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中等生的学习效益.doc

上传人:m**** 文档编号:542550328 上传时间:2023-09-30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1.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如何提高中等生的学习效益.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如何提高中等生的学习效益.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如何提高中等生的学习效益.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如何提高中等生的学习效益.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如何提高中等生的学习效益.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如何提高中等生的学习效益.doc(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如何提高中等生的学习效益要培养中等生的学习习惯,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益,必须实现学习方式的六个转变:1、 变被动性学习为主动性学习 现在的中等生不是学习的主人,而是学习的奴隶。迫于学校和老师的各种严令与处罚,他们不得不每天做没完没了的作业,不得不装模作样地学习,当他们看书特别认真和专注的时候,往往是教科书的下面压着一本小说或杂志之类的东西,他们有时候也找个借口逃课。种种迹象说明:中等生对学习兴趣不浓,信心不够,处于被动地学习局面。这在客观上导致了他们的学习效益不高。因此,培养中等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他们主动学习的精神,是提高他们学习质量的必须选择。(1) 老师要面向中等生群体,降低教学难度和训练难度

2、,让中等生听得懂课、做得起题。这样才能树立他们的学习兴趣与信心。(2) 减轻课业负担,把中等生从繁重的作业中解放出来。中等生由于基础不扎实,需要时间弥补欠帐,夯实基础、才能逐步摆脱学习吃力的境况,走上主动学习的道路。这就需要老师把学生的学习时间还给学生,把学生的业余时间还给学生。(3) 加强对中等生学习心理的研究和指导,唤醒他们内在的学习潜能和学习热情。(4) 关注和满足中等生学习需求,及时纠正他们不合理的学习习惯,培养和树立他们正确的学习动机。(5) 挖掘和培养中等生的学习特长,发挥中等生学习中的相对优势。老师要善于发现中等生学习中相对感兴趣的科目,并想办法将它做大做强。用他们的优势项目为支

3、撑,来调动学习的积极性。 最后,我认为:培养和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热情的方法很多,而且是一项系统工程,它需要我们在学习上,思想教育上、评价办法上及至教育管理等诸多方面相互配合才能行之有效。教育工作者只有在实践中充分利用当地的教育资源,创造有利于中等生转化的客观条件和宏观环境,在实施对中等生的教育中做到多管齐下,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2、 变盲目性学习为效能性学习 中等生学习的盲目性表现在没有合理的学习计划,很多时候,他们感到问题多,却不知该从哪里下手,自习时间感到无事可做,特别是在作业完成后或者随便拿一本书,看到哪里算哪里,他们终日忙碌却收效不佳,如此等等,这种盲目性的学习,导致了学习效率不高。要

4、走出盲目性学习的误区,提高学习效率,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在课堂学习中,应作到两个同步:和老师的思维同步,和老师的要求同步。前者是想的要求。老师的思维在深度和广度上比学生要高,和老师的思维同步,才能加深对教材知识的了解,提升自己的思维能力和学习效率。和老师的要求同步是做的要求。学生必须按老师要求完成课前、课堂、课后布置的任务。由于老师的要求具有明显的针对性、方向性和科学性,因此按老师的要求办事是减少盲目性、提高学习质量的一条有效捷径。 (2)老师要注意指导学生制定切合自身实际的学习计划并定期检查督促。 (3)老师要注意学法指导,变学海无涯苦作舟为学海无涯巧作舟。 (4)帮助学生认识和利用

5、学习规律,让学生有的放矢地进行学习。 (5)培养学生反思、总结的学习习惯,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尽量少走弯路。3、变应试性学习为发展性学习 受长期应试教育的影响,中等生的学习具有明显的应试倾向性,在他们的心中,学习的目的就是为了考试,平时考试成绩好,就意味着有好的发展前途,成绩的下滑则表示与大学无缘,前途无望,就有可能从此灰心丧气,一撅不振。有的学生甚至因此而自杀。分分分,真的成了学生的命根。可见,在应试性学习中,学习成绩的好坏给学生造成巨大的压力,学生的考试分数成为能否激发学习潜力和保持学习热情的最重要因素。要实现中等生的转化,必须改变中等生应试性的学习意识,树立发展性学习观。 发展性学习就是

6、指学习的目的是为了自己今后在社会中求生存、谋发展,学习的过程,是为了获得生存和发展所需的技能和技巧,提高自己驾驭社会的能力、应对社会复杂局面的能力、以及找准发展空间的能力等。在发展性学习观中,考试成绩并不说明学生的智商的高低,也不说明学生的前途(实践证明,学习成绩不好的学生在社会上前途无量的人不可胜数),成绩的好坏只能说明这部分知识和技能是某个同学的薄弱环节,尚需进一步强化。考试的功能也是为了提醒学生哪些知识和技能需要强化训练。 要实现学生由应试性学习向发展性学习的转变,要求教师: 首先,要敢于舍弃一个法宝,运用一个法宝。即舍弃把考试当成老师的法宝而运用素质教育法宝。舍去前者的主要原因是前者过

7、分看重考试成绩,并用成绩高低人为地学生划分为优生和差生。优生享受了成绩带来的荣誉、利益和尊重,差生则有意无意受到冷落和岐视。它不仅损害了部分学生的人格尊严,造成学生与老师对立不合作倾向,而且在客观上引导学生为应试而学习,为了追求好的分数而不择手段。更重要的是,这种作法造就许多高分低能的学生,他们适应社会的能力反而不及老师心目中的差生。可见,由考试成绩来评价学生是不科学的。之所以要运用素质教育法宝,就是因为素质教育着眼于以提高学生的素质为依托,注重培养学生发展性学习的技能。把考试作为提高和强化学生素质的一种手段,进而使学生从为考试而学习的误区中走出来。甩掉了因考试成绩不理想而带来的心理负担,能轻

8、松地为自己的发展而学习。 其次,老师要丢掉一种观念,强化一种观念。即丢掉应试教育观念,强化着眼于让全体学生发展的观念。从学生的实际情况来看,有的学生在某一方面有特殊才能,而其他方面却很平庸,有的学生的发展则比较平衡,有的学生表面上各方面平庸但存在着巨大的潜能等待老师去开发和培养。现代教育要求老师必须尊重学生的这种差异,在立足于全体学生的发展的基础上寻找教育策略。因此,应试教育中的那种培养一部分学生,放弃一部分学生的作法必须丢掉。对有特殊才能的学生来说,拔高他们的才能,接受他们在其他方面的平庸是立足于他们的发展,让各科发展比较平衡的学生向高考冲刺是对他们的尊重,对各方面平庸的学生发现和开发他们的

9、潜能是对他们成才道路的开辟。应当说,在学校教育中,每一个学生都需要被关注,每一个学生都需要指导。老师必须本着对学生的发展负责原则,培养学生发展性学习的技能技巧,让学生的成才需求得到满足。 第三,老师要少用一种武器,善用一种武器。即少用批评、处罚而善于鼓励学生。过多地对学生进行批评、指责不利于学生的成长已在老师中形成共识,要鼓励学生,对学生进行赏识性教育的观念也已为老师所接受,可是由于长期形成的批评 、处罚学生的教育习惯给新观念的实践产生了巨大的制约。事实上,学生需要的是指导而不是指责,需要的是解决问题的处方而不是处罚。所以,老师必须尽快摆脱旧习惯的束缚,将赏识性教育进行到底。只有这样,才能调动

10、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才有利于师生配合,才有利于老师指导学生形成科学的学习习惯。4、 变监督性学习为自律性学习 中等生都有想学好的冲动,但特别易犯“冷热病”,有很多同学也有近期的学习计划,可总是无法科学控制时间而导致计划落空。在调查中有的同学说:我们想改掉这些毛病,就象抽烟的老师想戒烟的体验一样。我们常常为贪玩而自责,可到时候总是抵制不住耍的诱惑。有的同学说:在自习时间,有老师监督和没老师监督大不一样,没老师在场时,我们总觉得管不住自己。当然,造成上述情况的原因很复杂,其中最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自律性不强。 学生始终在老师的监督下学习是不现实的。要提高学习的自觉性,就必须培养和提高学生自律性学习的能

11、力。如何培养学生和这种能力呢?拿破仑。希尔为我们提供了一套可行的方法,他告诉我们:学会这种能力有一个特别的方法,他称为“自制的七个C”:(1)控制自己时间(Clock)对自己的学习、休息、娱乐、锻炼的时间要统筹安排,合理分配。做到有张有弛,松紧适度。(2)控制思想(Concep)当我们学习的情绪低落时,要学会用积极的情绪来取代消极的情绪,始终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学习。我们可以适当地放飞我们的思想,但不能放纵我们的思想,我们应当懂得在适当的时候收缩,过度的放松于学习于事业都是不利的。(3)控制接触的对象(Contacts) 在学习的过程中,我们可以选择共度时间最多的同伴,也可以认识新朋友,找出成功的

12、楷模,向他们学习。(4)控制沟通的方式(Commnication) 我们可以选择有效的沟通方式来达到来解决问题的目的。(5)控制承诺(Commitments) 我们可以对自己许诺,并且有责任使它们成为一种契约式的承诺,定下次序和期限。然后按部就班,平稳地实现自己的承诺。(6)控制目标(Causes) 有了自己的思想、交往对象及承诺后,就可以定下学习和生活中的长期目标,而这个目标也就成为了我们的理想。有了理想,就给了我们信心和勇气。(7)控制忧虑(Concern) 在学习的过程中,我们必须面对各种困难,解决许多具有挑战性的问题。自我的满足感是在不断的努力中获得的。5、 变机械性学习为创造性学习

13、中等生大都满足于按学校和老师设计的程序办事,习惯于按部就班地学习,按部就班地休息。他们很少自己系统的学习方式,喜欢机械地模仿他人的行为和习惯,他们有人云亦云的思维惰性,缺乏创造性地学习和思考问题的习惯,等等。这些都是制约中等生学习效益的重要原因。中等生要提高学习效益,就必须克服机械性,培养创造性学习的习惯。(1) 老师要善于发现学生学习、思维的个性,指导学生创新学习方法、创新学习习惯、优化学习过程,向学法优化要效益。笔者认为:每个人都有与他人不同但却有效的学习和思维方法,正是这种与自己个性相联系的方法,形成了各人不同的学习风格和创造个性。可以模仿名家,但模仿不能成名家,其主要原因就在于模仿始终

14、是以扼杀自己的学习和思维个性为前提的。因此,发现和认识学生的学习与思维中的个性优势,进而指导学生找到与自己的个性优势相切合的学习和思维方法,是培养学生他们创造性学习的基础,也是提高学习效益的关键。(2) 老师要改变传统的教育方式,积极探索有利于培养学生创造性的学习习惯的教学模式。向优化教学模式要效益。我们应该看到,新教法需要新学法相配合才能出效益,新学法又能催生新教法,两者是相辅相成的关系。因此,老师教法的转变是实现学生学法转变的基础。灌输式的教学只能养成学生被动式接收的学习习惯。所以,我们只有靠教学方式的转变去带动学生学法的转变。从大家教育探索的实践看,启发式教学、互动式教学、探究式教学等都

15、是培养学创造性学习习惯的有效方法,我们在利用这些方法的同时,还应该积极寻找更有效的方法和模式,并及时指导学生调整和培养与此相适应的学习方式,只有这样,才能达到教法与学法的统一,实现教学与学法的良性互动,在养成学生创新学法的同时彰显教法调整带来的最大效益。(3) 变向单一的课堂主渠道学习要效益为向多渠道学习要效益。当代社会,信息来源的多渠道必然导致学习方式的多渠道,因此,老师要顺应潮流,有意识地利用这些教育资源,培养学生创造性地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6、 变个体性学习为协作性学习 中等生生常常为做一道题花费一到两节课甚至更长的时间,这种精神可嘉,但效率不高。在学习的过程中遇到各种问题时,如果

16、依靠自己的力量不能解决时,他们很少求助于老师或同学,种种迹象表明:中等生协作性学生习的意识不强,最终导致了学习中的遗留问题越来越多,困难越来越大。 我认为要提高中等生的学习效益,必须变个体独立性学习为协作性学习,而要养成这种习惯,首先要以树立互赖意识作为支撑。心理学认为:人的成长分为三个层次:分别为:依赖、独立和互赖(即互相信赖)(1)依赖:围绕着“你”这个观念,你照顾我,你为我的成败得失负责,事情若有差错,我便怪罪于你。(2)独立:着眼于“我”的概念,我可以自立,我为自己负责,我可以自由选择。(3)互赖:从我们的观念出发,我们可以自主、合作,集思广益,共同开创伟大前程。在现代社会,一个人若缺乏互赖观念,将难以与人相处,充其量只能独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