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梯队建设培养实施方案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542562209 上传时间:2024-03-05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2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师梯队建设培养实施方案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教师梯队建设培养实施方案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教师梯队建设培养实施方案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教师梯队建设培养实施方案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教师梯队建设培养实施方案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教师梯队建设培养实施方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师梯队建设培养实施方案(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教师梯队建设培养实施方案#2020年4月19日文档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教师专业发展梯队攀升体系实施方案李寨镇中心校4月李寨镇中心校教师梯队建设培养实施方案为进一步推动全镇教师队伍建设,大力实施“教育强镇”战略,搭建教师专业发展平台,建立教师成长激励机制,营造优秀教师脱颖而出的氛围,经中心校研究决定开展教师四级梯队建设工作,经过设定高标准系列化的荣誉称号、梯级目标和选拔机制,培养和造就一批具有高尚的职业道德、先进的教育理念、厚实的专业素养、独特的教学艺术、较强的科研能力、较高综合素质和创新意识的教师队伍,进一步提高教师课堂教学水 平,提升教学质量,促进全镇教育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特

2、制订教师 梯队建设培养实施方案。一、指导思想 “以教师发展为本,教师有效学习”为基本理念,以促进教师专业知 识和专业技能的发展为目标,经过各种有效机制,激发教师的专业自主发 展的动力,建立有活力的学习型、研究型的教师团队,努力打造一支适应 教育发展和学校发展的师德高尚、业务精良、结构合理、身心健康,具有 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专业化师资队伍。二、现状分析1、我镇教师整体上两极分化,40 岁以下占 40%, 45 岁以上占40% 。未来三年,我镇退休的教师会更多,而输入的年轻教师则较少。2、教师整体的学历水平较高, 95%以上教师都有大专及以上学历, 可是大多为后取得学历,高学历并不表示教师层次就

3、高,特别是市级骨干 教师、学科带头人及教坛新秀等人数偏少,教师整体梯级层次不高。3、我镇教师具有一定的工作积极性和上进心,我镇中心校已建立一 套有效的教科研制度,也开设了一定数量的课题,然而教师的教育科研理 论储备相对缺乏,教育科研能力还不够强,永城市级及以上的教科研项目 少、论文还比较少,全国范围交流的是零。4、从学科结构来看,总体能适合教学需求,可是专业性、技术性较 强的师资力量比较薄弱,例如心理健康教育、综合实践课程等。5、我镇为积极和市直学校结对城乡帮扶学校,可是教师活动不是很 频繁,教师整体收益不是很多。三、发展理念要学历也重学力,要理念也重行动,要个人更重团体,要现在更重未 来。四

4、、发展目标1、总体目标树立终身学习的思想,构建反思、学习型教师队伍。经过五至十年的 努力,使我镇教职工队伍的整体水平得到更明显的提高,建设和拥有一支 具有师德规范、开拓创新、能力拔尖的教师队伍,培养一批在本镇具有良 好综合素质的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队伍,形成一支结构合理、综合能力 较强的中青年骨干教师队伍。2、具体目标( 1 )合格教师。见习期教师:完成从优秀大学生到合格教师的转 变。途径:我镇各学校选择骨干教师对新教师进行学科教学和班主任工作 的带教,开展传、帮、带的工作。达成目标:基本熟悉学校教学常规工作,有教育责任感、热爱学校、 热爱学生。一年后能评上二级教师(2)教坛新秀。工作 13

5、年的青年教师。完成从合格教师到成熟教 师的转变。途径:师徒双向选择,自愿结对,在师德修养,教育理论,课堂教 学、教育科研、学科教学、班级管理等方面进行指导。达成目标:掌握任教学科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学科专业知识扎 实,能用心理学、教育学的基本理论指导教育实践,能顺利评为一级教 师。(3)骨干教师。工作 35 年的青年教师。完成从成熟教师到骨干教 师的转变。途径:选择富有教育教学经验的高级教师担任指导教师。在理论学习 教育科研、学科教学、班级管理等方面进行指导。达成目标:有较强的教育科研能力和相应的研究成果;有较强的指导 青年教师的能力,被指导的教师迅速成长;能顺利成为高级教师。(4)教学标兵

6、。工作 57 年的青年教师。完成从骨干教师到教学标 兵、学科带头人的转变。途径:选择富有教育教学经验的高级教师担任指导教师。在理论学习 教育科研、学科教学、班级管理等方面进行指导。达成目标:形成学科特色,有一定的科研成果,能评上县级及以上学 科带头人,在县、市内有一定的知名度。( 5)名师。工作 7 及以上的优秀教师。完成从教学标兵到名师的 转变。途径:选择教育专家担任指导教师,能参加更高层次的各类培训,主持或参与学校重点课题的研究,承担学校骨干教师的培养任务。达成目标:形成学科特色,有一定的科研成果,能评上市级及以上学 科带头人、教坛新秀等,在市内有一定的知名度。五、发展原则坚持“教师为本”

7、、“行动为本”和“学校为本”的教师专业发展原 则。“教师为本”,即尊重教师的主体精神,满足教师“自主发展、自我 提高”的心理需要,引导教师自主确立自己的努力目标,找到适合自身发 展的有效途径。“行动为本”,即坚持理论和实践紧密结合,经过“自我反思、同伴 互助、专业引领、行为跟进”等实践活动,以课程与教学改革和教育科研 为抓手,引导教师在不断探究和解决课程与教学改革问题的过程中促进自 身专业的可持续发展。“学校为本”,即以研究教育教学中现实问题为出发点,以改进教育 教学实践为目的,在实践中培养和优化师资队伍。六、保障措施1、建立健全组织成立以中心校长为组长,分管业务的校长为副组长,教导处、德育处

8、 及各校校长为成员的领导小组。成立以分管业务校长为组长、各校教务处 主任为副组长、教研组组长、学科组长为成员的执行小组,具体指导培训 工作。2.建立合理的教师激励机制为每位教师建立成长档案,将教师校本培训、专业标准、教师五项全 能基本功训练、学科培训、读书计划、班主任论坛等记录在册,折合为分 值。每年开展一次优秀教师、优秀班主任评选,表彰先进教师,树立先进 典型。3、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增强教师人格力量。以开展各种学习、评比活动为载体,以弘扬先进为导向,树立“以德 立身、以身立教”的良好形象,提高教师人格魅力。坚持以人为本的思 想,全方位营造一种尊重、理解、沟通、信任、和谐的良好氛围,把学校 建

9、设成为广大教师的“精神家园”和“事业乐园”,形成心往一处想、劲 往一处使的团队现象。4、加强校本研修,促进教师专业成长(1)、发扬团队精神,加强教研组的建设。积极探索教研组管理和 教研活动创新,发挥团队合作精神,促进教师自主学习,完善教师文化结 构。( 2)、构建教、研、训相结合,分层推进个性化培训体系。学校每 学期组织一次大型的教研活动或主题研讨活动,聘请兄弟学校的优秀教师 或教研室专家来我校展示优秀教研成果或开设讲座,为我们教师提供相互 学习、交流、研讨的机会;实行教师岗前培训、专题培训、科研培训、校 本培训等多种形式的培训,挑选我校有发展潜力的教师与兄弟学校优秀教 师师徒结对;各教研组每

10、学期按时开展教研活动和主题研讨活动,保持专 业技能不断更新,点燃教育创新的思维火花;每位教师进行经常化、系统 化的教学反思,提升专业能力,拓宽视野、激发追求超越的动机;继续推 行教师外出培训反思制度,做到资源共享,成果共享。( 3 )、以完善校本教学资源为抓手,不断提高课堂教学能力。计划 用三年的时间,完成本校各年级、各学科的教案、周练、月练、教学课件 的整理完善工作,利用校园网及时吸纳最新的信息,加强校内教育优质资 源的互动,丰富和充实学校资源库,为提升学校整体教育教学水平,提升 教师专业能力提供资源保障。( 4 )、加强各学校课题的研究。教学中问题即课题,教师即研究 者。继续坚持组组有课题

11、、人人参与研究的原则,提高教师的教学研究能 力。5、教师自身制定专业发展规划 在职老师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制定自身专业发展规划,明确发展目 标,总结经验教训,找出改进提高方法,以适应社会要求。学校对教师职 业发展规划分年进行指导和考核,考核结果与职称晋升、奖惩挂钩。6、让学习成为教师工作方式 能经常阅读教育教学报刊,每月能写出数百字的评价;每月至少对一 个教学案例进行评价,或写出一个教学案例;每学期读一本教育专著,写 出不少于 1500 字的读后感;遇外出听课、学习、培训,将收获撰写供大 家学习、交流;每位教师都要承担学校的课题研究工作;不论是否取得职 称,中青年教师每年都要上缴不少于 1 篇的论文,并争取在市级及以上获 奖。#2020 年 4 月 19 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商业计划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