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素化合物-氮族元素.doc

上传人:m**** 文档编号:542545168 上传时间:2023-01-30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6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元素化合物-氮族元素.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元素化合物-氮族元素.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元素化合物-氮族元素.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元素化合物-氮族元素.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元素化合物-氮族元素.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元素化合物-氮族元素.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元素化合物-氮族元素.doc(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四节 氮族元素【知识网络】O2(高温、催化剂)4HNO3(浓)=4NO2+2H2O+O2强氧化性不稳定性HNO3NaNO2NaOHMgN2O4H2ONH3.H2ONH3N2NONO2Ag(NH3)2+NH4ClAgNO3NaOHHClH2OMg3N2Cl2、CuOH2加热加压O2(放电)NH3O2SO2H2OCuHClCu、Fe2+、I-与金属反应:Cu与非金属反应:C、SFe、Al在冷、浓HNO3 钝化Pt、Au能溶解于王水(浓HNO3:浓HCl=1:3)与还原性化合物反应:Fe2+、SO2、H2S、HI有机物硝化反应:C6H6酯化反应:C3H5(OH)3 【易错指津】 1氨水显弱碱性的理

2、解不全面。 氨气溶于水形成氨水,氨水少部分电离出OH-、NH4+,所以氨水具有弱碱性。注意以下两点:(1)氨水遇Al3+、Fe3+、Mg2+分别可以生成Al(OH)3、Fe(OH)3、Mg(OH)2沉淀,但氨水中滴加Ag+溶液开始出现沉淀AgOH,继续滴加沉淀即溶解生成银氨溶液;(2)氨水遇酸、酸性氧化物可以成盐,又根据氨水与酸的量关系分别得到正盐和酸式盐。如:用氨水吸收少量二氧化硫的离子方程式 NH3.H2O+SO2=NH4+HSO3-是错误的。 2NO、O2被水吸收的分析错误。 NO、O2被水吸收实质上发生如下反应:2NO+O2=2NO2,3NO2+2H2O=2HNO3+NO。生成NO还可

3、以继续氧化,生成NO2再溶于水,这是一个循环反应。如无任何气体剩余,最终产物应为HNO3,恰好反应的量的关系:4NO+3O2+2H2O=4HNO3,实际反应中可以有NO或O2剩余,但不能两者兼有之。 3氮可以形成多种氧化物。NO2可以与水反应生成硝酸,但NO2不是硝酸的酸酐。掌握酸酐的判断方法。NO2与溴蒸气不能用湿润的KI淀粉试纸检验。 4NO3-在酸性溶液中具有强氧化性,可以将Fe2+氧化为Fe3+、SO32-氧化为SO42-,将I-、Br-、S2-氧化为I2、Br2、S。 5检验NH4+离子,可加入烧碱溶液后,必须加热,再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检验NH3,否则不一定有NH3放出。【典型例题

4、评析】例1 Murad等三位教授最早提出NO分子在人体内有独特功能,近年来此领域研究有很大发展,因此这三位教授荣获了1998年诺贝尔医学及生理学奖。下列关于NO的叙述不正确的是(1999年全国高考题)A.NO可以是某些含低价N物质氧化产物 B.NO不是亚硝酸酐C.NO可以是某些含高价N物质的还原产物 D.NO是棕色气体思路分析:本题看似很深奥,实际不然,考查的落点是中学化学常见物质NO的有关性质。根据NO中氮元素的化合价(+2)处于氮元素中间价态,应用氧化还原反应原理可推知:NO既可能是低价含N物质的氧化产物,又可能是高价含N物质的还原产物;根据酸酐概念亚硝酸酸酐应是N2O3;NO应是无色气体

5、。答案:D方法要领:要答好这类“高起点,低落点”试题,首先要克服心理障碍,找准题中化学知识运用的着落点,其次,要掌握好重要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这类试题所涉及的基本理论通常是结构理论(包括原子结构中的质量数=中子数+质子数,质子数、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之间关系等)、分子结构中微粒成键规律、氧化还原反应规律;所涉及的概念通常是原子相对原子质量、同位素、同素异形体等。NO例2 右图为装有活塞的密闭容器,内盛22.4mL一氧化氮。若通入11.2mL氧气(气体体积均在标准状况下测定),保持温度、压强不变,则容器内的密度(1993年上海高考题)A.等于1.369g/L B.等于2.054g/L.C.在1.

6、369g/L和2.054g/L之间 D.大于2.054g/L思路分析:题给的密闭容器中通入O2后发生2个化学反应:2NO+O2=2NO2 2NO2 N2O4。为便于计算和推导,可将题给22.4mLNO转换为22.4LNO,将题给11.2mLO2转换为11.2LO2,即容器内盛有1molNO,充入0.5molO2。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容器内的总质量为:1mol30g/mol+0.5mol32g/mol=46g。 假定1molNO与0.5molO2恰好完全反应,则生成1molNO2。在标准状况下1molNO2的体积为22.4L,此时混合气体的密度为46g/22.4L=2.054g/L。但是,由于反应

7、2NO2 N2O4的存在,且保持温度、压强不变,因此使平衡混合气体的体积小于22.4L,故其密度必定大于2.054g/L。答案:D方法要领:解本题时最容易忽略2NO2 N2O4的平衡(这是一个隐含的平衡),而误选B。在涉及到的NO2或N2O4有关量的计算问题,一般要考虑可逆反应2NO2 N2O4的存在对有关量(气体物质的量、体积、密度、式量等)的影响,这是同学们应重视的一个知识点。例3 已知磷酸分子中的三个氢原子都可以跟重水分子(D2O)中的D原子发生氢交换,又知次磷酸(H3PO2)也可跟D2O进行氢交换,但次磷酸钠(NaH2PO2)却不再能跟D2O发生氢交换。又此可推断出H3PO2的分子结构

8、是(1994年全国高考题) 思路分析:由H3PO4在有三个氢原子可以与D2O发生氢交换及题给H3PO2分子结构知:-OH中的H原子能与D2O发生H交换。现H3PO2能与D2O发生H交换而NaH2PO2则不能(说明NaH2PO2分子中没有羟基H原子),可以类推出H3PO2中只有一个-OH,从而选B。答案:B方法要领:本题题给信息的实质是:含氧酸分子中的H原子,只有与氧原子结合形成羟基-OH结构时,才有酸性。由于次磷酸H3PO2只能电离出一个H+,它是一元酸;NaH2PO2中的H原子不能电离,也不能与碱反应,NaH2PO2属于正盐。同理CH3COOH分子中只有一个-OH,乙酸是一元酸。因此“含氧酸

9、分子中含有几个H原子,就是几元酸”的说法是错误的。此题为信息给予题,它以一般学生没有接触过的知识实例作为原型(磷酸分子中3个-OH中的H可D2O发生H交换),要求学生在原型的启发下求解。这类题一般思路为:分析原型找出规律只有活泼的氢(能电离的H)才能发生氢交换比较问题和原型建立联系应用规律完成迁移。例4 用以下三种途径来制取相等质量的硝酸铜:(1996年高考化学试测题)(1)铜跟浓硝酸反应;(2)铜跟稀硝酸反应;(3)铜先跟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铜,氧化铜再跟硝酸反应。以下叙述中正确的是A.三种途径所消耗的铜的物质的量相等B.三种途径所消耗的硝酸的物质的量相等C.所消耗的铜的物质的量是:途径(3)途

10、径(1)途径(2)D.所消耗的硝酸的物质的量是:途径(1)途径(2)途径(3)思路分析:本题是评价制备方案的优劣。从绿色化学角度看(1)要节约原料;(2)是副产品对环境污染小。(1)Cu+4HNO3(浓)=Cu(NO3)2+2NO2+2H2O,(2)3Cu+8HNO3(稀)=3Cu(NO3)2+2NO+4H2O,(3)2Cu+O2=2CuO,CuO+2HNO3=Cu(NO3)2+H2O。若生成3molCu(NO3)2,可得消耗原料量及生成污染物NOx的量(见下表):Cu(NO3)2CuHNO3NOx(1)3mol3mol12mol6mol(2)3mol3mol8mol2mol(3)3mol3m

11、ol6mol0mol由上表知:(1)耗HNO3最多,生成污染物最多;(3)耗HNO3最少,没有污染物。答案:A、D方法要领:本题考查对硝酸性质、用途的理解及氧化还原反应知识,通过分析比较选择出最佳途径的能力。从不同浓度硝酸与铜的反应可以看出,在硝酸与铜的反应中,硝酸充当了氧化剂和提供硝酸根两种作用,因稀硝酸与铜反应时,氮元素的化合价由+5降为+2价,故作为氧化剂消耗的硝酸较少,而(3)中氧气为氧化剂,硝酸全部用提供酸根用,故消耗硝酸的为(1)(2)(3)。例5 在下图装置中,烧瓶中充满干燥气体a,将滴管中的液体b挤入烧瓶内,轻轻振荡烧瓶,然后打开弹簧夹f,烧杯中的液体b呈喷泉状喷出,最终几乎充

12、满烧瓶。则a和b 分别是(1995年全国高考题) 思路分析:产生喷泉的条件:气体在液体中的溶解度很大,产生足够的压强差(负压)。CO2在水中溶解度不大,不能产生喷泉,但在NaOH溶液中因发生CO2+2NaOH=Na2CO3+H2O,其溶解度显著增大,此时形成喷泉。题干要求液体充满烧瓶。答案:B、D方法要领:中学阶段,在水中能形成喷泉现象常见的有NH3、HCl、HBr、HI、SO2等溶解度大的气体;CO2、H2S、Cl2等在水中溶解度不大的气体,不能形成喷泉,但若将水改成NaOH溶液,这些气体在碱性溶液中溶解度显著增大,从而形成喷泉;此外,喷泉实验装置若发生改变,也可能使本来不能形成喷泉的气体形

13、成喷泉,因此,要从产生喷泉的条件认识形成喷泉的本质。例6 同温同压下,两个等体积的干燥圆底烧瓶中分别充满NH3,NO2,进行喷泉实验,经充分反应后,瓶内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1998年上海高考题)A. B. C.= D.不能确定思路分析:设圆底烧瓶的体积为VL,所含气体的物质的量为xmol。则:c(NH3)=x/Vmol/L 而3NO2+H2O=2HNO3+NO,c(HNO3)=2/3xmol2/3VL= x/V mol/L。答案:C方法要领:只要在同温同压下,单一气体(或某一气体中混有空气)如进行喷泉实验(在H2O中)后所得溶液的浓度均相同。它与液体上升高度无关。如是标准状况则浓度为1/22

14、.4mol/L。注意:若误以为NO2与H2O生成HNO3的物质的量为2/3x,而忽视了溶液的体积也是2V/3L的话,就会得出两者浓度不等的结论。过量银循环使用原料混合A加热保温B冲稀静置C过滤DAgNO3晶体蒸发E冷却结晶F吸收装置银(过量)HNO3NOxNOx通入过量热的水蒸气热点 例7 某试剂厂有银(含杂质铜)和硝酸(含杂质Fe3+)反应制取硝酸银.步骤如下(1996年上海高考题) 依据上述步骤,完成下列填空:(1)溶解银的硝酸应该用 硝酸(填浓或稀)。原因是 (填序号,下同)(a)减少过程中产生NOX的量 (b)减少原料银的消耗量 (c)节省硝酸物质的量(2)步骤B加热保温的作用是 .(a)有利于加快反应速率(b)有利于未反应的硝酸挥发(c)有利于硝酸充分反应,降低溶液中H+(3)步骤中是为了除去F3+、Cu2+等杂质,冲稀静置时发生的化学反应是 (a)置换反应 (b)水解反应 (c)氧化还原反应产生的沉淀物化学式 .思路分析:(1)根据反应方程式:Ag+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