革和变迁,已经大大改变了儒学的核心理念,将百家争鸣时代只要有利于社会发展的思想包括法家和道家的老庄之学都吸收到儒学中去了。其实,他只是引用了儒学的外壳,而里面装的是大杂烩。(这种说法可以参看北京大学已故教授周辅成的研究)而且中国文人学士一直将这种“六经注我,我注六经”的方法延续了下来,虽然我们一直尊奉孔孟之道,一直奉行儒家思想,但是儒

11、家思想的内容是一直在变化的。(这一点有兴趣的读者可以参看冯友兰的中国哲学史)所以,说中国的文化一直不变的观点,是对中国文化缺乏了解和研究的表现。最有趣的一个例子,大家可以想一下三国演义里的诸葛亮先生,他在茅庐里分析天下,到后来的夺长沙,受四川,出岐山用得都是法家的思想和做法,但他穿的却是儒服,口口声声都称自己是儒生。就可以想象中国的儒学在文化传统中只是一个幌子和口号而已。而实际上的儒学,在唐朝被融入了佛学,到了宋朝北朱熹发展成了理学,明朝就是心学,但是他们每个人都说自己是儒学。自己是儒学的一个分支,但是实质上跟孔子的思想却是大相径庭了。当然如果一定要说理学和心学是儒学的不同流派,那也是可以的。

12、就好比,人类是猿猴的一个分支一样。我们确实从猿猴进化而来,但实质上我们跟猿猴已经有本质区别了。(那么这种“六经注我,我注六经”一直使用旧有的名称,而实质内容一直在演变的现象也不是中国特有的虚伪呢?大家只要关注一下西方的“柏拉图主义”,特别在文艺复兴之前,很多学者都自称自己是受柏拉图影响的,但实际上他们的理论都是千差万别的,都是根据学者当时所处的历史时代改装过的。)5、竟然中国文化是有进步,有改变的,那为什么革命来革命去,就一直是帝王集权统治?在治理方式上一直都是秦朝以来的“秦法政”呢?在这里,我也只是打个比喻。美国的基本政体从华盛顿建国以来,就没有变化过,连两百多年前制定的宪法,一个字都没有被

13、修改过。有的只是增加了一些修正法案。那么你能说美国的宪政体制一点没有变嘛?对比一下现在的美国跟两百多年前的美国差别太大了,但是在政体上却给人一种不变的感觉,为什么呢?我们就拿选举权来说,在建国之初,美国妇女和黑人都是没有选举权,但是那时候的美国人也说他们是全民选举啊。但是今天的美国“全民选举”的实质跟建国初,确实天壤之别啊。但是仅从字面来看,你看不出有任何的不同。用这个理解来看中国历史,你就好理解了。为什么中国给人的感觉是不变,但实质上其实也是在一点一滴的进步的。(这一点仅从党国的教科书是看不出来的。而且党国也是不希望你们懂这些,为什么呢?有机会我们再探讨这个问题。)毛土匪曾经写过一首诗给郭马

14、屁“劝君少骂秦始皇,焚坑事件要商量。祖龙魂死业犹在,孔学名高实秕糠。百代都行秦政法,十批不是好文章”。这句话说的也是实情。千年都是秦法政,从大体方针来说确实如此,但是你细细看每个朝代的具体作法,都是改进与变化的,从商鞅的变法,董仲舒的独尊儒术,隋唐时代的科举,王安石的经济变法等等,虽然每次的改朝换代,变化不大,累计两千年后的清朝与秦朝何止霄壤之别呢?所以说中国的政体没有进步,也是不够科学的。(甚至去年一位日本学者还论述到中国的宋朝已经进入初级的资本主义时代,具体书名忘记了。)6、反驳者可能还会说,说这些都没有用啦,反正现在西方已经进入了现代化的文明发达时代,中国传统文化就是没有接触文明之果嘛,

15、还是这个熊样,你能怎么说?中国文化能否结出文明之果呢?西方社会又是如何结出文明之果的呢?当然,历史没有假设和如果,不过我从学理上如何推论,事实上,中国就是这个样子。这里我也只能死皮懒脸的假设一番了。中国本来是可以结出文明之果的,何出此言呢?首先来看,西方社会的文明之果是怎么来的呢?是工业革命来的。那么为什么工业革命会带来如此大的变化呢?是工业革命大大的解放了生产力。工业革命是如何解放生产力的呢?如果答案是使用了蒸汽机。那么这是远远不够的。我觉得工业革命之所以会极大的提高生产力是由于商业和工业上的极大分工造成的。亚当斯密在其国富论中就一段记录是这样的:如果一个工人包揽了一个钉子的所有工艺,包括煅

16、烧铁,铁钉成型,打磨等等。那么这个工人一天生产不了一根铁钉。而对工序进行分工之后,每个工人一天可以生产100根铁钉。这个对比太可怕了吧!生产效率提供了100倍以上。那么中国在商业上有没有出现过这样的分工呢?显然这些精细的分工在明朝,在江南一带已经非常的普遍了。只要去过周庄旅游的读者,现在都可以看到那些分工细致的布坊还是在的。那么中国既然有了工业革命的雏形,为什么到后来没有结果呢?在这里,我就借用严复在天演论的例子来说明一下:当两种植物生长在一块地里,虽然他们都有机会长成大树,但是如果有一种树稍微长的快一些,那么这种树就会利用它已取得的优势夺取另一种树的大部分资源,因为大树的树叶在上面会先抢走阳光,繁密的树根会吸走土里更多的养分。从而使两种树的差距越拉越大。这也就是从鸦片战争之后,中西方差距越拉越大的原因吧。而且里面还有其它偶然的因素,增加了我们这个民族的困难想到这些,只能自叹倒霉,而并非我中国文化传统天生不如人啊!本文引用了唐德刚先生在晚清七十年里的一些例子。而且引述的其它资料,由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