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研究.doc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542553080 上传时间:2023-03-01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0.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研究.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研究.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研究.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研究.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研究.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研究.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研究.doc(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三(5)班学习小组建设方案的总结随着新课程改革的逐步深入,课堂教学的组织形式也在悄然地发生变化。其中,小组合作学习是新课程教学中应用得最多的学习方式,也成为了现代课堂教学一道亮丽的风景线。通过合作学习,确实能有效地改善学习环境,扩大学生的参与面,提高学生自主探索的能力,培养学生参与的意识和团体协作的精神,好处多多。在课堂上,小组合作有其鲜活的生命力,小组分工明确,轮流当中心发言人,共同完成一个学习任务,在合作中体会到与人分享与人交流的乐趣。 探索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师生角色的转变。合作学习要协调师生、学生同伴之间的关系,让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学会合作,学会交流,学会学习,学会表达,学会评价,从而为

2、未来发展提供良好的基点。因此建立了一套有序的合作常规1、合理分工,明确职责(1)合理分组。其实,组成小组只是形式,而实质在于小组是怎样构成的,有效的分组才是合作学习。a“组内异质、组间同质”。小组合作学习多是采取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分组原则。很多学者把此原则看成是合作学习的要素之一,即每个合作小组的内部成员在性别、性格、学习成绩、家庭背景等方面要具有差异,这样才能保证在学习中,各个同学各尽所能、互相帮助,并且得到不同的锻炼。而各组之间,为了体现组间竞争的公平性,每个组的总体实力应该尽量保持一致。成功的合作小组分组并非“强强联合”,即并不是最优秀人员的组合,而应该是“互补”的,从而实现各小组成员

3、在合作的过程中优势互补、互相学习、互相帮助。b“组内同质、组间异质”即把少数学习有困难的学生组合“直接辅导、互相学习小组”,其余学生自愿组合若干个“间接引导、自主学习小组”。“组内同质、组间异质”编组有利于分层教学,分类辅导。(2)分工明确。组内成员有明确的具体分工,在一个阶段里每人都有相对侧重的一项责任,担任一个具体的合作角色,如小组长、记录员、质疑员、汇报员。小组长的责任是组织成员有序地发表意见,引导组员倾听他人的发言。记录员的责任是清晰地记录小组成员的讨论的结果,答案等,避免交流时过多的内容雷同。质疑员的责任是对不懂的地方等进行提问,引发组员进一步思考,促进知识内化。汇报员的责任是集合组

4、内成员的观点,在班级进行反馈交流。这样,组员各司其职,人人参与。各小组成员的分工不是一直不变的,每隔2周,我会调换他们的任务,这次担任组长的下次去担任汇报员,这次担任质疑员的下次去搞记录,使每个成员都能从不同的位置上得到体验、锻炼和提高。2、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学习习惯,训练合作技能学生在合作学习中,主要是通过讨论、争辩、表达、倾听及参与实践等形式来展开的。为了提高合作的有效性,必须重视合作技能的培养。(1)学会倾听 在小组讨论过程中,要求1人先说,其他人必须认真听并且不能打断别人的发言,要能听出别人发言的重点,对别人的发言做出判断,有自己的补充或独到见解,在这样要求下训练,学生不但养成了专心听

5、的习惯,而且培养了学生相互尊重的品质。这种品质的功能也能延续到学生的一生发展。(2)学会讨论合作学习中,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再通过共同讨论、相互启发,从而达到合作的目的。为了提高讨论的质量,教师要教给学生讨论的方法:各组由一人汇报自学或独立思考的内容,其它成员必须认真听,并且有自己的补充和见解,最后,还应将各自遇到的问题提供给全组成员讨论,对达成共识和未能解决的问题分别归纳整理,准备发言。(3)学会表达在合作学习中,学生的友好交流和自我表达都离不开语言的表述,为了达到训练目标,首先教师要提供讨论的时间和空间,使学生敢说、会说,培养学生善于倾听、思考、判断、选择和补充别人意见的好习惯。其次要

6、求小组成员人人都说,而且要能大胆完整地说,要鼓励礼貌用语。如对某一问题有不同看法时,起来补充或纠正时可以这样说:“我对第X小组XXX同学的意见有补充或有不同看法。”听、说技能是合作学习的基本技能,它是在学生独立思考的基础上,通过讨论和探索形成的。学生在合作学习中相互帮助,相互启发,实现了学习互补,促进了学生的自主发展。(4)学会组织合作讨论的成败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组内的组织者,具体做法是:指导组织者进行组内分工、归纳组内意见、帮助别人评价等,另外,为了体现小组内的主体性,可定期培训、及时更换组织者。通过训练不但提高了合作学习的效率,而且为学生今后立足于社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5)学会评价合

7、作学习活动中评价不只是教师对学生做出的简单的评价,其中包括学生之间的相互评价、学生的自我评价和学生对教师的评价等。教学中可以通过教师的范评引导学生互评,如让学生倾听他人发言后,用手势表示对或错,用准确流畅的语言评价,以增强评价的能力勇气、提高评价的水平。3、探索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方法和途径,提高小组活动的有效性(1)独立思考新课标在教学建议中指出:“要防止学生的合作学习流于形式,合作学习应在个人独立思考的基础上进行。”所以,小组合作学习前学生的独立思考不能被削弱,更不能被替代。这样,才能有利于每个学生的自主探索,让个体智慧充盈合作小组,(2)有序讨论选拔能干的小组长没有组长的组织和指挥,学习小

8、组只是徒有其名,学生或盲目行动,或迟疑不动,根本无合作可言。况且小学生自制力很差,贪玩好动,如果没有一个良好的合作学习氛围,就会导致课堂组织纪律散乱,教学只能是事倍功半。因此,为了能有效地进行合作讨论,选拔并培养小组长就显得至关重要。首先,确定智力水平良好,发言积极,操作能力较强,表现欲望强烈的学生当学习小组的组长;其次,对组长进行有效的培训:第一,指导组长组织合作交流时,要先进行有序的安排,如鼓励组员大胆发言,让会说的先说,不会说的先听后说,促使不同的人得到不同的发展;第二,指导组长在交流过程中进行灵活协调,如对于回答正确的同学报以掌声;对于学困生耐心帮助;当出现意见分歧时,组长应问个为什么

9、,请组员说出理由;当出现冷场现象时,组长应带头先发言,起表率作用。第三,指导组长帮助组员完成各自的角色责任,可以采用:组长示范,组员模仿;组员尝试,组长纠正。当然,当学生对合作学习的流程较熟悉以后,小组长要退居二线,把机会留给其他组员,教师可以重新选定组长,如:可以当堂课指定、采用轮换制、组员选举等,使他们正确认识自己,感到自身对于集体的价值,从而实现平等互动的生生关系。给予充裕的时间在调查中看到,有些课堂也采用了小组合作学习,而且很热闹,可是学生才讨论一会儿,有的还没来得及阐明自己的观点,教师就拍手叫停,这样的讨论是无效的。教师必须给足学生讨论交流的时空,让各种不同程度的学生的智慧都得到尽情

10、的发挥,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3)、准确把握合作学习的时机小组合作学习要把握时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在新旧知识衔接处,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时,应做好铺垫与引伸工作。但由于学生知识水平和能力的差异,有的学生能较好进行知识的正迁移,而有的学生却感到困难,存在许多的疑难问题。这时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相互启发,发挥互补作用,可以达到共同认识与理解的效果,从而能顺利将旧知迁移到新知。在学习重难点时,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学生在认识活动中出现思维障碍而无法排除时,也就是教学的重难点。这时教师有意识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与小组合作力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共同探究,有利于攻克

11、“教与学”的重难点,同时也培养学生探究问题能力与协作精神。 在学生自学之后,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在教学中经常指导学生自学,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但由于个性差异,在自学的过程中,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程度是不一样的。因此,在学生自学完之后,教师不要急于讲解,而是留一定的时间,让学生针对自学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相互交流,互相切磋,互通“有无”,以使“教学相长”,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4)教师适时调控合作进程 合作学习成功与否,同教师的引导参与是分不开的,在此,教师担负起了更大的管理和调控职责。在合作学习中,教师的重点是如何精心设计合作学习,从学生分析、目标设置、任务选择、策略匹配、教学过程展开与评估等全

12、程把握。但是,要使合作学习能始终卓有成效,仅仅依教师事先的设计是远远不够的,在开展合作学习过程中,随时都有意外的事情发生,如果这些问题得不到及时有效的解决,往往会阻碍合作学习的顺利开展。因此,除了事先宣布合作规则外,在很多情况下,教师必须对每个小组的合作学习进行现场的观察和介入,为他们提供及时有效的指导。、小组活动开展得非常顺利时,教师应给予及时的表扬。对小组的任务还不清楚时,教师要有耐心,向学生反复说明任务的内容及操作程序。、小组讨论的声音够大时,教师选小组的一位成员当噪音监督员,或让这组学生的位置互相移近一点。如果接下去的声音小多了,教师应及时表扬。、小组活动出现问题时,教师应及时进行干预

13、和指导。虽然小组出现的问题的原因和方式都不会相同,但教师如果事先在准备阶段作出问题预测,并采取一些相应措施,也能避免临时的手忙脚乱。、小组提前完成任务时,教师应检验他们是否正确完成了任务,教师可以开展一些备用活动,帮助其他组完成任务。 、小组讨论离开主题或讨论一时受阻时,教师应及时发现,及时制止,或为小组讨论提供及时的点拨,使小组讨论顺利开展。除此还可能出现别的情况,比如有的学生参加小组活动不发言,碰到这种情况,教师应有耐心和爱心,经常鼓励他们和帮助他们,让他们充分体会到合作学习的乐趣、被人尊重的滋味,然后慢慢引导他们融入到小组学习中去。 学生通过各项评价能正确认识自我,完善自我。使每个人都有

14、机会评价自己,评价别人,每个人都有机会听取意见,认识自我。学生能在评价中学习欣赏别人的优点,乐于接纳别人的意见,敢于对别人提出批评和建议。也通过评价了解自己的长处与短处,在学习过程中进行自我矫正,取长补短,不断完善自我。2小组合作学习照顾到学生的个别差异,使每个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小组合作学习是集体教学小组合作学习和个别指导的有机结合,引导学生的个别差异作为一种积极的教育资源加以利用,做到让优等生“吃得好”,中等生“吃得饱”,后进生“吃得了”的分层效果,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使每一个学生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3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力。在小组学习中,优等生的才能得到发挥,独立性增强,自学能力提高了;中等生得到锻炼;学困生得到老师的指导和同学们的帮助。每个学生自始至终都处于积极主动参与状态中,堂堂课有收获,大大提高了学习的积极性,人人进步,人人成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