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课 万花筒4.doc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542545989 上传时间:2024-02-26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2课 万花筒4.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第2课 万花筒4.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第2课 万花筒4.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第2课 万花筒4.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第2课 万花筒4.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2课 万花筒4.doc(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人教版2011课标版三年级美术上册第2课万花筒教学设计宁夏宁东第一小学白宇教材分析:本课属于“造型.表现”领域。在学生的生活中,万花筒这种玩具是他们比较熟悉和喜爱的。教学从贴近学生生活的实物入手,有利于他们更好地了解和创作。教材出示的图片旨在引导学生在玩万花筒的过程中,学会探究万花筒成像的奥秘,发现图案特点,激发学习兴趣。学生通过观察、比较万花筒里的图案,感受其形式美,学会运用印画的方式进行创作表现,激发其创作灵感。学情分析:本课教学对象是三年级学生,对于三年级学生来说,观察与绘画已经有一定的基础。但怎样表现还有一定的难点。所以,针对表现方法来说,我选择了学生平时不太常用的印画方法来让学生表现

2、万花筒图案。是希望在观察的基础上,降低表现的难度,有利于学生自由想象表达。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万花筒中的图案,引导学生感受万花筒图案的美丽并描述出万花筒图形的特点。2.了解运用印画的方法表现万花筒图形,体验印画的乐趣。3.了解万花筒的成像原理,引导学生在探究活动中体验三棱镜的反射现象,并能根据反射原理展开丰富的想象。教学重难点:重点:引导学生欣赏万花筒中的美丽图形,体会其形式美感,并能用印画的方式创作表现。难点:学生充分体会三菱镜反射产生的奇妙现象,发现万花筒图案千变万化的奥秘和美感。教学准备:教师:教学课件,万花筒,示范用的纸,笔,剪刀,胶棒等。学生:水彩笔、尺子、彩色纸、剪刀、胶棒。教学

3、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引导阶段1、 (师:先请大家欣赏一段视频)出示一段万花筒图案视频(师:这么美丽而且变化无穷的图案是出自哪里呢?生:万花筒。师板书:万花筒。并出示学习目标)二、问题(一):万花筒图案有什么特点?(观察交流)1、自主学习:观察万花筒,感受万花筒的美,想一想万花筒的图案有什么特点呢?2、共学探究:(1)学生自由说(色彩,形状,对称)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板书(色彩、形状、对称)(2)欣赏图片,引导学生借助图片感受万花筒图案的特点:色彩丰富、形状千变万化、中心对称。3、点拨提升:万花筒的美就体现在这三个特点上:色彩丰富、形状千变万化、中心对称图形。4、过渡:欣赏完了这么美丽的

4、万花筒图案,你最想知道什么呢?三、问题(二):万花筒的图案是怎样形成的呢?1、自主学习:看视频了解万花筒的制作过程。2、共学探究:(1)看了这段视频,谁来说说万花筒的图形是怎么形成的?(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说一说万花筒是怎样形成的?)3、点拨提升:图片示范万花筒反射的原理,解决学生的疑问。四、问题(三):怎样制作出万花筒的图形?1、自主学习:出示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图片上的图案由哪些图形组成?请几位同学上讲台来尝试画一画。2、共学探究:老师也画了几个小图形,而且老师还把它们剪下来了,猜猜看,这几片小图形有什么作用呢?用它怎么制作出万花筒的图案呢?3、点拨提升:看微视频,学习制作方法。4、让学生先

5、说一说,再出示制作过程:(1)先观察万花筒图案,选择自己喜欢的图形,图形不宜太多,3-4个就可以了。(2)在彩色卡纸上画出自己看到的图形,并用剪刀剪下来。(3)折叠处米字格。(4)在米字格上相对应的位置,印画出自己剪出的图形,要体现中心对称的特点。(5)勾线,涂色。五、当堂训练1、作业要求:(1)合作要求:可以四人合作,也可以两人合作,四人合作每个人剪出一个图形,两人合作每人剪出一到两个图形,先和同组人商量好每个图形在米字格中的位置,再将各自设计并剪出的图形印画在商量好的位置上,依照谁设计的图形谁画的原则,协调合作完成整幅画面。(2)涂色要求:可以直接用黑色水彩笔印画,再用其它色水彩笔填充颜色。颜色填充要灵活,可以运用点、线、面多种方法涂色。2、学生创作,教师巡回指导3、作品展示,点评(1)选择突出作品张贴在黑板上,选出一到两张突出作品,让学生评价,说一说你觉得这个作品好在哪里?六、拓展延伸图片展示:万花筒的图案非常美丽,不仅可以运用到绘画中,生活中也可以看到许多万花筒图案的应用。谢谢大家,下课!板书:色彩万花筒形状对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