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立体化教育途径打造高校安全环境.docx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542575119 上传时间:2023-10-23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38.9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通过“立体化教育途径打造高校安全环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通过“立体化教育途径打造高校安全环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通过“立体化教育途径打造高校安全环境.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通过“立体化教育途径打造高校安全环境.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通过“立体化教育途径打造高校安全环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通过“立体化教育途径打造高校安全环境.docx(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通过“立体化教育途径打造高校安全环境摘要:就目前高校安全环境而言,高校及周边环境带来的挑战、高校管理者的重视程度不够及大学生对安全问题重视程度不够,使得学生安全问题日益凸显。本文提出通过努力营造高校安全文化氛围、提高高校管理者的重视程度、提高大学生对安全的重视程度相结合的“立体化”教育途径,为大学生营造安全、健康的生活、学习环境。一、引言以大学生为主的群体在一个特定区域内共同学习、生活,是大学校园的显著特点,因而使得安全问题和突发事件易发难控。为了促进高校的安全稳定和大学生的全面、协调、发展,高校管理者依据党和国家的法律和法规,结合高校自身实际情况,通过安全教育课程的开设,提高高校大学生的校园

2、安全知识和安全防范技能,以便更好更快的适应现代复杂的社会环境,为此,打造高校安全环境就显得尤为重要。打造高校安全环境的意义:1.打造高校安全环境是高校实施依法治校的需要2.打造高校安全环境是高校办学模式转型的需要高校连年扩大招生规模,后勤产业化和社会化改革逐年深入,全国高校的办学模式从封闭型逐渐向开放型转型,这种办学模式的转型使得校园治安形势更加严峻,主要表现在:一是高校连年扩大招生规模,后勤为各类务工人员提供了各种就业岗位,而这些进入校园的务工人员因为来自不同的地方,所以流动性大且素质参差不齐;二是社会上的一些流窜人员趁机进入大学校园进行诈骗等犯罪活动;三是学校周边的环境日趋复杂,也给高校安

3、全带来了些许隐患。3.打造高校安全环境是促进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需要大学生绝大部分是独生子女,他们正处于青春冲动期,个性张扬,但是缺乏社会经验,加上自控能力较差,因而容易遭受伤害或者伤害他人;同时大学生富有激情和活力,但是安全知识较为缺乏,防范能力较差。2马斯洛提出的“需要层次理论”认为:安全需要是人类生存最基本的需要,是其他各种需要的前提条件,大学生也是如此。因此,高校通过打造安全环境,可以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营造一个安全和谐的校园,促进大学生的成长成才。二、高校安全环境存在的问题成因1.高校及周边環境带来的挑战首先是来自高校围墙内的挑战。高校连年扩大招生规模,后勤产业化和社会化改革逐年深入,全

4、国高校的办学模式从封闭型逐渐向开放型转型,高校不再是封闭的“象牙塔”,而是逐渐与周边社会相互融合,变成了一个具有多元化、多层次的小型社会。与此同时,后勤为各类务工人员提供了各种就业岗位,而这些进入校园的务工人员因为来自不同的地方,所以流动性大且素质参差不齐,给大学的校园安全带来严重挑战。其次是来自高校周边环境的挑战。高校办学规模大,人口多,拥有庞大的消费需求和消费能力,各商家从中嗅到了商机,以学校为中心逐渐形成了商业街,这种日趋复杂的周边环境,也给高校安全带来了些许隐患。2.高校管理者缺乏应有的重视程度高校管理者之所以对高校安全教育缺乏应有的重视程度,是因为他们认为建设一幢教学楼或者一个实验室

5、所形成的“政绩”似乎比把钱投入到安全环境上来的快些,高校安全教育是一项长期性、系统性的复杂工程,不可能取得立竿见影的效果。高校领导重视程度的偏差,使得对安全环境的资金投入不足,造成安全环境的各项工作难以展开,从而留下安全隐患。在软环境方面,不但缺乏专业的从事高校安全教育的师资队伍而且缺少相应的资金支持;在硬环境方面,各种安保设施设备陈旧,但是因为缺乏足够的资金支持,面临着难以更新换代的命运。33.大学生缺乏应有的重视程度(1)大学生安全意识薄弱大学生社会经验缺乏,对社会的负面了解太少,思想单纯,他们还普遍认为安全问题是学校保卫部门的事情,与自己无关,安全问题距离自己很遥远。伴随着全国高校的办学

6、模式从封闭型逐渐向开放型转型,这种办学模式的转型使得校园治安形势更加严峻,社会上的一些流窜人员趁机进入大学校园,他们利用大学生的同情心、涉世未深、安全意识薄弱、心理年龄落后于生理年龄的特点,进行诈骗、传销等各种违法活动,从而使大学生上当受骗,被表面现象所误导。(2)大学生的安全知识和防范能力欠缺大学生的安全知识和防范能力欠缺,因此在面对自然灾害和各种突发事件时,常常不知所措,从而浪费了宝贵的自救时间,或者将他救损失降低到最小程度内。(3)大学生学习安全知识主动性和积极性缺乏面对日益严峻复杂的安全形势,高校管理者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加强高校安全教育,例如,利用校园网站、校园宣传栏等媒介对学生进行安

7、全教育;定期邀请警察、心理专家来校举办讲座,提高大学生的安全防范意识,排除大学生的心理问题。但是收到的预期效果并不明显,原因就在于大学生学习安全知识主动性和积极性缺乏,没有充分认识到安全教育的重要性,认为安全问题是学校保卫部门的事情,与自己没有关系,参加安全教育活动很多是迫于辅导员点名的压力,从而导致安全教育流于形式。1.“立体化”教育途径相结合,打造高校安全环境,就要注重建设校园安全文化,努力营造高校安全文化氛围校园安全文化作为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反映了一所大学的校风校貌,反映了高校大学生的精神风貌,因此,高校要注重建设校园安全文化,努力营造高校安全文化氛围,充分发挥安全文化氛围润物无声的作用,在此作用下提高大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由被动学习转为主动学习安全教育的知识并形成强烈的认同感,真正让安全教育进头脑,进而内化为自身的实际行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项目/工程管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