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下册文言文复习教案

上传人:壹****1 文档编号:542535149 上传时间:2023-03-05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66.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下册文言文复习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八年级下册文言文复习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八年级下册文言文复习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八年级下册文言文复习教案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八年级下册文言文复习教案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八年级下册文言文复习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级下册文言文复习教案(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八年级下册文言文复习教案(三课时)第一课时 马说陋室铭预习目标:1会背这两篇课文。2了解文学常识。3识记注解中的重要词语解释,小组内互相检测。预习设计:一、自读马说陋室铭三遍,并自背一遍。二、文学常识1马说选自昌黎先生集中的杂说,作者韩愈,唐代著名文学家、哲学家。字退之,韩愈是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唐宋八大家”之首。2作者刘禹锡,字梦得,唐朝洛阳人。铭,本是古代刻在器物或石碑上用来歌功颂德或警戒自己的文字,后来发展为一种独立的文体。这种文体,形式短小,文字简洁,句式工整而且押韵。三、给下列字注音。骈死于槽枥之间 惟吾德馨 谈笑有鸿儒 无案牍之劳形 四、解释下面的词语。且: 等: 或: 安: 道:

2、 临: 常: 斯: 劳: 五、找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1.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2.才美不外见 3.食之不能尽其材 4.其真无马耶? 六、一词多义整理。食 食之不能尽其材 食不饱,力不足 策 策之不以其道 执策而临之 以 不以千里称也 策之不以其道 其 其真无马邪 其真不知马也 名 有仙则名 遂以名楼 第一课时 马说陋室铭复习教案教学目标:1复习课文中的字词并翻译课文;2理解托物寓意、托物言志的写法。教学重点:掌握文言实词和虚词的意思。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检测预习题。 二、重要字词(一)马说1字音、字形:骈 槽枥 馨 牍 2通假字:食、见、材、耶3特殊读音的字:食 石 见4

3、重点字词解释:(二)陋室铭1字音、字形:馨 牍 2圈画重要字词,并解释。名 斯 德馨 上 鸿儒 白丁 调 丝竹 劳 形 云三、重要语句。(一)马说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二)陋室铭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四、特殊句式。(一)马说“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一句为了强调定语“千里”,把“千里马”变成“者”字结构,放在“马”之后,翻译时,要改变句子顺序,翻译成“日行千里的马”。在翻译课外文言文时要注意。“祗辱于奴隶人之手”状语后置,“于”相当于“在”,“于奴隶人之手”是介词结构的后置。译:只好屈辱在低贱的人的手里。(

4、二)陋室铭 “何陋之有”本来的句式是“有何陋”,加上“之”将“何陋”放到句前,叫宾语前置。“之”也就译为“宾语前置的标志”。五、文章理解。马说采用托物寓意的写法,论述的是识别和发现人才的问题。作者将人才比做“千里马”,将善于识别人才的统治者比作“伯乐”,将愚妄浅薄的统治者比做“食马者”,阐述了封建社会中人才被埋没的原因,对不能知人善任的昏庸统治阶级进行了嘲讽和鞭挞,巧妙地发挥了针砭时弊的作用。陋室铭赞扬简陋的居室,表达了作者不慕荣利、保持高尚的节操的愿望和不求闻达、安贫乐道的生活情趣。课堂练习 一、解释加点的词。1只辱于奴隶人之手 2 骈死于槽枥之间 3一食或尽粟一石 4 才美不外见 5策之不

5、以其道 6 执策而临之 7其真无马邪? 8 其真不知马也。 9. 有仙则名 10. 斯是陋室 11. 惟吾德馨 12. 无案牍之劳形 二、翻译下面的句子。1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2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3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听它嘶鸣,却不懂得它的意愿。 4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5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三、用文中的句子填空。1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常听到怀才不遇的人感慨道:“ , 。” 2造成千里马“才美不外见”的根本原因是“ ”。 3陋室铭一文点明全文主旨的句子是: 。 4.自比古代贤士用比喻赞美陋室的句子是: 。5.与“时人莫小池中水,浅处无妨有卧龙”意思相近的句子是:

6、 。教学反思:第二课时 活板核舟记山市预习目标:1熟读这三篇课文。2了解文学常识。3识记注解中的重要词语解释,小组内互相检测。预习设计:一、自读三篇课文。二、文学常识1活板是事物说明文,选自于宋代沈括的梦溪笔谈,梦溪笔谈是有关历史、文艺、 科学等各种知识的笔记。被英国学者约瑟誉为“中国科技史上的坐标”。印刷术,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发明者是宋朝的毕昇。作者沈括,明朝人,科学家、政治家。2核舟记作者魏学洢。字子敬,明朝嘉善县,该书是清朝人张潮编辑的虞初新志。3山市选自聊斋志异。作者蒲松龄,字留仙,一字剑臣,别号柳泉居士,世称“聊斋先生”。清代文学家。“聊斋”蒲松龄书房的名称。“志”记。“奇”奇异

7、的故事。聊斋志异在思想上和艺术上取得的成就,标志着中国文言小说创作的高峰。三、填空。1.活板按照 顺序说明,紧扣“ ”这一特征进行说明。2.核舟记细致描述了核舟和舟上人物形象,表现了核舟的“ ”,赞扬了雕刻家的高超技艺,也显示了我国古代工艺美术的卓越成就。四、给下面词语注音。其上以松脂、蜡和纸灰之类冒之 更互用之 用讫再火令药熔 其印为予群从所得 罔不 贻余核舟一 八分有奇 椎髻 石青糁之 多髯 神情与苏、黄不属 高垣睥睨 连亘 层层指数 五、找出下面句子中的词类活用的词语并解释。(1)卧右膝 (2)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3)居右者椎髻仰面 (4)板印书籍 (5)用讫再火令药熔 六、解释下列

8、句子中的“为”。(1)已后典籍皆为板本 (2)又为活板(3)每字为一印 (4)每韵为一帖(5)不以木为之者 (6)其印为予群从所得(7)为宫室、器皿、人物 (8)满铁范为一板七、解释文中下列重要词语。盛 和 冒 范 就 炀 砥 具 就 帖 讫 殊不 奇巧 罔 因 象 贻 泛 奇 可 徐 峨冠 髯 比 类 矫 属 历历 椎髻 视端容寂 夷 了了 曾 盈 简 恒 始悟 危楼 指数 裁 屑屑 市肆 八、一词多义奇 明有奇巧人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 可 高可二黍许 可以已大风 因 罔不因势象形 余因得遍观群书 比 其两膝相比者 比至陈 就 持就火炀之 瞬息可就 具 则第二板已具 各具情态 九、熟读课文翻

9、译,并结合文章在译文中圈点出关键词语的意思。(见预习题) 活板核舟记山市复习教案:1复习课文中的重要字词,并翻译课文;2理解有条不紊的说明顺序。3了解我国古代人民的聪明才智和对世界文明的卓越贡献。教学重点:掌握文言实词和虚词的意思。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检测预习题。二、重要字词和语句。活板1字音、字形: 昇 和 更 贮 2圈画重点字词并解释:尚 盛 始 和 冒 则 就 令 极 具 更互 群众 素 旋 兼 殊3词类活用: 板印书籍 用讫再火令药熔4语句翻译:(1)板印书籍,唐人尚未盛为之。(2)用胶泥刻字,薄如钱唇,每字为一印,火烧令坚。(3)不以木为之者,纹理有疏密,沾水则高下不平,兼与药相沾,不可取。核舟记1字音、字形:洢 皿 贻 罔 黍 髯 椎 髻 神情与苏、黄不属 2圈画重点字词并解释:(1)奇巧:特殊的技艺 (2)能以径寸之木 径寸:直径一寸,用来形容圆形物的细小(3)为宫室、器皿、人物 为:做,这里指雕刻 (4)罔不因势象形 罔:无,没有 因:根据,依据 象:模拟 (5)尝贻余核舟一 贻:赠送 (6)盖大苏泛赤壁云 泛:乘船浮行 (7)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 奇:j零数 (8)高可二黍许中轩敞者 可:大约 (9)清风徐来,水波不兴 徐:缓缓地 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