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文学复习题.doc

上传人:汽*** 文档编号:542555199 上传时间:2024-01-08 格式:DOC 页数:23 大小:5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明清文学复习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明清文学复习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明清文学复习题.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明清文学复习题.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明清文学复习题.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明清文学复习题.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明清文学复习题.doc(2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儒林外史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成就最高的长篇讽刺小说。一、生平与思想吴(1701-1754),字敏轩,号粒民。安微全椒人。移家南京后自号秦淮寓客,因而书斋署“文木山房”,晚叙自号文木老人。梓十三岁长父,十四岁随父至赣榆任所。“读书才过目, 能背诵”。二十三岁,文亡,生活起变化。梓也曾热中科举,曾考中秀才。后来科举不得意,加之轻视钱财,乐于助人,遂挥金如土,“倾洒欢呼穷日夜”,丝部任朱南京,与官佛、仲土、名流、消客长期周旋,略有清醒认识,并提出“如何父师训,专作刻举才。”不上十年,田园产业全部卖完,故三十三岁时索性迁居南京,过着“秦淮寓客”的生活。三十六岁时,安徽巡扶举荐其应博学鸿词考试,以病辞,从

2、此再不应考,四十一岁后,生活十分贫困,至无米下锅,冬日苦寒,到野外散步,谓之“暖足”。又和朋友五六人,“乘月出城南门,绕城堞行数十里,歌吟啸吁,相与应和,建明,入水西门,各大关散去,夜夜如是。”十年后(51岁,乾隆十六年),当乾隆首次南巡,于南京举行征召,诸多文人迎銮献诗时,他去像东风狂士向栩一样“企脚高卧”。儒大约完成于50岁前。吴家后几年,常从南京至杨州访友救助,常诵“人生只合杨州死”之诗句,不幸言中,54岁时于杨州结束穷愁潦倒的一生。除儒外,另有文木山房集十二卷,今存四卷。儒共55回,现存最早的卧闲草堂刻本,共56回,末回乃后人伪作。情节背景科举自隋始,至明清之际已腐败不堪,严重阻碍社会

3、,故有识之士猛列批判文。清统治者入关前并不重科学取士。但入关之初,各地反清斗争相当激烈,不少士人亦参与,故为笼络读书人,削弱反清力量,顺治三年恢复乡、会试,故知清初恢复科举,其意不在选拨人才,其意恰如大学士鄂学泰所说:“所以牢笼志士,驱策英才,其术莫名于此。”要之,科举取士,从内容到形式都是虚伪的。二、思想内容闲斋老人儒林外史序:夫曰“外史”,原不自居正史之列也;曰“儒林”,迥异元(玄)虚荒渺之谈也。其书以功名富贵为一篇之骨:有心艳功名富贵而骄人傲人者;有假托无悉功名富贵而自以为高,被人看破耻笑者,终乃以辞去功名富贵,品地最上一层,为中流砥柱。此可视为对儒主题思想的简要概括。(一)“秉持公心,

4、指摘时弊,机锋所向,尤在士林”对科举制度的严竣批判。“时弊”虽多,然核心在于揭露科举制之罪恶,以此旁及清代乃至整个封建社会的罪恶。1“心艳功名富贵而媚人下人者”(科举迷)A类:范进、周进。不得写出他人被科举制折磨得如痴如狂的迂腐可怜形象,因科举为读书人走上仕途之惟一途径,故忍辱负重,吃首穷经,苦苦挣扎,发生了无数可怜可悲的人生话剧。B类:马二先生,鲁编修,鲁小姐。亦为举业至上主义者,如第十五四马二先生对匡超人云:“你回去奉养父义,终以举业为重,就是生意不好,奉养不周,也不必介意,总以做文章为主。那害病的父亲睡在床上,没有东西吃,果然听见信念文章的声气,他心花开了,分明难过也好过,分明那里疼也不

5、疼了。”作为八股文专家的马二先生游西湖,看到朱淑真、李清照的名字,说:“这些什么人,料想不是管功名的了。”C类:以蘧骏夫,匡超人为代表。原为纯朴青年,后中八股文之后而堕落。2“倚仗功名富贵而骄人傲人者”:(贪官污吏与士豪劣绅等,科举成功者),第八回写王惠一到南昌太守任上便问:“地方人情,可还有什么出产?词讼里也略有些什么通融?”最后,衙门里一片戥(deng)子声(小型样),鼻息声,板子声,“合城里的人,无一个不知道太爷的厉害,睡梦也是怕的。”土豪劣绅如严监生,张静斋为典型。共同点:稍有功名而爱财如命,一毛不拔。3“假托无意功名富贵而自以为高”。被人看破耻笑者(假名士),特征:功名上不得志,亦不

6、打算如周进、范进般苦烈挣扎,而是投机取巧,冒充风流名士,互相 榜,过着无聊的寄生生活。为科举制之副产品和垃圾。儒史该类人最多,吴对其鄙夷自况于土豪劣绅。于儒中有三集团:莺腔湖名士(娄三、娄四公子);西湖名士(景兰江,赵雪斋,支剑峰);莫愁湖名士(杜慎卿、季苇萧等)。以上即儒林群丑图为小说核心内容。4广泛揭示社会的黑暗:衙门贪污成风,“钱到公事办,火到猪头烂”,清廉官吏无好结果;广大人民处于水深火热,杨武缝无法安葬父亲,倪老爹卖了儿子,木耐夫妇山中剪径。(二)黑暗王国的一线光明金瓶梅中全文光明,儒则不然。与儒林群丑对比,此类正面人物可分四类型,代表作者探索理想的进程。A类:王冕,全书第一回以元末

7、诗人王冕形象“敷陈大义”、“隐括全文”,此一形象于全书有提纳契领作用。其批八股文时有语识:“这个法定的不好,将来读书人既有此一条荣身之路,把那文行出处都看轻了。”此语可视为全书大纲。文:学问,行:品行,出:建功立业,处:在野家居,文行兼修,“达则兼吾天下,穷则独善其身”。全书正以“文行出处”作为衡量人物的标准。吴将王冕作为理想人物塑造:出身农家,天文地理无不精通,安于贫贱,此类讲孝道,轻视功名富贵,否定八股科举,不愿做官,亦不愿见作官的人。B类:杜少卿,沈琼枝:杜:为一个具有一定程度个性解放思想的人。沈:非常突出的女性形象,可谓一女知识分子。但两人物结局惨谈,杜“无所归依”,沈不知下落。此反映

8、作者之现实主义精神,因在那一时代,此为该类人物唯一的真实结局。C类:真儒贤人(虞育德,庄绍光,迟衙山等):他们不仅有正道淡泊,注重美学,轻视功名富贵等优秀品质,且面对世风日下的现实,郑企图用复兴古礼太乐的办法来挽救世道人心,用复古之结束改良社会。杜少卿、沈琼枝反映了新兴市民阶层的要求:虞等则反映了部分知识分子正统人儒家思想。杜、沈是现实的形象,虞等人是古典的形象,体现了吴追求理想的不同方面。然吴为清醒的现实主义者,均让贤人真儒风流云散,消磨殆尽,也宣告吴理想追求的破灭。D类:市井细民(卖火纸筒的王太,开茶馆的盖宽,写字的季遐年,裁缝荆久等)。丑恶文人,已不堪救药;理想人物,亦风流云散,当对儒林

9、彻底失望之后,认为不足观,便将目光转向下层“市井小人”身上,对其予以赞扬,此为进步思想,是当时萌芽中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在意识形态上的反映。故最后一回实际表达了作者对未来朦胧的理想。但吴思想矛盾,一方面赞扬市井“奇人”!(看到了希望,另一方面这些人又披抹上文人儒士的色彩,赋予他们琴棋书画的雅兴。)四、艺术成就(一)卓越的讽刺艺术中国小说史修:“迨吴敬梓儒林外史出,乃秉持公心,指擿时弊,机锋所向,尤在士林。其文又戚而能谐,婉而多讽,于是该部中乃始有足够讽刺之书。”高度评价,认为是中国小说中讽刺艺术的里程啤。为中国古典文学讽刺艺术的高峰。1“讽刺的生命是真实”,运用讽刺真实地反映现实。鲁:“非写实决不

10、能成为所谓讽刺”,儒最真实地描绘了一代儒林的真相,它不仅从整体上反映了封建社会后朝文人的命运,而且(1)所写人物十六八九实有其人。故中国小说史略云:“儒林外史所传人物,大都实有其人,而以象形皆声或庾词隐语寓其姓名,若参以雍乾间诸家子集,织织+得八九。”(2)作者将封建末世中习以为常,司空见惯的种种不合理乃至罪恶,腐朽现象,加以概括集中,使之典型化,从而达到讽刺与写实的高度统一,让读者认识其本质。如写严监生临死时,因多占了一根灯草,便伸着指头迟迟不肯瞑目,这已不是严监生一个人的特殊性格,而是反映了地主阶级极端怪各的本质,具有普遍性。范进的父亲,日夜都梦想发财致富,一旦房屋、田产、衣服、杯盘天外飞

11、来,竟高兴得滤迷心窍而死。周进“见两块号板摆的齐齐整整”,不禁悲从中来,“一头撞在号板上,直僵僵不省人事。”以上均已不纯是个人行为,而是具有深刻的社会代表性,只不过是作者在真实的基础上采用了合理的夸张。2“无一贬词,而情伪毕露”。指作者并不直接表示自己的好恶,而是让人物自身的言行谈话,改变了传统小说中读书人的评述模式,采用了第三人称隐身人主观观察的叙事方式。如严贡生正在范进和张静斋面前吹嘘:“小弟只是一个为人率真,在乡里乡间从不晓得占人与丝半票的便宜。”言犹未了,一个小厮进来说:“上上关的那口猪,那人来讨了,在家里吵哩。”通过言行,揭示其欺诈无赖。又如汤知县清正在居丧的范进吃饭,范进先是:“退

12、前缩后”地坚决不肯用银镶杯箸,汤知县赶快叫人换一瓷杯,一象箸,他还是不肯,直到换了一双白颜色竹箸来,方才罢了。汤知县见他居委如此尽礼,正着急,倘或不用荤酒,却是不曾备办,忽然看见范进“在 窝碗里挟了一个大虾走了送到嘴里,”心才安下来。鲁迅正是赞叹此修“无一贬词,而情伪毕露,微微辞之妙送,亦狙击之辣手矣!”再如匡超人自吹自擂说自己选文章选得好,名气很大,向牛布衣说:“五省读书的人,家家隆重的是小弟,都在书桌上香火蜡烛,供着先儒匡子之神位。”牛布衣笑道:“先生,你此言差矣!所谓先儒者,乃已经去世之儒也。今先生尚在,何得如此称呼?”匡超人红着脸道:“不然,所谓先儒者,乃先生之谓也。”牛布衣见他如此说

13、,也不和他辩。鲁迅推崇马二先生游西湖能写出“迂腐之本色”:马二先生执拗地不与女性打交道,恪守男女授受不亲,故走 乏 了想喝茶,“见茶铺子里一个油头粉面的女人招呼他吃茶。马二先生别转头来就走,到间壁一个茶室,泡了一碗茶。”“那些富贵人家的女客,成群逐队,里里外外,来往不绝,都穿的是锦绣衣服,风吹起来,身上的香一阵阵的扑人鼻子。马二先生身子又长,戴一顶高方巾,一幅乌黑的脸,腆着个肚子,穿着一双厚底破靴,横着身子乱跑,只管在人窝子撞。女人也不看他,他也不看女人”但一到西湖沿,他就看“那一船一船乡下妇女”,而且看得很细:“都梳着桃鬓头,也有穿蓝的,也有穿青绿衣裳的,年纪小的都穿红绸争裙子,也有模样生的

14、好些的,都是一个大团白脸,两个大高颧骨,也有许多疤、麻、疥、癞的”,就像用非审美的平庸的眼光观察自然美一样。她“又看见两湖沿上柳阴下系着两只船,那船上女客在那里换衣裳:那些跟从的女客,十几个人,也都换了衣裳。”男女之欲下意识地流露,但在远处他可仔细端详,及至她们到了跟前,“马二先生低着头走了过去,不曾仰视。”3“戚而能谐”。即悲喜交融的美学风格,吴敬梓能够真实地展示出讽刺对象中戚谐组合,悲喜交织的二重结构,显示出滑稽背后隐藏着的发疯,马二先生在西湖无意间走进了御书楼,发现楼上有仁宗皇帝的御书,他“吓了一跳,慌忙整一整头巾,理一理宝蓝直辍,在靴桶内拿出一把扇子来当了笏板,恭茶教教,朝着楼上杨尘舞

15、蹈,拜了五拜。”此为在幻想中演习多次的君臣大礼,但“移毕起来,定一定神”,终于回到现实,幻觉与现实之巨大反差包含多少悲哀!4善于把握分寸,因人而异地予以讽刺。对王惠、汤知县、严监生、严贡生等贪官污吏,土豪劣绅,是无情地揭露和严厉地鞭挞。对马二先生却既有批判讽刺,已有表扬赞誉。对其迂腐、庸俗,无知,迷信,科举,予以讽刺、揶揄,而对其能急人之难和诚笃善良的品格则予以肯定和称赞。对王玉辉、主观上作者之讥笑并不明显,故写王玉辉鼓励其女儿自杀殉夫,说是:“青史留名的事”。后来女儿死了,他仰天大笑说:“死得好!死得好!”但当人们将其女儿送至烈女祠举行公祭时,他却“转赏伤心,辞了不肯来”。此后出游外地,想起

16、女儿,“心里哽咽,那热泪直滚下来。”作者不讥笑,但通过王玉辉之内心矛盾,还是予以了恰当地揭露,即使是同一个人,作者还能随着人物社会地位和思想性格的变化而分别采取不同态度。范进中举前,境遇相当可怜,故作者对其负有讽刺,但怜悯成份居多,得至范进中举做官,变得虚伪恶劣,作者则随之予以辛辣的嘲讽,如前如大虾仁丸子。对匡超人亦是,随着匡超人贫加堕落,对其态度亦愈加严厉。(二)独特的结构特点:“虽云长篇,颇同短制。”(鲁迅)全书无贯串全书的中心人物和主要情节,而是分别由一个或几个人物为中心,其他一些人物作陪衬,组成一个个相对独立的故事。各个故事随着有关人物的出现而展开,又随着有关人物的隐去而结束。故虽是长篇小说,实际上近于许多短篇小说的缀合。对此结构之评价,向有三种:(1)评价甚高,认为虽无贯穿全书之主角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