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潮第三课时教案.doc

上传人:人*** 文档编号:542557861 上传时间:2023-02-18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观潮第三课时教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观潮第三课时教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观潮第三课时教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观潮第三课时教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观潮第三课时教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观潮第三课时教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观潮第三课时教案.doc(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三课时 一、教学目标(一)巩固复习“潮来时”内容。学习“潮来后”,通过理解重点词语,体会作者感情。(二)检查背诵3、4自然段。(三)学习“潮过后”的景象,从侧面体会大潮的壮观。(四)学习作者如何潜词造句。二、教学重点(一)了解“潮来后”的景象。(二)学习作者动、静结合描写景物的写作手法。三、教学难点理解潮已去为何还能说明大潮之声势浩大,蔚为壮观。四、教具准备录像机、录像带、录音机五、教学过程(一)检查复习。1指名背诵课文3、4自然段。2提问:“潮来时”作者看到了怎样的景象?人们是怎么的心情?哪些语句说明?3明确(1)作者在“潮来时”看到的景象:(“只见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接着

2、,那条白线向我们移来,逐渐拉长、变粗,横灌江面”,“不久便白浪滔天,引成一道两丈多高的白色城墙”)。(2)“潮来时”人们的心情(“潮来时”人们的心情是兴奋,激动万分,从“人声鼎沸”可以看出。“人声鼎沸”的意思是人声喧闹、嘈杂,像水在锅里沸腾一样。由此不难看出“潮来时”人们是多么欢腾。)(二)讲读第5自然段。1知其余威,进一步理解潮势(1)提问:潮过去之后又是一番怎样的情景呢?从哪些词语看出?(2)默读课文,思考(划出重点词)奔腾、漫天卷地,风号浪吼、依旧、恢复明确看录像(“霎时,潮头奔腾西去,”说明潮正在过去)(奔腾是跳跃着奔跑的意思,这里形容潮水汹涌而去,说明水势余威犹在,漫天卷地,风号浪吼

3、说明水势极大,江里倒灌,理解这一知识,有助于学生对这一现象形成的认识。)“霎时”说明潮水一转眼就过去速度极快。“依旧”联系前文理解,还和先前即潮来时一样“才”在这里表示事情结束得很晚,指潮过去时间很久了,才恢复平静,从而说明潮很大,由于奇特地势,下去极缓。“已经涨了两丈来高了”进一步说明水势之大,让人不可思议。可谓奇。2看录像片断:说明自己的感受,体会作者的感情。(三)小结。本文有声有色的描写了钱塘江大潮,由远及近地写出了它的变化。作者用比喻的手法,写潮声,写得声势浩大;写浪潮,写得气势磅礴。总之,作者给我们形象生动地描给了一个壮观的场面。这场面的确是“天下奇观”(四)回应篇首,为何称钱塘江大

4、潮为“天下奇观”。“奇”在哪儿?1配乐朗读全文。2小组讨论 选代表发言。3明确“奇”在钱塘江出海口外宽内窄成刺叭形状;一奇。江底:从海口到江中逐步上升十米这一特殊地形一奇。此时,太阳、月亮、地球都在一条直线上海水受到巨大引力一奇。浙江沿海一带夏秋季节常刮东南风,风助水势一奇。钱塘江口横卧着一条巨大沙坎,潮水涌入时,受到沙坎阻挡,速度减慢,而后面的潮水又迅速涌上来,后浪推前浪,潮头越来越高一奇。提示:当年苏东坡有“八月十八潮,壮观天下无”之名句,天下指中国,天下无是指中国之最,且世界皆无,说明也是世界之最,称为:天下奇观”当之无愧。(五)总结写作方法。1从潮的“形、声、线”的归纳让学生理解“静动

5、静”的写法以及对静衬动的描写手法。“潮前之静”“潮来之动”“潮过之静”的变化。2请三名同学有感情朗读“潮来前”、“潮来时”、“潮过后”其他同学听读中再次完整观看录像。让学生的心情与作者同“急”、同“喜”、同“惊”、同“赞”。变作者赞美钱塘大潮天下奇观,热爱祖国河山笔下之情,为学生的心中之情。3配乐朗读全文,共同整理板书,进一步激发情感。(六)作业布置。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完成书后作业3。【板书设计】补充练习1找出短文中的错误:小猫渐渐地长大了。两条弯弯的白眉毛下面镶嵌着一对圆溜溜的大眼睛,即使是在白天,两只眼睛也一直睁得大大的,它随时准备去捕捉那可恶的老鼠。嘴的下边长着几根长长的胡子。一身黑白相

6、间的皮毛,又光滑又柔软。小花猫的爪子又尖又利,走起路来,爪子敲打着地面,发出“笃笃”的响声。(小猫的眉毛并不很清晰;小猫的眼睛在白天特别是中午眯成一条缝;猫的胡子长在嘴两边;小猫走路没有声音。)2把下列句中用得不妥的词改过来。(1)远处,几座小山在云雾中时隐时现。(若隐若现)(2)午后一点左右,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好像闷雷的滚动,顿时人声沸腾。(人声鼎沸)(3)过了很久,钱塘江才重复了平静。(恢复)3比较词语填空(1)奔腾 沸腾只见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人群又( )起来了。霎时,潮头( )西去,可是余波还在漫天卷地地涌来。(2)恢复 重复这个动作,他掌握不好,( )几十次以后,终于成

7、功地完成了。掌声雷动,过了好久,剧场才( )平静。(3)观赏 欣赏妈妈站在花坛边,( )着盛开的牡丹。我们到音乐厅( )音乐。(4)期待 等待党和人民( )我们快快长大。地下资源( )我们去开发。4填空:鼎查( )部,再查( )画,第六笔是_“人声鼎沸”的意思是_“屹立”的意思是_5连线成词屹 友 脚 点 再 现 灰 复演 立 踮 要 在 次 恢 色6读片段,学习它的写法,把下面的句子扩展成一段话。“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1)那雾越来越浓(2)火车越来越近7比较加点词在句子中的意思有什么不同。可是,余波还

8、在漫天卷地的涌来。大水漫过了小桥。妈妈深更半夜还没睡觉。这朵花是深红色的。这口井真深。【小资料】1作者介绍本文作者赵宗成、朱明元。文章节选自喜看今日钱塘江潮。2课文出现的语文以外的知识钱塘江涌潮:因受太阳、月球引力影响和地球自转的作用,海面会出现潮汐,这是普通现象。然而钱塘江的潮涌却分外壮观。特别是每年秋分时节,农历八月十八日前后潮势更加汹涌,当年苏东坡有“八月十八潮、壮观天下无”的感叹。钱塘江的潮汐之所以特别大,除了因为这时太阳、月亮、地球都在一条直线上,海水受到的引力最大的原因之外,还有独特的原因。钱江涌潮,出现在我国浙江省杭州湾钱塘江入海处附近,因属海宁市,所以又叫海宁潮,钱塘江入海口呈

9、喇叭形,江口大而江身小。起潮时,海水从宽达100公里的江口涌入,由于两岸逐渐狭窄,湾内水面固之迅速提高,出现涌潮,加上钱塘江流出的河水因受潮水阻挡难于外泄,反过来又提高了湾内的水位,加强了潮势。钱塘江口横丰一条巨大的沙坎,潮水涌入时受到沙坎阻挡,速度减慢,而后面的潮水又迅速涌上来,后浪推前浪,潮头也越来越高。另外,浙江沿海一带夏秋季节常刮东南风,风向与潮水方向大体一致,这也助长了潮水的声势。海宁县盐官镇东南一段河塘,是近代的观潮圣地。这里建有观潮台、观潮亭和镇海塔。江面只有两三公里宽,潮势最盛,潮头并列一线,有“海宁宝一线潮”之称。海潮涨入江口之后,因南北岸势不同,渐成二段。南段速度,经段速度慢,当南段荡回与北段汇合时,潮头相撞,声如山崩地裂。盐官镇东8公里的八堡最官观赏此景。海潮西进,撞上伸入江心的丁字坝时,怒涛惊坚,碎作泼天大雨,潮头反窜塘岸,为“返头潮”。距盐官镇12公里的老盐仓是观赏此景的佳点。每年农历八月十八日,以盐官观潮的人如潮涌。这时潮头最高时可达3.5米,潮差可差89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