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科2008年上半年总结和下半年工作计划.doc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542540663 上传时间:2023-05-19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38.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财务科2008年上半年总结和下半年工作计划.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财务科2008年上半年总结和下半年工作计划.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财务科2008年上半年总结和下半年工作计划.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财务科2008年上半年总结和下半年工作计划.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财务科2008年上半年总结和下半年工作计划.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财务科2008年上半年总结和下半年工作计划.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财务科2008年上半年总结和下半年工作计划.doc(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08年上半年工作总结和下半年工作计划(财务科)根据省局财务处的指示和在市局班子的正确领导下,为了适应财政预算管理体制改革的要求,进一步完善全市工商系统预算管理机制,强化预算管理意识,规范预算管理流程。我们提高了全系统的经费保障能力和财政资金使用效率,现对今年上半年财务工作的情况进行总结,并汇报今年下半年的财务工作重点。一、2008年上半年全市工商系统财务工作的具体情况。抓好依法收费,预算收入有新增加。全系统进一步落实和规范了“阳光收费”工作,自觉接受群众的监督。进一步完善收费结果公示,开发收费结果公示软件系统,使收费结果公示工作制度化、规范化;进一步完善“三级定费”制度,规范收费行为;每季

2、度对行政性收费进度通报一次,推进“两费”征收顺利完成。在各单位的共同努力下,今年全系统行政性收费形势喜人,截至2008年4月30日,全市工商系统行政性收费完成全年预算收费收入的36.79,超收518万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0.22%。大力推进预算改革,保障效能有新提高。1、精心组织,稳步推进预算改革。一是切实做好政府收支分类改革。认真做好改革后的衔接工作,严格按照2007年政府收支分类科目编制预算、账务处理、报送报表。二是继续推进地级市局机关预算与县级局预算分开管理的改革。从源头上解决系统经费与机关经费混淆开支的问题,保障了基层单位正常运转。三是切实做好经费领拨方式改革。今年上半年,湛江市局机关

3、实行国库集中支付,经过半年的使用,已经逐步掌握国库集中支付的流程和操作细则,为将来全系统实行国库集中支付做好准备。2、合理编算,切实提高保障水平。及时提出合理的经费分配方案。根据省局批复全市工商系统基本支出预算盘子,继续按照“确保重点,有保有压”的原则,市局及时提出分配方案,并下发各单位执行;各县级局也根据市局下达的预算盘子,及时编制用款计划。从下达的预算来看,各县(市、区)局的人员福利支出预算都有稳步的增长,公用支出日趋合理。3、科学评价,逐步提高支出绩效。一是较好地完成办案经费支出评价工作。市局财务科主动牵头,积极与业务部门沟通,阐明工商部门的职能、申请办案经费的目的、用途和使用效果,认真

4、收集整理并准确提供绩效评价基础数据资料和情况,逐步形成支出问效制,并作为经费安排的参考依据。二是较好地完成2007年决算工作。县级财务部门按照“真实、准确、完整、及时”的原则和自下而上的方式,逐级审核,层层把关,及时上报,在规定的时间内一次性通过省局决算汇审。按照省局广东省工商行政管理系统部门决算评比办法和年度部门决算报表考核评比计分标准(试行)要求,并逐步形成“事前动员培训,事中审核把关,事后考评分析”的全程质量控制体系,确保决算数字真实、准确、完整、及时,从根本上提高会计决算信息的质量。严格抓好审计检查,监督力度有新加强1、认真抓好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市局先后组织对徐闻县局、雷州

5、市局、东海分局、开发区分局原主要领导任期的经济责任进行审计。通过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及时发现问题,责成相关单位进行认真整改,促进依法依规理财。同时,也为客观评价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提供了依据。2、认真抓好财务制度执行检查工作。为了全面掌握全市工商系统财务工作的基本状况,及时发现和纠正存在的问题,进一步推进财务管理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促进科学管财理财,提高财务管理水平和经费使用效能。2008年3月10日-13日,市局监察室和财务科组成2个检查小组对全系统的财务部门进行了财务检查。通过此次财务检查,市局提出在财务收支、财务管理、会计规范等方面需要加以纠正和改进的问题,并责令各单位及时整改。各单位及

6、时对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整改,并对本单位的财务管理提出了各项要求。从第一季度起,市局财务科每月统计市局和各单位的余额表,对比各项支出,为领导掌握全系统的经费运作提供数据。为加强全系统的财务管理,经市局领导研究,决定每年3月和8月定期对各单位进行审计。3、认真做好固定资产核实工作。2008年上半年省局要求我市各单位的资产清查情况进行核实。在资产核实工作中,我局领导高度重视资产核实工作,切实把资产核实落实到实处,责任到人,并严格执行政策,坚持实事求是原则,规范操作程序,严肃资产核实工作纪律,以确保资产核实的真实性、合法性。4、做好2008年票据核销工作。市局要求全系统财务人员用管钱的责任心去管票。20

7、08年上半年,我局已完成2008年度的票据核销工作,等待6月份省局的票据核销检查。突出解决遗留问题,构建和谐工商。1、集中解决市场办管脱钩遗留债务问题。市局领导以高度负责的态度,组织相关业务人员集中解决偿还办管脱钩遗留债务问题。经过多方努力,已彻底地解决了该遗留问题。2、筹集资金逐步解决学历教育新增债务问题。今年,省局下拨180万元的培训专项经费,市局先后组织对本系统学历教育新增债务情况进行统计,并作出学费报销计划。大力推进信息化建设,财务监管能力有新突破进一步加强收费信息系统管理。组织对收费信息系统运行情况进行调研,将收集遇到的问题提交软件开发公司研究,不断改进和优化收费信息系统。市局财务科

8、采用QQ、图文手册、录像等多种途径进行业务培训,进一步减少培训支出和加强操作学习。市局对单位收费进度和上缴国库金额进行实时查询,每月统计“两费收入”和“罚没收入”进度表,并画图分析,得到领导的充分肯定。二、2008年下半年财务工作计划。2008年下半年,工商系统财务工作将面临着许多新的问题:部门预算改革继续深入,“两费”收取国家正在研究新规,公务员公务卡正由点到面推行,逐步消除地区间的保障差别正向纵深发展。财务工作的总体思路是:以党的十七大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为指导,以提高保障绩效为主线,突出关注民生和服务基层两大主题,着力规范预算管理、强化审计监督、解决遗留问题、提高服务效能,继续为我省工

9、商系统全面落实“四个统一”,强化“三大”理念,推进“五化”建设提供强有力的保障。突出重点,进一步提高财务保障水平1、突出抓好部门预算改革。继续推进市局机关和系统预算分开下达的改革,总结今年的经验,对部分内容作适当调整;进一步理顺和规范市局机关和工商系统的经费管理;切实做好国库集中支付和零余额账户管理,特别是在专项经费的及时申领和拨付上作些对策性探讨;研究探索县(区、分)工商局国库集中支付工作。2、突出抓好部门预算编审。合理安排支出项目,科学编制部门预算,确保上报的部门预算科学、合理,得到省局的认可;按照“从严控制、厉行节约”的原则,研究制定机关办公经费定员定额标准,减少消耗性行政支出。3、突出

10、抓好人员经费保障。突出以人为本,关注民生,切实保障好人员经费支出需要,确保全系统人员工资及时、足额发放;继续落实住房公积金制度,配合人教落实住房补贴统计工作。4、突出抓好经费支出问效。完善办案经费支出评价工作,探索其他专项经费的支出评价,制定科学的评估指标,建立符合工商实际的支出绩效评估体系,提高经费使用效益。 、加强监督,进一步做好审计工作1、完善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做好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跟踪2008年被审计单位审计整改落实情况。指导各县级局组织对工商所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和基层工商所财务管理状况的检查。2、加强资产管理工作。结合2007年全国资产清查情况,对系统的资产购置、使用、

11、管理和处置进行进一步规范,明确责任,确保安全;严格资产处置审批,规范资产处置程序,防止国有资产流失;严格基本建设立项审批工作,跟踪一些办公楼等在建项目,确保手续齐备,结算及时,基建档案资料规范、齐全。3、加强票据监管工作。逐步普及行政性收费的网上收缴工作;继续抓好对票据的领、购、用、销等环节的监督,严格监管票据的使用范围;进一步加强对票据的安全管理,使丢失票据事件尽量少发生。、集中力量,进一步解决好债务遗留问题继续解决学历教育新增债务。按照省局要求,继续从市局调剂经费中拿出不少于100万元用于解决学历教育新增债务,确保在2009年底前全面还清学历教育新增债务。、加强建设,进一步提高自身业务水平1、加强财务培训工作。组织对全系统财务股长(分管财务办公室主任)和主管会计进行信息化运用培训,提高系统财务人员运用信息化系统能力,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务效能;组织对各县级局财务股长(分管财务办公室主任)和决算主办人进行决算专题培训,提高决算编审能力;加强业务交流,组织部分财务骨干进行学习研讨,拓宽视野,开拓思路,进一步提高业务工作水平。2、加快财务信息化建设步伐。全面了解、收集收费上线中存在问题,组织和协调技术人员集中解决,确保收费畅通和资金安全;加强与财政、银行等单位的协调,改善银行网点不足、网络连接不稳定等方面的问题,推动POS机收费的全面推广工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