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市场理论.doc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542568387 上传时间:2022-09-02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74.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有效市场理论.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有效市场理论.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有效市场理论.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有效市场理论.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有效市场理论.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有效市场理论.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有效市场理论.doc(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有效市场理论有效市场理论(EMH:Efficient Markets Hypothesis)是西方主流金融市场理论,又称为有效市场假设,该理论是预期学说在金融学或证券定价中的应用,是现代金融学理论的重要基石,资本资产定价模型(CAPM)、套利定价理论(APT)以及期权定价模型(OPT)都是在有效市场假设之上建立起来的。一、有效市场理论(EMH)的产生第一篇讨论有效市场问题的论述可追溯到经济学家吉布森(Gibson)于1889年出版的伦敦、巴黎和纽约的股票市场一书,该书对市场有效性的思想进行了描述并在当时产生了一定的影响。而真正研究市场有效性问题是法国经济学家和数学家路易斯巴切利尔(LouisB

2、achelier)对随机游走的研究。1900年巴切利尔在其博士论文投机理论中对法国商品价格走势进行研究时发现,这些商品的价格呈随机游走,也就是说某种商品的当前价格是其未来价格的无偏估计值,投机是种“公平游戏”,即投机者的期望利润应为零。并在该文中首先提出了“市场收益是独立同分布(IID)的随机变量”。但他并没有使用“随机游走”这一术语。而真正界定“随机游走”定义的是1905年美国自然杂志在关于醉汉游走的问题中提出的。巴切利尔之后,虽然沃尔金(Working,1934)研究了随机游走在时间序列分析中的应用,考尔斯和琼斯(Cowles&Jones,1937)对股票价格的序列相关性进行了研究,但对证

3、券价格的行为的研究停滞了多年,直到计算机的出现。1953年英国统计学家肯德尔(Kendall)在其经济时间序列分析,第一篇:价格一文中研究19种英国工业股票价格指数和纽约、芝加哥商品交易所的棉花、小麦的价格以寻找其周期变化的规律时发现,令他惊奇的是找不到价格变化的周期性规律。通过广泛的序列相关分析后,他发现这些序列就象在随机漫步一样,下一周的价格是前一周的价格加上一个随机数构成。一系列随机有序数字构成了与美国股票价格相同的时间序列,因而提出了股票价格遵循一种随机游走(RandomWalk)模式。肯德尔的实证研究极大地推进了市场有效假说的研究。 1959年罗伯茨(HarryRoberts)揭示了

4、这些股票市场研究和金融分析的结论所隐含的意义,并最先提出了弱势和强势检验。尽管肯德尔、沃尔金和罗伯茨提出了投机价格序列可以由随机游走进行很好描述的观点,但他们并没有对这些假设进行合理的经济学解释。直到萨缪尔逊(Samuelson,1965)和曼德尔布罗特(Mandelbrot,1966)两位经济学家在仔细研究了随机游走理论后,才较为严密地研究了“公平游戏”的预期收益模型在有效市场理论中的作用以及这些“公平游戏”模型与随机游走理论之间的关系。对股票价格的随机游走理论进行系统研究的是芝加哥大学的尤金法玛(EugeneF.Fama)教授,他在1965年的博士论文股票市场价格行为中将随机游走理论与市场

5、有效理论连接起来,提出了著名的市场有效性理论:如果在一个证券市场中,证券价格完全反映了所有可能获得或利用的信息,每一种证券的价格永远等于其投资价值,那么就称这样的市场为有效市场。在他的博士论文中,不仅对随机游走理论进行了详实的讨论和总结,而且进行了深入的检验,对股票市场的技术分析(图表)学派和基本面分析学派提出了挑战。 1967年,罗伯茨在芝加哥大学举行的一次证券价格讨论会上,根据“所有可得到的信息”所包含的不同内容,首次将信息分为“历史信息”、“公开信息”和“内部信息”三类,提出了证券市场弱式有效、半强式有效和强式有效的区分方法,并得到一致赞同。法玛是有效市场理论的集大成者,他为该理论的最终

6、形成和完善做出了卓越的贡献。法玛1970年的一篇经典论文有效资本市场:理论和实证研究回顾不仅对过去有关EMH的研究作了系统的总结,还提出了研究EMH的一个完整的理论框架。从此之后,EMH蓬勃发展,其内涵不断加深、外延不断扩大,最终成为现代金融经济学的支柱理论之一。二、有效市场的假设前提有效市场理论有四个假设前提:1、市场信息是被充分披露的,每个市场参与者在同一时间内得到等量等质的信息,信息的发布在时间上不存在前后相关性。2、信息的获取是没有成本或几乎是没有成本的。3、存在大量的理性投资者,他们为了追逐最大的利润,积极参与到市场中来,理性的对证券进行分析、定价和交易。这其中有包括三点:第一,假设

7、投资者是理性的,因此投资者可以理性评估资产价值;第二,即使有些投资者不是理性的,但由于他们的交易随机产生,交易相互抵消,不至于影响资产的价格;第三,即使投资者的非理性行为并非随机而是具有相关性,他们在市场中将遇到理性的套期保值者,后者将消除前者对价格的影响。4、投资者对新信息会做出全面的、迅速的反应,从而导致股价发生相应变化。 三、有效市场理论的内容在上述的前提条件下,有效市场理论的主要内容包括:1、在证券市场上,信息以随机的、独立的方式进入市场,面对刚公布的新信息,价格调整通常是独立进行的。证券价格的变动是市场对各种信息做出的反映,因此价格的每次变动也是独立的,与前一次价格变化没有联系。2、

8、市场存在着众多投资者基于利润最大化的目的,他们能各自独立地对证券价格进行理性的分析和评价。3、投资者面对新信息,能够迅速、准确地调整价格反映新信息对价格产生的影响。由于投资者能够迅速、准确地调整价格,市场对新信息的反映速度足够快,因此投资者不能获得非正常报酬,而只能赚取风险调整的平均市场报酬率。这样,如果在一个证券市场中,证券价格完全反映了所有可能获得或利用的信息,每一种证券的价格永远等于其投资价值,那么就称这样的市场为有效市场。四、有效市场理论的三种形式既然证券价格作为一种正确的信号能充分反映一切可获得的信息,那么,可获得的有关信息就成为价格能否有效的决定因素了。按照可获得的信息分类不同,有

9、效市场理论将有效率的资本市场分为:1、 弱有效市场在该市场中,证券的现行价格所充分反映的是过去价格和过去收益的一切信息。在该类市场中,任何投资者都不能利用过去的信息制定投资策略进行证券买卖而获取异常收益(在有效市场中,与风险水平相当的证券收益率为正常收益率,实际收益率与正常收益率的差额为异常收益率)。2、 半强型有效市场 在该市场中,现行的证券价格不仅能反映过去价格和过去收益的一切信息,而且还包括一切可以公开得到的信息(如公司的盈利宣告、股票分割、红利宣告等)。因此完全利用可公开获得信息行事的投资者在扣除他们购买信息的成本后无法获得超额利润。3、 强有效市场在该市场中证券价格所包括的信息面最广

10、,即价格在充分反映过去收益和报酬、一切可获得的公开信息之外,还对非公开的信息敏感,能即刻反映全部公开的和非公开的有关信息。因此,任何投资者都无法凭借其地位和某种信息渠道来获得超额的预期收益。有效市场的三种类型都有一个共同的特征,即证券的价格反映一定的信息。其区别在于:不同的市场反映信息的范围各异。五、有效市场理论的检验方法及部分检验结果1、弱有效市场的检验弱有效市场强调是证券价格的随机游走,不存在任何可以识别和利用的规律。因此,对弱有效市场的检验主要侧重于对证券价格时间序列的相关性研究。具体来讲,这种研究又包括时间序列的自相关、操作检验、过滤法则检验和相对强度检验等不同方面。(1)时间序列的自

11、相关是指时间序列的数据前后之间存在着相互影响。如果股票价格的升降对后来的价格变化存在着某种影响,那么在时间序列上应表现出某种自相关关系。(2)操作检验是一种非参量统计检验方法。这一方法将股票价格的变化方向用正负号表示,价格上升为正,下降为负。如果价格变化的自相关性强,应能看到一个较长的同号序列,表示价格的连续下降或连续上升。(3)过滤法则检验时通过模拟股票买卖过程来检验随即游走理论的可信性。这一方法将股票价格变化作为买入卖出股票的指示器。如果价格上升,表明股市看好,则在次日买入一定比例的股票;如果价格下降,表明股市看跌,次日卖出一定比例的股票。如果股价变化存在着某种相关关系,这种买入卖出方法的

12、收益应显示出一定的特性。(4)相对强弱检验也是模拟证券投资过程对随即游走理论进行检验的。检验着首先选择一个与股票价格变化有关的指标,然后按照这一指标数值的指示决定买入卖出某种股票的数额。根据以上检验的方法,有效市场理论的研究者做了大量地实验。如:(1)利用相关性检验方法,摩尔(Moore,1962)发现股票价格的前后期变动序列之间的相关系数平均为-0.06,表示股价变动的前后期之间不存在序列相关关系。(2)法马(Fama,1965)以1957年至1962年期间道琼斯工业指数的30 种股票作为样本,计算出价格序列残差的相关系数为0.03,表明各期股价不存在相关性。(3)格兰杰和摩根斯坦(Gran

13、ger and Morgenstern,1963)采用一种谱分析方法对股票价格波动进行研究,他们发现股票价格运动没有依赖性。 总的来说,八十年代以前对西方多数证券市场的大量经验研究表明证券市场是弱态有效的,而八十年代以来的多数经验分析却一些出现了不支持市场是弱态有效的经验证据,表现为有效市场中的异常现象,被称之为异象,稍候会有详细介绍。 2、半强型有效市场的检验对半强型有效市场的检验,主要侧重于市场反应速度的研究,即研究股票价格对各种最新公布的消息,如:、拆股、股利政策的变化、盈余信息等的反应速度。其检验往往采用“事件研究”方法,通过对某一特定事件发布前后的股价表现进行统计分析,研究股价在什么

14、时候对该事件做出反应及做出何种反应,从而确定股价对公开信息做出的反应是否符合半强式有效假设,如果某事件出现以后,股价能在短时期内得以迅速调整并自动恢复到均衡,从而使得任何以该事件为基础的交易不能获得超额利润,则表明市场是有效的;反之,市场是失效的。检验结果,如:波尔和布朗(Ball&Brown,1968)运用累计超常收益分析法对年度会计盈余信息的公布对公司股价的影响进行了研究,认为美国的股票市场系满足半强式有效市场。科文和平克顿(Keown&Pinkerton,1981)对公司接管前后的收益率进行的研究发现,在消息公布之前目标公司的股价开始上升,这表示信息进入价格;在消息公布的当天股价发生向上

15、阶跃,反映出目标公司的股东所获得的接管溢价;而在消息公布以后价格没有继续上升或者发生反转,说明价格对信息的反应是正确的。这个结论与半强式有效假设一致。3、强有效市场检验对强式有效市场的检验目前尚无比较成熟的、规范的方法,这方面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观察那些特定的交易者,如专业投资者或内幕人员,他们依赖于某些特定的公开或内幕消息进行交易,看其能否获得超额收益。而由于对内幕人员交易难以获取数据,因此,通常是对专业投资者的业绩进行检验,检验专业投资者在不占有内幕信息的条件下,是否能凭借专业技能(包括技术面分析和基本面分析能力)获得超额收益,也可检验投资咨询机构建议的效果,即检验采纳投资咨询机构的建议的交易

16、策略,是否能比不采纳其建议的交易策略收益更高。 检验结果。如:詹逊(MichaelJensen,1968,1969),他运用资本资产定价模型(CAPM)来衡量经风险调整的互助基金经营实绩。研究发现,即使不考虑运营成本,多数基金业绩无法超越指数业绩。因而,满足强势有效市场的结论。格里姆布拉特和提特曼(Grimblatt&Titman,1989),义普利托(Ipplito,1989)对互助基金业绩做了进一步研究。其研究结论都是相类似:过去业绩表现好的基金并不表明未来也经营得比较好。 六、有效市场理论的贡献它的最大价值理论在于:为判断资本市场的金融资源配置效率提供了一种方法或标准。金融资源有效配置的关键,要看社会经济生活中是否具备一个有效的资本市场定价机制及在其作用下金融产品价格能否准确反映金融资源的稀缺程度。如果金融资源配置是有效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