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料】小学语文二年级教学实录《寻隐者不遇》教学实录之一.doc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542535063 上传时间:2022-11-02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6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育资料】小学语文二年级教学实录《寻隐者不遇》教学实录之一.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教育资料】小学语文二年级教学实录《寻隐者不遇》教学实录之一.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教育资料】小学语文二年级教学实录《寻隐者不遇》教学实录之一.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教育资料】小学语文二年级教学实录《寻隐者不遇》教学实录之一.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教育资料】小学语文二年级教学实录《寻隐者不遇》教学实录之一.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教育资料】小学语文二年级教学实录《寻隐者不遇》教学实录之一.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资料】小学语文二年级教学实录《寻隐者不遇》教学实录之一.doc(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教育资料】小学语文二年级教学实录寻隐者不遇教学实录之一还未开课,悠扬婉转的笛声在课堂上空飘荡,屏幕上,远山、丛林、碧潭那么悠远、静美。孩子们微微闭着眼睛,完全进入了意境,台下一千多名与会者期待的目光注视着讲台,整个大厅静静的、静静的只见执教的张笔春老师优雅地来到孩子们中间,一会儿摸摸这个的头,一会儿拍拍那个的肩,一会儿又亲亲这个的脸。孩子们一脸幸福地笑着,老师和孩子之间是那么融洽、和谐,情谊融融台下的听课老师看到这一幕,无不为之感动,都赞许地直点头。铃上课铃声响了。课,在诗意般的氛围中开始了师:中华民族有着悠远的历史,在漫漫的岁月长河中,留下了无尽的宝藏和智慧。我们的土陶艺术,我们的国画,我

2、们的书法,我们的民乐,我们的文学,构成一座宏伟精深的宝库!古诗,就是中华文化的一块绚丽斑斓的瑰宝。你们听:笛声悠悠,宁静的画面上出现寻隐者不遇的诗句,漂亮的童体字从四面八方飞入,经过一番碰挤后,排列成整齐的四行,还熠熠生辉。动情的配乐诗朗诵在耳畔响起孩子们惊喜的目光注视着屏幕,嘴巴微微蠕动。师:能与老师一起轻声朗读吗?孩子们早就按捺不住了,摇头晃脑地读起来。坐在后排的一位孩子甚至站起来了,还边读边比画。听课的老师们开心地笑了。(续)民乐还是那么悠扬,画面还是那么宁静、悠远。师:多美的画面,多美的意境!我们究竟应该以怎样的心境来学习这一首古诗呢?咦,怎么提这样的问题?台下的老师们吃惊地看着张老师

3、。孩子们侧着脑袋思考着,一秒、两秒、十秒,孩子们的眼睛一亮,一个个直接从座位上站了起来:生1:我认为应该用热爱的心境来学习!生2:我认为应该用欣赏的心境来学习!生3:我认为应该用赞美的心境来学习!生4:我认为应该用轻松的心境来学习!生5:我认为应该用深沉的心境来学习!生6:我认为应该用平静的心境来学习!生7:我认为应该用激动的心境来学习!生8:我认为应该用陶醉的心境来学习!生9:我认为应该用愉悦中又有忧愁的心境来学习!孩子们纷纷争抢着发言,课堂气氛活跃极了。师:好!让我们带着各自的心境,走进今天的学习中。张老师特意送给你们一个环节,准备让你们在这中间感受愉悦的心境是什么味道。大约停了十秒钟,老

4、师故作神秘地:课前我们一起商量过要做两件事,没忘吧?孩子们惊喜地大声叫:没忘!一个小男孩站起来大声说:第一件事收集资料,第二件事扩大阅读。(没抢到机会的孩子失望地摇了摇头)师:现在要你们选择,展示这两样成绩,你们愿意先展示哪样?请说明理由。生1:我愿意先展示收集资料,因为收集资料比较有趣,我就喜欢有趣的事。生2:我希望先展示扩大阅读,因为读书的过程中,我跟很多名人交上了朋友。持两种观点的孩子们纷纷站起来发言,理由都很充分。就在这时候,张老师微笑着比比手势。师:都想先展示,那可得说服另一部分同学才行哦!(孩子们又激动起来)生1:收集资料的过程非常辛苦,扩大阅读却非常甜蜜,我想:先苦后甜这个道理大

5、家都明白,今天何不跟我们一起来试一试呢?生2:同学们,我有个小秘密要告诉你们(故意停顿了一下,大家都着急地喊:快说嘛,快说嘛!)想知道吗?请跟我们一起展示收集资料吧。(终于,孩子们达成一致意见:先展示收集的资料。)抒情优美的古筝曲那么轻那么柔,屏幕上展示的深山、古寺、苍松、书童,那么静那么美师:行,准备好,展示收集的资料。收集了作者资料的,请到讲台的左边;收集了古诗解释的,请到教室的中间;收集或准备了其它资料的,请到教室的后边。短短几十秒钟时间,孩子们飞快地找到了小组。课堂临时组建的合作学习小组成立了。张老师就像一位指挥家,用眼睛快速扫描完三个学习小组后:师:这么大的三个组,没组长可不行,每组

6、尽快推选一位组长吧。(很快,小组内通过自荐和推选,每组内都有一位孩子高高举起了小手。)几位组长,请跟张老师见见面吧!师:请组内根据自己的需要选出书写手及主讲人,然后由组长组织大家交流资料,时间:三分钟。小组内,一会儿在举手,一会儿在鼓掌,然后,各小组开始了激烈而又紧张的交流。只听见这儿在叫:张老师过来一下;那儿又附在老师耳边悄语最后,有的小组的孩子一阵嘀咕,就跑回了座位。师:(巡视教室一圈,见所有孩子都安安静静地回到了座位。)准备汇报吧。听清要求:1汇报时,小组成员集体上台,如果不愿意上台,也可以不去。组长需介绍本组分工情况,推选一位联络员协调书写手与主讲人的速度。2需书写的内容及在黑板上的位

7、置,既可以由书写手自己确定,又可以小组成员商量,还可以请老师当参谋。我个人认为左边写古诗,右边写解释比较好。3主讲人需讲出资料的出处、来源。组内的其它同学可以作补充,其它组的同学,除了认真倾听外,更要发表自己的意见。第一个小组的同学上场了,他们展示的是:收集的诗人贾岛的相关资料。书写手在黑板正中最上方,工工整整地写上了诗的题目及作者的姓名。站在前面汇报的同学一字形排列,首先是组长介绍本组的分工情况,接着,主讲人上前一步介绍了贾岛的生平、相关诗集、写寻隐者不遇这首诗的情况。书写手站上了小凳子,一边听主讲人讲解,一边在黑板上进行记录。主持人讲完后,组长问:请问我们组的同学还有补充吗?组内的同学作了

8、相应的补充后,组长便宣布汇报完毕。第二个小组汇报的是关于古诗内容的理解情况。这一个小组几乎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这一组有四位书写手,也有四位主讲人。当主讲人讲到哪一行诗的内容时,一位书写手在黑板的右边写古诗,另一位书写手马上在黑板右边相应的位置写下了古诗的解释,联络员忙得跑上跑下,由于孩子们收集的资料的出处不同,下面的同学也纷纷站起来,发表自己的意见。整个课堂完全成了孩子们的天地。张老师一直参与其中,并起着组织、协调的作用。咦!写古诗、写解释,和过去有什么不同?当然不同!这可是学生自己在学嘛两位老师小声的议论着。第三个小组的孩子走上了讲台。一位个子高挑的女孩子向大家介绍:为了收集这首古诗的中

9、英文对译,我们跑遍了成都的大小书城,可是,结果同样是失望。很多古诗都有英文翻译,为什么这首古诗没有呢?我们中间好多同学都准备放弃,但是,我们不甘心。于是,我突然想起曾望同学全家不是移民到美国了吗,他爸爸还是博士生呢,我们何不找他呢?经过一番商量:我们拨通了美国长途,叔叔爽快地答应了我们,曾望还在电话里激动得大叫,说他想回来上这堂课呢。叔叔通过Email把这首诗的翻译发给了我们,现在,我就请咱们班的英语高手读给大家听听。一位精干的小男孩站出来,接过一张单,读了起来,座位上的一位小女孩忍不住了,跑上讲台跟小男孩一起读,总算流畅了。下面的孩子纷纷要求他们教读,于是,课堂一片琅琅。小书写手飞快地在黑板

10、上写着英语,还忍不住大声跟着读,听课的老师也受到了感染,一部分人情不自禁地跟着读了起来。不到十五分钟,课就好像接近尾声了。剩下的时间如何安排呢?听课的老师心中不由得嘀咕起来。张老师一脸地自信走上了讲台:师:到现在为止,我们已经弄明白了这首古诗的内容和含义。其实呀,好多同学在上课前就明白了古诗的意思。浪费了你们的时间,对不起了。(张老师面对孩子们,真诚地鞠了一个躬。老师们不由自主地鼓起掌来。)弄明白这首古诗,不是我们这节课学习的终点,而是这节课学习的起点。(这时候,不仅孩子们一脸茫然,听课的老师一时也回不过神来。稍许停顿后。)那应该做些什么呢?先看同学们的板书吧。鉴赏古诗体会意境师:我请凡是认为

11、自己读诗读得好的孩子读读诗。(几乎全班孩子都很自信地站起来,大声朗读。)师:请凡是认为自己读文章读得好的孩子读读解释。(一半以上的孩子站起来了,朗读得很有情感。)师:喜欢英语的孩子们,请你们大声读读英文部分。(几乎全班孩子站起来大声朗读。)师:请同学们评评,哪部分听起来简单易懂。(孩子们大胆表述自己的观点,最后,一致认为,解释容易懂,英语比较罗嗦。)师:张老师疑惑了,这个贾岛,他为什么不明明白白地就写解释,而要写成那些诗句呢?生1:如果我是贾岛,我要表现自己与众不同,当然,我不会写人人容易懂的解释,而要写成很美的诗句。生2:我认为古诗读起来非常顺口,容易记,容易背。生3:我认为古诗很神奇,我们

12、习作时,要用很多文字才能表达一个意思,古诗几句就表达清楚了。屏幕上闪现着不断变化的山水画面,配以舒缓的民乐师:同学们说得多好,古诗语言美,美在简炼,生动;古诗节奏美,像音乐一样鲜明、优美;古诗意境美,让人如身临其境,心旷神怡,陶醉其中。而这一切,只是短短四行二十个字就表现出来了,这就是我们中国的古诗。你们告诉张老师,怎样才能把古诗的美读出来?(同桌小声商量后,孩子们说出了自己的想法。)生1:带着赞赏的心情读。生2:心中要有激情。生3:把诗句想象成图画画面。生4:要有鲜明的节奏感。生5:要被古诗陶醉。屏幕显现出一幅幅山水国画,配以轻柔的民乐师:好,在音乐与图景中读起来。这次读,不是一般的朗读,而

13、是玩味,一样好东西,你爱它,就会反复地摸,反复地看。一首古诗我们中国的优美的古诗,我们也要玩味。同学们可以不拘形式,站着读,坐着读,走来走去地读,一个人读,几个人读,都可以,开始吧!话音刚落,教室里便热闹起来了,同学们有的摇头晃脑,有的做着摸胡须的动作,还有的俩人对读各有各的姿态,各有各的表现形式。整个会场完全被古色古香的中国民乐、国画所包围。听课者也不知不觉被感染了,沉浸在诗的意境之中。品味赏玩延伸拓展师:刚才有两位同学对读。这首古诗写得很美,又写得很好,确实写的是对话。主要人物是谁呢?(孩子们不假思索地齐声回答)我们来对读一次,张老师读诗中的我,你们就是(生齐:童子!)师:这当中有好多问答

14、都省掉了,能展开想象补充出来吗?(四位孩子进行了补充。有的补充了贾岛说的话;有的补充了童子的回答;有的补充了当时的情景)师:我建议同桌的两位孩子演一演,如果认为自己还行,可以就地站起来演。孩子们开始表演起来,有几个孩子还跑到讲台上表演,有的孩子硬把同桌从座位上拽起来演。听课的老师开心地大笑起来,会场上响起了热烈的掌声。师:我准备请两位同桌上来演,看看谁勇敢。话音刚落,五、六个孩子就往讲台冲,最后,机会被坐在教室中间的两位同学抢到了。其他同学因为另一位表演伙伴要么动作慢,要么害羞给耽误了,一脸的沮丧。老师跟最先上来的同学商量,但他们不愿意让出机会,没能抢先的同学也嚷嚷想表演。这时,张老师机智地对

15、获得机会的同学说:有劳你们帮我们全班同学表演了。转身对没能表演的同学说:就差一点点,把你们的经验告诉他们,他们会表演得更好。如果你们愿意,就跟老师一起做观众吧。进而,面向两位表演者:请告诉大家,你们是怎样分工的?师:(面向全班孩子)请同学们分别给小徒弟及诗人提提建议。孩子们提议:诗人和童子应该交换一下,因为诗人个子要高一点,童子个子矮一点;还提议:诗人应该拄着拐杖,摸着胡子,童子应该天真烂漫一点。(两位孩子进行了表演。)师:你们认为两位的表演中溶入了你们的建议吗?用一句话评评演得怎样?(孩子们对表演进行了一番品评,都认为表演中融进了大家的意见。)师:从演的当中,你对比古诗,想说些什么呢?一位女生情不自禁地站起来说:好凝练呀!张老师立刻捕捉到这一课堂上的闪光点师:能干的孩子,能告诉老师您从哪儿来的这个词语吗?生:(语出惊人)我从书上看到的。短短二十个字为我们勾勒出了郁郁苍松,幽幽青山,活泼的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